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地区警察学校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为使内蒙古地区警察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具有客观依据,选择了内蒙古地区所有的警察学校,即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呼和浩特市人民警察学校、包头市人民警察学校、乌盟人民警察学校、呼盟人民警察学校这5所学校,进行了相关项目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5份(其中教师202份,学生203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其中教师200份,学生200份)。除问卷调查外,还召开了这5所学校部分教师、学生参加的座谈会,查阅了各校的有关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内蒙古地区警察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状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能否培养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党员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根据内蒙古地区警察学校人事部门提供的数据,在内蒙古地区警察学校的教师中,党员占64%。教师队伍中党员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普通学校。
目前,有一大批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公安教育事业的党员骨干教师,投身于公安教育事业第一线,他们严格按照《警察法》和《教师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心热爱学生,坚持一边教学,一边搞教学研究,为公安战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民警察,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公安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但是近几年来,个别教师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倾向,影响了警察学校教师队伍的形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使警察学校教师的师德遇到了挑战。如有的教师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热衷于搞“第二职业”,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有的教师在学术上“拉关系、走后门”,进行学术舞弊,甚至把学术商品化;有的教师不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盲目地迁就学生,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甚至为学生考试行方便、开绿灯。.................
...................
二、警察学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素质是指人的先天寨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它是知识和技能的升华与内化,既包括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包括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结构中的积淀”而教师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大活动,完成教育任务所必备的内在条件。警察学校与其它普通学校相比,有其特殊性。警察学校的教师就其职责来说,既是人民教师,又是人民警察,他们本身与其教育对象都是维护国家统治秩序和社会治安的人民警察,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公安人员的素质,这就要求鳌察学校的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素质,同时也应具备警察的素质。
(一)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的特殊性决定,警察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1.教师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保证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公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志献身于公安事业,做捍卫党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既教书又育人,既授业解惑又传道,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警察学校的教师没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要培养出政治合格的人民警察,是不可能的。
2.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是其献身公安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
教师能否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和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能否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教师必须热爱公安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才是最根本、最大的动力,才可能为其献身。“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随着科教强警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己经并将继续把公安教育事业推到一个极其重要和崇高的地位,这对每一个从事公安教育的人而言,既感到光荣和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其次,教师应充满爱心,深爱自己的学生。警察学校的教育,不是培养极少数高级保卫人才的教育,而是要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民警察。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及其助手,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课堂观察,认为“优等生”和“劣等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
一、内蒙古地区警察学校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3
(一)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状况..............................................3
(二)教师队伍的结构状况.....................................................4
(三)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状况............................................6
(四)教师队伍的培训状况....................................................8
(五)教师队伍的科研状况...................................................9
二、警察学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0
(一)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素质.........................................11
(二)知识理论与实践经验素质........................................12
(三)能力素质...................................................................13
(四)身体和心理素质.........................................................14
(五)军事素质......................................................................14
三、提高警察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几点建议..........................15
(一)坚持“政治建警”原则,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品德素质............15
(二)加强学历再教育,促进教师队伍高学历化进程.....................16
(三)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推进警察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17
(四)注重科学研究,提高教师队伍学术水平........................18
(五)实行“双向”交流,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20
(六)建立保障机制,保证教师队伍优化建设...........................21
参考文献..........................................................................24
结论;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己成为时发表展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终身发展。〔划因而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社会治安形势也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对教师自身而言,即使是有较高素质的教师,也有一个不断提高和精益求精的问题。因而在国外非常注重教师的在职培训,有的国家甚至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如英国规定,所有的教师每隔七年必须进修一个学期;美国的一些州规定,中小学教师每个学期至少要在培训班学习两个星期:前苏联则要求所有的教师每隔五年必须脱产进修一次。〔2!]而目前我区警察学校教师的培训还未走上正规,很多教师长期以来得不到培训,这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警察学校的教师这一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作为研究犯罪手段、侦破案件和防范犯罪的重要力量,更要不断地学习、充实、更新知识。针对公安教育的现状,加强教师在职培训,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严格执行《教师法》,维护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其它方式培训的权利。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的一项权利,公安院校及其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并保证教师进修、培训权利的行使。
2.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搞好警察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立足于警察学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结合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师资队伍的现状,制定一个总体规划,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包括长远目标和近期要实现的目标。长远目标要体现师资队伍整体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对近期目标的实施具有指导性和导向性。近期目标要具体、可行,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文霞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3]梁国平、扬驰著.教师培训的实践与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4]孙建荣、冯建华等著.懂憬与迷惑的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2
[6]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吕世虎、肖鸿民编.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8]吴国通编.发展主体性学校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9]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0]陈玉瑕、杨永博主编.中华名校管理集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