风险社会学视野下的城市交通规划——基于F高速稳评报告的调查分析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2522 论文编号:sb2023101917592051233 日期:2023-10-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笔者认为空间正义关系着城市空间的稳定发展,秩序的建立需要围绕着社会正义进行。城市交通网络的分布是空间正义的体现,风险的产生代表着差异性造成的失衡。研究城市交通规划衍生性风险是针对空间差异化发展给予公众的影响予以总结。
1导言
1.1问题提出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交通改变城市空间布局,深刻地影响着个体日常生活。“这个地方啊,进去30分钟,出来花了我将近1个小时,本来还想带儿子去别的地方玩一玩的,结果时间全部耗在堵车上面了,这个地方一开始设计就一定是有问题。”生活在城市之中,这样的抱怨之声不绝于耳:出行不便等同于道路设计存在问题,道路拥堵是由于规划时没有考虑到合理的绕行路线,部分地区发展不充分与发展路线预估存在画上等号。城市空间需求对国家经济和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从诸如此类的抱怨中得到了证实。因此,空间治理在城市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为了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空间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城市中的大大小小的事务基本都会与规划相关联,大到国家发展规划,小到一个社区、一条街道都存在着自己的规划路径,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就更是如此。为避免导致较大的决策误差或实践漏洞,人们会先编制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定,进而细化规划范围中的每一个地块。随着科技的兴起,规划变得更为精准的同时也带来了决策者和规划者们更为理性的思维。但是,正如许多学者所注意到的那样,理性思维并非规避风险的唯一路径。恰恰相反,当规划变得数字化、可丈量之时,风险社会也随之来临。在国家大力发展“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之下,频繁的规划调整和缺乏衔接带来的推翻规划情况仍屡见不鲜。①因为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城市空间的理性思维恰恰和风险的分配紧密相关。而风险分配不可避免和一定发展水平之下行动者对一定的权力、地位、利益的认知联系在一起。②与之相关的城市风险隐藏在城市的边边角角,短时看似花团锦簇,长时后患无穷。当不确定的风险与已知的城市发展相融合时,从反思角度看待城市交通规划就尤为必要。
.........................
1.2概念界定
1.2.1风险与不确定性
正如芝加哥学派所论及的那样,城市是人口、资源等聚集与聚合的空间。在这一空间当中,风险与不确定性也在聚集与聚合。来自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的分析表明,逃避危险,追求确定性是人们的内在动机。⑤他强调,需要从追求确定性的角度去理解知识与行为的关系。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也是知识生产性行为。因而,有必要正确把握何谓不确定性?何谓风险?
风险与不确定性均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风险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不确定性的呈现方式。人们不同的行为选择会带来不同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可能出现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时机,可能遭受的损失大小等。风险可以被视为社会层面不确定性的一部分,从纯粹的风险概念中发展出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①这在经济学概念中有更充足的解释,一种说法是由于不确定性的产生源自于人们对事件的发生趋势和结果的认知偏差,这种状态若对目标造成影响才会形成风险。因此,不确定性具有中立性,不同的目标导向带来无影响和有风险两种结果。另一种是可以通过概率测量不确定性的才被称之为风险。②这两种情况下所对应的政策也有所不同。
回顾历史,人类社会对于不确定性的认知时间并不久远。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开始真正重视不确定性。所谓确定性是和一定的预期和可控性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象的构成、属性、特点以及变化趋势等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可预期性和可调控性。与之相反,所谓不确定性则是指人们对对象的构成及其属性、特点以及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一种相对不稳定感、不可预期、不可调控的存在。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呈现出多样性。如疾病传播对城市发展趋势的影响。风险和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把握紧密相关。应当强调的是,不确定性并非一定会带来风险。如果人们调控得当,不确定性将会为发展带来机遇。综合以上论述,不确定性存在诱发风险的潜在因素,但并非确定形成风险。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风险社会理论研究
2.1.1风险社会的形成
目前,社会学界所论及的“风险”大多以贝克、卢曼、拉什、吉登斯等人的论述为基础。这些论述既有主观主义取向的,也有客观主义取向的。其中,与拉什提出的风险文化概念不同,乌尔里希·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概念在国内学界的影响更为广泛。在贝克看来,风险通过技术、科学与生态和日常经验中的危险而深刻地影响社会发展。虽有别于“危险”,但它们共同与“安全”相区别①。卢曼的看法截然不同,他建立在“风险”和“危险”的界限上,并对此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卢曼指出,一阶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风险和安全之间的差异,但要想真正实现完全的安全,就必须要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只有在风险的情形中,偶然性才有意义②。但要让风险被归因于决定,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即各备选的方案导致风险的可能性方面有可辨别的差异,当确定这种归因时,会导致一定的后续决定的分叉,然后再次提供冒险的决定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当人们终究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人们无法规避风险,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解除规制与行动上的多中心主义导致了现代的流动性,一切都充满着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了无知感,公众对未来的把控能力较弱,对现状和未来迷茫。而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极为普遍①。
风险是风险社会的研究起点,它是科学的建构,也是社会的建构②。获取“风险”的知识是实现对其的认知、理解和应对的关键,这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风险具有一定的主观建构性③。科学内在的决策是造成风险的原因,但也是解决方案的来源。科学协助创造并界定了风险,并且这些风险受到公众和社会的批判。政治也同样如此,正是有政治的保驾护航,民众才无法发现那些潜在的风险。也就是说,科学与政治与风险的形成有着重要联系。在风险社会的逻辑之下,风险生产和分配的理念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财富积累模式,成为社会阶级划分和政治分化的重要指标。城市化的扩张带动了风险社会的扩大。
...............................
2.2城市交通规划风险研究
2.2.1城市交通规划风险
城市是一个容纳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地方,每种社会生产方式都会影响社会空间的形态,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社会空间。雷尔夫将空间分为实用与原始的空间、知觉的空间、存在性的空间、建筑空间与规划空间、认知的空间和抽象空间六种。在这些空间中,认知始终对人类经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建造空间的过程。②对于空间的研究类型众多,不同的空间意义怎样实现或约束特定形式的社会行动和行为;社会现象空间与地点、领土和表征的问题研究;③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下,对空间、不均衡发展以及周边环境的社会关系的关注如何提供了实质性的边界和概念意义;④在“社会”的空间受到技术和美学之间制度化划分的限制下,如何在城市设计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生产空间的潜在作用。⑤依据时代、社会、生产模式与生产关系,不同的空间具有其特殊性。城市也随居住其中的人的选择不同,而生产出不同的城市空间。关于这一点,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论述得非常清晰。他认为,城市绝非仅仅是个体的集合与集聚,绝非仅仅是各种设施的集合与集聚,绝非仅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集合与集聚。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礼俗的集合与碰撞,一种思想与情感的整体。城市是由大自然塑造的,也反映了人类的特征。⑥因而,观察城市的各种风险也需要整体视域,需要反思性思考。
随着资本流动、城市交通的变化,人们的职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发生了变化,空间的流动往往伴随着社会的流动。①社会空间带给人们的影响极不确定,因为哪怕是相同的空间,影响也因人而异。②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都指向空间资源的配置,都涉及空间正义的维护。但某些城市规划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甚至带来一种即兴的城市规划。③所谓城市规划问题在交通规划中也有所体现,由于城市化的扩张和家用汽车数量的急剧上涨,铁路公路逐年发展,国家对于交通规划的重视也逐年上升。工业资本主义的空间结构依赖于铁路的运输,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不例外,如公共汽车、地铁等,它们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全球范围内,航空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④在西方,城市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地位自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功能主义时期开始显现。国内对于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视则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增长,许多大型城市都面临着严峻的交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划师们越来越认识到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交通规划理念。⑤199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正式颁布,明确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包括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和各类专业规划,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⑥至此,交通规划正式进入我国城市各规划行列中。
.............................
3 F高速历史沿革和基本概况......................19
3.1穿城而过:F高速现状................................19
3.1.1重心西移:南昌城市空间扩张与交通设施的变化......................19
3.1.2功能转换:F高速升级改造....................23
4 F高速规划衍生风险分析..................................28
4.1直接风险.......................................28
4.1.1上位规划重点脱节..............................28
4.1.2设计导致道路拥堵...........................28
5城市交通规划风险生成逻辑及其传播................................48
5.1居住空间下的分配与占领.................................48
5.1.1“人”的尺度被削弱...........................................48
5.1.2对交通可达性的考验..........................48
5城市交通规划风险生成逻辑及其传播
5.1居住空间下的分配与占领
5.1.1“人”的尺度被削弱

社会学论文参考

社会学论文参考

城市发展带有着创造性破坏的特征,大兴土木是在外在于市民的,与市民生存与发展的期望既紧密相关,但也不可避免存在相悖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影响市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大规模的城市化由集中走向分散,F高速的不断升级改造标志着城市交通网的逐渐完善,但那些生机勃勃的街区生活却日益解体。在空间设计中,基础设施应该以人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审美感为核心,并且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然而,尽管一些基础设施建筑在构造和表达方面可能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但缺乏人文关怀,使得它们看起来过于功利化。交通枢纽点的立交与高架占据的大幅空间仅能容许车辆通行,高架桥与匝道的连接处零星地布置着绿地,既无法成为市民休闲的公共空间,又难以达到景观空间的标准,显得尤为尴尬。
随着城市交通规划的实施,城市空间变得更加开放,街区之间的封闭性和区隔性也得到了改善,沿路建设的居住社区面积也变得更大,使得市民可以自由出行,但是,由于通行时间和出行成本的增加,市民出行频率也在逐渐减少,而且,通勤时间的延长也不一定能带来低廉的房租和高收入的工作,而城市空间分配和生产秩序也在不断加剧通勤耗时。周边居民在小区内就已经走得筋疲力尽,基本不会选择去更为遥远的公共绿地或公园进行常规性的游览。这种现象的产生实际反映出了城市交通规划带来的第一项衍生风险——“人”的尺度被忽视。
..........................
6建议与进一步的讨论
6.1政策分析与建议:风险防范与程序优化
6.1.1居住空间的开放与连接
(1)促进人的活动区域发展
城市区域发展应当朝着更加符合人类尺度的方向发展。首先是对地块进行细分。目前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使用频率较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道路网相隔过远,路网不够密集,各区块占据较大面积,慢行交通耗时较长。因此,规划需加强对地块及路网的调控,在已经建成的居住区内打通道路,方便市民使用公共交通进行通行,提高公共休闲场所的利用率。其次,装点空闲未作用途的绿地。高架桥之间的未被遮挡的绿地可以进行适当的装饰和绿植的种植,加强道路周边的观赏性,让乘车人有选择车上活动的权力,而非只能沉浸于电子设备之中,增添通勤的趣味性。
(2)道路功能的减弱与转移
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成道路骨架赋予道路功能;城市的用地布局决定城市中人与物的空间分布,对道路功能产生影响;道路两侧的用地布局决定使用道路的人群类型和数量。城市道路的分流需要从以上几方面着手,才能实现对部分道路的功能减弱与改善。以F高速为例,拓宽南昌城市交通网络,改变城市空间结构,增加南昌沟通外地的其他通道,减弱长途客货运输方面的交通压力。加强对货车停靠场地和货车司机的管理,对部分货仓进行适当迁移,从而增加道路的运行成本,对货车司机的道路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从侧面对特定道路的交通压力进行转移,提高交通可达性与便捷性。
(3)对生态等遗留问题的处理
首先,应加强市民对于滨水植物的认识,参照植物园内对于树种的介绍对绿植进行详细介绍,提高市民对于绿植重要性的理解,加强湖滨绿植的管理和应用;其次,应加强发包方与施工方之间的沟通联系,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周边居住市民的意见,并对项目施工对周边不动产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补充。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