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学硕士论文范文:农业水利基础设备运行体制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59
论文字数:38120 论文编号:sb201308261424087875 日期:2013-08-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1. 导言


1. 1问题的提出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是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克服不利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用水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综合性基础设施。从这个角度讲,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言,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应该放在第一重要位置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与我国今后繁重建设任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两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呈大幅度减少趋势,直接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造成不利影响。而农业水利设施犹为严重,据水利部统计,全国农民在农业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高年份1998 —1999年度的102亿个工日,减少到2004—2005年度的31亿个工日,下降了近70%。年度完成土方量下降了59%,改造中低产业下降38%,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减少35%。若按每个工日折合10元钱计算,农民投工量减少了71亿个工日,就相当于减少了710亿元的农业水利建设投资。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农业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致使渠道渗漏、冲撒及设施老化、破损等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有效灌溉面积逐渐衰减,实灌面积不断萎缩。
中国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陈锡文在接受记者釆访时指出由于没有新的机制保证,我国农业水利建设形式严峻,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3 — 5年后中国的农业水利系统可能崩渍。“机制” 一词原是机械学上的概念,其最初意指机器构造和运转的原理,后常引申为一定的社会系统结构中各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运行规则。“体制”与“机制”紧密相关。从管理的角度来审视,体制是指社会机构的权限划分和隶属关系,换言之,就是社会系统中各要素的体系结构及规定其相互关系的制度。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灌区管理体制,如以江苏省阜河灌溉区为例对灌溉管理制度改革进行的研究(郭善民,2004),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管理制度研究(张运华,2005)等等。本研究关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机制,试图转换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沿着农业水利设施的运行维护这一主线,关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以及市场机制,探讨如何进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机制优化,提高其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这一角度讲,本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1.2文献综述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机制应该是怎样的,由哪些因素构成,笔者至今尚未检索到研究文献,但针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渗漏严重、效益衰减等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国内外学者提出众多观点,其中,不良的制度安排导致的运行低效是近年占主流的观点。0strom(2000)通过研究国际组织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政策,认为不良的制度激励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水利设施不可持续的重要原因,在基础设施运行的过程中,要创建一个能带来相对有效和公平的激励体制,即要有适当的社会基础设施。薛澜(2001)从制度背景和绩效分析出发,认为我国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难以提供有效的激励,认为国家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更应有效的进行宏观调控与微观激励。裴少峰(2003)认为农业水利设施运行效率的提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技术手段决定着农业水利设施利用程度的上限,制度安排决定着农业水利设施运行的绩效,适宜的制度环境是决定知识和技术在水利设施中运用的基础。


2.理论基础及研究背景


2.1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机制的内涵
1994年世界银行“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发展报告将基础设施定义为“永久性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居民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的服务”并认为“它们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规模经济,存在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的利益溢出性”。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电讯、自来水、卫生设施、排放污水等公共设施;道路、为灌溉和泄洪而建的大现和运河工程设施等公共工程;市区与城市间铁路、市区交通、港口和航道、飞机场等其他运输设施。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本文认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属于基础设施中的公共工程类,具体包括水库、大琐、排灌站、机井、输水管道、灌渠、堤防等物质内容、具有蓄水、引水、配水、提水等多种功能,存在不同程度规模经济的为农业生产直接提供服务的工程设施。


2.1.1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属性分析
根据消费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特征将水利设施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三大类别。纯公共物品。社会成员共同利用这类设施的功能、免费享用其效益,像大江大河的治理、省级大型农业水利工程等等,这类物品同时具有消费的“非竟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显著的特征。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是指当这类农业水利设施被提供出来后,排他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由于排他成本过高而在经济上不可行。这类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直接的经济效益不显著,但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 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概述及调查数据................37-46
    3.1 调查的组织与设计 ................37-41
        3.1.1 调查的组织与设计................ 37-38
        3.1.2 调查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社会经济................ 38-41
    3.2 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状况对农业生产................ 41-46
        3.2.1 数据来源 ................41
        3.2.2 模型与所用变量................ 41-43
        3.2.3 模型估计结果 ................43-46
4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有效运行的主体重塑................ 46-56
    4.1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行政运行主体................ 46-48
        4.1.1 传统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 46-47
        4.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改革 ................47-48
    4.2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主体重塑................ 48-52
        4.2.1 灌溉公司经理与水利主管部门................ 48-49
        4.2.2 灌溉公司经理与灌溉公司之间................ 49-50
        4.2.3 双重博弈下的灌溉公司经理行为取向................ 50-51
        4.2.4 双重博奔形成的根源一政资不分................ 51-52
    4.3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主体重塑的途径................ 52-56
5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有效运行的组织完善 ................56-80
    5.1 农户合作促进农业水利设施有效运行................ 56-67
    5.2 组织制度改革对临沂市陡山农业水利................ 67-79
小结................ 79-80


结论


本文通过小麦和水稻种植地块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山东省临沂市睦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状况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从运行主体、组织制度、市场机制三个方面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状况进行透视,通过国有灌溉公司经理与主管部门之间的重复博弃以及灌概公司经理与灌概公司之间的一次性博弃,评价了主管部门与灌概公司之间双重博弃的激励机制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通过获取系列数据,从水费收缴率、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灌溉水质量等方面评价了组织制度改革对陆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分析了用水者协会内部用水农户和供水组织关于控制权博弈对设施维护的影响;供水的耗费是否能够得到足额、及时、均衡的补偿也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有效运行并稳定发挥效益的关键之一,本文以陆山灌区主导作物冬小麦为例,分析了政府、陆山灌概公司、用水农户对陆山农业水利设施确定水价的影响,确定了水价的大体范围。根据前面几章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本文可以得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小麦和水稻种植地块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山东省临沂市睦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状况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从运行主体、组织制度、市场机制三个方面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状况进行透视,通过国有灌溉公司经理与主管部门之间的重复博弃以及灌概公司经理与灌概公司之间的一次性博弃,评价了主管部门与灌概公司之间双重博弃的激励机制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通过获取系列数据,从水费收缴率、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灌溉水质量等方面评价了组织制度改革对陆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分析了用水者协会内部用水农户和供水组织关于控制权博弈对设施维护的影响;供水的耗费是否能够得到足额、及时、均衡的补偿也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有效运行并稳定发挥效益的关键之一,本文以陆山灌区主导作物冬小麦为例,分析了政府、陆山灌概公司、用水农户对陆山农业水利设施确定水价的影响,确定了水价的大体范围。根据前面几章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本文可以得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结论: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有效运行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是如何调动人们维护设施积极性的问题。即如何通过产权、组织、水价制度或系列规则的安排来提供激励,使自利的个人和人们之间的互利统一起来,使个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客观上为社区整体利益服务,实现激励相容。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现有的运行机制中,水利主管部门既担负着行政管理职能,又同时担负着所有权管理职能,并把灌溉公司经理的任免权这种基于资本逻辑的所有者权力变为一种行政管理权力,导致双重博弈激励机制的实施,灌溉公司经理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难以实现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长期保值增值。在现有的运行机制中,灌溉公司多掌握着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控制权,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人在灌溉公司提供的激励机制下,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组织用水农户进行末级渠系的维护改造。由于不拥有协会负责人的选举权及重大事项的决议权,在灌溉水价较低的情况下,即使用水者协会可以提供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等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也不能为农户提供足够激励加入用水协会并遵守相应的规则与规范。


参考文献
1.Consuelo Varela-Ortega, Jose M. Sumpsi, Alberto http://sblunwen.com/slxlw/ Garrido, Marry Blanco and Eva Iglesias,l998.Water pricing policies, public decision making and farmers' response: implications for water policy.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193-202
2.Dinar A and Subramanian A. 1998. Policy implications from water pricing experiences in variouscountries. Water Policy 1:239-250.
3 .D.Hammond Murray-Rust,Mark Svendsen,Martin Burton&David J.Molden.Irrigation anddrainage systems maintenance: Needs for research and acti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s 2003129-140
4.Frank A. Ward, J. Philip King. Economic incentives for agriculture can promote waterconserv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ew Mexicostate university water conservation conference. 1997.
5.Johansson, R C, Tsurb Y, Roec T. L.,Doukkalid R and Dinare A. 2002. Pricing irrigation water: areview of theory and practice. Water Policy 4:173 — 199.
6 Johnson, S. H. III. 1997. Management Transfer in Mexico: A strategy to achieve irrigation districtsustainability. Research Report 16. Colombo,Sri Lanka: International Irrig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7.Hong Yang, Xiaohe Zhang and Alexander J.B.Zehnder .2002. Water scarcity, pricing mechanism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in Northen China irrigated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water management1801:1-20
8.Kloezen,W.H.,C.Garces-Restrepo,and S. H. Johnson III. 1997.1mpact assessment of managementtransfer in the Alto Rio Lerma Irrigation District, Mexico. Research Report 15.Sri Lanka: InternationalIrrig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9.Knapp K. C. Irrigation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under saline, limited drainage conditions.Water Resource Research. 1992,28 (2): 3099-3109.
10.K.V.Raju 2001.Participatory Irrigation Management in India. International E-mail Conferenceon Irrigation Management Transfer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