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判断与厌恶判断的事件相关差异性”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72
论文字数:18000 论文编号:sb201211041520423959 日期:2012-11-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1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他人违反道德的行为时,比如遗弃老人,虐待儿童,偷盗,插队等,我们会认为这个人令人厌恶,甚至会用“恶心”来形容他。调查研究也发现,人们报告对许多不道德行为感到厌恶(Rozin,Lowery, Haidt,& Imada,1999)。甚至有研究发现,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和中文等不同的语言体系中普遍存在把违反道德的人形容为厌恶(disgust)的现象(J. Haidt, Rozin,McCauley, & Imada, 1997)。
  上述现象只是一种语言上的隐喻吗?类似于我们把对知识的强烈需求说成是“渴求”,就像口渴时对水的需求一样,是人们还未找到更加确切的形容前的替代(Bloom, 2005)。尽管如此,另一些研究却发现,即使是语言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的幼儿园儿童,也能正确匹配不道德的行为和厌恶表情(Danovitch & Bloom,2009; Stevenson, Oaten, Case, Repacholi, & Wagland, 2010)。所以这可能不是简单的语言上的表达习惯,而可能是不道德和厌恶有其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联系。

  1.1厌恶情绪的分类和“道德厌恶”的提出

  厌恶情绪被认为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Darwin, 1965)。它对应于独特的面部表情(上唇提肌),行为反应(疏远行为),生理反应(恶心、反胃)以及感觉状态(厌恶)(Izard,1971)。厌恶情绪的功能是引起对令人讨厌的事物的拒绝。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对某些食物的厌恶和拒绝,比如有毒的、腐烂的食物,有助于人类种族的延续(Rozin & Fallon,1987)。Haidt等人从生理、心理和文化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四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厌恶类型(J. Haidt, etal.,1997)。
  核心厌恶(core disgust)。人类是一种杂食动物,需要从经验中学会哪些食物可以食用,以保持营养均衡。而为了避免吃到有毒有害的食物,人类要在食物选择的策略上进行考虑。难吃食物的味道、食物携带的病原体等都可能会对人造成威胁,而厌恶机制就能帮助人类避免这种威胁。此外,核心厌恶还主要针对动物和身体的分泌物。核心厌恶与恶心的感觉有关,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呕吐。
   动物性厌恶(animal-nature disgust)。针对美国人的问卷调查(Rozin, Nemeroff,Wane, &Sherrod, 1989)发现,除了前文提到的食物、动物和身体排泄物,还有另外两类引起厌恶的因子,一类属于性行为,比如乱伦、同性恋和兽交等等,另一类包括流血的交通事故、肢解的尸体、外科手术、伤口和身体的畸形等。这些类型的厌恶与核心厌恶有什么联系呢? 一种解释是这些厌恶事件会让我们想起人类的动物属性。在许多文化中,人类都有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需要(Tambiah,,将自己的动物性隐藏在人的面具下。.........................
......................
 

  2实验报告

  2.1研究概述

   通过自编实验材料,得到四类实验刺激,即四类描述特定社会行为的短句。每个短句在是否违反道德和是否恶心两个维度上分别具备一种属性,也就是这样四类:违反道德的恶心的(MD)、违反道德的不恶心的(MN)、不违反道德的恶心的(ND)、不违反道德的不恶心的(NN)。然后通过大样本被试评定实验材料,蹄选出符合要求的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包含两个任务。任务一,被试根据语句描述的社会行为是否违反道德决定是否按键(go/no-go),而是否恶心决定左手还是右手按键(丨eft/right)。任务二,被试根据语句描述的社会行为是否恶心决定是否按键(go/no-go),而是否违反道德决定左手还是右手按键(left/right)。设计任务二的目的是要排除可能存在“决定左或右手按键”先于“决定是否按键”的固有顺序,而这种固有的先后决策顺序与其对应任务无关。需要注意的是,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的顺序被试间平衡。
   正式实验中,刺激材料的呈现分为背景和关键词两部分。ERP数据记录锁时在关键词呈现的时间点。被试完成实验后需要对所有刺激材料进行重新评定,这样对照在实验中和实验后的两次判断,就可以剔除前后反应不一致的试次。同时,通过前后对照还可以获得在no-go条件下被试是选择左手还是右手按键的重要信窗。数据统计主要针对LRP这个指标。尤其是考察两个任务中的no-go试次叠加是否出现LRP。

  2.2刺激材料

  2.2.1编制刺激材料 

   本研究的刺激材料为四类短句,2 (违反道德/不违反道德)X2 (恶心/不恶心)(见表 2.1)。Haidt 等人(Jonathan Haidt,McCauley, & Rozin,1994)将引发厌恶情绪的诱发因子分为食物、动物、身体分泌物、性、人身攻击、死亡和卫生七类, 据此我们编制了总共70X4句实验材料。根据剌激材料的呈现方式,我们编制的短句尽量保持前面的背景一致,而只是最后的关键词不同,但它们组合起来能表达完整合理的意义。................
...................

3分析和讨论.............................................................................18
3.1 质疑"from oral to moral”的说法........................................18
3.2对厌恶情绪与道德判断之间关系的验证..........................19
3.3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理论的解释..............................19
3.4 “道德装置”(moral faculty)理论的解释............................20
4结论和评价..............................................................................21

结语
   我们的实验中被试需要快速按键或者不按键选择,结果发现人们进行道德判断要早于厌恶判断。那么对于第一种说法,违反道德会引起厌恶情绪,本实验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因为道德判断发生在厌恶情绪判断之前,那么就有可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引发了人们的厌恶情绪。但是本实验结果并没有提供两者之间直接因果关系的证据,只是证实了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性。对于第三种说法,厌恶感可以作为证据来判定该行为在道德上是错误的,本实验结果对此是不支持的。因为道德判断发生在先,是不需要以厌恶判断作为依据或者前提的。但是可以看到,我们的实验任务是要被试快速做出反应的,这和日常生活的现象不完全一致,所以对第三种说法的质疑是以快速反应为前提的。
   本研究主要比较两个任务中的LRP潜伏期的差异,潜伏期的计算是根据go和no-go两种条件的LRP波幅与基线进行比较得到的(Van Turennout, et al.,1998)。以50ms为时间窗,每10ms向前推进(比如500-550ms,下一时间窗就是510-560ms,以此类推),分别对两个任务中go和no-go条件下的LRP波幅和基线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SPSS 17.0软件包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道德判断可以快速自动的加工,比厌恶判断在时程上更加优势,证实厌恶是道德判断的结果存在逻辑上的可能性。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理论和道德装置的假说具有一定的解释意义。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