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国内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为适应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不断进行调整,导致出现大量建筑拆迁的情况,不仅使建筑未达到其设计的使用年限而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产生了许多建筑垃圾,造成了资源浪费并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影响下,建筑平移这个新技术在国内不断发展并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1992 年,国内首个建筑平移工程采用滚动支座和千斤顶将福建省闽侯县交通局的一栋三层砖混建筑水平旋转了 62 度[1]。至今为止,在国内平移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了上百个建筑上,遍布二十多个省市,涉及建筑形式包括砖混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完成了建筑的平移、旋转和顶升。从国内已完成的建筑平移工程的数量、规模和形式上来看,国内建筑平移技术已经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并朝着更高、更大、更复杂的建筑发展。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国内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为适应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不断进行调整,导致出现大量建筑拆迁的情况,不仅使建筑未达到其设计的使用年限而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产生了许多建筑垃圾,造成了资源浪费并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影响下,建筑平移这个新技术在国内不断发展并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1992 年,国内首个建筑平移工程采用滚动支座和千斤顶将福建省闽侯县交通局的一栋三层砖混建筑水平旋转了 62 度[1]。至今为止,在国内平移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了上百个建筑上,遍布二十多个省市,涉及建筑形式包括砖混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完成了建筑的平移、旋转和顶升。从国内已完成的建筑平移工程的数量、规模和形式上来看,国内建筑平移技术已经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并朝着更高、更大、更复杂的建筑发展。
同时,国内外的工程可行性研究虽然已经有较为有效的理论基础,并在国内初步建立了一套可行性研究管理制度,但是还存在工程方案可行性评价分析不全面、决策不够客观及未充分考虑公众接受度等问题,需要对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组织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促使工程项目方案在决策阶段更加深入适用,同时提供多个工程方案全面综合对比的条件,并在公众接受度方面有实质性的论证分析。
面对日益推广的建筑平移技术,国内对于建筑平移相关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技术方面,而在方案可行性综合评价方面还存在着研究空白。因此,对于建筑平移工程的方案可行性综合评价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类研究的创新性,需在建筑平移工程的基础上,寻找更具代表性的研究主体。在此背景下,本主题确定为重大建筑平移工程方案综合评价研究。
面对日益推广的建筑平移技术,国内对于建筑平移相关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技术方面,而在方案可行性综合评价方面还存在着研究空白。因此,对于建筑平移工程的方案可行性综合评价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类研究的创新性,需在建筑平移工程的基础上,寻找更具代表性的研究主体。在此背景下,本主题确定为重大建筑平移工程方案综合评价研究。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内外建筑平移技术研究应用情况
建筑平移技术在国外应用已有是一百多年的历史,世界上第一个建筑平移工程,是新西兰新普利茅斯市的一座一层农舍,在 1873 年采用蒸汽牵引机对该建筑进行整体平移施工[2]。进入 20 世纪以后,建筑平移技术得到较大的推进,1901 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因校园改造和扩建的需要,应用 30 个千斤顶作为牵引,675 个圆木作为滑动滚轴,800 个螺旋千斤顶进行建筑顶升,将一栋重 6000t、平面尺寸 26m*35m、占地面积 3000 平方米的三层高科技楼进行平移和旋转 45度[3]。1983 年,英国伯明翰的一座重 800t 的砖石结构建筑纵向平移了 15m,主要使用专门的托换设备对建筑物进行托换顶起,并使用环氧树脂进行加固,在建筑物基础下浇筑砼上轨道梁,建造与片筏基础相连接的下轨道梁,一直设置至新址,钢滚轴安装在上下轨道之间,并在钢滚轴上涂抹润滑油,结合卷扬机和钢丝绳拉引建筑物[4]。1998 年,美国一栋 1100 ㎡的豪华别墅,切断砼桩基础,并预留足够长的钢筋,采用 64 个 150KN 千斤顶进行顶升托换,并通过陆运和海运相结合的方式,从波卡罗顿运送至 161KM 以外的皮斯城[5]。1999 年 1 月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舒伯特剧院平移[6]、1999 年 9 月丹麦哥本哈根机场候机厅平移[7]、2000 年荷兰斯西丹采用先预制后平移的方式建造一栋 10 层建筑[8]、2004 年美国伊利诺斯州教堂平移、2008 年美国华盛顿古建筑平移等均采用了平板拖车运载及平衡装置控制的方式进行建筑平移[9]。
国内首个建筑平移工程,出现在 1992 年,采用滚动支座和千斤顶将福建省闽侯县交通局的一栋三层砖混建筑水平旋转了 62 度,随后建筑平移在国内不断发展。1993 年,上海外滩一座始建于 1907 年、高 52m、重 400 多 t 的“天文台”古建筑完成了 24.2m 的建筑整体平移[10]。在 1995 年,河南省孟州市政府办公楼进行了综合平移,包括横向平移 11.375m 、旋转 90 度、纵向平移 57m,该建筑物为 6 层的砖混架构,重达 5974.3t[11]。山东省济南市一栋建筑 7 栋建筑于 1996年完成了转向平移、同时抬升,累计平移距离 689m,最长移动轨迹 196m[12]。而后在 2000 年,山东省临沂市国家安全局办公楼在顶层有一座近 35m 的电视接收塔的情况下进行了向西平移 96.9m,向南移动 74.5m[13],同年 11 月北京物资局明管老干部活动中心工程成为国内首个带地下室完成平移的建筑物[14]。2001年,在南京江南大酒店整体平移工程中,首次采用了下轨道梁预应力技术,并在链接中采用了滑移隔振技术,提升了建筑平移后的抗震能力约 60%到 80%[15],同时在新旧建筑间的过度基础中,采用了经济适用的木桩技术[16]。2002 年 8月,云南澄江县水利局建筑进行整体平移,该建筑占地面积约 7000m2,重达14000t,成为当时国内建筑平移规模的最大记录[17]。
...........................
第 2 章 基础理论及研究对象界定
2.1 工程可行性研究基础理论
2.1.1 工程可行性研究基本原则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对一个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论证的综合科学,对于工程项目的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国内特点,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需遵循三大原则宏观经济性原则、评价性原则、技术性原则。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宏观经济性原则:由于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对于工程项目可行性,不仅要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还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要求。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内外建筑平移技术研究应用情况
建筑平移技术在国外应用已有是一百多年的历史,世界上第一个建筑平移工程,是新西兰新普利茅斯市的一座一层农舍,在 1873 年采用蒸汽牵引机对该建筑进行整体平移施工[2]。进入 20 世纪以后,建筑平移技术得到较大的推进,1901 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因校园改造和扩建的需要,应用 30 个千斤顶作为牵引,675 个圆木作为滑动滚轴,800 个螺旋千斤顶进行建筑顶升,将一栋重 6000t、平面尺寸 26m*35m、占地面积 3000 平方米的三层高科技楼进行平移和旋转 45度[3]。1983 年,英国伯明翰的一座重 800t 的砖石结构建筑纵向平移了 15m,主要使用专门的托换设备对建筑物进行托换顶起,并使用环氧树脂进行加固,在建筑物基础下浇筑砼上轨道梁,建造与片筏基础相连接的下轨道梁,一直设置至新址,钢滚轴安装在上下轨道之间,并在钢滚轴上涂抹润滑油,结合卷扬机和钢丝绳拉引建筑物[4]。1998 年,美国一栋 1100 ㎡的豪华别墅,切断砼桩基础,并预留足够长的钢筋,采用 64 个 150KN 千斤顶进行顶升托换,并通过陆运和海运相结合的方式,从波卡罗顿运送至 161KM 以外的皮斯城[5]。1999 年 1 月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舒伯特剧院平移[6]、1999 年 9 月丹麦哥本哈根机场候机厅平移[7]、2000 年荷兰斯西丹采用先预制后平移的方式建造一栋 10 层建筑[8]、2004 年美国伊利诺斯州教堂平移、2008 年美国华盛顿古建筑平移等均采用了平板拖车运载及平衡装置控制的方式进行建筑平移[9]。
国内首个建筑平移工程,出现在 1992 年,采用滚动支座和千斤顶将福建省闽侯县交通局的一栋三层砖混建筑水平旋转了 62 度,随后建筑平移在国内不断发展。1993 年,上海外滩一座始建于 1907 年、高 52m、重 400 多 t 的“天文台”古建筑完成了 24.2m 的建筑整体平移[10]。在 1995 年,河南省孟州市政府办公楼进行了综合平移,包括横向平移 11.375m 、旋转 90 度、纵向平移 57m,该建筑物为 6 层的砖混架构,重达 5974.3t[11]。山东省济南市一栋建筑 7 栋建筑于 1996年完成了转向平移、同时抬升,累计平移距离 689m,最长移动轨迹 196m[12]。而后在 2000 年,山东省临沂市国家安全局办公楼在顶层有一座近 35m 的电视接收塔的情况下进行了向西平移 96.9m,向南移动 74.5m[13],同年 11 月北京物资局明管老干部活动中心工程成为国内首个带地下室完成平移的建筑物[14]。2001年,在南京江南大酒店整体平移工程中,首次采用了下轨道梁预应力技术,并在链接中采用了滑移隔振技术,提升了建筑平移后的抗震能力约 60%到 80%[15],同时在新旧建筑间的过度基础中,采用了经济适用的木桩技术[16]。2002 年 8月,云南澄江县水利局建筑进行整体平移,该建筑占地面积约 7000m2,重达14000t,成为当时国内建筑平移规模的最大记录[17]。
...........................
第 2 章 基础理论及研究对象界定
2.1 工程可行性研究基础理论
2.1.1 工程可行性研究基本原则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对一个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论证的综合科学,对于工程项目的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国内特点,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需遵循三大原则宏观经济性原则、评价性原则、技术性原则。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宏观经济性原则:由于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对于工程项目可行性,不仅要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还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要求。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评价性原则:包括可靠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原则。首先,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价必须遵循可靠性原则,由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通常以具体的数据和资料作为依据,为保证可研论证结果的有效性,必须使用可靠的资料和数据,同时还要实事求是的进行论证分析;科学性主要是要求在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的指导;公正性则是指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必须秉承公正的原则,防止为追求企业等小团体利益而不顾全大局,最终损害百姓甚至是国家的权益。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性原则:由于技术论证作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项目在保证经济合理的条件,应尽可能釆用适用且先进的技术。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性原则:由于技术论证作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项目在保证经济合理的条件,应尽可能釆用适用且先进的技术。
................................
2.2 重大建筑平移工程定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重大建筑平移工程。国内目前对于大型建筑工程的定义为25 层以上的房屋建筑,或高度 100 米以上的建筑物,或单体建筑面积 3 万平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而大型公共工程界定为建筑面积在 2 万㎡以上或投资数额达到 5000 万以上办公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等[56]。由于建筑平移工程不是新建工程,因此对于重大建筑平移工程的定义主要参考大型公共建筑工程。
同时,考虑到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无法采用建筑规模和造价衡量,且古建筑作为平移工程的主要对象。因此,本研究所指的重大建筑平移工程是平移投资估算在 5000 万元以上或平移建筑物价值在 5000 万元以上或平移楼栋总建筑面积超过 1 万㎡或平移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建筑(以下简称“古建筑”)的工程。
2.2 重大建筑平移工程定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重大建筑平移工程。国内目前对于大型建筑工程的定义为25 层以上的房屋建筑,或高度 100 米以上的建筑物,或单体建筑面积 3 万平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而大型公共工程界定为建筑面积在 2 万㎡以上或投资数额达到 5000 万以上办公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等[56]。由于建筑平移工程不是新建工程,因此对于重大建筑平移工程的定义主要参考大型公共建筑工程。
同时,考虑到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无法采用建筑规模和造价衡量,且古建筑作为平移工程的主要对象。因此,本研究所指的重大建筑平移工程是平移投资估算在 5000 万元以上或平移建筑物价值在 5000 万元以上或平移楼栋总建筑面积超过 1 万㎡或平移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建筑(以下简称“古建筑”)的工程。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主要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论证一个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作为工程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57]。目前,国内的工程可行性研究虽然已经有较为全面的理论基础,并初步建立了可行性研究相关管理制度,但是还存在工程方案可行性评价分析不全面、决策不够客观及未充分考虑公众接受度等问题。
..............................
3.1 重大建筑平移工程方案综合评价因素识别............................ 19
3.1.1 因素识别的基本原则................................... 19
3.1.2 因素识别的基本过程................................... 19
第 4 章 重大建筑平移工程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分准则及评价模型......... 35
4.1 评分准则.................................... 35
4.1.1 评分分数划分方法..................................... 35
4.1.2 古建筑具体评分准则............................................... 35
第 5 章 实证分析..................................... 57
5.1 案例实证..................................... 57
5.1.1 案例背景........................................... 57
5.1.2 案例可行性研究相关信息................................ 57
第 5 章 实证分析
5.1 案例实证
5.1.1 案例背景
该工程于近几年竣工验收,但是由于区域规划的调整,计划对该建筑进行平移。工程拟建总用地面积约 3.7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6.9 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 1.6 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5.3 万平方米。根据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主要平移地上部分建筑(整体为 2 层,局部 3 层,建筑高度约 19 米,面宽约为 160 米,进深约 60 米,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拟采用旋转平移 90度的方式,外侧平移最大距离为 302 米。该工程平移建筑面积约为 1.18 万平方米,平移建筑物价值约为 1.2 亿元,平移工程投资估算为 6000 万元,属于重大建筑平移工程范围。
此建筑对该市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完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满足重大建筑平移工程的定义范畴,故选定作为实证分析的案例。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