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吉林农业中的运用探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mjt1985 点击次数:81
论文字数:41600 论文编号:sb201212180801125155 日期:2012-12-18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

    自1993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推行以来,信息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从而在世界范围引发全球信息巨大浪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数十年的积累和发展,信息技术己充分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信息产业的产值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70%。我国面临如此严峻的国际环境,处在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步伐,及时加入这一全球性的历史进程。信息技术己是信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动力和趋势。随着对信息化认识的逐渐加深,党和国家开始重视其作用,并提出了很多关于信息化的方针政策,如“二金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等。这些都极大促进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中共中央于2000年出台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推进社会信息化做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和日标。
    近年来农业领域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产品竞争力处于不利地位。供求关系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吉林省农业经济快速有效的发展。因此,吉林省迫切需要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和完善,打一大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实施信息技术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相结合,探索适合吉林省农业信息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的模式。

1.1国际背景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己经运用计算机解决饲料方面的问题。据《人民日报》报道,日前美
国农民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及粮食价格、新品种种植方法及品种改良信息、农业机械使用、修理、保养信息等。发达国家形成了农业业化以及机械化之后,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开展广泛的农业信息化推广的相关工作,重点日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卞要应用于:硬件设施的合理布局与应用、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推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经营等各个环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基础的顶梁柱,支撑其他各个产业和部门的持续发展。我国进入WTO后,农业受到W TO有关规则的限制,由于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变,国内农产品、农业市场乃至整个农业都遭受了很大冲击。吉林省农业产品处于不利地位,在此情况下,吉林省农业必须抓紧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的生产竞争力,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1.2国内背景

    2004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两个一号文件,将力量都集中在支持粮食区发展粮食产业上。国家的重要方针为推进吉林省农业进程提供了保障,从而对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推广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据报道,日前我国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初级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20至30年。为了提高信息化现代农业的进程,先将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工作落实下去,建立技术研发部门,对其产业成果予以奖励,再将生产、经营和竹理的信息技术进行全面改革和优化,实现生产结构方式的转变。党在十六大中将农业的工作重点放在振兴东北农业基地的工作中,吉林省农业应该抓住这个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机遇。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创新研究,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是我们迫切的研究方向。

1.3吉林省农业概况

    吉林省拥有得天独厚发展农业的地理优势和基础,东部山区的园艺特色品种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可是,存在着一些特殊原因,农业长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农民收入及农业结构逐渐落后于国内发达城市水平。吉林省农业整体水平不高,农业发展的指导方法相对落后。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是通过对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性、宏观性的研究,在借鉴国际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经验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构建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系统理论体系,丰富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理论内容,深化对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整体认识,探讨吉林农业信息技术发展模式及应用领域,寻求加快吉林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促进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2. 1研究的目的

    我国农业的发展实力在当前仍比较薄弱,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可使用的农业资本相对乏,受农业地理及气候条件等诸方面因素的限制,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农业对信息的需要程度更高。
    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未来农业的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还是很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不足,农业信息技术研发不够,缺乏系统的农业信息化竹理。对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认识不够深刻,政府还需加强宏观竹理,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化建设处于低水平,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宣传力度不大,农业经营信息化尚处于初级阶段等,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极为缓慢。为实现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必须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相结合,加强信息技术的研发,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各领域环节。

 


    3.4 农业发展中信息技术的主............26-30
        3.4.1 数据库建设 ............27
        3.4.2 信息网络............ 27
        3.4.3 信息智能化............ 27-28
        3.4.4 多媒体技术的............ 28
        3.4.5 精确农业............28-30
第四章 信息技术在吉林省农业中的............ 30-40
    4.1 吉林省农业发展信息技术............ 30-35
        4.1.1 吉林省的优越条件............ 31-32
        4.1.2 优良的商品粮食............ 32-34
        4.1.3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34
        4.1.4 农业信息人员队伍............ 34-35
    4.2 信息技术在吉林省农业............ 35-36
        4.2.1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 36
        4.2.2 农业网站建设............36
        4.2.3 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36
    4.3 农业信息技术建............ 36-37
        4.3.1 网络建设取得可人............ 37
        4.3.2 农业电子商务的............ 37
        4.3.3 良好的农业信息............ 37
    4.4 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面............ 37-40
        4.4.1 农业信息技术的............38
        4.4.2 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体............ 38
        4.4.3 农民获取信息............ 38-39
        4.4.4 信息网络人............ 39
        4.4.5 信息的............ 39-40
第五章 吉林省农业信息技............ 40-47
    5.1 建立科技信............ 40-41
        5.1.1 逐步完善农............ 40
        5.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 40
        5.1.3 信息技术服务的............ 40-41
    5.2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 41-43


结论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才能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才会极大程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本也会真降下来;通过提高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实现多层次高技术的科技创新,可以将现有单项农业技术进行综合配置组合,从而落实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的服务项日,达到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直接指导农民进行生产作业;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良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循环,达到高效可持续地生产,推进信息现代化农业的进程。
    日前,吉林省农业信息技术无论在应用研究上,还是在技术推广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农业综合数据库的建立己逐渐完善,各类应用系统充分运用到实际中,其中以种植业和养殖业成效最为明显。吉林省在农业信息化资源建设、农业信息化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比例与我国其他一些省市相比还处于低级水平。此外,吉林省在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仍然还有不足之处。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还不够完善有待发展、信息技术产品产业化暂时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信息技术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应用水平低较少,卞要表现在重复低水平研究、仅在遥感方面应用得的比较好,GPSII GIS的研究及应用涉猎不深。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育中鉴于学习准备差别教学策划和运用研究
下一篇:长吉图开发建造中公司信息技术培育调查探析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