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研究在新课程和新教材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以数学文化为切入点,调查研究当前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以及高中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情况,并结合学校情况探索校本课程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实践。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新课标要求
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出台,使数学的文化价值开始得到认可(教育部,2003)。标准首次强调了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技能,也是一种反映了民族智慧的精神;不仅仅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涉及到思想的探索。也是从那时起,数学文化成为了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提出要把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中,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应用意识及人文素养(教育部,2018)。
2020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教育部,2020)。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数学文化的结合,所以对于数学文化的渗透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同年7月,我所在的中学被选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国家级示范校,肩负着探索新课程和新教材实施方式的任务,同时也要推动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的革新。对于数学学科而言,首要任务是研究在“双新”背景下,如何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有效的融合,以创造一个能够培养学生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数学教学环境。
同年9月,学校秋季高一年级(2023级)首次使用普通高中统编新教材,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也标志着学校正式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本轮新高考改革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
.....................
1.2 研究意义
教学论文怎么写
目前,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认知相对狭隘,他们通常将数学视为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往往忽略了数学所蕴含的丰富数学文化,包括其科学、文化、艺术等多重价值。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和关注程度相对不足,包括其科学的价值、文化的内涵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刻影响。这种状况无疑凸显了当前数学科学素养教育的不足之处。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育,不仅是符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基本素养并取得更好成绩的关键途径。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唤起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入发展,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同时,这也是一种享受审美熏陶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提升数学文化涵养。对于教师而言,数学文化的融入教育可以加深他们对于数学文化教学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有助于营造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奇妙之处。
......................
2 文献综述
2.1国外相关研究
近年来,数学文化的研究备受关注,这主要得益于数学教育的推动。在1988年7月,匈牙利举行的“数学的文化”教育会议中,数学被强调为当今世界的关键要素,会议鼓励所有热爱数学的人将其视作一种文化精神,这促使了20世纪初科技和文明的深度融合(张祖贵,1991)。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技巧外,数学文化还强调了培养民族思维方式和精神素养的重要性。随后,数学文化和数学教育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数学哲学在推动数学文化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威尔德(Wild)将数学视为一种文化体系,突显了数学在人类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张维忠,1997)。他认为,数学涵盖了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成果在人类文化中的表达和传承。威尔德的观点强调了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或技术手段,更应强调其在文化和思维方式方面的价值和培养。另一位数学家Klein,则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了数学文化的内涵。他认为,数学文化在推动几何学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被视为数学文化研究的经典方法之一(莫里斯克莱因,2009)。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也促进了数学的应用和实用化,为现代科学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这些观点和方法一起推动着数学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冒丛虎,198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呼吁将数学文化价值融入数学教育,并积极研究数学文化在教育、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黄友初,2009;代钦,2022;姚闳耀 等,2019)。一些学校和机构已经开始将数学文化纳入数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杨伟传,2014;王宪昌,2007)。同时,一些数学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也开始将数学文化视为重要的展览内容,展示数学思想和成果对艺术、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深刻影响(陈朝东 等,2012;代钦,2014)。国外数学教育领域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将注意力从纯粹的数学知识教授转向了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未来前景,强调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在许多国家,数学课程和教材已经开始包括与数学文化相关的教学目标。举例来说,1989年,美国发布了第一个国家性的“学校数学课程评估标准”,其中包括了“了解数学的价值”和“学会数学交流”等条件(王林全,2014)。
..........................
2.2国内相关研究
中国的数学领域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如张维忠、黄秦安、贺承业等,他们为探讨数学文化及其与数学教育的相互影响作出了卓越贡献(张维忠,2014;黄秦安,2021;贺承业,1994)。他们的研究重点包括《论数学文化与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以及《论数学文化与其他领域的相互影响》等成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数学文化也得以壮大,许多学者积极探索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现代数学课程。
中国的数学文化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张维忠,2011)。首先,第一阶段侧重于探讨数学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其次,第二阶段深入研究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关注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最后,第三阶段将数学文化的研究拓展到国际比较和跨学科领域,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学文化的异同之处。中国的数学文化研究领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与教育、社会科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形成了广泛的交叉和融合。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数学文化的理解,还为数学教育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同时,中国的数学文化研究也在国际上逐渐崭露头角,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中国的数学文化研究经历了一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包括邓东皋和孙小礼合作编写的《数学与文化》(邓东皋 等,1990)。该书强调了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引发了对数学文化和数学研究的广泛关注。黄金时期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数学文化的定义、特征,以及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与此同时,国外一些著名的数学文化著作和论文也被引进并翻译出版,掀起了一股思潮。这一时期的研究为中国的数学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揭开了中国研究数学文化的篇章。
.........................
3 新课程、新高考下的数学文化调查分析 ......................... 14
3.1 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14
3.2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 32
4 高中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探索 ........................ 46
4.1 数学文化校本选修课程.............................. 46
4.2 数学文化校本教材 ........................ 47
5 总结与反思........................................ 54
5.1 数学文化渗透高中数学课堂的策略与建议 ................................ 54
5.2 反思与展望 ................................ 61
4 高中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探索
4.1 数学文化校本选修课程
数学校本选修课程践行我所在重点中学“办中学之大学”的思想,尽管内容并不全部与高考分数直接挂钩,但其中却蕴含着大量的育人密码,通过在高一年级开设校本选修课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全面、终身的发展积蓄能量和力量。
教学论文参考
...........................
5 总结与反思
5.1 数学文化渗透高中数学课堂的策略与建议
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认识,它不仅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是培养人才的必备素质。然而,从本研究的实践调查和分析来看,数学文化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实际情况与理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的调查分析,本研究从四个角度,即教师、教材、课程质量和外部因素,给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此外,本研究还根据所在学校教研组的教学和实践经历,制定了有效的措施,以推动数学文化的发展,并希望能够给予一线教师们宝贵的指导和帮助。
5.1.1 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过去,“解题”“备考”被视作高中数学的主要课程,但这样的单一的教育模式限制了文化的传播,影响到了数学教育文化发展的深入普及。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们必须掌握课程的主题和方法,并确保它们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目前的教师们并未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教育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课堂上,我们需要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例如,一名缺少相关知识的老师,是否能够更好地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课堂上?如今,我们应该努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深入了解和把握数学教育的核心理论,并且建构起一套完整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数学文化,以便为孩子们带来多姿多彩的感受。如果我们希望让孩子获得真正的收获,那么我们必须拥有一支深厚的数学教育文化底蕴,以及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力量,来推动他们的数学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