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土地利用率评价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nbingkun 点击次数:199
论文字数:21221 论文编号:sb201310052214588684 日期:2013-10-06 来源:硕博论文网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人多地少”[1]。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仅为世界地表面积的 7%,而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 24.6%,使得人均国土面积仅为世界平均值的 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0.1 公顷,大约只是世界平均值的 40%[2]。然而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的人地关系矛盾也日益加剧。资源型城市是作为向社会提供矿产品或其初级加工产品等这些资源型产品为主要城市功能的城市[3],按照资源的产业生命有周期性的特点,煤炭资源型城市会逐步度过以下三个时期:成长期、鼎盛期和枯竭期。我们将进入煤炭资源枯竭期的城市称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4-5]。随着自身经济迅速的增长,城市人口迅速的增加和城市用地迅速增加,也由于资源城市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且过于分散的态势,基本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粗放的利用格局,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出现建设时间短、速度快、用地面积大的情况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现象[6]。近年来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问题,其中涉及的最敏感也是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给煤炭资源型城市土地供应及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将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我国的国情不允许对土地进行外延和扩张,就决定了煤炭资源型城市根本不可能靠新增用地来发展城市的建设。因此,改变目前煤炭资源型城市土地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由外延扩张向与内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缓解土地供应与需求矛盾的基本途径。鸡西市不仅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也是人地关系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更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并且具有特色的区域,这是由于地下采矿使得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土地塌陷问题日益严重。据调查,2006 年鸡西市塌陷面积高达 63.73km2,这在世界煤炭的开采史上也亦属罕见,最大沉陷面积深度已达到 30m,开裂宽度也有 6m 多,毁坏农田的面积 2.33km2,同时危及建筑物 1.08km2。经过了 80 多年的开采,鸡西市采空区面积已经达到 4km2,并形成地表采煤沉陷区 193km2,而且全市目前采空区正在以每年 130cm 的速度下沉,然而地表的沉陷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7-8]。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是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以矿业作为主要工业支柱的经济区域,是资源型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类型,截至至 2005 年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 118 个,其中煤炭资源型城市 65 个,占到资源型城市总数的 55%[9],换句话说,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改革对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由于煤炭资源型城市按资源开采周期的阶段不同可以分为成长型,鼎盛型和枯竭型[10]。2009 年 3 月 5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二批 32 个资源枯竭城市的名单,这将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研究提上了国家日程[11-12]。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而逐渐形成的城市,城市土地利用的格局有其自身的特点,城市用地的粗放,土地节约与浪费利用的现象并存、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益低下,城市生态环境的严重毁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3],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都使其不仅需要也更难以跨入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从狭义角度讲是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必须要面对,同时也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广义上讲不仅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走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目前,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才刚刚在国内开展,还仅局限于对矿区土地的复垦及土地生态治理层面进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本文期望通过对鸡西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从理论上不仅充实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体系,而且也充实了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内容;从实践上一方面提高了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的生产力及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指导,另一方面也为促进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思路,也为其他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因此,选择并具体的探讨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3.1.1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的学者对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报道很少,但是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不少。路云阁发表的《煤炭工业发展与土地资源管理》,这篇文章开始了关于煤炭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内容围主要绕着采煤塌陷区的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等内容,然而专门针对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对于城市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在文章的内容中略有体现[14-18]。如宋世杰在对《西北地区煤炭城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防治对策》的研究中指出,西北地区的煤炭矿区土地的破坏与污染非常严重,其中涉及到城市土地范围的土地灾害主要表现为地面塌陷[19]。柴路则是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对辽宁省阜新市矿区地表塌陷基地下的采空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提出了复垦方案,并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地表塌陷这一特点提出了要走土地可持续利用之路[20]。陈龙乾就没有提到煤炭城市人口结构的特征和演化模式,但对煤炭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演化等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指出煤炭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间结构相对比较松散,受到煤炭资源分布的影响,独立单位地块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城乡交错的分布和工业区集中连片分布在城市的外围区等五个方面[21]。董亚宁表明山西晋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均衡,并且认为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等方法,才能实现其城市空间可持续性的布局[22]。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因矿而建,其既有一般城市的特点,又有以矿业城市为基础所决定的特殊性,因此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城市规划必须要统筹兼顾[23]。目前,我国有些煤炭资源型城市由于在建设时缺乏长远的考虑,以至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例如:城市结构过于分散等。
 
2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依据 .................9
2.1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及特征 ................9
2.2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界定 ................10
2.3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理论 ............... 11
3 鸡西市土地利用历史演变和现状 .............14
3.1 研究区概况 ..............14
3.2 鸡西市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15
3.3 鸡西市土地利用的现状 ............17
4 鸡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0
4.1 鸡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20
4.2 鸡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原则 ................20
4.3 鸡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结论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曾有着巨大的贡献,如今资源型城市已经完成了自身的使命,开始了主导产业的艰难转型,对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的研究都还在进行。但是对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向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前人对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征以及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有借鉴的作用。本文以 2002-2011 年鸡西市 6 个市辖区土地为研究对象,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各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及定性的评价和分析,对鸡西市土地利用进行了历史回顾,并从用地的面积、用地的结构、用地的效益等方面,对鸡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通过运用定量方法,找出鸡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并且探索鸡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这为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且对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同时也为制定城市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一下结论:
(1)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2002-2011 年鸡西市 6 个市辖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剧烈,至 2011 年底,城市建设用地中,除城市居住用地所占比例偏高外,其余各类用地所占比例趋于合理。可以判断,鸡西市用地结构并不是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因,而关键在于城市土地的经济产出。
(2)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对 2002-2011 年鸡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认为鸡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程度呈上升的趋势,但可持续利用的程度不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颉茂华,贾建楠.煤炭企业可持续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煤炭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1(7):4-9.
[2] 邸晶鑫.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对贵州省盘县特区的实证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1-36.
[3] 王艳丽,王昌海.中国煤炭市场分析和煤炭可持续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110.
[4] 荣西武,顾文选.制度创新与煤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8):82-87.
[5] 代东凯,杨中东,李相伯.浅谈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理论问题[J].煤炭经济研究,2009(3):35-36.
[6] 尹丽娜.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1):250.
[7] 崔毅,王锋正.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战略与转换路径[J].北方经济,2012(7):59-60.
[8] 丁佩,谭志祥等.矿区塌陷土地复垦与可持续利用[J].煤炭工程,2011(5):58-60.
[9] 于左,孔宪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J].财贸经济,2011(6):129-135.
[10] 张继东,崔艳,白中科.土地复垦对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J].金属矿山,2010(2):144-147.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