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的类型及其边缘化状态
一、边缘女性的类型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边缘化”人物中,每个女性人物都有不同的身份,她们的生活状态有一定的不同。关于边缘女性身份的确定,可以根据作者小说中边缘女性身份的不同来进一步确定。基于上文对于作者小说中边缘女性的梳理与研究,可以知道,边缘女性身份从显性边缘化、隐性边缘化、反向边缘化等概念进行确定,因此对于严歌苓笔下的边缘女性的身份确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显性的边缘性女性:主要指的是在生活中无法独立,需要依附于男权社会或被男权社会所控制的女性身份。在偏见与压力下,她们的自我意识被扭曲,甚至性别意识被扭曲,无法追求女性本有的爱情、性欲。她们是不完整的,精神与心理是不健康的。
文革时期的女性代表主要包括:《穗子物语》中的穗子,《雌性的草地》中豆蔻年华的女知青,《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里的陶小童,《白蛇》里的孙丽坤等等,这些女性几乎都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中,女性意识发生了扭曲,正常的爱情、性欲无法得到诉求,她们成为了文革背景下的牺牲品;农村妇女与底层女性代表包括:《草鞋权贵》中的霜降和《谁家有女初长成》中的潘巧巧,她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农村女性,她们不甘于农村生活,踏入城市,却与整个城市格格不入,她们是处于城市与农村双重边缘的女性代表;在严歌苓的小说中,也有关于移民题材中的显性的边缘女性代表,这些女性多生活在具有优越感的白人的世界之中,她们位卑言轻,没有地位,即便获得了生存技能,得到了合法身份,但仍旧是“寄居者”,在严歌苓小说中,通过刻画徐晚江、海云等在异国寄人篱下、委曲求全的女性形象,来表达对这一类在异国天空下挣扎求生存的边缘女性的关注。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边缘化”人物中,每个女性人物都有不同的身份,她们的生活状态有一定的不同。关于边缘女性身份的确定,可以根据作者小说中边缘女性身份的不同来进一步确定。基于上文对于作者小说中边缘女性的梳理与研究,可以知道,边缘女性身份从显性边缘化、隐性边缘化、反向边缘化等概念进行确定,因此对于严歌苓笔下的边缘女性的身份确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显性的边缘性女性:主要指的是在生活中无法独立,需要依附于男权社会或被男权社会所控制的女性身份。在偏见与压力下,她们的自我意识被扭曲,甚至性别意识被扭曲,无法追求女性本有的爱情、性欲。她们是不完整的,精神与心理是不健康的。
文革时期的女性代表主要包括:《穗子物语》中的穗子,《雌性的草地》中豆蔻年华的女知青,《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里的陶小童,《白蛇》里的孙丽坤等等,这些女性几乎都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中,女性意识发生了扭曲,正常的爱情、性欲无法得到诉求,她们成为了文革背景下的牺牲品;农村妇女与底层女性代表包括:《草鞋权贵》中的霜降和《谁家有女初长成》中的潘巧巧,她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农村女性,她们不甘于农村生活,踏入城市,却与整个城市格格不入,她们是处于城市与农村双重边缘的女性代表;在严歌苓的小说中,也有关于移民题材中的显性的边缘女性代表,这些女性多生活在具有优越感的白人的世界之中,她们位卑言轻,没有地位,即便获得了生存技能,得到了合法身份,但仍旧是“寄居者”,在严歌苓小说中,通过刻画徐晚江、海云等在异国寄人篱下、委曲求全的女性形象,来表达对这一类在异国天空下挣扎求生存的边缘女性的关注。
............................
二、女性形象的边缘化状态(一)生存境地的边缘化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几乎都被推向了极致环境的边缘,她所塑造的人物几乎都拥有多重边缘的特征,比较突出的是生存境地的边缘化。严歌苓所塑造的一些底层女性、非知识分子女性,几乎都处于物质生活匮乏,生活困苦的边缘。在严歌苓看来,只有将人物推向极端的条件下,人性的极致才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从而才能真正地彰显出人性的光辉,正是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地考验人性,才能真正地引人深思。在严歌苓小说中,生存境地边缘化人物主要以女性移民为主。
举目无亲、孑然一身,这样的生存境地,让这群新移民们在精神上的孤独与苦闷比肉体更甚。因此严歌苓也说:“寄人篱下之时,人的感知力是最强的,越是痛苦,就越敏感。越是苦闷,情感就越丰富,心情也就越感伤。没有逃离故园的铺垫,杜甫变不会有‘感时花溅泪’的忧伤;李煜在‘一朝为臣虏’时,在真正能够领会‘车如流水马如龙’,才真正的理解‘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奈。羁留于异域空间的女子们,她们神经异常敏锐。因此所感到的‘痛’是大于‘快的’。”因为有同样的经历,所以严歌苓在表达这些生存境地边缘化女性人物的心理情感时,就变得更真切。
在小说《扶桑》中,扶桑是一名被拐卖到大洋对岸的妓女。从她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她就是一名无依无靠、没有归属、流离失所的失根人,她回头望家乡距离自己越来越远,在这个异域空间里她的生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在这个充满歧视和排斥的异国空间,扶桑以一名妓女的身份出场,她注定是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身份也得不到认可。即便与美国白人克里斯的相处中能够得到爱情的滋润,获得了一定的归属感,但是横亘在二人之间的种族差异,以及文化的差异始终无法解决,成为了他们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文化的疏离感、以及生活上的无根感,让扶桑成为了一个极具母性容忍的女性,生活给予什么,她便接受什么,她对于生活没有索取,只有默默付出,生活中她没有出路,每当要找到出路的时刻,总是有不可抗拒的原因,再一次使她回到孤苦无依的现实。
...........................
第二章 严歌苓小说不同女性形象对边缘生存状态的反抗
第三章 严歌苓小说中边缘女性的审美价值.............................. 34...........................
第二章 严歌苓小说不同女性形象对边缘生存状态的反抗
一、社会性别中雌性形象反抗意识的表达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大多是集合了雌性本身特征进行设定的,是集“雌性、地母性”于一体的伟大存在。严歌苓很早就关注了雌性意识,她历经文革,且拥有军旅的经历,她亲眼目睹鲜活个性的生命,因为理想而被“神化”,沦为了理想与革命的“傀儡”。在亲身的体验中,她发现没人关注女性的雌性本能,甚至在特殊的环境中“女人被当作男人用”,这种性别意识的泯灭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看到这些,严歌苓内心悲凉,她看到泯灭人性的丑陋,却也从这些被泯灭个性的灵魂里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因此她想要唤醒人们去关注人的本性。“雌性”是相对“雄性”而言的,在情爱方面,他们是对等的,彼此互为情爱寄托的载体。从男权社会来讲,“雌性<雄性”,在男权视角下,雌性是被欺凌,被压迫的弱势群体。自古以来,女性的地位始终没有得到过特别的重视,女性群体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虽然,在现代高度文明发展的社会,女性逐开始具备独立意识,女权地位明显上升,但是即便在今天这样一个遵循“男女平等”的年代,女人在很多情况下仍然是以弱势群体被看待。严歌苓笔下的边缘化女性,仍然是无法获得自由、无法追求个性的一群人,她们在男权主义的压制下,必须要选择忍受、屈服,她们内心凄苦,在爱情、婚姻、以及人生选择上,无法遵从于内心的羁绊。在男权视角下,女性身份被完全无视,没有人把她们当做“女人”,缺少保护,又缺少爱怜,最终沦为时代的悲者。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大多是集合了雌性本身特征进行设定的,是集“雌性、地母性”于一体的伟大存在。严歌苓很早就关注了雌性意识,她历经文革,且拥有军旅的经历,她亲眼目睹鲜活个性的生命,因为理想而被“神化”,沦为了理想与革命的“傀儡”。在亲身的体验中,她发现没人关注女性的雌性本能,甚至在特殊的环境中“女人被当作男人用”,这种性别意识的泯灭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看到这些,严歌苓内心悲凉,她看到泯灭人性的丑陋,却也从这些被泯灭个性的灵魂里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因此她想要唤醒人们去关注人的本性。“雌性”是相对“雄性”而言的,在情爱方面,他们是对等的,彼此互为情爱寄托的载体。从男权社会来讲,“雌性<雄性”,在男权视角下,雌性是被欺凌,被压迫的弱势群体。自古以来,女性的地位始终没有得到过特别的重视,女性群体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虽然,在现代高度文明发展的社会,女性逐开始具备独立意识,女权地位明显上升,但是即便在今天这样一个遵循“男女平等”的年代,女人在很多情况下仍然是以弱势群体被看待。严歌苓笔下的边缘化女性,仍然是无法获得自由、无法追求个性的一群人,她们在男权主义的压制下,必须要选择忍受、屈服,她们内心凄苦,在爱情、婚姻、以及人生选择上,无法遵从于内心的羁绊。在男权视角下,女性身份被完全无视,没有人把她们当做“女人”,缺少保护,又缺少爱怜,最终沦为时代的悲者。
(一)雌性形象的代表
《雌性的草地》是严歌苓到美国之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七个青春洋溢的女知青,在特殊的年代,她们被“男女平等”的视角所要求,孤立无援的她们必须要面对恶劣的天气,承担繁重的劳作,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上,她们面临生死的考验,她们被寄予了革命的厚望,而本性最终被异化,雌性意识发生了变态、扭曲。时代的呼召,老首长的一句“男娃女娃都一样,女娃也可以牧马”,彻底地点燃了她们理想,于是一股脑地冲到了这个“无人区”,没有男性的依靠,缺少了雌性的柔情,少了情爱的欢愉,这也成为她们悲戚命运的铺垫,小说的结束,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刺骨的苍凉,这个时代不需要牧马了,她们的付出,她们的理想,她们为了革命放弃的本性,变得毫无意义。牧马班的女子们,从进入草原开始,就未被看作为“女性”,虽然从性别意义上来说,她们是女性,但是从她们对待情爱上的理性态度,以及面对恶劣环境与困苦危难时所展现的坚韧,都更像是“男人”。
.............................
《雌性的草地》是严歌苓到美国之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七个青春洋溢的女知青,在特殊的年代,她们被“男女平等”的视角所要求,孤立无援的她们必须要面对恶劣的天气,承担繁重的劳作,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上,她们面临生死的考验,她们被寄予了革命的厚望,而本性最终被异化,雌性意识发生了变态、扭曲。时代的呼召,老首长的一句“男娃女娃都一样,女娃也可以牧马”,彻底地点燃了她们理想,于是一股脑地冲到了这个“无人区”,没有男性的依靠,缺少了雌性的柔情,少了情爱的欢愉,这也成为她们悲戚命运的铺垫,小说的结束,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刺骨的苍凉,这个时代不需要牧马了,她们的付出,她们的理想,她们为了革命放弃的本性,变得毫无意义。牧马班的女子们,从进入草原开始,就未被看作为“女性”,虽然从性别意义上来说,她们是女性,但是从她们对待情爱上的理性态度,以及面对恶劣环境与困苦危难时所展现的坚韧,都更像是“男人”。
.............................
二、宽容善待一切的异域底层女性形象的反抗意识
事实上,从女性自身的角度来说,雌性的本能意识就是天然的母性情怀,即便她们处于生存的边缘,处于危难的境地,但是她们的母性是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的,这是一种强大的本性意识。母性的包容意识包括超越一切的忍耐力,对外来入侵者的过分包容。正是因为女性是弱者,却承担着外界一切的侵略与欺凌,却在一味地包容着一切的不公,这也使得她们成为了强者,使得她们的人性变得更加的丰满,让她们更富有人性的灵魂,让我们能够看到形同“躯壳”的她们,仍然在闪动着鲜活的人性色彩。在多数女性文学作品中,大多都会强调女权,强调男权社会下女权意识的反抗与呐喊,她们会极力地避开女性懦弱,包容的一面,但严歌苓却不是这样,她更懂女性的特征,她不想将女性融入男性化的特征,因此,她从未在作品中极力表达过男女平等的共识,更是将女性写得“卑贱”的不能再“卑贱”,柔弱的她们甚至面临生死的考验,但是她们却从未失去本能,从未失去雌性意识,她们富有柔美、情感、多情等个性美的特征,她在挖掘女性比男性力量更强大的特质。
(一)宽容善待一切异域底层女性形象的代表
宽容善待一切是“地母”的典型特征,这是女性本能意识所致,却恰恰也是女性比男性力量更强大的地方。宽容善待一切的特征,预示着她们需要忍辱、牺牲、奉献,更需要不计较别人的侵犯。在《少女小渔》、《扶桑》、《小姨多鹤》等多部作品中,几乎都描绘了在异域环境生存的边缘女性所表现出来的“母性”特征,她们富有宽广的胸怀,生活给予她们什么,她们就坦然地接受什么,这是原始母性的回归。
..........................
事实上,从女性自身的角度来说,雌性的本能意识就是天然的母性情怀,即便她们处于生存的边缘,处于危难的境地,但是她们的母性是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的,这是一种强大的本性意识。母性的包容意识包括超越一切的忍耐力,对外来入侵者的过分包容。正是因为女性是弱者,却承担着外界一切的侵略与欺凌,却在一味地包容着一切的不公,这也使得她们成为了强者,使得她们的人性变得更加的丰满,让她们更富有人性的灵魂,让我们能够看到形同“躯壳”的她们,仍然在闪动着鲜活的人性色彩。在多数女性文学作品中,大多都会强调女权,强调男权社会下女权意识的反抗与呐喊,她们会极力地避开女性懦弱,包容的一面,但严歌苓却不是这样,她更懂女性的特征,她不想将女性融入男性化的特征,因此,她从未在作品中极力表达过男女平等的共识,更是将女性写得“卑贱”的不能再“卑贱”,柔弱的她们甚至面临生死的考验,但是她们却从未失去本能,从未失去雌性意识,她们富有柔美、情感、多情等个性美的特征,她在挖掘女性比男性力量更强大的特质。
(一)宽容善待一切异域底层女性形象的代表
宽容善待一切是“地母”的典型特征,这是女性本能意识所致,却恰恰也是女性比男性力量更强大的地方。宽容善待一切的特征,预示着她们需要忍辱、牺牲、奉献,更需要不计较别人的侵犯。在《少女小渔》、《扶桑》、《小姨多鹤》等多部作品中,几乎都描绘了在异域环境生存的边缘女性所表现出来的“母性”特征,她们富有宽广的胸怀,生活给予她们什么,她们就坦然地接受什么,这是原始母性的回归。
..........................
一、边缘女性以女性的敏感来展示社会价值观 ....................... 34
二、冷漠的自私与宽容的忍受带来心灵的震撼 ....................... 35
三、用人文主义精神引发人们对“人”的理解和关注 ................. 36
第三章 严歌苓小说中边缘女性的审美价值
一、边缘女性以女性的敏感来展示社会价值观
严歌苓说:“我的写作,想的更多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人性能走到极致。在非极致的环境中人性的某些东西可能会永远隐藏。[5]”可以说,严歌苓的思维极其敏感而深邃,在她笔下的每个边缘化女性人物都是鲜活的,她们虽然命运悲惨,虽然穷困潦倒,甚至生存境地都岌岌可危,但是她们却是坚韧的,她们有着自己的认知观与价值观,她们似乎比那些非边缘人更能够看清这个社会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严歌苓深深地知道,不同的人看待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她们的价值观与主流社会有着明显的差别。比如王葡萄,所有人都认为她愚昧顽固,但是她却重亲情,在所谓的阶级思想面前她没有屈服,在所谓为了革命理想,需要牺牲自己亲人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选择救自己亲人,而不是革命军。在大是大非面前,她似乎是自私的,在思想教育面前,她是愚钝的,但是她始终做着她认为对的事情。即便她所敬仰的人,被打成了“右派”,但是她仍然尊重他,她知道他是个好人,所以把他救下来。在那个几乎“人吃人”的特殊历史时期,她深深知道,没有什么比命重要,所以她根本不会在乎那些革命理想,她似乎只想安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社会价值观似乎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不符,但是这是错的吗?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严歌苓深深地知道,不同的人看待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她们的价值观与主流社会有着明显的差别。比如王葡萄,所有人都认为她愚昧顽固,但是她却重亲情,在所谓的阶级思想面前她没有屈服,在所谓为了革命理想,需要牺牲自己亲人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选择救自己亲人,而不是革命军。在大是大非面前,她似乎是自私的,在思想教育面前,她是愚钝的,但是她始终做着她认为对的事情。即便她所敬仰的人,被打成了“右派”,但是她仍然尊重他,她知道他是个好人,所以把他救下来。在那个几乎“人吃人”的特殊历史时期,她深深知道,没有什么比命重要,所以她根本不会在乎那些革命理想,她似乎只想安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社会价值观似乎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不符,但是这是错的吗?
..........................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