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需要正视国际比较优势的削弱和发展的瓶颈----严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R&D活动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引导技术创新、实现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继而对产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R&D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对于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降低产业经营成本、产品的差异化、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产业的产品质量、产业内部结构高度化等方面。但由于部分R&D投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产生有效的技术成果,又或者技术转化率低,技术不能迅速转化成生产率,无法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导致R&D活动失效,因而,行业的R&D效率对于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如何培植一个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大产业?本文试图从剖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入手,发掘对高新技术研发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为产业政策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1.2 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以出口和投资拉动,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以前,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大于70%。众所周知,我国的出口优势依靠较高汇率(间接标价)和较低劳动力成本维持,形成了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尚待发展。随着近来劳动力边际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以及国际市场外部环境的恶劣,传统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在国际竞争中我国企业处于不利地位。调整内需、保持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迫切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是战略型新兴产业的一支,并且能为其他行业的传统生产方式改善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其R&D效率不仅影响自身产业调整升级状况,同时也通过关联效应影响到其他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和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地研究我国通信信息技术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产出之间的关联,评价其产出效率,并识别效率影响因素以及因素的具体影响机理和方式,为产业政策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创新与研发对于“创新是什么,如何定义?”这个问题,非常难以回答。不同学科、不同研究背景的研究者会给出不同的解释,统一的权威的定义尚未产生,也很难产生。科莱恩和罗森伯格(Kline and Rosenberg,1986)指出,将创新视为一个能以精确时间或时点来界定的事物,给出完美、纯粹的定义,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实际上,大部分重要创新在生命周期中所经历的激烈变化,有可能改变其原来的经济涵义。
因此这里仅侧重从经济学角度对于“创新”源起作一简要回顾。创新发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私密、卡尔马克思)就对技术变迁和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而创新经济学的开创者是熊彼特(Schumpeter,1912,1934),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他认为创新是以“企业家”为主体的、能创造出新价值、由生产活动内生引发的一种“革命性变革”。正是创新引起经济增长和发展。引发对“创新”进行广泛探讨的是对“索洛剩余”的测算。索洛(Solow,1956,1957)继提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后,对各要素对进经济增长贡献进行测算(原意是对哈-多模型修正),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绝大部分由非资本、劳动的“技术进步”所引起(注:就经济增长研究领域,将资本、劳动以外的因素当作技术进步处理确有不足,然而权衡其他学科对“创新”的描述,如网络、系统、组织等,这样处理的偏颇程度没有所想象的那么大)。
1.3.2 企业绩效.................................................................................... 13-14
1.3.3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14-15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15-16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框架 ............................................................16-18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8-23
2.1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 18-23
2.1.1 R&D投入效率宏观、中观领域内的相关研究 ..........................................18-22
2.1.2 微观领域内企业 R&D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 22-23
第三章 实证研究设计....................................................................... 23-26
3.1 研究假设.............................................................................. 23-24
3.2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24-25
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5-26
第四章 电子信息企业R&D投入与绩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6-36
4.1 企业绩效基本情况分析..................................................................... 26-28
4.2 R&D 投入基本情况分析............................................................................28-31
4.3 R&D 投入与企业盈利及发展能力分析 ..............................................................31-36
4.3.1 R&D 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及发展能力分析 ..........................................................31-34
4.3.2 R&D 人员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及发展能力分析 ...............................................34-36
4.3.3 信息化投入量与企业盈利及发展能力分析.................................................. 36
第五章 电子信息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面板分析 ..................................................36-40
5.1 变量选择及处理 ..........................................................................................36-37
5.2 模型设计......................................................................................................37
5.3 面板分析 ..........................................................................................................37-40
第六章 电子信息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随机前沿面分析................................... 40-44
6.1 变量选择及处理 ...............................................................................42-43
6.2 R&D投入与绩效的随机前沿面分析.............................................................. 43-44
第七章 电子信息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 DEA 分析 ............................................44-60
7.1 变量选择及处理.................................................................................. 44
7.2 静态分析 .................................................................................44-56
7.2.1 样本企业的 DEA 分析........................................................... 47-51
7.2.2 区域分组分析............................................................. 51-53
7.2.3 细类分组分析.................................................................. 53-55
7.2.4 排名分组分析 .................................................................55-56
7.3 动态分析..................................................................... 56-60
7.3.1 样本企业的DEA Malmquist TFP指数分析....................................57-58
7.3.2 区域分组分析.................................................................. 58
7.3.3 细类分组分析.......................................................... 58-59
7.3.4 排名分组分析............................................................. 59-60
第八章 电子信息企业R&D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0-62
8.1 影响因素概念及分析方法................................................................. 60-61
8.2 电子信息企业R&D投入与绩效影响因素分析.............................................61-62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有几项:首先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反映 ICT 百强样本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之间关联的一般特征及分布情况,对样本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的一般特征作出阐述;其次先使用计量(面板)分析反映 ICT 百强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指标与绩效产出强度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研发投入和绩效产出的绝对数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结合曼奎斯特 TFP 指数测度由 ICT 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和绩效产出的绝对数指标反映的效率(或生产率)及效率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分组法考察分类样本企业效率特征。
2009 年以后百强企业一般不再公布相关指标而只公布排名情况,同时一部分样本企业属于非上市企业,无法从年报中获取有用信息,因此对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样本的数据收集还不完整,许多研究无法深入进行,只能就现有的数据材料做一些实证研究。尽管对效率影响因素的主要构成和作用机理做了一般性阐述和分析,但是此外本文对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还不够系统,并未完全采取作者本人归纳的四种分析方法做全面研究(只采用了前两种),如没有用 TOBIT 回归对DEA 结果做二阶段分析。此外影响因素许多方面难以用技术手段做统计分析,全面地使用数据说话、论证所有效率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该研究方向尚有很大空间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