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渝信息技术外包技术看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unzhiqin 点击次数:196
论文字数:32100 论文编号:sb201209211141183039 日期:2012-09-21 来源:硕博论文网

1.1文献综述

 

1.1.1  IT外包的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文献通过在EBSCO、EiVillage、Elsevier和Emerald数据库中以ITO为关键词搜索相关国外文献,得出目前国外研究信息技术外包的文献约有140篇。国外最早研究信息技术外包的是Julian P. Thurston在1991年发表的文章信息技术外包需求,国外最新研究信息技术外包的是James Scott,在2010年发表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ITO and 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and Trade)negotiations禾口Calum G. Turvey在2010年发表的Biography: KiyosiIto and his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agricultural finance and economics。Diromualdo和Gurbaxani (1998)对信息技术外包的战略内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立外包关系的建议,即外包合同设计与战略意图的一致性、外包企业与外包商双方竞争力与技能的互补性、外包企业与外包商双方文化的相融性、夕卜包合同与外包关系设计的持续性。(Anthony DiRomualdo & Vi jay Gurbaxani. 1998.Strategic   Intent   for   IT   Outsourcing.   MITSloan  Management Review,Summer:67- 80.)Gallivan&0h(1999)研究了更复杂的信息技术外包关系,如单一顾客与多外包商联盟、多顾客与单一外包商联盟、多个外包商与多个顾客联盟中的经济、战略与组织问题,为认识外包关系的演变、相关的收益与风险,以及外包关系的持续管理提供了依据?。Lactity和Hirschheim(1993,   1994),   Pinnington和Woolcock(1995),Jurison(1995)等主要研究的是IT外包的动因,他们认为IT外包有利于节约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Lacity (1994)等提出IT外包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包括(1)服务商的服务质量降低;(2)客户难以事先预计对IT的需求;(3)对重要的战略活动失去控制;(4)技术进步导致过去合理的性价比变的不合理。Earl (1996)识别了IT外包中的10个潜在风险。包括削弱对IT的管理;服务商缺乏经验;商业需求的不确定性;服务商的技术更新能力;特定客户的相关问题;隐藏的成本;IT学习能力退化;缺乏创新能力;双方缺少沟通,容易产生机会义行为;IT资源变得支离破碎不再与核心业务紧密相关气

Lawrence和Venkatraman从公司层次构建一个外包决定因素的经验性模型,这个模型证明了企业成本结构和IT部门成本结构与IT外包之间存在正相关,同时,IT部门绩效与IT外包存在负相关。其他关于外包作用的研究包括S -Slaughter,M. A. Smith等人的研究?。Stratman(2008)认为在离岸的商业环境中,离岸过程能力也是一种竞争力。还有,这些能力因素对外包成功产生怎样的影响。能力对外包成功的作用机制,培育这些能力的途径等问题@。

Diromualdo和Gurbaxani (1998)对信息技术外包的战略内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立外包关系的建议,即外包合同设计与战略意图的一致性、外包企业与外包商双方竞争力与技能的互补性、外包企业与外包商双方文化的相融性、外包合同与外包关系设计的持续性气

1.1.2   IT外包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文献以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论文为数据基础,以"信息技术外包""IT外包",对信息技术外包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检索,国内文10224篇。国内第一个开始研究ITO的是天津大学的李小卯等在1998年发表的《战略性信息技术外包》。上海交通大学的陈巍(2009)认为,印度已经取得到了ITO的举世公认的地位,而我们中国的ITO和BPO市场还处于成熟早期阶段。在2006年Everest研究机构对于中国的离岸外包服务市场做出的估计是大约二十亿美元,大概占全球外包市场的3%。这个市场预计将以年综合增长率38%的速度在2010年前超过七十亿美元。他认为中国目前外包服务市场主要有服务重心、地区焦点、纵向工业领域的特点,在未来五年里中国会成为IT外包的超级大国气江苏大学的谢刚(2011)认为,在我国的业务流程外包市场中,国内企业由于没有成熟的管理和实践经验可以借鉴,通常外包取得的成效与期望的差距较大。因此,它牵制了我国企业业务流程外包的发展,但是学术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仅仅是从企业和软件外包商的角度出发的。

1.2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科技、经济、社会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技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撑和社会的支持,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连接这三者的重要纽带是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但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科学技术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重研究轻开发、重理论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面向市场不够等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当低,成果数量多专利产出少,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济、社会、科技三者协调发展,这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的。

 

第二章川渝IT外包调查分析

 

2.1信息技术外包概况

2. 1. 1信息技术外包(ITO)的含义

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思想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9年柯达(Eastman Kodak)公司宣布将数据中心运营、电信服务以及个人电脑技术支持分别外包给IBM、DEC及Business Land公司,这一举动在IT领域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IT外包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

2.2问卷设计背景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中国在爆炸式的发展期,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1年8月27日报道,2010年网络零售额已经达到5000亿,它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但是企业的内部系统还不能满足这个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有的企业还仍然使用人工作业,效率低下,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求我们针对企业的IT现状进行调査研究,找出企业IT出现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这一现状的办法,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并使科技成果转化达到最优化。科学技术哲学与社会(STS)是科技哲学领域研究是热点话题之一。它与社会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它讨论的是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社会政策等是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的制约和影响。第三章川渝IT外包实施失败的原因及解决方案………………………………22

 

3.    1内部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22

3.    2外部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25

第四章从川渝实践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    26

4.    1相关概念及科技对社会的作用………………………………26

4. 2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27

4.3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29

4. 4我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31

 

本文将STS理论付诸于实践,就川渝两地IT外包技术的实施进行了实地考察,运用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笔者所见、所闻、所想以及STS理论知识和管理学常识对川渝两地外包做出了分析,并对根据相关理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STS理论到川渝两地实际情况,再从川渝两地实际情况到STS理论的升华,将科学技术哲学和管理学有机结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去阐述科技成果转化,并提出一套适合我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

 

 


上一篇:自动装配线质量检查中图像处理运用分析
下一篇: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冶金实训中心的成本控制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