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战后韩美军事关系问题的研究是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战后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战和亲疏同朝鲜战争是分不开的,正是美国以朝鲜战争为契机,对朝鲜半岛局势的阶段性政策方针的变化,极大影响了东北亚政治格局,将美苏冷战扩大到东亚地区。韩美军事关系并未因战争的结束而终结,反而得以强化,这其中的原由也是问题研究的一个目的。随着相关资料的不断披露,后来的研究者得以有机会尝试用不同的视角来对朝鲜战争前后的韩美军事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将韩国军看做一个有自身利益诉求,不断提升介入本国政治的能力的利益集团,以朝鲜战争的爆发,停战为界点,对三个不同阶段的韩美军事关系进行梳理,探究左右韩美军事关系发展的真正原由,相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学术命题。
1.1. 2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学术意义方面有二: 一、韩美军事关系问题研究是冷战史的研究范畴,在冷战史研究中,因美国国家档案相对全面开放,系统管理较为科学,学者在立论时往往有过分依赖美国档案,论据左右论点的实证主义倾向,尝试摆脱因一国资料过多而出现观点偏差的倾向性,很有必要,这样可以避免观点过于倒向一方;二、该研究还是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关键组成部分,二战后各方军事力量不同程度地卷入朝鲜战争,导致了亚太地区的阵营对峙,从而影响了战后六十余年的国际关系,战争前后的韩美军事关系又为美在东亚构建的双边安全协定联合体提供了范例和榜样,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一针见血地指出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要害部位,能够起到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作用。
现实意义:今F1之朝鲜局势依然波攝云诡,前途难测,尤其是金正円逝世更令时局难料,韩美对后金正R时代的朝鲜局势如何评判,又会有些什么动作,理清韩美双方在同盟体制内的利益纠葛和同盟内话语权的分量,从双方军事关系发展变化的源头进行研究,对当今国际关系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研究现状与分析
本文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其中韩美学者的研究成果占大多数,这与该论题在中美韩等国历史研究中所占的地位差异不无关系,我国相关研究只是世界史众多国别关系研究的一个分支,而美韩方面是作为“活着”的历史,对双方军事关系的历史进行详尽研究以期左右当今关系的发展,目的和投入不同,成果深度也有所不同,令人欣慰的是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也出现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著述。如陈波博士的学位论文《李承晚政权与韩美同盟》是以价值与负担引起的遏制与规制的行为,抓住了韩美同盟关系的本质,不过作者在资料收集方面较倚重于美国的FRUS等档案资料,似乎对韩美的军事互动交流涉及较少。
本论文除了可以倚重一些档案史料,如美国国务院出版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94年的俄国解密档案以及韩国公报处出版的《大统领李承晚博士谈话集》等,还有一些如李奇微、杜鲁门、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彭德怀、白善婢、丁一权、崔德新等重要当事人的回忆录对课题论述也颇有价值。著述方面主要有韩国首尔新闻社1979出版的《驻韩美军30年,1945-1978》,详细介绍了李承晚到朴正熙时期的驻韩美军情况以及韩美军事关系的发展,韩国学者具永禄、裴永秀1982年出版的《韩美关系:1882-1982》,具永禄1983年出版的《韩国与美国:过去、现在、未来》,都从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作为韩美关系的发端,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梳理,对韩美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美国学者麦克唐纳1992出版的《美韩关系从解放到自恃:二十年记录》,从大国视野来看,将美国看做是南韩的解放者,而韩国则是逐渐成长,最终自力更生的小国,基督文化的救世主和传道者心理跃然纸上。麦克唐纳当时受雇于美政府,其著作基于当时最新的解密档案较早地总结解释美在朝鲜问题上的历史,讲述了 1945到1965年20年间美韩关系的变化。韩国学者李三星1993年出版的《美国的对韩政策和韩国民族主义》,将韩美间诸多纠葛归结于民族主义,并充分认同这种主义的合理性。美第八军韩国军支援团1993年出版的《卡图萨的昨天和今天》,是对卡图萨制度介绍详尽且权威的一部著作,由介入朝鲜战争的美陆战主力第八军操刀,有着美军方背景,是研究卡图萨制度的佳作。美国学者史蒂文1995年出版的《冷战在亚洲的起源》,深刻分析了冷战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韩国国防军事研究所1995年出版的《国防政策变迁史,1945-1994》,还有韩国学者南正钲2002出版的《韩美军事关系史:1871-2002年》,都是韩国官方组织编纂的国防军事类专著,体例完整,内容详实,然而在一些事件或人物上的认识同我国学者还存在较大差异。
韩国学者俞仁泽1996年出版的《韩半岛军事问题的理解》,韩国学者沈池渊、金R荣2004年出版的《韩美同盟50年》,都是从军事的角度來看待朝鲜战争以及之后的韩美同盟,为笔者提供了多视角多线索看问题的思路。韩国学者李成训2010年出版的《李承晚政府为韩美相互防卫条约签订的谈判策略》,是近期对李承晚政府就韩美同盟一事描述较完整详实的著作,其中引用了不少美解密档案,多国资料相互印证,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相对接近真实的韩美结盟过程。韩国前总统朴正熙1998年出版的《我们国家的道路》中译本以及诸多研究朝鲜战争的著作都为本论文提供了不少背景资料。
中国的著作有如曹中屏、张链瑰编著《当代韩国史:1945--2000》,杨永骑、沈圣英《南朝鲜》等通史类著述,反映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韩美关系的叙述。还有沈定昌2003年在香港出版的《韩国对外关系》,又在此基础上出版了《韩国外交与美国》,书中对韩美关系的模式及影响因素有详尽到位的总结,尤其对各个时期的韩美关系的类型定位十分中肯,可惜的是书中多是总结性质的言语,叙述较少。
第二章影响韩美军事关系的因素...........5
2.1影响美对韩军事关系的因素 ...........6
2.2影响韩对美军事关系的因素 ...........11
第三章朝鲜战争前后的韩美军事关系...........15
3.1朝鲜战争前的韩美关系——“脱离” ...........16
3.2朝鲜战争中的韩美关系——“血盟” ........... 19
3.3朝鲜战争后的韩美关系——同盟 ...........25
第四章韩美军事关系的影响...........27
4.1对韩国国家发展的影响 ...........30
4.2对朝鲜半岛统一的影响 34
结论
综上所述,二战后美苏在实力接触的过程中互有进退,朝鲜半岛正处在美苏交锋,实力此消彼长的边缘地带,在南朝鲜地区单独选举产生的韩国政府自成立起便与美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韩国军更与美军保持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双方既存在韩国对美国发展军事关系的因素,也存在着美国要在韩国发展军事力量的必要性。
美国从全球战略出发,受到“苏联政策形成的随意性”认识的影响,将韩美军事关系放在全球遏制战略下来考虑,以朝鲜战争为契机,美国总统利用战争权力模式的便利迅速介入朝鲜局势,瞬间改变了战前美国对韩国军事力量限制中发展的策略和“政军分离”的指导方针,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将韩国军通过军事体制内的合作纳入到美军的作战指挥系统中来,其中有比较“冠冕堂皇”的韩美两国军队间的正式合作,以联合作战的方式进行,也有出于战事考虑,直接将韩国军人强行拉入美军当中,充任各种辅助性兵种的被称之为卡图萨(外早入f KATUSA)的制度,最早强编入伍的作法随着韩国国民军事教育的加强逐渐取消,以自愿加入代之,并在战后将这种作法制度化、常规化,延续至今。
李承晚战时以放弃军队指挥权为代价换来的战后韩美同盟,成为韩美军事关系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大量的美援加强了韩国的军事力量,同时由于美国国防策略的转变,屡屡敦促韩国发展经济,自我强军,并积极裁减驻韩美军和韩国军以缩减军费幵支,韩国只有以北进统一来威胁应对,渐显疲态之后又转变策略,以请求海外派兵支持联合国军事行动来彰显自己的价值,证明美援的正确性,这一应对策略的转变直接影响了韩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历史发展。
参考文献
[11][美]罗伯特,赫尔墨斯《在韩军事顾问:战与和中的军事顾问团》,华盛顿:美国军事部门,1962
[12]韩国法制研究会编《美军政法令总览》,韩国法制研究会,1971
[13][美]玛格丽特,杜鲁门《.纽约,1973
[14][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三联书店,1974
[15][美]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韩美关系调查》第1卷,联邦政府印刷局,1978
[16][韩]首尔新闻社《驻韩美军30年,1945-1978》,杏林出版社,1979
[17]SWNACC176/35,http://sblunwen.com/zgjsdllw/ Report by Far East Subcommittee of SWNACC, United States Policyin Korea, 13 January 1948,Records of JCS, Part II. The Far East, Microfilm,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1979.
[18][美]李奇微《朝鲜战争》,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
[19][韩]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国防条约集》第1集,韩国国防部,1988
[20][俄]赫鲁晓夫,张云、王长荣、陆宗荣译《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