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视线战争的困境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论文代写 点击次数:72
论文字数:41600 论文编号:sb201208142117442034 日期:2012-08-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研究问题

  一个理论的问题:民族主义是可靠的因果机制吗?

      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当一场冲突或战争爆发时,许多研究者一般会深入到卷入国家的内部去寻找原因。认为一国经济低迷,政治局势动荡等内部不稳因素将使国家在对外政策上强硬,采取挑衅性行动的观点,在某种已经成为为人接受
的“常识”。此种观点也被概括战争的转移视线解释,十是,当冲突出现时,人们自然地转向一国内部去寻找转移视线的动机。

      在内部不稳(因)与冲突爆发(果)这两组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之间,其实还隐藏着还需进一步探讨的模糊地带(或者说黑箱)。这便是,原因如何,通过何种途径带来了结果。发掘出更具体的因果机制即是打开黑箱,使因果关系更为清晰的重点。

      在转移视线战争理论中,民族主义是主要的因果机制。i这一机制的内容是政府挑动民族主义情绪,煽动民族主义抗议等活动,以企图去转移对时局不满的民众的视线,帮助缓和矛后,渡过危机。
     
      然而问题是,民族主义是否是稳固可靠的因果关系传导机制呢?民族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政治运动。它的复杂性在十,民族主义这一旗号既可高举起来用十反对外部势力的侵扰和I干涉,又可被民众用来索求政治权利,抗议政府不成功的治理。它的复杂性意味着,煽动民族主义有失去控制的危险,反Ifu引火烧身,冲击既有秩序现状。鉴十这一危险,政府需要谨慎评估考量形势。如此,在转移视线战争理论展示的因果关系中,民族主义机制的运行也不甚顺畅了。

      如果考察一些具体的国际政治事件,认为民族主义是确定的因果机制的观点也是值得质疑的。正如下文在案例中将要看到的,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战争中,阿根廷军政府对民族主义情绪反应消极,并试图抑制其扩展,不是鼓励和支持;在泰国和柬埔寨的冲突中,虽然民族主义的号召可能给政府带来不少有利的结果,但政府对民众的此类活动也是颇为敏感,集会活动被限制或取消,政府煽动民族主义的迹象并不显著。并目‘,若对民族主义在中国外交行为中发挥的作用加以考虑,这个问题也会凸显出来:民族主义是可靠的因果机制吗?

  (2)一个现实的问题:民族主义对中国外交有何种影响?

    本研究所面临的现实的问题则是,如何看待民族主义对中国外交的影响?民族主义会使中国的外交行为更加自信,咄咄逼人,有攻击性吗?或者是令其走向孤立、封闭,拒绝承担国际责任?抑或,没有什么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声音不进入外交决策过程,民族主义对中国外交根本不发挥作用)?
 
   1990年以来,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呈高涨之势,这主要体现在大规模的社会抗议活动中,包括驻南联盟使馆被炸、钓鱼岛问题、“撞机”事件、抵制口货、抵制“家乐福”等。除开实际爆发的抗议活动,或许更为猛烈的是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民族主义情绪,这包括了数量众多的“愤青”。在研究者看来,民族主义成为政府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对十它将给中国外交行为带来的影响,各方分析并未达成一致。一些观点认为,反帝国主义活动的爆发将使中国在跟西方打交道时更为强硬,不妥协,这将为未来的冲突埋下种子。另一些观点认为,民族主义的影响有限。中国在通过融入经济全球化受益良多,}fU民族主义泛滥将给中国的国际贸易和交往带来冲击,因此政府会施加限制,不容其破坏中国追求经济发展的大目标。还有观点从根本上质疑民族主义对中国外交带来的影响。此种观点认为,民族主义的活动和情绪都是政府引导和塑造的,政府完全决定着它出现或者不出现。所以,民族主义根本不能对中国的外交行为施加影响,反}fU,我们可能要考虑的是颠倒的因果关系一一即,中国外交活动影响民族主义情绪:为了给某种已通过决策的外交活动造势或营造氛围,政府十是煽动或者抑制民族主义活动。

    结合前述理论上的问题,因为民族主义在转移视线方面的突出作用,有理由认为民族主义将使中国在处理争端是更具有攻击性。理论上对这一机制的可靠性的质疑,川页其自然地将动摇认为民族主义将使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发生更多争吵与冲突的观点。但是,动摇这一观点是否意味着我们会赞同第二种或第二种观点呢?或者,本文将对这一问题有另外不同的答案和解释?本文的研究将在结论部分给出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澳l约翰·芬斯顿编.东南亚政府与政治.张锡镇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卞义的起源与散布.吴锹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美]埃文斯等.找回国家.方力维、黄琪轩等译.北京:生活·读}弓·新知二联}弓店.2009.
(4)}美1卡岑斯坦.权力与则富之间.陈刚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6.
(5)}美1扎卡利 亚.从则富到权力.门洪华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6)}美]米格代尔.强社会与弱国家.张长东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7)}美1多尔蒂和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邵文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
(8)}美1盖伊·彼得斯.比较政治的理论与方法.陈永芳译.台北:韦伯文化出版.2003.
(9)朱天毗.比较政治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1)杨勉,“柬埔寨与泰国领土争端的历史和现实一一以柏威夏寺争端为焦点”,《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4期。
(12)李强.国家权力与国家能力的悖论”.香港:《中国}5评》,1998年第2期。

 

摘要  2-3
ABSTRACT  3
第一章、绪论  5-10
    1、研究问题  5-7
    2、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7-9
    3、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9-10
第二章、转移视线战争中的民族主义  10-18
    1、转移视线战争理论  10-13
    2、民族主义作为因果机制  13-15
    3、两难  15-17
    4、借领土争端转移视线  17-18
第三章、假说与研究设计  18-26
    1、国家能力与转移视线战争  18-23
    2、假说:转移视线战争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23-24
    3、操作化与案例选择  24-26
第四章、泰柬领土冲突中的民族主义  26-34
    1、柏夏威寺领土争议  26-27
    2、泰国国内政治  27-28
    3、转移视线的领土争端与泰国国内的民族主义  28-31
    4、柬埔寨国内的民族主义动向  31-34
第五章、马岛战争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34-41
    1、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争议  34-35
    2、阿根廷的军政府:战争与国内民族主义  35-39
    3、撒切尔政府:民族主义动员在英国  39-41
第六章、结论  41-44
    1、操纵民族主义的困难  41-43
    2、进一步的启发  43-44
参考文献  44-48
致谢  48-49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49-52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