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研究生论文:信息时代下提升党的宣传力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代写毕业论文 点击次数:83
论文字数:38400 论文编号:sb201208172043232213 日期:2012-08-21 来源:硕博论文网

党校研究生论文:信息时代下提升党的宣传力研究

 


第1章绪论

.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

早在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指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fu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出现,人们接触信息、了解信息甚至发布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社会信息的传播主体口益呈现出多兀化、大众化的趋势,有人预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时代的出现,使我党的宣传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信息传播覆盖面的扩大、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更快更好的贯彻与落实;另一方面,人们话语权空间的扩大、多兀性文化的渗透,使我党的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信息时代下,提高党的宣传力是关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调动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研究意义

党的宣传工作,历来是党的全部工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的法宝。新形势下,做好党的宣传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

信息时代,带来的是信息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大力推行“文化帝国主义”思想。我国目前又正处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受资产阶级思想毒害口趋严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盛行,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十一系列历史原因,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进程缓慢,再加上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等民生问题的凸显,许多人一叶障目,石‘不到党在几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对国家、对社会存在的感情仅仅停留在不满与宣泄层面,积极投身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陷入低潮,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此外,一些人利用手机、网络等新型传播工具宣传民族分裂思想,无限放大党内的腐败问题,放肆低毁党的民主思想,严重损害了党的凝聚力,对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党突破传统宣传思想的梗桔,大胆创新,运用好新型传播媒介这把双刃剑,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地位,积极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民族团结、人民凝聚力、社会安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便被赋予了迫切的现实性。

1.2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党的宣传工作历来是党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富有成效的开展党的宣传工作,肩负起鼓舞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使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论任何时期,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十党的宣传工作方面的研究,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如《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一书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不同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传播思想、新闻思想、宣传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学术性研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他们所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列宁以及他领导的俄国社会革命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斯大林和中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还有前任党的主要领导人江泽民。作者注重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性格方面考察每位导师或领导人的新闻和宣传思想的特征,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评判。为本文写作把握方向性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国新闻传播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一书以时间的顺序对我党在成立前夕、抗口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宣传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体现了党在成立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将宣传工作赋予很强的时代性。另,《党的宣传力浅论》一文对党的宣传力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概括,为本文确立研究主题提供了概念来源。学术界除了系统的描述,也还有就选取某个视角对如何加强党的宣传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加强和改善党的媒体的领导,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土力健.党的建设.2009,_5)一文从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对如何提高引导力进行了论述。


参考文献

专著: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宋锡仁.宣传学讲授纲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5]钟瑛.网络传播伦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_5
[6]赵志立.《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一一21世纪的网络传媒》.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_5
L7]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f8]张楚.网络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赵克强.新时期舆论调控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12]「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3H美]约书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肖志军.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02.
[14]土来华.舆情研究概论一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_5]刘晓玲.文化软实力提升浅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16]土慧岩.政治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7]门洪华.中国:软实力方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8][美]约瑟夫·奈.硬实力与软实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_5
[19]「加拿大]马修·弗雷泽.软实力.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0]李凌凌.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1]Joshua Cooper Ramo: The Beijing Consensus.London:The Foregn Policy Centre,2004

 

摘要 5-6
Abstract 6
第1章 绪论 9-13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9-10
        1.1.1 研究背景 9
        1.1.2 研究意义 9-10
    1.2 研究现状综述 10-12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0-11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1-12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3
        1.3.1 主要内容 12
        1.3.2 研究方法 12-13
第2章 相关概念综述 13-18
    2.1 信息时代概述 13-15
        2.1.1 信息时代的概念 13
        2.1.2 信息时代的信息特征 13-15
    2.2 党的宣传力概述 15-18
        2.2.1 党的宣传力的涵义 15-16
        2.2.2 提升党的宣传力的意义 16-18
第3章 信息时代信息化对党的宣传力的影响 18-28
    3.1 目前党的宣传力的现状 18-21
        3.1.1 党的宣传力取得的成就 18-19
        3.1.2 党的宣传力存在的问题 19-21
    3.2 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对党的宣传力的影响 21-28
        3.2.1 信息丰富性对党的宣传力的影响 21-22
        3.2.2 信息快捷性对党的宣传力的影响 22
        3.2.3 信息开放性对党的宣传力的影响 22-23
        3.2.4 信息多元性对党的宣传力的影响 23-25
        3.2.5 信息全球性对党的宣传力的影响 25-26
        3.2.6 信息互动性对党的宣传力的影响 26-28
第4章 提升党的宣传力的对策思考 28-43
    4.1 把握四个关系,确立宣传新思维 28-32
        4.1.1 接纳与抵御的关系 28-29
        4.1.2 封堵与疏导的关系 29-30
        4.1.3 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的关系 30-31
        4.1.4 网络科技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31-32
    4.2 发挥网络优势,创新宣传手段 32-34
        4.2.1 强化地方政府网站功能 32-33
        4.2.2 打造主流媒体网站 33
        4.2.3 鼓励政府官员网上开博 33-34
        4.2.4 开发集合宣传教育功能娱乐软件 34
    4.3 提升宣传者素质,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34-37
        4.3.1 转变传统的宣传观念 35
        4.3.2 提高宣传者的综合素质 35-36
        4.3.3 提高宣传者的业务水平 36-37
    4.4 运用科学化手段,加强网络等新媒体监管力度 37-39
        4.4.1 加强理论研究 37
        4.4.2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37-38
        4.4.3 加强行业自律 38
        4.4.4 提高控制技术水平 38-39
        4.4.5 加强宣传教育 39
    4.5 把握宣传规律讲究宣传技巧 39-43
        4.5.1 正面宣传为主,夹杂批评性报道 40
        4.5.2 尊重受众从受众视角进行宣传 40-41
        4.5.3 注重行动本身 41-43
结论 43-45
参考文献 45-47
致谢 47-48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48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