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贸易和跨国投资主导下的产业分工合作是极为重要的经济现象。两岸间政治特殊性和经济互补性的存在使两岸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备受关注。而两岸间的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合作因其在两岸贸易和投资中的主力军和对于两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1.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两岸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分工合作的主力军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日益成为祖国大陆的领先和支柱性产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 年,祖国大陆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科研开发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其中,“规模以上的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 9.3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信息技术申请专利数 136.4万件,同比增长 20.2%;软件和硬件比例、内销与出口比例、东部和中西部的区域结构均得到优化”。与此同时,祖国大陆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贡献也日益突出。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达 940 万人,上缴税金同比增长 31%。”另外,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产业地位也更加稳固。其中,“2011 年,祖国大陆的生产的彩电、手机、计算机均名列全球第一”。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在 1988 年确立为主导产业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进入21 世纪以来,在台湾电子信息产值均占工业总产值的 30%以上。2009 年,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占总产值的 34.21%,在外销订单中比重达到 49.05%。在对外贸易中也占有较大比重,进口比重达 20.55%,出口占比达 32.38%②。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台湾外向型经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在两岸贸易和投资中都占有最大份额。在进入 21 世纪以来,两岸贸易和投资迎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两岸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均占两岸贸易额的 1/3 以上,在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额的占比也在 30%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两岸重点合作的产业。
2.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国民党重新执政和继续执政,两岸经贸关系走向正常化。两岸 “大三通”和双向投资格局已实现,政治因素在两岸经贸中的作用日趋减弱;二是两岸经贸关系走向机制化、制度化。ECFA 的签署为两岸产业合作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经济的疲软,祖国大陆经济的稳定发展,给两岸的产业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两岸的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有了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也给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合作带来了挑战。如何加强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双方互利共赢,成为较为紧迫的问题。
3.两岸的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得到广泛共识
一是在2008年12月召开的第四届经贸文化论坛中,此次会议达成的九项共同建议。其中,第四点指出“要加大资讯、通讯、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岸在高科技、基础科学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加强两岸共同制订电子信息等产业技术标准的合作,加快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这是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加强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合作。
二是在 2009 年 11 月年召开的第六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提出深化两岸信息产业合作的五点建议。
三是在 2010 年 7 月开幕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加强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应对不确定的经济形势,提高两岸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两岸各界人士的共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两岸的电子信息产业合作也得到了两岸各界人士的认同。
*********总书记、贾庆林、吴伯雄、陈德铭都指出了两岸新兴产业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其中,*********总书记指出,“本届论坛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时机,集中讨论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这一重要议题,达成许多共识,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1.1.2 研究意义
一是从理论上讲,对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合作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内涵。同时,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前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是从现实上讲,正确的分析和看待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工格局,把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的加强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对于两者比较优势的发挥,实现经济双赢和在当前形势下,共同应对不确定的国际经济形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问题界定..............................................................................................9-14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4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14-16
第二章 本文相关的理论探讨与文献回顾 .....................................................................16-25
2.1 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内涵 .............................................................................16
2.2 本文相关的理论基础................................................................................ 16-20
2.3 本文相关的文献回顾 ..............................................................................20-25
第三章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合作的动因、障碍与机遇........................................25-37
3.1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合作的动因............................................................25-32
3.2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合作的障碍..........................................................32-35
3.3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合作的机遇.............................................................35-37
第四章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分工合作分析 ...............................................................37-56
4.1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发展状况................................................................37-43
4.2 两岸电子信息产品贸易分工与竞争力分析...................................................43-52
4.3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52-56
第五章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分工合作分析...................................................... 56-71
5.1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发展概况...................................................56-61
5.2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合作的空间布局 ...............................................................61-62
5.3 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62-71
第六章 贸易和投资主导下的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 ...........................................................71-84
6.1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的演变..................................................................71-78
6.2 未来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与展望 ...............................................................78-80
6.3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80-81
全文结论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是以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与投资为主导的,并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关系变化而变化,本文在深入分析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之后,分析了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的变化,得出两岸电子信息分工趋向水平分工,合作更为紧密,科技因素在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中起重要作用的结论,并对加强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两岸的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合作在两岸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解释了祖国大陆对台巨额逆差的近七成的份额。两岸的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是基于两岸要素禀赋差异的基础上发生的,早期两岸间的贸易多以垂直分工。但随着祖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两岸的电子信息产品贸易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且多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形式。这说明两岸电子信息产品在总体上是互补的,但也同时表现出竞争的趋势。通过对两岸电子信息产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证实了台商直接投资额和两岸要素禀赋差异对其的长期促进的作用。
两岸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合作在台商投资祖国大陆中也占据重要的位置。台商对祖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的直接投资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电子信息产品转移到祖国大陆的结果。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合作主要体现在不同区域的投资上。通过对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我们发现台商最为看重的因素是市场因素和集聚因素,并通过对各省的投资环境排名,得出与台商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区域重点仍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环渤海和重庆、四川等西部地区为热点区域,而中部地区则具合作潜力。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贸易和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如何,除了定性的分析之外,还可以进一步的用定性的方法来衡量,从而更有利的说明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和台商直接投资对于祖国大陆技术水平提高的作用。此外,台商在祖国大陆的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合作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考量,可进一步的采用面板数据来体现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特征。
两岸贸易关系的发展对电子信息产品的影响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xxsc
点击次数:196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