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制作内容概述
(一)用户制作内容的概念及特点
1.用户制作内容的概念
用户制作内容是由英文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翻译而来,也称用户创造内容或者用户生产内容(为论述方便,本文统一采用“用户制作内容”)。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 2002 年,“国外有关学者将用户制作内容连同博客、协作出版、XML 整合等定义为参与式新闻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 2005 年网络发布内容和新媒体制作内容快速发展而被广泛认知与使用的。关于用户制作内容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维基百科中用户制作内容泛指在网站或其他开放性媒介平台上由用户制作并分享的信息内容。此后,学者直接将其概括为普通人有机会参与贡献内容。这些定义仅只简单运用了归纳式的方法,尚未深入到概念的本质。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 2007 年做出了相对较为权威定义,“用户制作内容是由非专业的草根群众通过非专业渠道平台制作的,但含有一定的创新性,其劳动成果是公布在公开的互联网上的,人人都可以看到的信息内容”。该定义虽然界定了用户制作内容的判断标准,但是实际上,定义中的对于创新性与非专业人士的判断都是较困难的,因此,用户制作内容的定义更为广泛,“用户制作内容应该泛指在公开的互联网上用户自由制作传播分享的各类信息内容。”
国内研究者赵宇翔则把用户制作内容看成是媒体环境下一种由用户为制作主体的网络资源创作与重组模式。他认为,“用户主导下的网络信息创作不同于传统自上而下的‘权威生成、中心辐射’的单一信息生产模式,普通大众集传播者与制作者为一体,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通过便捷的网络自由表达、创造、沟通和分享。因此,可以认为用户制作内容是互联网环境下群体协作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用户制作内容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议和固有的缺陷,但值得肯定的是用户制作内容充分体现了大众自下而上,协作分享的 Web2.0 的时代精神,赋予接触网络的所有人以自我表达的话语权,即“人人都是报道者”。
....................
(二)用户制作内容的表现形式
用户制作内容根据生产主体制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包括独立表达式、共同协作式、引导互动式、竞争式与累积式等。
第一,独立表达式,有研究者认为,“用户独立表达生产的内容大多用于自产自销。”[19]具体是指用户不需借助其他用户的帮助,可以独立自主的完成创作与发布分享信息的任务,且彼此之间互不影响,目的在于自我表达。譬如博客、微博或者腾讯空间中用户情感、观点、诉求等的表达分享。文字类的分享如国内的百度文库、国外的 Twitter;图片类的如国内的堆糖网,国外的 Instagram;视频类的如国内的微博秒拍,国外的 YouTube等;
第二,共同协作式,指的是多个用户针对某一问题或目标,必须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不断完善结果,它的内容生产方式就是集中大众的力量来完成个体所不能完成的目标,所呈现的信息内容是最为完整与完善的。譬如国内的知乎、百度百科,国外的维基百科等。维基百科是分散异质的网友个体在历史词条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修订而实现的,对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解读或者订正,实现了知识创造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共同协作的智慧与力量。
第三,引导互动式,指用户在他人的引导下或产销双方在充分互动的过程中完成信息的生产与消费。譬如国内的微信朋友圈,国外的 Facebook。门户网站一些跟帖、转发、评论、点赞等功能的设置,其本身就是引导用户进行互动制作内容的一种形式。还包括以社群兴趣进行讨论的论坛,贴吧、豆瓣等用户之间的互动所生成的大量信息;公众在天涯论坛、凯迪社区上进行公共事件讨论所生产的信息内容;又如澎湃新闻客户端“问吧”栏目与网易新闻客户端“每日轻松一刻”中用户对于某一新闻热点话题进行互动所产生的信息内容等。
第四,竞争式与累积式,主要是指用户在制作内容的过程上呈现独立性而结果上呈现竞争性。行为上的独立性可能为独立式或者累积式,判断的标准为目标是否提前告知。结果上的竞争性主要是脱颖而出的只有个别或少数内容。比如众多用户在某一网络竞赛中为赢得特等奖,这个数量就是少数的。累积式,强调的是虽然用户创造内容的行为是个人的,但是用户与用户之间会互相影响、他们之间创作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也会互相帮助,是一个共赢的方式。比如大众点评网,每个用户对其感兴趣或体验过的商品进行评价分享,彼此之间互不影响,但创作的内容却呈现出关联性。
.........................
二、用户制作内容新闻生产的创新形态分析
....................
(二)用户制作内容的表现形式
用户制作内容根据生产主体制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包括独立表达式、共同协作式、引导互动式、竞争式与累积式等。
第一,独立表达式,有研究者认为,“用户独立表达生产的内容大多用于自产自销。”[19]具体是指用户不需借助其他用户的帮助,可以独立自主的完成创作与发布分享信息的任务,且彼此之间互不影响,目的在于自我表达。譬如博客、微博或者腾讯空间中用户情感、观点、诉求等的表达分享。文字类的分享如国内的百度文库、国外的 Twitter;图片类的如国内的堆糖网,国外的 Instagram;视频类的如国内的微博秒拍,国外的 YouTube等;
第二,共同协作式,指的是多个用户针对某一问题或目标,必须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不断完善结果,它的内容生产方式就是集中大众的力量来完成个体所不能完成的目标,所呈现的信息内容是最为完整与完善的。譬如国内的知乎、百度百科,国外的维基百科等。维基百科是分散异质的网友个体在历史词条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修订而实现的,对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解读或者订正,实现了知识创造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共同协作的智慧与力量。
第三,引导互动式,指用户在他人的引导下或产销双方在充分互动的过程中完成信息的生产与消费。譬如国内的微信朋友圈,国外的 Facebook。门户网站一些跟帖、转发、评论、点赞等功能的设置,其本身就是引导用户进行互动制作内容的一种形式。还包括以社群兴趣进行讨论的论坛,贴吧、豆瓣等用户之间的互动所生成的大量信息;公众在天涯论坛、凯迪社区上进行公共事件讨论所生产的信息内容;又如澎湃新闻客户端“问吧”栏目与网易新闻客户端“每日轻松一刻”中用户对于某一新闻热点话题进行互动所产生的信息内容等。
第四,竞争式与累积式,主要是指用户在制作内容的过程上呈现独立性而结果上呈现竞争性。行为上的独立性可能为独立式或者累积式,判断的标准为目标是否提前告知。结果上的竞争性主要是脱颖而出的只有个别或少数内容。比如众多用户在某一网络竞赛中为赢得特等奖,这个数量就是少数的。累积式,强调的是虽然用户创造内容的行为是个人的,但是用户与用户之间会互相影响、他们之间创作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也会互相帮助,是一个共赢的方式。比如大众点评网,每个用户对其感兴趣或体验过的商品进行评价分享,彼此之间互不影响,但创作的内容却呈现出关联性。
.........................
二、用户制作内容新闻生产的创新形态分析
(一)用户制作内容新闻生产的创新形态
1.公民新闻
第一,公民新闻的概念。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这个词语随着 Web2.0 时代的到来得以诞生。它在早期有多种称号,譬如“‘公众新闻’,‘市民新闻’与‘参与式新闻’。”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一般是指,“业余新闻工作者通过大众媒介等手段从新闻消息的获取到最后的发布,不假手于专业记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上传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扮演了公民记者的角色,上传发布的信息内容便是公民新闻。
1.公民新闻
第一,公民新闻的概念。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这个词语随着 Web2.0 时代的到来得以诞生。它在早期有多种称号,譬如“‘公众新闻’,‘市民新闻’与‘参与式新闻’。”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一般是指,“业余新闻工作者通过大众媒介等手段从新闻消息的获取到最后的发布,不假手于专业记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上传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扮演了公民记者的角色,上传发布的信息内容便是公民新闻。
通过对比分析用户制作内容与公民新闻的相关概念、特点以及用户制作内容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深化与应用,我们可以发现用户制作内容与公民新闻这两个概念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因为用户制作内容的诞生赋予公众制作生产信息的权力,公民新闻的主体得以实现,且发布在大众媒介上越来越多的用户制作内容被用作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线索、新闻片段或新闻背景等,自媒体发布的信息才会被媒体挑选出来,才有了“新闻属性”的可能。不管在理论还是实践上,我们都不难发现用户制作内容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给公民新闻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故而,公民新闻是用户制作内容在新闻领域新闻生产的类型之一。
第二,公民新闻的早期发展。公民新闻最早的应用是在 2002 年韩国的大型网络报(www.oh my news.com)上,其口号“每个公民都是记者”就彰显自身特征,颠覆了传统新闻模式,它接收来自广大公众由所见所闻编辑的信息内容,而且是世界上第一家。其拥有在册的“公民记者”数量已有几万名,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家庭妇女,专业作家,各行各业中的领袖,当然还有草根记者,他们共同提供报纸 80%的内容。又如“《美国在线》,它没有自己专业的记者,当然也没有专业机构来提供可靠的消息。但是每天仍然有大量的民众从《美国在线》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新闻信息,而且数量超过了全美国 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加起来的总和。特别是在黄金时间,阅读数量和 CNN 或者 MTV 的观众数量不相上下”。
.......................
(二)用户制作内容新闻生产创新形态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崛起创新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作为“业余记者”的广大普通用户在多重维度上赋予新闻生产新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新闻生产呈现协作共享小众定制化与由专业组织化转向社会化两个方面。
1.协作共享与小众定制化
(二)用户制作内容新闻生产创新形态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崛起创新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作为“业余记者”的广大普通用户在多重维度上赋予新闻生产新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新闻生产呈现协作共享小众定制化与由专业组织化转向社会化两个方面。
1.协作共享与小众定制化
用户制作内容的新闻生产在新媒体时代呈现出的协作共享与小众定制化特征越来越显著。其特点则可以完善传统新闻生产在时效性、多元性以及亲切性方面表现的不足,其中最值得赞颂的特质就是在突发事件中无处不在的用户所提供新闻线索的速度。而新闻生产的协作不管对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新闻报道中都能起到提供新闻线索、减少新闻盲点、填补素材空缺和扩展内容广度与深度的作用,有利于多元声音与观点的表达。用户制作内容模式下,传统新闻单一作品的呈现方式已经过时,用户的加入强调的是协作共享,甚至是满足长尾市场小众定制化的信息需求。众包、众筹新闻通过广大公众的集体合作,使原本单一的新闻产品摇身一变为一盘色香味俱全,适合阅读者口味的“大餐”。其新闻产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是按照一定的生产主题与框架进行的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是集合了各种新闻素材、新闻技术集体实现的,有合作的综合性与一致性。
新闻生产的共享是网络技术发展的表现,符合互联网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特征,同时满足了用户对信息时效性的需求。而定制化是在用户需求越来越具体与受众逐渐分化的情况下逐渐产生的,它的诞生是用来服务巨大的受众长尾市场。众筹新闻的发展逐渐就符合了新闻内容定制的特点,因为众筹新闻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受众是作为决定新闻选题的出资人而存在的,显示出了一定的内容定制意味。用户制作内容协作共享与小众定制化的特征使媒体平台引入或借鉴用户制作的新闻,某种程度上还改变了原有新闻媒体的话语习惯,逐渐开始具有一些自媒体话语丰富性的特点,更适合现代社会媒体移动化社交化与公众创作分享信息的需求与生活方式。草根性、个人化的新闻生产力量的加入与精英化的生产主体协作生产,方便媒体与用户的沟通,塑造亲民的媒体形象,从而增加用户的忠诚度。
......................
三、用户制作内容传播模式的变革 ......................... 25
(一)用户制作内容传播模式变革的特点 .............. 25
1.传播主体:“把关人”角色的弱化 ................... 25
2.传播对象:“受众”地位的提高 ............... 26
四、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 SWOT 分析 ....................... 34
(一)S(Strength):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优势 ............................ 34
1.新闻生产开源节流 ........................ 34
2.新闻选题兼顾长尾化 ..................... 35
五、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未来发展 ........................ 43
(一)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发展趋势 ...................... 43
1.内容生产的业余化转向专业化 .................. 43
2.“众智化”的发展趋势 ............. 44
五、用户制作内容新闻传播模式的未来发展
(一)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发展趋势
1.内容生产的业余化转向专业化
......................
三、用户制作内容传播模式的变革 ......................... 25
(一)用户制作内容传播模式变革的特点 .............. 25
1.传播主体:“把关人”角色的弱化 ................... 25
2.传播对象:“受众”地位的提高 ............... 26
四、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 SWOT 分析 ....................... 34
(一)S(Strength):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优势 ............................ 34
1.新闻生产开源节流 ........................ 34
2.新闻选题兼顾长尾化 ..................... 35
五、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未来发展 ........................ 43
(一)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发展趋势 ...................... 43
1.内容生产的业余化转向专业化 .................. 43
2.“众智化”的发展趋势 ............. 44
五、用户制作内容新闻传播模式的未来发展
(一)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发展趋势
1.内容生产的业余化转向专业化
用户制作内容模式对于专业新闻生产是一种有效的补充与完善,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自身的一些缺陷以及面临的威胁。如何保证其发挥优势的同时,能够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长远前景,部分媒体已经率先做出了实践,即引导用户制作内容走上专业化的生产道路。由于新闻的内容制作产业在生产传播过程中仍然具有强大的“头部效应”,用户制作内容在与专业制作内容博弈的过程中逐渐取长补短并与之结合,未来用户制作内容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业余的专业化”。其中以国外媒体 YouTube 的用户制作内容平台为例,成立于 2005 年的 YouTube 是最具代表性的用户制作内容视频分享社交媒体,曾被认为它将颠覆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然而 Kim 认为,“YouTube 在其发展过程中,迫于自身的劣势以及盈利、版权等威胁,尤其是被谷歌收购之后,已经走上了一条从用户制作内容到专业制作内容的机构化之路。”YouTube 在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后,积极向传统媒体敞开大门并进行合作,希望保留的用户制作内容能够纳入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之下,帮助 YouTube 实现商业变现。如今,质量差,囿于版权问题的用户制作内容已经放慢了在市场上的发展脚步。最具有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也已经走上了“业余专业化”的道路,比如知名账号“毒舌电影”、“严肃八卦”等开始也走上了相对专业与制度化的生产方式,其专业性并不亚于传统媒体。未来,不管用户制作内容是否全部会被归入专业化生产的队伍之中,其专业化生产的要求与方向对于自身发展甚至整个新闻领域的前景都是利大于弊的。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