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界定“市场化”经济犯罪
所谓“市场化”经济犯罪,是指我国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出现的以市场为载体的各种经济犯罪的简称。
这个要领一经提出,有人就会对如何界定“市场化”经济犯罪提出疑问。笔者认为,“市场化”经济犯罪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市场化”经济犯罪包涵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所有与市场相关的经济犯罪,狭义的“市场化”经济犯罪实质上就是指我国现行《刑法》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本文多从狭义的角度对本类犯罪进行阐述。笔者为何要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提出“市场化”经济犯罪这个概念来阐述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类犯罪带有明确的“市场化”烙印,需要我们从“市场”这个角度来全面诠释和理解现阶段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二,我国《刑法》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均以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为主要犯罪客体,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本类犯罪的发展、变化均与市场的发展、变化,“市场化”进程的快慢和程度的深浅紧密相联。
据此,笔者认为可以对“市场化”经济犯罪下这样一个定义:所谓“市场化”经济犯罪是指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在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总称。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以刑法条文的形成确定了“市场化”经济犯罪的内涵和外延。
“市场化”经济犯罪是一个从动态角度提出的概念,在时间的外延上是动态发展的。所谓“化”是指一个进程,“市场化”就是我国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过程。“市场化”经济犯罪就是在此过程是出现的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当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化”进程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因此,以破坏市场秩序为犯罪客体的“市场化”经济犯罪,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频发。................
....................
二、“市场化”经济犯罪特点
通过对浙江省某县近年来“市场化”经济犯罪案件材料调查分析,“市场化”经济犯罪主要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犯罪种类多、领域广,并呈多发态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比较突出。2006年 1 月至 2010 年 8 月,浙江省某县检察院共受理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 115件,其中涉及扰乱市场秩序的 47 起、侵犯知识产权 27 起、破坏金融管理秩序 16 起、金融诈骗 9 起、危害税收征管 8 起、生产、销售伪劣商品 5 起,犯罪领域遍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各个类罪。其中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等以前很少出现的犯罪类型,也开始频繁发生。如该院受理的中国方方集团虚假出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一案,涉嫌犯罪数额高达 2 亿 5 千多万元,虚假出资 4000 多万元,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获利 4000 多万元。
其次是犯罪呈多发态势。以强迫交易案为例,5 年来该院共受理强迫交易案 9 件 14人,其中 2006 年和 2007 年度均为 1 件 1 人, 2008 年和 2009 年度分别为 2 件 3 人和 2件 2 人,而 2010 年 1 至 8 月就有 3 件 7 人,案件数量成倍增长。同样,假冒注册商标、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假冒伪劣产品案的违法犯罪率增幅较大。据了解,2006 年至2010 年受工商行政部门处罚的假冒类案件,每年以 16.2%的速度递增,并且无论从制假、售假的规模还是从处罚的力度上看,均有很大的上升幅度。无独有偶,该县某镇一带的“会案”(即集资诈骗案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曾于 80 年代中期爆发,90 年代末再度爆发,到了 21 世纪更是成为了该县“市场化”经济犯罪的主要形态之一。.................
....................
目 录
引 言................................................................................................1
一、如何界定“市场化”经济犯罪.................................................1
二、“市场化”经济犯罪特点.................................................................2
(一)犯罪种类多、领域广,并呈多发态势.............................................2
(二)犯罪活动区域相对集中,犯罪对象与“特色”市场紧密相联.......3
(三)犯罪主体结构多元化、层次化..............................................................4
(四)各种犯罪类型相互交织,不同犯罪对象此消彼长.........................5
(五)行政违法案件未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的现象突出.............................7
三、“市场化”经济犯罪的成因分析..............................................................8
(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未完善.............................................8
(二)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刑罚偏轻,且没有得到很好执行....................9
(三)地方保护主义从中作梗,为“市场化”经济犯罪推波助澜............................10
(四)行政机关移送案件机制不健全,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11
(五)市场主体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法律观念淡薄...................................................12
四、遏制“市场化”经济犯罪的对策.......................................................................13
(一)积极培育市场经济的法治环境......................................................................13
(二)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对“市场化”经济犯罪分子的刑罚制度。........14
(三)依法管理,标本兼治.................................................................................15
(四)提高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17
参考文献...........................................................................................19
结语
自古以来“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市场经济的法律关系中,主体即“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文化发育程度低,有的市场主体的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现代商业道德和法制观念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根据我国的上述国情,需要我们一方面要使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即要在根本上消灭市场主体的主观致罪因素,又要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经营活动中树立防范意识,做到不骗人、不受骗;另一方面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信用意识。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信用制度,逐步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防止商业欺诈、恶意拖欠及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从执法层面上讲,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善于办“市场化”经济犯罪案件,勇于办“市场化”经济犯罪案件;同时在执法过程中要彻底摈弃人情、私利,摈弃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综上所述,透析“市场化”经济犯罪并在司法实践中掌握其犯罪特点和发展规律,对有效遏制我国当前呈恶性蔓延趋势的“市场霸”、“集资诈骗”、“合同诈骗”、“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市场化”经济犯罪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将是我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司法机关、法学界必将全力以赴加以攻坚的新兴课题。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 苏惠渔、杨兴培著:《刑事疑难案例法理评析》,法律出版社,2000 年 10 月版。
[2] 蒋勇著:《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法律出版社,2000 年 4 月版。
[3]王跃等著:《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立案标准与认定处理》,群众出版社,2001 年版。
[4]赵秉志著:《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三卷“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 月版。
[5]王进诚著:《金融违法犯罪的认定与处理》,物价出版社,1998 年版。
[6]周农著:《市场经济条件下遏制经济犯罪的法律对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0 年4 月版。
[7] 刘慧玲:《从司法实践看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相关修改》,《人民检察》2008 年第 23 期。
[8] 肖中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的刑罚特征 》,《云南法学》 1999 年 04 期。
[9]李竹田:《加强市场主体的法律规制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税收与企业》2001 年 S1 期。
[10]《当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的特点》,《中国经贸导刊》2001 年第 15 期。
对“市场化”经济犯罪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某县检察院有关办案数据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69
Tag:
相关其它论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