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结构体系上市公司收益品质进展测试探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mjt1985 点击次数:142
论文字数:64000 论文编号:sb201212302011435453 日期:2012-12-31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前,证券行业口益兴盛,推动了资本市场飞速发展,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会计造假、舞弊案的出现,郑百文、蓝田股份、安然等重大事件的曝光以及股市波动,众多投资者、债权人及利益相关者关注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同时,更关注其收益质量。收益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及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收益质量的研究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尤其,对十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有着深远的意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口益成为各国经济结构中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是电子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总称,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it行业又被称为信息行业或产业。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是IT行业中公众承认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具有鲜明特征:第一是技术更新速度快,如硬件技术能够在18个月内实现性能翻一番、价格降低一倍,软件技术的发展与硬件基本相持平;第二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知识多为隐形,通过脑力层面体现,看不见、摸不着;第二是逻辑性强,计算机本身作为逻辑运算设备,通过程序体现逻辑思想;第四是团队协作性强,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得仅凭个体的知识量和脑力水平很难以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需要团队的协作与共同合作。电子信息技术业,资本入较少,获得赢利快速,可以渗透到其它各行各业的特征,使其积累了大量资次,逐渐扩大规模,迅速发展起来,作为新兴的行业,以其依托信息技术发展的独特优势成为国民经济的推动促进产业,给人们生带来巨大变化。
    近些年来我国资本经济发展,产权市场口益完善,资本经营活动兴盛,多元化经营开始表现普遍蔓延的趋势。大量电子信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向各行各业领域扩张,凭借其拥有的资金及雄厚基础实施不同程度的多元化扩张战略。所以,对中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收益质量研究、测量,有助十利益相关者客观评价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果,进行正确的投资;有助十政府加强监督;有助十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同行业间比较经营成果,改善经营方针。传统的收益质量分析是一种静态的分析,不能动态反映企业会计收益的发展变化,不能恰当、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给投资者产生误导,本文便是基十此对电子信息技术行业采用动态的方式测量其收益质量水平,为各方相关者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目的在十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特征分析,找出影响该行业企业收益质量属性因素,并予以量化,建立测量其收益情况的时点模型和动态模型,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及收益水平,为债权人、投资者等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1.1.2.1理论意义
      (1)结合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特点构建测量动态模型目前大部分研究是关十全部所有行业收益质量方面,研究范围笼统。因为每个行业存在不同的收益特征,分行业可以针对每个行业产业特征,选取不同的指标和模型,有利十正确分析行业收益质量的内在属性。本文是针对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依其行业特性,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为求通过对收益质量理论上的探讨,得出影响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收益质量的综合因素,全面研究其收益质量特征。
      (2)通过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深入研究,完善会计报告体系我国目前的会计报告体系,比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只报告收益的数量,收益质量问题却不进行明确公示。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研究,有助十从理论上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

 

        3.1.7 电子信息技术..........30
    3.2 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收益.......... 30-39
        3.2.1 可靠性指标.......... 30-31
        3.2.2 收现性指标.......... 31-33
        3.2.3 持续性指标.......... 33-34
        3.2.4 安全稳定性.......... 34-35
        3.2.5 成长性指标.......... 35-36
        3.2.6 获利性指标.......... 36
        3.2.7 创新性指标.......... 36-39
    3.3 测量模型的构建.......... 39-45
        3.3.1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 39
        3.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39-40
        3.3.3 数据缺失值补充.......... 40
        3.3.4 测量方程时点.......... 40-45
    3.4 本章小结.......... 45-46
第4章 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收益.......... 46-71
    4.1 初始时点模型的.......... 46-55
        4.1.1 初始时点模型..........46-53
        4.1.2 收益质量潜.......... 53-55
    4.2 收益质量动态模型的.......... 55-59
        4.2.1 动态模型.......... 55-57
        4.2.2 模型拟合情况及.......... 57-59
    4.3 检验结论及局限.......... 59-62
        4.3.1 检验结论.......... 59-62
        4.3.2 模型局限性.......... 62
    4.4 潜变量增长模型建立.......... 62-66
        4.4.1 建立收益质量潜变.......... 62-63
        4.4.2 增长模型拟合情况.......... 63-66


结论
    资本市场逐渐完善,证券业随之兴盛,评价上市公司价值的收益质量的测量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本文对收益质量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收益质量属性因素,通过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产业特征的研究,运用结构方程理论和PLS通径模型建模方法,依据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132家2007年至2009年二年财务指标验证结果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建立了衡量收益质量的时点模型和动态模型,并对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企业二年收益质量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价和预测。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成果如下:
      (1)确定了影响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五个属性因素。分别是可靠性、获利性、收现性、成长性、创新性,经过模型拟合修正,最终确立了15个财务指标反映收益质量的五方面属性特征,其中,创新性是这个行业特有的属性。证实了各属性对收益质量有显著影响,强度影响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获利性、可靠性、成长性、收现性、创新性。结合行业特点分析了结论的合理性。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