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某民族声乐教育特性及贡献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82
论文字数:39560 论文编号:sb201312021722529316 日期:2015-05-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事业飞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极具代表性的优秀的风格各异的青年歌唱家和声乐教学者,他们在声乐舞台和教学一线用自己所长为声乐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成长与成才离不开近代乃至当代诸多德高望重的老声乐艺术家和教育家。建国以来我国民族声乐界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声乐教育家,邹文琴就是当代众多声乐教育家中杰出的一位。邹文琴教授在河北省歌舞剧院任独唱演员十多年,自 1980 年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至今已有几十年时间。邹文琴教授结合自身的舞台实践经验在几十年的声乐教学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声乐教学理论。在这期间她还培养了众多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优秀教师和青年歌唱家,如雷佳、吴碧霞、龚琳娜、韩红等。邹文琴教授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教学实绩,培养出如此多优秀的人才,绝不是一个偶然,这要归功于她独特的教学方法,因此,对邹文琴教授声乐教学特点进行细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声乐学习的客观规律,了解声乐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寻求解决方法,给声乐学习者和教学者以借鉴和启发,也为自己今后的声乐学习和教学予以指导。通过资料整合发现前人对于邹文琴教授的研究,有从其教学理念和科学的发声技法方面做简要论述的,也有从邹文琴教授高雅的艺术气质,高品位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准确地把握作品、教书育人,德艺双馨这几个角度论述邹文琴教授的民族声乐教学的,这些都是发表在期刊或者报纸上的短篇幅的学术论文,目前还没有详细阐述邹文琴教授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和特点的学位论文,也没有论文同时从民族、美声、通俗三个领域入手并结合四位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不同声乐教学方法来分析邹文琴教授对于当代民族声乐教学的贡献。因此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音像资料的梳理和深入挖掘,从邹文琴教授的生平,邹文琴教授民族声乐教学突出特色和主要内容以及邹教授对不同人才的培养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述。本文期望通过对邹文琴声乐教学的研究来探寻民族声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从教学理论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启发更多声乐教学工作者在个人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注入科学、统一的声乐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好地为民族声乐教学事业做贡献,也为自己今后的声乐学习和教学予以指导。因此研究邹文琴教授的民族声乐教学特点及其贡献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章 邹文琴生平


第一节 生平介绍
邹文琴曾担任过多项国家级重大比赛,如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钟奖等大赛的评委,并多次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各类奖项。“1959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西洋唱法,1962 年保送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师从声乐教育家汤雪耕。1967 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并分配河北省歌舞剧院任独唱演员,舞台实践十多年,1980 年调回本院声乐系任教至今。从事声乐专业演唱与教学共 51 周年。1989 年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第一任学科主任,为各大艺术院校输送了许多声乐人才,受到领导和专家的好评。”[2]她出版了多套教学光碟,包括歌曲教学、练声教学和现场教学三部分,碟中对她民族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做出了比较详尽的展示,为声乐学习者和声乐爱好者提供了学习资料。她还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追求自然歌唱的最高境界》、《从教学中看歌唱心理的作用》等,近十年来到各省市、艺术团体和院校进行现场讲学,为民族声乐教学事业身体力行,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


第二节 思想的启蒙
对邹文琴影响最深的是他的父亲邹隆三先生。有关邹教授父亲的描述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邹老先生是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人,他是青岛工商界的领军人物,也是青岛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在七七事变日寇占领青岛期间日军头目要邹老先生担任青岛市商会会长,邹老先生以严词拒绝。恼羞成怒的日寇拔枪威逼,邹老先生一身凛然正气,仍以“我是中国人”这句话回答日寇的威逼;邹先生晚年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用毕生积蓄捐学办校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文琴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3]邹老先生在无形中影响着邹文琴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品质。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位言传身教的模范父亲,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德艺双馨、精益求精的邹教授。提到对邹文琴影响深远的人物,就不得不提她的恩师汤雪耕先生。恩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伴随终生的,他对邹文琴声乐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形成起了导向与决定作用。汤老先生 1946 年毕业于重庆青模国立音专,1949 年起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1958 年我国才正式开设民族声乐专业,汤雪耕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是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的主要负责人。因此,汤雪耕等人就成为“学院派”民族唱法的奠基人,也是民族声乐建设的主要奠基人。自 1964 年起,他一直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在此期间,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如吴雁泽等,为我国近代民族声乐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当时民族声乐教学的带头人,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汤雪耕等人重新修订了教学方案,分类督促了我国许多学者对教材的编写,促进了声乐教育事业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发展。汤先生曾翻译过德国女高音歌唱家莉莉•雷曼的一部著述《怎样歌唱》,书中以第一人称写了歌唱的正确感觉和生理过程,他以此为依据将自身实践与声乐理论相结合,详尽论述了声乐的诸多基本规律的问题,并解答了歌唱者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本译著至今仍在不断被修订出版,它影响了汤雪耕先生教学理念的形成,并在声乐普及和指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汤雪耕先生也曾发表过诸多有关声乐的专业论文,如《声乐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初步探索和几点体会》《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提高》《谈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处理捂言的方法》《愿声乐表演艺术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芬芳》《谈施鸿鄂的演唱及其学习、方法》《社会主义声乐表演艺术的时代精神》《充满革命豪情的社会主义新文艺观摩战士业余演出队随感》等,这些论文对民族声乐在建国初期的发展现状和教学改革前景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对民族声乐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汤先生还执笔由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整理的文章《苏联声乐专家梅德维捷夫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的教学原则》《苏联声乐专家梅德维捷夫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的教学原则(续完)》和《苏联声乐专家梅德维捷夫对于发声技巧训练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邹文琴民族声乐教学特色..........4
第一节 邹文琴民族声乐教学之“道” ......4
一、有选择地继承.........4
二、有目的地借鉴.........8
三、因材施教、技艺结合、声情并茂...........9
第二节 邹文琴民族声乐教学之“器” ...........10
第三章 邹文琴民族声乐教学贡献.............29
第一节 雷佳—继承与借鉴的完美融合 ...........29
第二节 吴碧霞—中西交融并存的优秀范例 .......35
第三节 龚琳娜—探寻独特的演唱风格 ...........43
第三节 韩红—具备扎实功底的通俗演唱 .........46


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对邹文琴教授民族声乐教学理念、特点和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与阐述,向大家介绍了其声乐教学的特色,如自然地歌唱、适度打开喉咙、思想走在声音的前面、声乐学习中需要注重的整体性原则、两个反向等,向声乐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民族声乐的理论依据。在邹文琴教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的影响下,培养出了像雷佳、吴碧霞、龚琳娜、韩红等一批优秀的青年歌唱家和忙碌在各教学一线的青年声乐教师们。文章第三部分就是以她培养出的四位代表性的学生为角度,来探寻邹教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理念以及对民族声乐教学的贡献。正因为有了一代代新成长的老师和演员,有他们在教学道路和演唱道路上的不断探索、求真求实,以及在原有基础上博采众长、借鉴创新,民族声乐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民族声乐教育家承载着教学育人的使命,他们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教学态度,精益求精、诲人不倦、甘于奉献、呕心沥血的工作精神,不仅赋予了民族声乐繁荣旺盛的生命力,也为民族声乐的不断进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动力。邹文琴教授不仅在民族声乐教学和实践中成绩斐然,还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教学态度为青年一代做出了榜样。她是真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是属于人民大众的艺术家。希望更多的年轻教师和青年学子以邹文琴老师为榜样,热忱投入民族声乐事业,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8.
[2] 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8
[3] 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4] 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5] 余笃刚,蔡远鸿.《声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5.
[6] 颜五湘.《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7
[7] 刘大巍,黄常虹.《声乐教程(1)》[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8] 韩勋国,韩晓彤.《歌唱教程(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1.
[9] 龙军华.《科学歌唱方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6.9.
[10] 胡莎莎.《吴碧霞现象-声乐教学理念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年.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