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业技能警察的职业路径机制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69
论文字数:33000 论文编号:sb201303171554376850 日期:2013-03-18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双重职业发展路径分析

第一节基本概念厘定

一、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指机关中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的公务员。①与其他类别的公务员相比,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只对专业技术业务本身负责,一般不直接参与公共管理,不具备行政决策权;二是低替代性,专业技术类职位与其他职位之间的替代性不强,应尽量避免跨类别的人员流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交流应以相同或相近岗位的交流为主;三是技术权威性(独立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提供的技术结论不受行政领导干预,不因行政领导意志的改变而受影响。

二、双重职业路径

双重职业路径是职业生涯管理中的一个概念,也叫双阶梯机制,它是为了给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与管理人员平等的地位、报酬和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而设计的一种职业生涯路径系统和职务晋升激励机制。双重职业路径激励就在于形成两条平行的职业生涯路径,一条是管理职业生涯路径,即管理阶梯,一条是技术职业生涯路径,即技术阶梯,在两条路径的平行层级结构中,相同级别的人员具有同样的地位、报酬和奖励。这就使得依照技术阶梯发展的人员能与管理人员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层级。同时,双重职业路径在技术阶梯的中部为专业人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机会,他们可以继续沿着技术阶梯发展,也可以转入管理阶梯发展。因此,对专业人员而言,双阶梯机制就意味着“Y”型阶梯,也常被称为“技术的”或“个人贡献者”阶梯。②

三、借察

目前对“警察”这一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一是指警察机关及其警务人员;二是指警察行为,即国家机关中负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的人员依法实施的警察刑事行政行为;三是指警察职能。本文中警察的概念指的是警察机关及其警务人员。
世界各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警察的阶级基础和政治属性各不相同,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也都不一样,但是警察的本质却是相同的,就是: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维护阶级统治实现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①。

四、专业技术类瞥察

专业技术类警察是指誓察队伍中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公安机关实施警务管理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的人员。具体包括从事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察队伍中从事法医、痕迹检验、理化检验、文件检验、影像技术、声纹检验、电子物证检验、心理测试技术、警犬技术和技术侦察专业等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
....................

第二章中国专业技术类警察队伍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专业技术类警察现状分析

一、专业技术类瞥察岗位分析

专业技术类警察在警察队伍中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警务管理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具体包括从事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察队伍中从事法医、痕迹检验、理化检验、文件检验、影像技术、声纹检验、电子物证检验、心理测试技术、警犬技术和技术侦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察队伍是指在公安机关内具有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察职能的机构及人员,不仅局限在刑侦和技侦部门。其中各岗位的主要职责内容是:
法医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法医病理检验、损伤检验、法医物证、法医人类学、法医毒物分析等;痕迹检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手印检验(含指纹管理)、足迹检验、工具检验、枪弹检验、玻璃制品、纺织品和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等;理化检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毒品、毒物、炸药、纤维、塑料、橡胶和油漆以及其他微量物证检验等。文件检验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笔迹、印章和伪造货币检验、污损、印刷和打印文件检验等;影像技术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案件现场和痕迹物证的照相、录像,影像的处理、编辑,视听资料检验,画像或人像组合等;声纹检验专业技术职位工作内容包括:语音分析与识别等;电子物证检验专业技术职位工作内容主要有:利用有关仪器设备检验计算机、网络和其他电子设备中的电子数据;心理测试专业技术类岗位工作主要内容:利用有关仪器设备探查、推断人体心理信息:警犬技术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主要内容:警犬追踪、警犬鉴别、警犬繁育和警犬疾病防治等。
通过对对专业技术类警察岗位分布情况的分析表明,在警察系统中,专业技术类人员是一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专业素质的队伍,专业技术警察这一特殊的职业对相关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非常严格,专业技术类警察在日常警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决定着案件能否能够及时、准确的侦破,影响着警察队伍的办案效率的高低。这也说明了专业技术类警察在整个警察系统中处于关键的环节,专业技术类警察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警察组织效能的高低。这也就凸显了现阶段构建专业技术类警察的职业发展路径的现实意义。....................
......................

第三章对传统专业技术类警察的职业发展路径存在问题的分析......22
第一节传统的单一职业发展路径本身存在的问题........................22
第二节传统专业技术类警察职业发展路径存在的问题................23
一、专业技术职务与管理类职务的对应性和可比性差................23
二、在人员使用上重行政职务轻专业技术职务..........................23
三、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级少..................................................23
四、专业技术类警察的发展机会少、发展空间小.......................24
五、相应的薪酬制度不合理.......................................................24
六、实践操作不规范.................................................................24
第三节传统专业技术类警察晋升路径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4
第四章专业技术类替察的双重职业发展路径模式分析....................26
第一节专业技术类警察的职业特点对职业发展路径的要求..........26
一、稳定性.............................................................................26
二、高压力导致职业倦怠.........................................................26
三、高度应激性.......................................................................26
四、高度专业化.......................................................................27
五、对培训、职称晋升的紧迫需求............................................27
第二节专业技术类警察双重职业发展路径的构建原则...............28
第三节构建专业技术类警察双重职业路径模型..........................30
第四节专业技术类警察双重
职业路径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34
论结.......................................................35
参考文献.................................................39

结论

双重职业路径理论最早产生于美国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部门,它是针对组织中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空间过于狭窄的问题提出的,在西方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后其研究范围日益扩大,研究的对象不仅限于企业,还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如高校,以及公用事业组织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了对双重职业路径理论的研究,该理论被迅速的应用于国内一些高技术企业、事业单位。作为一个成功的激励机制,关于双重职业路径的研究己有4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优点非常的明显,它有效的解决了组织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事业困境”,为组织中技术人员提供了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有效降低了员工的替代率,节省了人才开发、管理的成本,提高了技术生产率,有利于组织效能的发挥。
由于我国公务员系统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管理受政治影响较大,强调“服从安排”,个人的需要和个性往往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组织把公务员看作是为组织的发展而服务的“工具”,只重利用而不重开发,人才压抑成为普遍现象;公务员升迁路径单一,倾向于行政职务的晋升路线,造成众人过独木桥的拥挤现象,压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组织效能的发挥。同样在公安系统这一占公务员比重最大的群体中也存在职业晋升路径单一,狭窄的现状,致使组织成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出现瓶颈现象,当然这也是专业技术类警察所面临的困境。因此笔者通过对我国专业技术类警察的职业特点以及晋升路径现状的分析,发现这一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原因,试图将双重职业路径这一激励机制应用到我国专业技术类警察的晋升过程中,尝试解决我国专业技术类警察在现实中晋升路径过于单一,组织成员发展渠道不畅通,组织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激发专业技术类警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发展,提高警察系统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陈伟:《创新管理》,科学出版社,19%年版。
2.董永翔:《走向秩序—当代中国的公安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费玉君、张士清:《人民警察素质测评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室:《2005公安部新闻发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广东省公安厅政治部:《公安管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杨玉柱:《公安科学论丛》(第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应松年、宋世明:《公务员法释义》,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8.张惠文:《警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1.RaiPhKatzandMichaelTushman,  ExPloringtheDynamiesofDualLadders:aLongitudinalStudy,AeademyofManagonentProeeedings.1990.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