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在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概括整理的基础上,采用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份2008-2021年的数据,建立衡量中部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了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分析;通过实证模型检验了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应。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金融论文怎么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认识逐渐深入。2013年,党中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同时处于增长速度调整、结构调整不适应和前期政策刺激消化阶段。2014年,“新常态”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全球化特征、发展目标和自然环境条件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经济发展方式要比以往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经济结构要往“三降一去一补”方向调整,不能再盲目扩大产能,经济发展驱动力要转向主要依靠创新发展驱动,而不是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人口红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好这个方向,将其作为确定宏观政策的根本要求。去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好。
与此同时,十八大以来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多次在实地考察时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主动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其应有之义。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金融必须切实履行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责,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经济主体的切实需求。习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来指导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着力点,通过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政府才能真正充分运用金融改革这个抓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多年来,我们国家以新发展理念积极引领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科技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十八大”以前增加了近七倍;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本节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进行了综述。其次,详细梳理了国内学者对高质量发展的界定、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情况的研究成果。最后,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述评,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
1.2.1 有关银行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研究
诸多学者认为,银行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agano(1993)提出了金融通过金融中介促进经济增长,其中银行贷款是主要渠道。Craig等(2006)研究结果显示小企业担保贷款数量越多,就业率就越高,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著,一国如果具有完善的金融体系,企业在进行研发新产品时可以得到资金支持,鼓励企业敢于创新,加速了经济增长步伐。Zingales(2015)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偿付能力可以通过银行利用多元化的衍生产品等来加以增强,如果没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提供商,资本所有者只有积累了足够的资本,才能够启动良好的业务来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Allen(2020)研究发现大量流动性可以被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贷款承诺等来创造,这些业务允许客户在预定条件下提取资金。通过对银行理论体系的研究,经过实证分析明确了信贷规模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之间的正向关系,并形成了以流动性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国内学者的一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其中,蒋瑛琨等(2005)发现贷款对产出的影响最为显著。白钦先、张志文(2008)从银行信贷规模出发,对区域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关系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信贷规模不利于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张杰(2008)运用农村地区数据,基于PVAR模型得出了农村地区信贷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呈负相关的结论。林毅夫、孙希芳(2008)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信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发现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提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2章 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
2.1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相对于我国以往的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发展差距问题,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发展更平衡更充分。新时代想要破解当前的发展难题,必须用新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必须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贯穿经济发展始终。
2.1.1 创新发展
创新理念侧重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由之前的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拉动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动力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和持续性。我国创新能力相较以往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如芯片、航空发动机、工业软件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且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还有待提升。随着国际环境的整体疲软以及贸易摩擦和单边主义之风盛行,原有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投资和出口已显露疲态。因此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创新,必须将创新作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克服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从而把我国发展水平带到一个新高度。
2.1.2 协调发展
协调理念侧重解决的是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例如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不协调等等。由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的不同,发展不协调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如果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主要追求的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帮后富,但现在注重的是发展要公平,追求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性。从我国当下的社会主要矛盾就可以看出,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性己经被放在了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因此必须正确对待发展中的协调问题,更加注重整体发展。
.................................
2.2 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金融支持”的提法最早见于2012 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此后,在中央及各级政府文件中频繁使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表述。“金融支持”不是一个专业词汇,是指金融业通过自身运行和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运用好信贷、债权、股权等工具,对我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支持作用的过程。通过金融支持的运作能够为经济主体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从而保障经济主体的高效产出。
2.2.1 银行信贷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随着一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会逐步增加,伴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资金集聚的功能,通过吸收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不断壮大银行资金规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和资本支持,使得闲散资金被贷放到急需资金支持的社会各个领域之中获得更高的回报。信贷规模扩大能够促进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从而加快企业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资金集聚和信贷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融资渠道扩大,可以更容易获得充足的资金,减低了企业因为科技创新而面临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为企业的科技创新研发带来了资金的保证,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和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我国经济动能转换向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当中,银行信贷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贷款按期限可以划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的高速增长从短期来看,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反而还会引起通货膨胀,阻碍经济发展。银行中长期贷款主要包括个人和企业两方面:第一,个人的中长期贷款,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和装修贷款等,此类贷款主要通过影响个人的消费行为,从而改变家庭消费结构,有房有车已然成为我国居民生活中的主要标配;第二,在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中,为降低信用风险银行普遍偏好与大型企业保持合作,而大型企业也愿意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企业不仅获得了长期稳定且低价的资金流,同时企业控制权也不会发生转移。因此,无论从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离不开银行信贷这一角色的参与,这样才能使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
第3章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指数测算 ..................... 16
3.1 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16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16
3.1.2 高质量发展指标的选取 ............................. 16
第4章 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 31
4.1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 31
4.1.1 变量选取 ................................... 31
4.1.2 模型构建 ............................... 32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42
5.1 结论 ................................ 42
5.2 对策建议 .......................... 43
第4章 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4.1.1 变量选取
选取第三章测度的我国中部地区2008-2021年各省份高质量指数以及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发展指数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
本文以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DR)来衡量银行信贷对中部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用各省份债券融资额(BR)来衡量债权融资对中部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用各省份非金融机构境内股票筹资额(SR)来衡量股权融资对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选取以上三个变量作为核心解释变量。
由于高质量发展不同于以往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涉及到整个经济社会方方面面。考虑到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以往关于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本文选取城镇化率(Urb)、森林覆盖率(Fre)、研发经费投入(Res)、实际利用外资情况(Fdi)、政府财政支出情况(Gov)、税收负担(Bur)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2008-2021年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份的数据为初始样本量,研究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以及统计变量均来源于六省份的历年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和eps数据库,央行自2011年起正式编制并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自2013年起编制和公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因此2013年以后的数据来源于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2013年以前的来源于各省份每年的《金融运行报告》,个别缺失数据通过线性插值进行补充。具体指标含义见表4.1:
金融论文参考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在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概括整理的基础上,采用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份2008-2021年的数据,建立衡量中部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了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分析;通过实证模型检验了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各省之间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突出。以山西省为例,在2008-2021年间,山西省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了1.25倍,各方面能力显著增强,但是2008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省份是山西省的1.2倍,2021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省份是山西省的1.9倍。为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整体竞争力,要推动各省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内协同协作,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
(2)完善银行信贷、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渠道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银行信贷规模和直接融资对中部地区六省份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分维度来看,银行信贷与中部地区六省份创新维度指数、协调发维度指数、绿色维度指数、开放发维度指数和共享维度指数显著正相关;债权融资与中部地区各省份创新发展指数是负相关但不显著,与开放发展指数的关系是正相关但不显著,与中部地区各省份协调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和共享发展指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股权融资与中部地区各省份开放发展指数、共享发展指数正相关但不显著,与中部地区各省份创新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