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探讨与宣扬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论文代写 点击次数:126
论文字数:47200 论文编号:sb201208152111032092 日期:2012-08-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引言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一斗争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总称。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头,是党和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传播与弘扬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是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近年来,井冈山精神成为广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学者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展开了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代表性的著作有危仁显主编的《井冈山精神研究》,刘孚威主编的《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黄宏主编的《井冈山精神》,廖晓军的《弘扬井冈山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等,相关的研究论文更是数以千计。

    然而,纵观这些研究及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探讨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意义作用,井冈山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内在关系,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并目‘,当前的
研究还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许多资源需要深入发掘,许多观点需要深入讨论。而从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史的角度开展研究,系统梳理建国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发展历程,概况和总结建国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经验教训等问题,目前还未见到此类研究成果出现。可
以说,这是一个尚属空白的研究领域,更需要进一步深入发掘与研究。

    井冈山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党几代领导人都强调了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极端重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对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井冈山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加强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和传播,对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前进,弘扬井冈山精神任重道远。我们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把革命传统与改革开放以来焕发的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忠十理想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的探索勇气、艰苦创业的革命传统、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团结拼搏,奋发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一斗。

    对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和传播是一个历史过程,它将伴随着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始终。本课题就是立足十把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来考察,探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研究、传播、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发展历史,总结概括建国以来研究和传播井冈山精神的有益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十推动井冈山精神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井冈山精神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深化井冈山精神的研究,需要有新的研究视角,也需要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建国以来,人们通过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了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实践需要不断推动理论研究的发展。开展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史的研究,梳理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的历史脉络,有利十拓展新的研究思路,也将填补了对井冈山精神研究的一个空白领域。

    第二,有利十推动井冈山精神传播实践的深入发展。进一步传播与弘扬井冈山精神,使之更加深入人心,以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功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改革开放进入到关键时期的今天,回顾和概括建国以来人们在研究与传播井冈山精神方面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果,概括总结人们弘扬和传播井冈山精神的有益经验,对十进一步弘扬井冈山精神,无疑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同时,开展这一工作对十人们充分理解建国以来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辉焊成就,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著作部分
[1〕毛泽东选集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
[3」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M].北京:人们出版社,1983.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西省档案馆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6〕公仲,升阳编著.井冈之子一一陈正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7〕罗学渭主编:《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8」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14」韩京承:《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11〕危仁显主编:《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
[12〕毛秉华编著:《天下第  一山》,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13〕丁仁祥主编《此是东井冈》,吉安《庐陵文化》编辑部,2006年2月.
[14」陈立明刘维菱章克昌等主编:《江西苏区纪事(1927-1937 )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
[15」廖晓军的《弘扬井冈山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
[16」刘孚威主编:《井冈山精神一一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17]黄宏主编:《井冈山精神》,人民出版社,2005年.
[18」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江西省井冈山精神研究会编:《革命精神代代传一一井冈山精神首次研讨会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2)论文部分
[1〕李忠,涂微微.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谈弘扬井冈山精神「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2]赖华林,傅乐.再论井冈山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

 


摘要  3-4
Abstract  4
引言  7-9
1 建国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发展历程  9-19
    1.1 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起步阶段  9-11
    1.2 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初步发展阶段  11-15
    1.3 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繁荣创新阶段  15-19
2 建国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主要成就  19-34
    2.1 明确了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核心  19-21
        2.1.1 明确了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19-21
        2.1.2 明确了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21
    2.2 阐释了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21-26
        2.2.1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地位  22-24
        2.2.2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价值  24-26
    2.3 赋予了井冈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26-29
    2.4 探索了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多种有效途径  29-31
        2.4.1 通过加强红色教育,弘扬井冈山精神  29
        2.4.2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宣传井冈山精神  29
        2.4.3 通过召开学术会议,宣扬井冈山精神  29-30
        2.4.4 通过举办艺术活动,宣扬井冈山精神  30
        2.4.5 充分运用网络传媒,宣传井冈山精神  30-31
    2.5 促进了红色资源的全面开发  31-34
        2.5.1 加大各种革命文物、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力度  31-32
        2.5.2 全面修缮各种革命纪念馆、展览馆等革命遗迹  32
        2.5.3 开发制作各种红色音像资料  32-33
        2.5.4 建设各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33-34
3 建国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主要特征  34-43
    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35
    3.2 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  35-37
    3.3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37-39
    3.4 重点和全面相结合  39-40
    3.5 国家和地方相结合  40-43
4 建国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基本经验  43-51
    4.1 坚持将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纳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范畴  43-45
    4.2 注重多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推进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  45-46
    4.3 增强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针对性和创造性  46-49
        4.3.1 用优良的作风保证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47-48
        4.3.2 弘扬井冈精神,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  48
        4.3.3 弘扬井冈精神,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8-49
    4.4 增强井冈山精神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49-51
        4.4.1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弘扬井冈山精神  49
        4.4.2 利用网络传媒技术,传播井冈山精神  49-50
        4.4.3 通过传播文化产品,宣传井冈山精神  50-51
结语  51-54
参考文献  54-58
致谢  58-59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59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