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研究现状
关于三国史官制度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在古代的一些文献中有所记载,如南朝梁沈约《宋书》、唐代房玄龄《晋书》、刘知凡《史通》、杜佑《通典》、李林甫《唐六典》、徐坚《初学记》、王应麟《玉海》、李防《文苑英华》、马端临《文献通考》、钱仪吉《三国会要》’。等著作中都对三国史官制度进行了一定的记载。
到了近代,王国维《观堂集林》、柳治微《国史要义》、刘师培《古学出于史官论》等著作中也对三国史官制度有一定的涉及,然而这些古代文献与近代著作,对其都只是零星记载,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世纪80年代以后三国史宫制度研究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出现了 一批研究的著作与论文,且研究有了很多新的内容与方向。笔者接下来将分著述与论文两部分对三国史官制度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回顾。
一省蓉弓犬。仁刽声..
(一)在史学史著作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学术界对三国史官制度的研究主要散见于一些史学史著作中,在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中说道:“三国魏明帝置史官,隶属中书……在魏明帝时,中书省时职掌修史的机构在金毓能《中国史学史》说道:“章、和二帝以后,图籍盛于东观,撰汉记者,相继在乎其中,谓之著作东观,然亦仅有著作之名,而未有其官也。魏明帝太和中,以当撰著之任……掌撰国史,集注起居。”此外白寿彝《中国史学史》、张孟伦《中国史学史》、汤勤福《中国史学史》、谢保成《中国史学史》、杜维运《中国史学史》、王玉璋《中国史学史概论》、杨翼骤《中国史学史讲义》、李宗侗《中国史学史》、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尹达《史官史学史发展史》、乔治忠《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要》也都对三国史官制度有一定的涉及。但其对三国史官制度的涉猎大多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孙吴与蜀汉的史官问题,很多史学史著作中并没有提及。
(二)在职官制度史中
此外在一些职官制度史的书籍中也涉猎了一些三国时期的史官制度,如柏铮《中国古代官制》、孔令纪《中国历代官制》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陈仲安、王素《汉唐职官制度研究》、杨志玖《中国古代官制讲座》、李超钢《中国古代官吏制度浅论》、刘梅生《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史略》,而这些专著都只是涉猎了三国史官制度,并没有详细了对其进行研究,大多都只是零星的点缀而过。
(三)在三国史与专史中
关于三国时期史官制度的研究其中还有一些散见于三国史研究的著作和专史中,在张大可《三国史研究》说道:“钟会·一正始中为秘书郎”此外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唐长儒《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阎步克《品位与职位一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等著作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三国史官制度进行了论述,但是对其三国史的研究则更多的倾向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而从史官制度方面进行研究的凤毛麟角。.................
......................
第二章三国史官建置
梁启超曾经说过“中国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二百年前,可云如此)。其原因何在,吾未能断言。然史官建置之早与职责之崇或亦其一因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史学发达与史官建置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史官建置较早,商代己有史官,周代有“大史”之类的史官,秦朝与西汉设有太史令,东汉有“著作东观”。到了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三股较强的割据势力,北方的曹魏、江东的孙吴、荆益的蜀汉。尽管这个时期社会,经济遭到了破坏,战争频繁,然而这个时期,我国的史学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两汉以来史官皆有著述与掌管图书秘籍的职责,而曹魏、孙吴、蜀汉史官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两汉以来史官制度的影响,本章主要对三国时期曹魏、孙吴、蜀汉史官建置进行比较全面的考述。第一节曹魏史官建置
曹魏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两汉以来史官制度的一些特点,但也根据当时客观环境,对其史官建置有所变革。因而曹魏时期的史官设置就表现为,对前代既有继承,同时也有所创新。曹魏史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专职史官—著作官,即著作郎、著作佐郎。第二类、掌管图籍与整理的官员,他们也兼有史官的职能,即秘书监、秘书令、秘书垂、秘书郎、秘书校书郎。第三类、参与编修《魏书》的官员。
一、专职史官—著作官
(一)著作郎
著作之名源于东汉,东汉时著作有其名而无其官,而其修史之所为兰台,据《史通通释》卷11《史官建置》记载:“汉氏中兴,明帝以班固为兰台令史,诏撰《光武本纪》及诸列传、载记……斯则兰台之职,盖当时著述之所也。”显然这一时期并没有专门的修史官员,一般皆以它官兼修国史。自章、和已后,图籍盛于东观,遂有著作东观之名。据《宋书》卷40《百官志》记载:“汉东京图籍在东观,故使名儒硕学,著作东观,撰述国史。著作之名,自此始也。”.............
....................
第二章三国史官建置.................................... 6
第一节曹魏史官建置...................................... 6
第二节孙吴史官建置..................................... 19
第三蜀汉史官建置..........................................24
第三章三国时期史官的职能............................. 28
第一节曹魏史官之职能。.................................. 28
第二节孙吴史官之职能................................... 33
第三节蜀汉史官之职能..............................37
第四章三国史官与史学................................. 39
第一节三国史官制度之特点................................ 39
第二节三国史官制度之影响................................ 45
结语
三国时期经历60余年,各政权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史官制度:一是三国各政权都设置了史官:曹魏建立著作官与秘书官制度,孙吴建立了左、右国史、太史和东观制度,蜀汉建立了秘书与东官制度等。二是对前代史官制度有所继承,如秘书官制度、东观制度、太史制度等继承前代,但同时有根据客观环境对其进行了变革与完善,如曹魏的著作官制度,改变了东汉以来有其名而无其官,使其成为真正的修史官。孙吴的太史制度,其职能己不完全按照两汉太史,而是在太史内部,掌修史之责与掌天官之责分开,修史之官不再掌天文、历法等,而掌天官的太史也不参与修史。三是修史活动,三国时期修史官员多为兼职,如曹魏著作官,孙吴左、右国史,蜀汉的秘书官等一般都是以他官兼任。同时统治者对其本朝史的修撰加强了控制,如《吴书》的修撰中韦昭因得罪孙皓而治罪。然而随着蜀汉、孙吴的先后灭亡,其史官制度也随之湮灭,曹魏的史官制度被西晋统治者所继承,并对后代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国史官制度是研究三国史学的一把钥匙,对三国史与三国史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三国历史,不断挖掘新资料,同时借助考古所发现的新成果,从而推动三国史官制度研究不断前进。
蜀汉政权的史官制度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60
Tag:
相关其它论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