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新闻述评发展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662 论文编号:sb2017110810470817427 日期:2017-11-11 来源:硕博论文网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评论体裁,新闻述评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无论是其写作、功能与研究等都是如此。在社会转型、媒体转型和学术转型的今天,探讨新闻述评的发展历史以及现实问题对于我们认清媒体发展生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意义。
1.1.1 社会转型,新闻述评成为重要的舆论引导体裁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国内外矛盾的逐渐增多,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走向多元化,这也对我国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现实要求。新闻述评作为特殊的新闻评论体裁,其为社会转型期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一种体裁选择。
传统的新闻媒体多重视新闻评论中的社论和时评,或展示政府与媒体的立场,或展示个体的立场。然而,在自媒体时代下,观点日益丰富,信息碎片化严重,人们的思想不容易被他人观点左右,仅靠议论进行论证式的传统新闻评论,很难再轻易说服民众、疏通舆论。新闻述评注重材料事实说服受众,通过运用大量事实的综合性阐述,在潜移默化中输出观点,现已发展成为目前引导舆论使用广泛的评论体裁。对于壮大社会主流思想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的“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①具有积极重大的现实意义。
​1.1.2 媒体转型,新闻述评成为碎片化信息整合的重要路径
新闻述评注重信息整合,为传统媒体内容转型找到了出路。人们生活在信息过载、多元且复杂的社会,基于“独立”理想的传统新闻专业主义价值体系并不适应新的媒体竞争环境,而对信息加以聚合,分析事件发展趋势,降低信息过载时代下民众选择的焦虑成为时发表展的必需,“整合”成为媒体人存在的合法性理由。所以,无论是以专栏形式存在的新闻述评,还是以商品直接呈现的舆情分析报告,都成为大多数媒体内容转型的一个选择。因而从媒体发展和新闻业务的角度来看,研究述评文体的发展和述评新形式,对媒体内容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更好地研究新闻述评体裁的发展,本文对新闻评论、新闻述评和舆情分析报告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新闻述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特殊体裁,因而对新闻评论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能够明晰学界在新闻评论研究的重点与中心,观察新闻述评在新闻评论研究中所占的分量;为了回顾、梳理新闻述评的发展历史,本研究对新闻述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完整地梳理,得知学界在新闻述评研究上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弥补研究空白;本文还对舆情分析报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用以观察舆情分析报告与新闻述评之间的密切联系。作为应用型文体的舆情分析报告,具备新闻述评属性,以新闻述评的分支身份而存在,壮大了新闻体裁的发展,为转型期的媒体发展提供了一条出路。​
​1.2.1 新闻评论的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新闻评论本身的研究并不重视,与新闻评论有关的论说主要散见于新闻史、新闻写作等相关著作之中。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社论是报纸的心脏”①,明确指出新闻评论对大众传媒的重要性。美国著名新闻学者埃默里在所著《美国新闻史》中对新闻评论有这样的评论:“报业在美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言论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自己这一方面的自由。”《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的作者美国学者康拉德·芬克②认为,评论对于媒体是具有非同寻常的使命,评论撰稿人对于媒体甚至社会更是需要担负着舆论引导者和社会守望者的责任,并且针对社论、个人专栏和艺术评论等写作方面做了详尽分析。​
........................
 
2 新闻述评及其发展历史
 
​2.1 新闻述评
2.1.1 体裁属性探讨
长期以来,新闻述评在国内新闻界被看作是“一种边缘体裁,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①。述评作为一种介乎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文体,新闻界对述评的评价是“边界模糊,难以归类”②,学界对其体裁的归属一直没有定论,因而学者们并没有对其下一个明晰的定义,大多都只是笼统概述。为了对新闻述评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对其分类进行更科学的划分,从体裁融合的原因和新闻行业操作规范的角度,对述评的体裁认定进行了探究。
新闻述评是夹叙夹议、述评结合的融合性文体,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揭示新闻的本质,指明事件发展趋势。述评的出现在于新闻媒体行业竞争激烈,新闻报道的同质化情况明显,媒体为了显现自身特色,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呈现了自己的观点与分析。这样不仅为媒体的立足提供了空间,还为受众解惑示趋进行了评述,满足了受众阅读需求。由此看来,媒体行业进行推动体裁融合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报道新闻,新闻事实只是表达意见和观点的支撑材料,换而言之就是“评述结合,以评为主”③,评论才是新闻述评的核心。
​从新闻报道和职业规范的角度来看,新闻述评也只能归属于新闻评论。马少华在《新闻评论教程》中阐述到:“如果把它看成评论,它就是不违背;而把它看做报道,它就是违背的。新闻与评论不能混淆的传统规范,实际上着眼于新闻报道中不能加评论,以免因主观性损害客观性,而并不禁止评论中加入事实。”①因此,为了避免违反“评论与事实必须分开”的新闻报道理念和操作规范,新闻述评虽然是介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边缘性文体,但却只能将其归入新闻评论。
.......................
 
2.2 述评的发展历史
述评的产生和发展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方式密切相关。早期新闻传播内容因信源较少,述评文体主要是满足人们对多信源的需求,而当前媒体行业蓬勃发展,信源较多,述评则能满足人们对信源的判断需求。
2.2.1 述评文体的确立​
新闻述评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陈独秀于 1915 年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与民国时期许多刊物一样,《新青年》在创刊之初便推出了“国内大事记”和“国外大事记”栏目。记者通过汇聚多方材料,综合介绍国内外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性质、影响以及未来走势,运用新闻述评文体的写作,不仅告诉读者事件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同时还帮助读者了解当时国内外的整体局势。这在信息源少、读者素质偏低的时代,对信息的有效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青年》之后,陈独秀主编的《每周评论》沿袭了新闻述评的写作手法,并将“国内大事述评”和“国外大事述评”放置一版首要位置,成为报道时事、发表意见的窗口。《每周评论》这种做法又成为其他刊物仿效的楷模,“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进步报纸,如《湘江评论》、《星期评论》、《钱江评论》等都模仿它的版式”①。由此可见,《新青年》在新闻述评体裁史上承上启下,并最终使该体裁成熟;《每周评论》继往开来,将新闻述评这一文体进一步发扬光大。
​2.2.2 述评文体的发展
述评文体的发展和其他新闻体裁相似,随着媒体的变迁日益成熟。新闻述评文体经历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直至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已经成为时下运用​广泛的新闻体裁。
作为新闻述评最早的生存土壤,纸媒述评为新闻述评的体裁发展积淀了厚实的基础。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为代表的国家媒体机构,运用新闻述评文体发布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对于新事物、新问题及时向广大群众做出解析和评点,指明事件发展趋势。这些解释型、示趋型述评推动了新闻述评文体在全国报刊的应用,各地方报纸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不着痕迹而又毫不含糊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
 
3 纸媒述评的发展.........................12
3.1 政治述评....................12
3.1.1 发展历史.....................12
3.1.2 文体特点:政治性突出,注重领导人讲话..............13
4 广播、电视述评和网络述评发展......................28
4.1 广播、电视述评...................28
4.1.1 发展历史.................28
4.1.2 文体特点......................29
5 舆情分析报告..................36
5.1 舆情分析报告新闻述评属性探讨..................36
5.1.1 舆情分析报告的新闻述评属性..............36
5.1.2 与信息整合型述评的差异............37
 
6 自媒体述评
 
​6.1 发展历史
我国的自媒体发端于博客,在 2002 年即已出现,在精英群体中广泛使用。但是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 2005 年,这个时期的博客用户已完全渗透到网民大众,博客成为发展成熟的自媒体平台。精英知识分子、自由撰稿人、社会名人和网民大众纷纷通过博客发布个人文章,其中有些文章采取了述评文体,这就是自媒体述评最早的探索。发展到 2010 年,微博兴起,并逐步取代了博客的自媒体地位。其中,由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在微博上创建的《蛮子文摘》将每日碎片化的微博信息重新分类整合,与信息整合型述评极为相似,成为第一个微博自媒体。在互联网技术进步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下,后来居上的微信和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各类 APP 活跃度上升,如今已经形成“两微一端”的自媒体格局。
目前,自媒体述评主要集中于微博、微信的公众平台,往日低头看报的风气已经被低头看手机浏览公众号文章的景象所代替。述评文体成为自媒体提升浏览量和转发量的有力推手。例如,分析国际局势见长的“占豪”,专注国家安全问题的“红德智库”,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的“咪蒙”,都是阅读量高达 10 万以上的自媒体公众号,在它们的文章当中,述评体裁占据了主导地位,叙述结合议论的表达形式被广大受众接受。​
.........................
 
结论
新闻述评文体在上个世纪的《新青年》报纸中孕育而生,历经百余年发展,政论色彩减退,传播信息的功能日益突出,舆论引导的效果明显,成为当今大多数媒体内容转型中的重要体裁选择。回顾新闻述评发展的历程,总结新闻述评的发展趋势,期待对述评文体的壮大、舆论工作的引导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 新闻述评发展特点
1.1 从信源整合到信息整合
新闻述评最早存在是以整合信源为主。在信息匮乏的时代,新闻述评积极搜寻国内外各大通讯社和报刊的信源,汇聚国内外大事件,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夹叙夹议的报道,为受众解疑释析,指导功能显著。这在信息源少、读者素质偏低的时代,对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来到纷繁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接收的信息海量化且碎片化,信源不再匮乏,信息过载带给人们更多的焦虑感。这时的新闻述评转向了信息整合,进行综合性、整体化的报道,为受众挑选最有价值的事实或观点信息,提供了全景式阅读视角。​
​1.2 从个体写作走向产业化运作
媒体的运营离不开组织化运作,即便是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新闻述评从民国时期发展至今,以组织化运作的媒介载体,如纸媒述评、广播述评和电视述评,都在蓬勃发展中。但是依靠个人写作支撑的“少华视界”述评专栏和 FT 中文网的“媒体札记”纷纷停止更新。这些述评栏目无法持续下去的原因与栏目依靠个人运作有关。文章写作是一个知识输出的过程,个人如果在精力有限、知识未及时更新的情况下难以维系,更何况对事实材料和评论观点都有要求的新闻述评文体。所以,述评文章的写作只有走向有组织化的、流水线式的运营模式,才能持续发展。​
现阶段,述评体裁广泛应用于舆情分析报告和自媒体。舆情分析报告作为应用文的写作,具有固定的写作格式,在搜集事实材料、整理舆情、分析舆情和提供对策等方面可被拆分成一道道工序。在自媒体述评中,虽然文章内容无法像舆情报告那样明确拆分,但是题目的选取、新闻事实的收集、观点的提供以及广告的嵌入也是可以被划分成不同工序,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保持述评运作的持久性。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