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铜瓿的类型学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86
论文字数:48000 论文编号:sb201211051019443972 日期:2012-11-05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史及研究现状

  关于青铜瓶的研究,发端于北宋时期,元、明两朝发展缓慢,清代中兴,发展于民国,兴盛至今。据此,可将其研究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北宋至清
    北宋学者刘敞在《先秦古器记》中曾指出过金石文献的三大史料价值,即“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这一阶段的金石学家们,以此为研究目的,首开以金石学研究青铜器之先河,保留了大量的图录、款识及考据类著作。图录类:最早关于青铜瓶的图录为吕大临的《考古图》该书收录瓶两件,分别为龙纹瓶一件(图一,1),兽环细纹瓶一件(图一,2),两瓶均有摹绘图形,注明尺寸大小,容积,来源,流传经过及收藏过程,该器无自名,名称为吕氏所定,细看这两件瓶,均为敛口,圆肩,带圈足,定名为瓶较为确切。北宋宣和年间,王黼等作《博古图》卷二十(图二)③收录瓶八件,分别为方斜瓶、鱼瓶、蟠虫LI瓦一、蟠亂瓶二、饕餮瓶一至四,并描述器物形制、尺寸、容积及花纹装饰。明代胡文焕编《古器具名》(图三)收录周幡虫L韶:一件,并在古器总说中说明了瓶的用途,“有瓶焉以具驢醋镌醫”?,瓶的功用是否确作此用,有待商榷。清代梁诗正编《西清古監》⑤卷三十四(图四)收录青铜瓶三十件,附有三十幅器物摹绘图。清代王杰编《西清续整》甲编卷?十六(图五)收录青铜瓶十四件,也附有摹绘器物图片。《西清续監》乙编卷?十六(图五)收韶;二十八件。清王杰编撰的《宁寿鑑古》⑧卷十三(图六)中收录了七件瓶,共计九十件。
   但是在这些著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依本文界定瓶的标准,如上所述古文献中所著录这九十件韶;中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瓶就已过半,共计六十九件,确切为韶;者共计二十一件。有些属于瓶类的却归入暴中,因此笔者试图将古文献中有图的瓶器和非韶;的重新作以界定,具体分析如下:《考古图》中,龙纹瓶(图一,1)、兽环细纹瓶(图一,2)其形制并不是瓶,足迹營(图一,3)实则为瓶,而非暴,命名有误;《博古图》中收录的八件瓶,幡虫L瓶一(图二,3)和蟠虬瓶二(图二,4)为II而非瓶,其余六件是瓶;《古器具名》中,周麟凤百乳_ (图三,1)实为瓿,周幡虬韶;(图三,2)实为。...........
....................
 

第二章青铜部:的定名与功用

  第一节定名

   青铜瓶没有自名,关于它的定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看法,“瓶”字最早见于《说文》,《说文?瓦部》:“紙,瓶也”。又云:似小韶;,大口而卑,用食。”《方言》:“銀……自关而西谓之麻,其大者谓之匪;。”《玉篇》释瓶曰:“小盆,大口而卑也。”又《说文》释函:曰:“小盆也。”由此可见所谓瓶形似翩而体较大,为大口而低矮的容器。如同小盆,其用途为盛食器。宋代幵始有关青铜瓶这类器物就见诸著录,但器形多有不同。最早关于青铜瓶的图录见于吕大临的《考古图》,该书卷五收龙纹瓶(图一,1)、兽环细纹瓶(图一,2)各1件,吕氏释龙纹瓶之形曰:“不知何器。《说文》云:瓶,翩也,大口而卑,用食。疑为此器,姑以瓶名之。”明胡文焕编《古器具名》(图三)收录一件幡ill瓶,清梁诗正编《西清古鉴》(图四),将3件g形器定名为韶;。清王杰编撰《西清续鉴》(甲编),清王杰编《宁寿鉴古》(图六)其中有汉代韶;类器物,和他定名的周幡變韶;。对于青铜器的定名,一般学术界有以下几个原则:(一)有自名的一般要依据器物的自名;(二)宋代学者依据史籍和著录所作出的定名;(三)既无定名又无史籍著录者,可根据造型及用途来命名。
   根据上述原则,青铜瓶的命名符合第二条,即北宋金石学家吕大临为其命名为音瓦,以龙纹瓶的形制为标准,以此推定与其形制相同或相近似的器物的名称,再根据与之相同或相近的青铜瓶的形制构造来划定青铜瓶的典型器物特征,即判断标准:
(一)圆肩瓶:体型宽矮,即腹径大于腹深,口略侈,短颈,饰弦纹,圆肩,肩腹部浑然一体,形成流畅的圆弧线,腹部宽圆,圈足较矮,并设有镂孔。整体上径、肩、腹、足之间均以一周H槽将这四部分隔开,形成四部分纹饰带。(二)折肩瓶:分为两种,一种为高体,即腹深大于腹径,折肩,其余特征和圆肩瓶一样;一种为矮体,腹深和腹径大致相同,折肩,其余特征和圆肩瓶相同。根据这一标准,我们总结出了圆肩瓶和折肩瓶的共同特征:
1.口部:一般口径接近于底径。
2.颈部:无论短颈还是长颈,其颈部都饰有两周或三周弦纹。
3.咅瓦足:一般为矮圈足外撇。
4.最大径:一般在腹部或肩部。...........
..............

第三章青铜瓿的类型学分析............................................15
第一节青铜瓿的型式划分依据.....................................15
第二节青铜瓿的型式划分..............................................15
第三节主流瓿以外的特殊类型......................................19
第四章青铜瓿的纹饰分析................................................21
第一节纹饰研究的意义和现状......................................21
一、纹饰研究的意义......................................................21
二、对青铜器纹饰的研究现状......................................21
第二节青铜瓿纹饰分析................................................22
一、青铜瓿纹饰的类型...............................................22
二、青铜瓿纹饰分析.....................................................25
第三节小结....................................................................26
第五章分期断代与演变特征........................................29
第一节分期与断代........................................................29
一、分期的依据..............................................................29
二、断代与各期形制特征............................................30
第二节演变特征............................................................32
第三节小结.....................................................................33
第六章青铜瓿与其他器类的关系.................................35
第一节折肩瓶与折肩无耳墨........................................35
一、瓿与疊的概念区分.................................................35
二、折肩瓿与折肩无耳曇的区分................................36
第二节高体折肩瓿与广肩大口尊的关系....................37
第三节小结....................................................................38
第七章青铜瓿墓葬组合分析.......................................41
第一节青铜瓿组合分析的意义..................................41
第二节各期墓葬器物组合研究..................................42
第三节墓葬组合规律小结........................................45
第八章分布状况以及区域特征................................47
第一节区域的划分...................................................47
第二节区域特征分析............................................47
一、中原文化区....................................................47
二、北方文化区....................................................48
三、巴蜀文化区....................................................49
四、长江中下游文化区........................................49
五、山东地区........................................................50
第三节小结............................................................50
第九章有铭青铜瓿的整理与分析........................53
第一节有铭青铜瓿的整理.....................................53
第二节铭文分析......................................................55
第十章起源与消亡..................................................57
第一节青铜瓿的起源...............................................57
第二节青铜瓿的消亡...............................................57

结束语
   青铜瓶的发展时段非常短暂,仅出现和流行在商代一朝,但是分布范围极其广泛,由其变化可以窥探到商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商代青铜瓶总体脉络发展的梳理,基本上搞清楚了青铜瓶的发展演变历程、定名的由来、使用功能、流行时间、流行区域、分期演变特征、在墓葬组合中的位置、在各个地区所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以及起源与消亡的原因等相关问题。但是,对于青铜瓶的铸造、族属以及在祭祀中的摆放位置等问题都没有做到进行深入专门的研究,另外青铜瓶的分布区域虽很广泛,但是却在山东地区尚未发现出土,这是一个很重要而且复杂的问题,其中的缘由值得探讨,本文也没有做出专门探究,对于青铜瓶的各地区分布特征也没有做出更深入详细的论述和探究;由于与青铜瓶共存的相关墓葬、遗物的背景材料不足,使得与青铜瓶相关的使用者的身份背景问题都暂时难以探讨,故此本文所作的工作,仅仅是抛砖引玉,诚望各位大家能够谅解,并批评指正,以期对青铜瓶的研究工作得到更全面确切的认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