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大道至简:大美天成》谈毕业设想(敦煌招贴体系)的创作体验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70
论文字数:36500 论文编号:sb201301271059136217 日期:2013-01-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招贴《大道至简:大美天成》创作的灵感来源


"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注意,招徕之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是意指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placarddisplayed in a public place )。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的广告词典里,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第一节招贴设计的溯源招贴(poster)是人类智慧和社会发展的象征。世界上最早的一张招贴广告是英国军队在埃及古城底比斯遗址发现的一份3000年前的建设人文字招贴。招贴文字表述的意思是:招贴主愿意悬赏一个金币捉拿"逃跑的奴隶"。这份古老招贴后来保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国外最早一张通过印刷手段完成的招贴则是在中国的印刷术与中世纪传入欧洲后,德国的谷登堡又于1450年发明活字印刷后才出现的。当时英国第一个印刷家威廉?凯克斯首先采用了印刷手段制成招贴,并将这种招贴沿伦敦大街和教堂门口张贴,以向牧师兜售复活节用的教规书籍,从此印刷形式的招贴大为流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张印刷招贴比英国印刷家威廉?凯克斯创制的印刷招贴还要早400年左右。这张招贴是11世纪(我国宋朝)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一张印刷广告物(如图1)。这一广告物印刷用的铜版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内。
招贴,从19世纪下半叶起,就以其独特的"魔力"在众多的宣传媒体中确立了它设计之王的地位。按其内容的划分,可分为公益招贴、商业招贴、文化招贴、政治招贴、概念招贴。每一种招贴都有其特有的形式,总的来说招贴具有传递信息、广告宣传、创造形象、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等功能。招贴之所以能在众多宣传媒体中突颖而出,和其自身的特征具有很大的关系,招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题思想明确、视觉冲击力强、内容简洁,针对性强和强烈的地域性与时效性。全球经济的告诉发展,人口的增多,种族矛盾的冲突及其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产生,招贴的设计在当下被推到了前列,各种行业协会的产生,各大高校艺术设计学生的扩张,对招贴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1、国内的行业协会举办的展览:"全国性美展",自1949年开始至今,全国美展中从宣传画到现代性的招贴逐渐增多,题材从单一的政治性到现代多元性;"GDC"(平面设计在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具权威性和公平性的设计活动展览组织。还有一些如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等,每年都会全国性及全球性的招贴比赛;2、全国高等院校组织的展览,如,"靳埭强设计奖"是国内权威的大学生设计大赛;"白金创意平面设计学生作品大赛"是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国际交流项目——"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下属的一个项目。各个体育、文化等相关类型的赛事都会组织大型的招贴设计比赛,以扩大其影响力。


第二节西北考察的情感释放
西北考察的结果,是我这次创作内容的主体,特别是对敦煌的考察。"敦,大之意,煌,谓之光明也。"'敦煌是一座承载了千年历史的宏大艺术殿堂,也是一座交融中西文化的"光明之城";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呈现,也是世界文明的具体折射。对于莫高窟的考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传统艺术之精美,莫高窟艺术不仅仅是用线条勾连、以色彩暈染、借想象凿刻的视觉图画,它也是将信仰和虔诚砌入砖石泥土中的灵魂图腾。莫高窟中的雕像、壁画、塑像中凝固着历史、渗透着文化,飞扬着一种自然松弛、通达饱满的精神,散发着一股至真至诚、至善至美的宗教和人文气息。然而在这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美的震撼,也感受到了一份人性的触动。自从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严重损伤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陈寅恪先生曾悲愤地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地",百年前洞幵的一幕,至今回溯起来仍令人心痛不已。敦煌莫高窟,不仅凝结了一段段艺术传奇,也呈现着一幕幕历史沧桑。然而除去这断历史之外,当下,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足以让我们引起更多的深思和反省。


第三节毕业设计招贴创作的灵感来源
灵感是指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或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1招贴《大道至简?大美天成》的创作灵感是在敦煌考察后和不断地寻求素材中得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水墨情怀的眷恋
水墨,即"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水墨具有很强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由于自己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让我对水墨产生一种眷恋,并不断地关注它。从广义上来讲,水墨可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物质层面,这种物质性使"水墨"成为中国独创的书写与绘画方法,通过水与墨的相互融合,在宣纸或絹上的"水墨"渗化出一种特有的流动感和气韵节律,水墨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此。"水墨"的另一个层面是在精神结构上。正是这一点让我坚定了使用水墨这一传统的表现形式。水墨语言的形成基于中国哲学式的含蓄和优雅,在其中融入了道家思想与禅宗思想,水墨渗化受到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产生了虚静淡雅的意境和虚无飘渺、恍惚、空灵、神秘悠远的效果,这和敦煌的美学具有相通之处。水墨以素为绚,看似无色,实为自然,它通过晦冥时色的墨与冰启时色的白,辅之水的渲染和调和,阐述了物象的虚实和气韵,赋予物体以生命和精神。道家由灿烂多彩归于朴素平淡的哲学观念对我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水墨所借助的媒介材料,其本身就己深嵌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印痕。


二、中国化招贴形式的触动
在运用中国传统水墨形式作为现代招贴表现手法的经典之作也有很多,虽然表现的题材各不相同,但都能体现"中国化"的艺术观。他们的形式表现为我创作灵感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帮助。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的《汉字》系列作品。如图2、 3、 4所示。
此系列作品把古今兼容,承传创新,塑造独特个性的意念注入到文字之中,并在艺术创作中赋于其现代感情,将水墨之灵性挥洒得淋漓尽致。其中"山"、"风"、"云"磅礴大气让人心仪,使人深感山之伟岸博大、风之骤动无影、云之飘逸非凡,以及其中天地万物潜藏的天人合一的阴阳脉动,将水墨的灵性发挥得恰到好处。再如,孟祥勇的《贵州印象》、《中韩海报设计展》等系列招贴都体现了水墨图式的意趣,将中国传统的元素运用到现代招贴设计中来,造形奇妙,神采飞扬,视觉冲击力强,让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


第二章 招贴《大道至简•大美天成》创作......................... 12-15
    第一节 “朴素”情趣的审美表现 ........................12-14
    第二节 真、善、美的统一 ........................14-15
第三章 招贴《大道至简•大美天成》创作........................ 15-19
    第一节 对中国传统绘画构图的借鉴 ........................15-17
        一、“气”与“势”的营造........................ 15-16
        二、“计白当黑”的艺术处理........................ 16-17
    第二节 现代版面设计语言的运用........................ 17-18
        一、点、线、面的结合 ........................17-18
        二、色彩的反向尝试 ........................18
    第三节 毕业设计的场景展示........................ 18-19
第四章 招贴《大道至简•大美天成》创作........................ 19-21
    第一节 招贴视觉语言的“东西融合” ........................19-20
第二节 未来招贴设计的展示形式........................ 20-21


结论


现今招贴中的设计语言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而水墨语言在招贴设计中的广泛应用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并能迅速引起观众的注意,也极大地塑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境。毕业设计的整个作品将传统审美中的韵味与情境在现代设计语境中进行再创,对水墨语言在设计中的基本原则进行准确把握,加强设计传达的目的性和准确性,并通过作品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的设计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这一最具亲和力的表现形式来倡导大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认识,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旅游业的高度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物质保护意识的缺失,让很大一部分的民族瑰宝损坏或流失。即使当下已经成立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保护协会以及大量的文化宣传,但还会有很多文化遗产不断地遭到破坏,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许楠魏坤著:《版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
2、 魏东:《版式设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3、 凌继尧:《中国艺术批评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4、 霍夫曼:《广告设计构成基础》,朝花出版社,2007年
5、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6、 白石和也著,王传杰译:《视觉传达设计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7、 杜士英:《视觉传达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8、 孟祥勇:《设计民生之美》,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9、 李泽厚:《美学=.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10、 易存国:《敦煌艺术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