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中等学校新教学楼图书馆建筑设计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nbingkun 点击次数:59
论文字数:24232 论文编号:sb201308132334137574 日期:2013-08-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项目概况
 
1.1背景资料
保山中等专业学校是由云南省保山市原五所学校校合并而成的,涵盖农林、财经、工业、技工等门类的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现有五个校区,总面积277亩,分别为龙泉校区、师专老校区、板桥校区、郎义校区、北关校区。学校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建设成为滇西地区有较大影响力与知名度的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1.2场地概况
保山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图书馆位于保山中心城青阳组团片区的学校新校区内。图书馆的建设用地面积为一万六千平方米,为于校园中轴线上,是将来新校区中最主重要的建筑物。用地位于一个南北高差5m的向阳坡地上,南面海拔高程为1685m,北面海拔高程为1670m。未来建成的图书馆南面正对长两百米的校园入口步行轴,南侧紧邻校园主广场,北面为校园中轴尽端的景观山体和小广场。用地东侧则为学校会堂,西侧为教学实训楼,东南和西南侧则分别为教学楼组团与艺术楼组团。
 
1.3校园规划
保山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位于云南省保山中心城青阳组团片区青堡路东侧,东环路两侧,规划用地约641.97亩,办学规模7000人,总建筑面积188650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40000平方米,按照综合类高职高专学校办学条件及标准规划建设。估算工程投资:约4.05亿IXj 0项0基地位于青阳组团片区青堡路东侧,东环路西侧,规划用地地形高程由北向南递减,场地内最高点在北部中间位置,西南侧为用地内最低点。用地北部现状内有部分已建成的房屋,其余多为旱地,旱地内局部有水田、果林、草地和分散坟地。
 
1.4设计原则
第一,整体性的原则。第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三,崇尚生态的原则。第四,文化导入的原则。第五,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第六,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七,因地制宜的原则.
 
1.5设计目标
第一,应该具备鲜明的形象特征、寓意以及in属感,继承滇内当地的悠久文化传统,让设具有滇西地区特色的学校图书馆建筑。第二,应该具有鲜明的礼仪性使之成为保山中等专业学校龙湖新校区的视觉中心。第三,应该具备功能的开放性,备灵活使用的可能,成为保山中等专业学校龙湖新校区的校闶活力中心。第四,应该具备空间的可幵放性,有效组织轴线景观步行道、北侧的景观山体、以及学生会堂、实训教学楼、艺术楼的关系,成为保山中等专业学校龙湖新校区的校园空间中心。芬兰西南部小城的一座市立图书馆,服务人口大约两万人,为了保持周边的木结构建筑物的风貌,其外观与层高设计在经过设计巧妙融入了自然环境之中。读者区域设置在没有间隔的一楼大厅之中,中央放置大型服务台,读者区域与员工区域的平面布局是非常合理典型的区域版面排布。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信息咨询台的设置比服务台的设置更靠近入口位置。期刊报刊室的设置靠近入口形成独立的空间。同时一楼的楼面被巧妙抬高,以便于在地下的密集书库和会议室等获得釆光。该综合文化情报中心是拥有图书馆、博物馆的复合文化设施。
一方面,在设计中要尽量保持另个功能的相互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创造能让市民积极参与的独特空同。博物馆的主要走廊设在图书馆的进出口侧,并在图书馆中配置了地区乡土资料的入口,也是读者可以自带资料进入其中。而且,设置的图书馆柜台以及学员台,可以从两方的职员处获得资料,这样可以是复合文化设施的有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该图书馆是瑞典较早期的公共图书馆,在建筑历史中有着一定的地位。
该图书馆的以幵架图书室为最主要的特点。图书馆建于面向主要街道斯倍阿大街与欧登大街的拐角处,在矩形平面的箱型中央部位,插入单纯的圆筒体块。从通道登上斜坡到达正面入口,由此处登上台阶,这种手法让人有一种通向知识的宝库的感觉,成为后来许多图书馆设计的模仿对象。圆筒形的大阅览厅从侧面获得采光,三层式书架沿着墙壁环绕大阅览厅,服务台放置在中央,可以用与借阅的图书放置在下面两层的书架上,用于研究的图书放置在长条形的阅览室内。
在该阅览室两侧的墙壁上装有书架,光线可透过高窗进入,该图书馆展现了从古典样式到功能主义的转变期间的痕迹,在经过修缮后使用至今,是图书馆建筑的典范之作。斯图加特市立图书馆被设计成一个地下一层,地上九层的纯白色45米乘以45米的立方体。这个图书馆犹如一个复杂且巨大的魔方,内部却又朴素且极具感染力。读者可以从不同方向进入图书馆,圆形门厅内设置有还书机、等待区等功能。位于上部的阅览大厅是一个开放的漏斗形状的空间的,而且每层都有直跑楼梯和其他楼层相联系。该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极其简洁的朴素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该图书馆位于密歇根大学的阿娜巴校区北部的中心位置,图书馆的主要使用者为建筑系、艺术设计系,以及工程系的学生和教师。除了具有提供图书、杂志等主要的传统图书馆功能以夕卜,还增加了数据图书馆的功能。与此同时,还设置了幵架阅览区,电脑平台一体化配置,更加有利于多媒体形态的资料及情报的方便使用。
可以说该图书馆在多媒体机能的设置上是时代的先驱。地下一楼作为印刷资料的中心。在一楼,则设置了配备最先进设备和专门技术人员的音响和图像播放室等目录制作部门。二楼和三楼都是幵架阅览室,其周围也设置了电脑平台。该建筑重视设施的实用性,是综合了教育、研究及学习的新型图书馆。
 
第二章图书馆案例研究.........9
2.1案例研究一 .........11
2.2案例研究二 .........13
2.3案例研究三 .........14
2.4案例研究四 .........18
2.5案例研究五 .........21
2.6案例研究六......... 22
2.7案例研究七 .........24
第三章图书馆建筑设计 .........25
3.1图书馆设计方案概况.........29
3.2图书馆功能排布.........31
3.3图书馆流线分析.........34
3.4图书馆场地竖向设计......... 36
3.5图书馆立面设计.........38
 
结论
本方案功能平面布置,采用南北方向的条状布局,每一个条形空间都尽呈布置单一功能,并力求南北方向的通透。其中四个较大的条形体块为主要功能使用空间,夹在这四个主耍功能空间体块之间的三个较小的条形体块则为交通、管理、设备、盥洗等辅助伺服空间^这些条状体块内的功能排布,由西向东依次为:最西侧条形体块为后勤、办公、研究功能,两侧第二个条形体块为庭院及交通辅助功能,第三个条形体块为阅览功能,其东侧的窄小条形体块为交通及管理用房功能,紧邻的较大条形体块则是最主要的阅览中庭。再往东侧的窄小条形体块则又为交通及盥洗功能,最东侧的体块则为较大的阅览功能。在垂直方向上,功能排布又依次为:一层由西向东布置了采编办公区、机房设备区、密集书库、设备区、门厅、报告厅。二层由西向东布置了办公区、庭院、电子阅览区、阅览中庭、期刊阅览区。第三层由西向东布置了独立研究室、庭院、文学艺术阅览区、阅览中庭、社会科学阅览区。第四层由西向东布置了典藏文献阅览室、庭院、阋览中庭以及自然科学阅览区。
 
参考文献
[1]王惠君.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7(12):201-203,151.
[2]刘丽华.专业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1):215-216.
[3]彭碧河.专业图书馆读者阅读需求类型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7):25-27.
[4]李璐.联合参考咨询用户信息需求调查分析和启示[J].图书馆,2011(4):83-85,95.
[5]曹树金,林捷嘉.数字信息资源用户需求研究[J].情报杂志,2008(3):135-138.
[6]袁志华,王均林. 高校图书馆重点用户隐性需求的开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01):60-62.
[7]王志梅,杨玉洁,范超英,张敏.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4(7):90-92.
[8]黄敏. 概率统计法在确认用户需求中的应用[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4):43-44.
[9]何东红.了解读者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读者调查问卷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6(6):96-99,107
[10]曹霞.科研用户标准信息需求及获取行为调查分析——以中国科学院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0(4):112-117.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