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心任务的属性、对瞬脱现象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应用认知心理学
摘要:注意瞬脱现象逐渐成为目前心理学注意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一连串快速现的项目中,要求被试识别其中的两个目标刺激,被试对第二个目标刺激的I只別往往会受到损害,这就是所W的注意瞬脱现象(Attentional Blink,简称AB)。近期研究发现,被I式ftt AB仃:务的H吋,加一项分心务,效地减小汴,s瞬脱效应,并n.这种m別申.的改,xut不&以损牦ti的iu別率为代价的。本实验通过改变分心任务的权'下;I分心仃:务的分心IV:度M探I寸分心任务的屈性对注:S瞬脱的影响。研究发现,分心伃务的权冗:确对注意瞬脱存在影响,增大分心任务的权重可以冇效地减小注瞬脱效。I' 0时研究还发现,在分心任务权重一定的基础上,分心仃:务的分心U度确实会影响注意瞬脱的大小,随若分心任务的分心程度的增加,汴意瞬脱lii越来越大,即分心任务的分心程度与注意瞬脱大小成比,但实验发现T1并没冇受到分心任务的分心不3度的影响,并不像注意的过度投入现论所假设的那样:RSVP范式中所有的项目都会受到分心的影响。本研究1正实了工作W忆与注意瞬脱的关系,同吋丰富和发展了注意的过度投入理论,为注意瞬脱的理论解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注怠瞬脱;工作I己忆;分心任务;过度投入理论
文献综述
注意瞬脱的定义
有关注意缺陷的研究很多,在过去,对注意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注意的空间因素上,对注意的吋间因素的研究相当少,最近这些年来,研究者对这一块领域相当感兴趣,最典型的就体现在关于注意瞬脱现象的研究。在近20年来,有关注意瞬脱的研究已经成为注意研究领域的热点。
注意瞬脱的研究范式
目前对于注意瞬脱的研究一般都是采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apid serialvisual presentation , RSVP)实验范式。通过该范式可以考察被试对某个刺激投入的注意资源量的多少。在该范式中,一系列山字母、数字、单词、图片等组成的刺激项Ifl快速的呈现在在冋一空位置上,每个刺激大约现50-lOOmsLawrence, 1971; potter, 1976; Raymond et al.,1992; Shapiro&Amell, 1995)。该范式要求被试报告刺激流中一个或者两个目标是否出现,或者让被试识别并报告刺激流中的一个或者两个目标,记录和统计被试的回答正确率。在RSVP范式中,实验者可以定义具有某种特征的项目为目标,例如红色字母。其中,目标一通常简称为Tl,目标二称之为P (Probe,探测刺激)或者T2,以下简称T2。 Tl后的位置称为lag,例如Tl后第一个位置,称为lagl,依此类推。
在该范式中,实验者可以操纵T1与T2的位置,即T1与T2之间的时间间隔。通过操纵该变量,可以明确地了解被试在T1上所耗费的认知资源的状况,也可以了解T 2在T1后各个时间段上被试对于T 2的识别正确率。
注意瞬脱的理论解释
自从注意瞬脱现象被发现以来,就获得了相当的重视,在近20年來,很多研究者从行为层面和脑祌经层面都对该现象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时,种修改过的1?乂?范式层出不穷,在该领域内掀起了一股热潮。目M有关注意瞬脱的理论解释有很多,有门径理论;干扰理论;两阶段模型;控制的暂时消失假设(TLX);中枢干扰理论;注意的延迟投入理论和注意的过度投入理论等(张明等2009;李永瑞等2000,邓晓红等2006),各个理论之问存在一定争论,很多现论能解释火部分现象,但是不能解释一些新现象:例如]agl节省现象;连续靶识别不受损现象,做一个额外的分心任务注意瞬脱效应却明显减弱的现象等等。每出现一种新现象,研究者都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模型,由于本文主要涉及千扰模型、两阶段模型和注意的过度投入理论,因此下面详细介绍以上三种理论。
干扰模型
干扰模型是由Shapiro和Raymond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他们认为注意瞬脱效应是当多个知觉对象被相继选入工作记忆后,这些项目在工作记忆中竞争有限认知资源造成的。该理论模型认为RSVP信息流中的刺激项目都得到了一定的加工,但是只有T1、T2以及跟随T1T2后的那个刺激能进入视觉工作记忆,Tl、紧随Tl后的分心物(Tl + 1)、 T2和紧随T2后的分心物(T2+l),这四种项在视觉工作I己忆中竞争有限的注意资源,而工作I己忆缓冲器则报据他们[1的权重选择优先加工某一个项1:3,他们的权:E大小受到以下几个素的;响:
第一,与Tl、 T2预置模板(实验者规定的'n、 T2的)/?性,比如红色的数-/■)的相似程度;
第二,与预置模板在时间上的接近程度以及他们进入的先/r?
顺序。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问题提出
问题1:分心任务的权重对注意瞬脱的影响
在注意瞬脱的理论解释上,一直都是瓶颈理论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近些年來出5了一种新的理论,即注意的过度投入理论,1??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
注意瞬脱现象,也得到不少实验1的支持和验1|[。在注意瞬脱任务的同时,再让被试进行一项分心f「务能够效地减小注意瞬脱,根据之前的研究,分心任务先于Tl, T2M现,这?*,分心仵务能被赋予了大于AB任务的权重,干扰理论认为1:1标刺激权的人小ii!:造成注:S瞬脱的很大的原因,任务的权重会影响注意瞬脱的大小,但实际上先fli/研究者的指导语串.并没有严格控制分心任务的权重,那么分心任务的权重是否会影响注意瞬脱的大小呢?国内外还没有人对分心任务的权重与注意瞬脱的关系进行过研究,研究分心任务的权重对AB的影响也极具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范式的创新
如上所述,工作记忆与注意瞬脱存在很大的关系,同时,这种关系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性,也存在对注意过度投入理论的矛盾的一面。出现如此大的不一致性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來大家的研究方法各有不同,二來他们没有把几种方法结合来综合考虑,同时,第二种方法是否合理存在争议,首先,根据他们的研究,当记忆负荷逐渐增大时,T1的命屮率下降,不能ftHiHTl的iK确率处的水平。这就是一个很大的W题。尤法;I'i楚T2 ||:确別率的山对T1的识别率降低所造成的,还是山十工作ii!忆¢;]:较低ji成的。iifj时这个范式无法避免31己忆负荷为1个字母或&数'?:时,被试存在?I?测T1的成分。注意瞬脱现象存在有两个必?条件:双任和掩蔽刺激。即前先,被试做双任务操作,同时记住或者识别2个n标项,还需要保iiETl的正确率有很高的水平。如果T1的正确率很低,首先无从考察被试是否真TF.的按实验要求进行了双任务操作,其次,实验分析需要剔除的trail过多,这会影响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如果存在猜测成分的话,很明显会影响双任务的真实性。所以该范式有待改进。
实验一分心任务的权重对注意瞬脱的影晌
实验目的
通过指导语让被试对分心任务赋予不同的权重以考察该因素对注意瞬脱的影响,如果在注意瞬脱任务的同时进行另外一项额外的任务能减弱注意瞬脱,相应地,不同的分心任务的权重同样也会对注意瞬脱产生很大的影响,究竟这种影响是怎样的,是不真如注;5的过'投入观论所假的那样?通过水验的,能使两之间的关系加晰,以期对后的注瞬脱的踏论!构供?定的参考。
总讨论
本研究的两个实验分别通过改变分心任务的权重和改变分心任务的分心程度来探讨改变分心任务的属性对于注意瞬脱的影响。
本实验未把分心任务的分心程度之不分心作为一种实验条件,得出的结果无法与经典的注意瞬脱结果进行比较,难以更全面的比较"工作I己忆与注意瞬脱的关系"和"注意的过度投入理论"二者之间的关系。后续的研究可以从该方向入手,进一歩发掘二者的关系。同时,本实验中T1并未受到分心任务分心程度的影响,作者ia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ttj于缺乏更加明确地指标,还需要进一歩探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后期的研究可以借助ERP工具,考察分心任务、T1和T2的脑屯,从生理上找到T1对分心任务的分心程度不敏感的原因。
目录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一) 选题的缘由 9-10
(二) 研究意义 10
(三) 相关研究综述及概念界定 10-21
(四) 研究方法 21-22
二、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现状 22-32
(一) 从课程设置情况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现状 22-28
(二) 从课程实施情况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现状 28-32
三、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43
(一) 技能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32-38
(二) 原因分析 38-43
四、改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的建议 43-49
(一) 转变观念,强化认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的地位 43-44
(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44-45
(三) 健全专业技能课条件支撑体系 45-46
(四) 逐步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 46-49
结语 49-50
参考文献 50-53
附录 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