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研究——以河南省某市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15
论文字数:35000 论文编号:sb201301101744135694 日期:2013-01-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导论

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有近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人口资源丰富,但人才资源优势不是非常明显。素质较低的农村人力资源难以承担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任,也必将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舒尔茨在他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提出:“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能力的差别是最重要的”。中国有近9亿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力资源极其丰富而人才资源却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差别也主要表现在农村科技人才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上。因此,如何将广大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就成为农业与农村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和城乡经济能否协调进步的关键所在,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理论界和相关部门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继2006年之后,2010年我国又出台了《国际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科技人力资源的幵发和能力建设推向了高潮;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建议的第三条、第七条分别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010年12月河南又将中原经济区建设列入了河南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战略,并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衔接;201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努力实现全年1亿人次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培育500万职业农民和科技示范户的目标。党中央明确指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更多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的驱动,要全面落实国家的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搞好教育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我国的人才资源优势,为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基础。....................
.........................

第二章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概述

1农村实用科技人才相关概念

1.1农村人才资源

人才资源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当中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创造能力、专门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的总和,且能在社会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到关键和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它不同于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人口资源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量,主要表现为数量方面;人力资源理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舒尔茨、贝克尔、丹尼森等创建的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而发展起来的,著名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首次提出来,其经典定义为:“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劳动人口中的从事经济及社会活动并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它是一定社会范围内人口总量中所蕴涵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具有质和量的统一规定性。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且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格或技能。一般认为对人力资源进行幵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资本形式,即人力资本。很明显,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的自然基础,人力资本是在对人力资源投资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资本,投资开发的最终结果就是会形成各类人才资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作者认为农村人才资源就是指“长期生活在农村,具有中专或以上学历,或者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农民,此外还包括一些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的,非农民的技能型人才。”他们分布于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管理、科技等方面,他们是农村人力资源中层次较高的部分,且能够为农村经济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

1.2科技人力资源

孔寒冰、陈劲(2010)根据《科技人力资源手册》,从科技人力资源供求的角度对科技人力资源进行了界定,认为科技人力资源就是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人:(1)完成了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的第三级(对应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2)虽不具备第一条中的资格,但却从事着需要上述资格的科技职业。'根据他们对科技人力资源的界定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两个方面,就是“资格”和“职业”。如果完成教育,不管从事什么职业,终身都在科技人力资源之列;如果没有完成教育却从事着一定的科技职业的人也在范围之内,但是一旦离职、退休就不再是科技人力资源。.................
......................

第三章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幵发....................................17
1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的有利因素...............................17
1.1林州市经济状况良好,有利于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17
1.2林州市特色产业明显,有利于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19
1.3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提出有利于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幵发....21
2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现状 ................................................................21
2. 1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总量.....................................22
2. 2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结构.................................22
2. 3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文化素质.................................25
3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7
3. 1人才队伍结构不优,缺乏顶尖人才,竞争能力不强 ...........27
3. 2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幵发力度不够,南北不平衡..........28
3. 3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幵发缺乏系统性,市场化程度低...28
3.4农民参与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幵发的积极性不高.............................29
4影响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幵发的主要原因.............................29
4.1对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9
4. 2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的管理体制不活,职能错位........30
4. 3林州市人才教育培养体制不健全,培养方式单一.........................30
4. 4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缺乏良好的开发机制...............31
4. 5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客观上确实存在难度 ...............31
5本章小结........................................................................................32
第四章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对策..................................33
1从战略角度整体规划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的开发 ............33
1.1政府加强宣传引导,在林州市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33
1. 2建立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的中长期规划.....................33
1.3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应遵循的原则...............................35
2建立有利于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幵发的良性机制 ..................35
2.1建立推进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的部门协调机制.......35
2. 2建立健全的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36
2.3建立有利于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的资金保障体制....36
3拓展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的幵发途径...............................37
3.1继续推进林州市农村基础教育..................................37
3. 2大力发展林州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37
3. 3多方式开展林州市农村成人教育和培训........38
4完善林州市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模式........39
4. 1“政府+农户”模式.......................................39
4. 2“高校十政府+农户”模式......................39
4. 3“政府+企业十农户”模式......................39
4. 4构建“政府+远程教育+农户”模式..................40
5本章小结..........................................................40

结束语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中原经济区建设也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三化”的不协调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并提出要努力实现全年1亿人次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培育500万职业农民和科技示范户的目标。
河南林州市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中心地带,易于产生辐射效应,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林州市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所具有的综合实力证明林州市在发展过程当中肯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林州市山峦起伏,而我们国家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也多属于山区,因此河南省林州市具有更广的代表性。以林州市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可以较深入的了解我国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发的现状,有利于探索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幵发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由于目前没有前人的专题研究可供借鉴,以及本人的水平和资源有限,只是在粗浅的层面对问题进行了剖析,研究不够深刻。尤其是农村实用科技人才的具体划分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口径,导致文章研究还存在一些偏差,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总结和关注。“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的过程。
农村实用科技人才的开发是个难度比较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本文在这方面的研究应该说还不是很成熟,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修正和检验。总之,要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任务一定离不开农村科技人才的开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农村,关注农民。

参考文献
[1](美)贝克尔著,郭虹等译.人力资本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第10页.
[2]李建平.中国人力资源结构大调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3-34.
[3]史明霞.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幵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4), 8-9.
[4]孔寒冰,陈劲.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1,第 3 页.
[5]喻科.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2009(9). 76-79.
[6]人力资源开发/ (美)斯旺森(Swanson, R.),(美)霍尔顿(Holton III, E.)著;王晓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第4页.
[7]余剑平.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5).第8页.
[8]林萍.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培养研究一一以福建省为例2009(4)?第26页.
[74]Jerry W Gilley, http://sblunwen.com/ncyjlw/   Steven A Zggland. Principle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M].Cambridge, MA: Pursues Publishing, 1989.2-5.
[75]Charles Handy. Trust and the Virtual Organiz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3(3):40-48


上一篇:老年人健身活动负效应的社会学研究 ——以上海市五角场街道、五角场镇及殷行街道为例
下一篇:社会学视域下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探析——基于涵化理论视角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