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周时期宗族土地综合性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51
论文字数:38000 论文编号:sb201211051622363984 日期:2012-11-05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前言

   关于西周土地管理,文献中的《左传》、《史记》、《周礼.大司徒》、《诗经》等都有一记载,但都比较孤立,如《左传》只是提到一些分封、管理的情况,《寺经》主要是提到了赏赐鲁伯、封赐韩侯的诗;《史一记·周本纪》主要提到了西周时期的几次大分封,同时《史记》中的各大世家篇介绍了西周各国,尤其是各大封国的形成及分封的情况;《周礼·大司徒》尤其详尽地涉及到了一些有关土地管理的官员,如大司徒、小司徒、封人、县师、遂人、遂师、遂大夫、县正等。但以上这些还都是些零散的资料,没有综合研究。
   先前学者做了大量关于西周土地的研究工作,论文、著作浩如烟海。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三个方面:井田制、分封制和土地交换。井田制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是否存在过井田制的论战中,即分成两派:一是认为井田制确实真实存在过,其理论依据是大量的文献古籍都或多或少提及了井田制,另有近年来的金文资料中提及了井田的分封(虔篡铭文);二是认为井田制未曾存在过,或是有零星的井田,但还不是普遍推行的制度,其理论依据是井田制描述最为详细的文献资料一《孟子·滕文公上》中描述的井田制过于理想化,令人生疑。而论战过程中的研究多是从经济方面研究井田制,这其中包括贡赋制度、公社制度、耕作制度等。
    分封制方面的研究亦不乏优秀成果,但都局限于政治制度研究之中,即所谓周初两大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多注重周天子的分封建国,而宗法制则多注重宗法制与西周礼治的结合,以及与分封制一起对于维护西周政治格局稳定和国家的统一的作用。而金文中有关分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各诸侯、卿大夫贵族的封国封邑所在地点以及时间上进行考证。土地交换方面的研究多是集中于金文中的土地交换方面的资料,通过土地交换的金文资料来研究西周法制。这其中包括土地交换中国家的参与、土地交换的程序、土地交换的内容等。
   由此看出,对于西周土地方面的研究大多数还是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本文结合以上三个方面,运用文献资料与金文资料相结合,从西周时期国家对土地的管理、西周时期宗族内部对土地的管理以及西周时期土地的转让三个方面来揭示西周土地管理的特点—多重性。............
.....................

第二章国家对土地的分封、赐予

   周原本是一个偏隅西方的商王朝的地方,周人先公古公直父迁居于此后二三代就迅速发展为西方强国。武王克商之后,版图极大地膨胀。《左传》昭公九年:“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翟,魏、验、苗、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可见周版图发展之大。“小邦国”如何有效的管理刚征服的“大邑商”,这是周初建国统治者面前的重大问题,为了达到“屏藩西周中央”和“对新征服的地区的管理”—化大为小,分散治理,西周开始推行了分封制。王国维先生认为分封制乃是周所创少。葛志毅先生随从王国维先生,并将其观点进一步论述②。吕文郁先生认为分封有箭内、豢外之分,歌内之封为采邑,瓷外之封是建立诸侯国.。分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周王分封土地、人民予诸侯,建立大小诸侯国;二是在周天子所直辖的地区以及诸侯在诸侯国内向所管理的下级贵族封赐土地和人民。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而分封制主要包括土地、人口等的分封,其中土地的分封是重中之重,有了土地刁‘可以进行其他活动。可以说,土地的分封是其他一切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西周时期的大分封

   周天子将全国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分封赐给下一级贵族。西周时期大的分封主要有几次,各学者意见不一,钱穆先生认为主要有两次,即第一封建时期说、第二封建时期说④。王晖先生持武、成、康三次分封说⑤。笔者认为甚是。西周时期的分封是随着西周灭商及镇压武庚及三监叛乱、征伐东方的完成而同步进行和扩大的。西周时期的分封始于文王、武王时期;成熟于成王、周公时期;完善于康王时期,以后各世之王亦有继承。............
....................

第三章国家对土地的改封、削封和增封..............................13
第一节西周时期所见国家对诸侯的改封...............................13
第二节西周时期所见的削封、增封.......................................17
第四章宗族内部对土地的分封、赐予......................................19
第一节西周金文所见宗族内部赐“井”的情况...........................19
第二节西周金文所见宗族内部赐“田”的情况...........................19
第三节西周金文所见宗族内部赐“土”的情况...........................22
第五章宗族内部土地的再分配及宗族成员对土地的拓取......23
第一节宗族土地的再分配..........................................................23
第二节宗族成员对土地的拓取...................................................26
第六章西周时期土地管理的官员...............................................27
第七章西周时期土地的转让................................................33
第一节西周时期土地转让的原因.........................................33
第二节西周时期土地转让的管理程序.................................35
一、当事人双方确立协议....................................................35
二、参与的相关官员............................................................36
三、勘定地界、封界............................................................37
四、画图、立契.................................................................40
五、立誓..............................................................................41
六、正式交割—受(授)、付................................................42
七、宴请、礼送各方人员...................................................42

结束
   西周时期土地管理有其独特的特征,即所谓的“多重性”。西周时期土地管理的多重性是与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相适应的,对土地的管理是伴随着分封制而产生的。同时,西周土地的管理又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是周天子对地的初步分配,周初随着武王克商,成王、周公平定武庚叛乱,武王、成王(周公)和康王进行了三次主要的分封。武王之封乃是小规模的分封,成王、周公之封建立在东征的基础上,因此此次分封乃是大规模的分封,而康王时期主要是小规模的分封和改封。之后,周天子还会通过改封、削封和增封对诸侯的土地进行管理。相对于周天子,诸侯对内部的土地也要进行管理,那么首先要进行赐土,即把周天子分封给自己的土地分给自己的宗族成员。宗族内部的再次分封由嚎篡、贤篡、卯篡和不娶篡可窥见一斑。而对于以后土地的管理主要通过宗族内部土地的分配和小宗之间对土地的争夺来实现的。而土地的扩展有时又是要按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的。
   西周中后期开始,“田里不瓷”的土地制度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出现了格伯篡、裘卫诸器等所记载的土地交换事宜。西周时期土地交换有专门管理的官员,同时转让的程序又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要包括当事人双方确立协议;通过参与的相关官员;勘定地界,封界;画图、立契;立誓;正式交割;宴请、礼送各方人员等程序。虽然并不是每次土地交换都履行上述所有程序,但每一次土地交换都要有其中某些程序。
    土地交换出现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其结果又影响到周天子的权威和对土地及诸侯国的控制,这导致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松散。春秋时期的五霸争雄、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正是西周土地管理制度变化及土地私有观念越来越强所导致的结果。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