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定量分析研究探讨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代写硕士社会科学 点击次数:86
论文字数:0 论文编号:sb201208170214372154 日期:2012-08-17 来源:硕博论文网

引 言
研究的目的
        科学技术作为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兴起的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一系列新兴技术,把现代技术革命推上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随着九十年代因特网的兴起,科学技术正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发生着质的变化。多利羊的诞生,使得人的克隆成为可能,由此人们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那么,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它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将发生什么重大影响?人们应该怎样控制和引导,以便使它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而避免由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祸害、战争?如何有效管理,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潜力?如何处理它所带来的人类生存方式的巨变?如此等等,都是社会科学研究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正是社会科学者所要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社会科学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知识和理论的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目的就是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出本质,科学地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它为制定各类法律和政策提供理论与方法的依据。’它也能为普通百姓指点迷津,解决日常的生活问题。
        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1977年,邓小平明确指出,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入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1982年,中共中央专门发文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否则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不可能的。1991年,江泽民指出,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对经济建设,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的命运。1997年,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告戒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掌握唯物辩证法,才能把握大局,审时度势。2可见,用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来认识当前面临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单凭直观的经验,或感性的体认就会在纷繁复杂的现象面前,不知所是。
        我国的社会科学事业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科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发展政策的决策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政策思想、决策依据和可行性方案,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有力地表明了我国的社会科学已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各级政府和和各类管理者实施科学决策的“思想库”。
        同时,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事业蒸蒸日上。研究规模急剧扩大,理论空前繁荣,社会科学的价值取向、理论形态、学科结构及科学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互动日益加强,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实践,特别是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强烈要求社会科学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对自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已跨入21世纪的我国社会科学来讲,面对当前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即将加入WTO之后,如何进一步加强研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创新任务,多出精品力作,多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有效、合理、最佳调配社会科学研究资源?这就涉及到在宏观层次上对我国社会科学的体制、政策、资金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
        而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在于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把握,这就不仅需要事实、推理和判断来定性分析,更需要数据来精确描述、定量地分析。从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对我国社会科学的研究大多着重于从定性的角度来加以分析论证,而少有从定量的角度来加以分析的。
        因此,本论文拟采用科学的方法,拟对我国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作实证分析。着重分析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化倾向,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态势,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运用等等方面。并且在定量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有关规律的提炼与总结,揭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态势,以及不足之处。并就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科学评价,提出合理、可操作的科学建议,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事实上,无论就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分析,还是对社会科学研究外部的评价与指标的深入分析,还是提出的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客观揭示,提出以创新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以创新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起评点,从而为社会科学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事实等依据及合理思路。因为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社会科学研究也具有稀缺性,我国经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等方方面面,两个文明建设的繁荣与发展,迫切需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大力支持,迫切地需要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的支持,迫切需要符合社会与国家建设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科学合理地调配现有的社会科学研究资源,实现最优化,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为社会科学管理提供思路,也正是本文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1、范并思著.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报刊文献分析1978-1995.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德]沃尔夫冈。查普夫著.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吴同瑞、张勉主编.高校社科研究与现代化建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美〕华勒斯坦等著.开放社会科学.三联书店,1997.
5、严怡民等著.现代情报学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6,罗式胜著.文献计量学概论,中山人学出版社,1994.
7、王兴成,秦麟征主编.国外社会科学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8、丁学东编著.文献计量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  David R.  Krathwohl:Methods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n integrated approach.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N .Y.,1993.
10、易克信,赵国琦主编.社会科学情报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11,助旧弗兰克.库宁汉著.社会科学的困惑:客观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12、夏禹龙著.社会科学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
13,[美]D"W" }尔霍恩著.变革时代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14、王正萍、柏毓田主编.社会科学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15,「美〕丹尼尔。贝尔著.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16,「日]五十岚雅郎著.智囊团与政策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

 

1 引言 8-17
    1.1 研究的目的 8-9
    1.2 国外研究概况 9-11
    1.3 国内研究概况 11-13
    1.4 分析工具的选取 13-14
    1.5 研究对象的确定(样本的选择) 14-17
2 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定量分析 17-34
    2.1 内容分析 17-27
        2.1.1 社会科学内部学科比重分析 17-18
        2.1.2 社会科学研究“社会化”分析 18-22
            2.1.2.1 研究内容与“社会化” 19-20
            2.1.2.2 研究形式与“社会化” 20
            2.1.2.3 社会需求分析 20-21
            2.1.2.4 时间范围的分析 21-22
        2.1.3 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性探寻 22-23
        2.1.4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采用的多样性 23-25
            2.1.4.1 定量化的趋向 23-25
            2.1.4.2 论据获取方式的多渠道 25
        2.1.5 论证方式分析 25-27
            2.1.5.1 论述方式分析 25-26
            2.1.5.2 表述方式分析 26-27
    2.2 作者情况分析 27-30
        2.2.1 作者的单位类型分布 27-28
        2.2.2 作者的职称分布 28
        2.2.3 作者与期刊“近亲”关系研究 28-30
            2.2.3.1 作者的工作所在地与期刊所在地关系分析 28-30
            2.2.3.2 作者与期刊属于同一单位关系分析 30
    2.3 引文分析 30-34
        2.3.1 引文的载体类别分析 30-31
        2.3.2 引文的引用次数分析 31-32
        2.3.3 引文的外文及港澳台文献引用的分析 32
        2.3.4 作者的自引分析 32-33
        2.3.5 文献半衰期分析 33-34
3 社会科学研究的外界评价方式的评价 34-42
    3.1 组织方式的评价 35-38
        3.1.1 “背靠背”专家组织方式 35-36
        3.1.2 “面对面”专家组织方式 36
        3.1.3 “德尔斐法”专家组织方式 36-38
    3.2 客观评价指标的评价 38-42
        3.2.1 核心期刊的成因 38-39
        3.2.2 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及简要评价 39-40
        3.2.3 引文法测定核心期刊的可能性分析 40-42
4 以创新为起评点,构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 42-48
    4.1 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工作的内在联系 42-43
    4.2 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创新评价的可能性 43-44
    4.3 合作互利,形成“双赢”,开展社科查新的可行性 44-48
        4.3.1 社科查新体系的建立,是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的需要 44-46
        4.3.2 社科查新体系的建立,是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工作的需要 46-48
附录1 被调研的期刊名称 48-49
附录2 定量分析调查表 49-50
附录3 主要参考文献 50-51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