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选题意义及价值
1.学术价值
祈雨,又可称为“乞雨”、“求雨”、“祷雨”等,作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鲜明特征体现,祈雨风俗已经延续存在了两千多年。祈雨风俗虽属我国古代迷信信仰的范畴,但是这一风俗活动却也是体现民间需要的一种本性行为,它的存在是人们价值取}句、民间信仰及文化传统的必然体现。作为一种风俗活动,它所引起的一些社会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国家出台了与此相适应的政策、法令及规章制度,因某些方面弥补了国家法律的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民间信仰的可存在性及其可延续性。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雨水的丰寡与否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进行,所以干旱缺水成为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障碍。旱灾发生时,上至帝土官僚,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雨水充满了渴望。为了抵御灾害,历代封建政府和民众都进行了积极的祈雨活动。如何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人们所极度关注的事情,这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证,亦是政治统治阶层立国保位的根本保证,正如古语所言:“土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1。祈雨活动得到了官员和民众两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故}fn祈雨活动能够长盛不衰目_祈雨的对象繁多、祈雨的方式多种多样。虽然古人祈雨是一种荒诞无稽的迷信行为,但它却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之久,其原因就是古人的祈雨活动包含了太多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对古代祈雨风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民俗学意义和历史学意义。
作为齐鲁文化起源地的山东,不但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伦理道德,也保存留传了各式各样的祈雨风俗和民间信仰。其中祈雨的对象多种多样、祈雨的方式繁多复杂,并目_祈雨的信仰价值观念因时代变化也随之发生改变。山东地区的祈雨活动、祈雨对象、祈雨方式以及祈雨风俗所反映的民间信仰和民众的价值取向是怎样的?如何正确看待山东地区延存两千多年的祈雨风俗?怎样正确对待这一历史的风俗产物?怎样对这一体现民意需求}fn又迷信色彩浓重的风俗习惯作出合理恰当地评价?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古代祈雨风俗习惯的一种抛砖引玉式研究,也是对古代山东祈雨风俗史的一次全面性探究,更是对学术领域的添砖加瓦性贡献。
2.现实意义
对山东地区的祈雨风俗进行研究,一是可以使人们全面的认识古代祈雨风俗的发展历程,二是可以使人们正确的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在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森林、土地等方面,更加具有借鉴意义。当前,我们还处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也还处十初步发展时期,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我们现在可以利用科学手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求雨和止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相处的,因为两者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隶属之别。所以我们应该在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真正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古人在面对旱灾的时候,限十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很难找到发生旱灾的真正原因以及科学合理的求雨方式,所以他们选择了求神拜佛、装神弄鬼,在一系列“接触律”与“感应律”的指引下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祈雨习俗。通过对这些祈雨习俗的研究可以使当今的人们在批判错误的同时,来寻找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祈雨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工降雨”。对古代祈雨风俗的全面认识还可以起到教化民众,开启民智的作用,使得偏远落后地区的人们够真正走出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祈雨怪圈,从}fn优化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及科学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锦上添花。此外,对山东地区古代祈雨风俗的了解也是我们正确看待今口科学祈雨的基础,正是人们对自然的不断探索和认知,才使得人们能够从古代的感性认知走到今口的理性认知,这对十我们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一、古代典籍
1.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5年版。
2.袁列:《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0年版。
3.何宁:《淮南了集释》,北京:中华}弓局1998年版。
4.(唐)李白药:《北齐}汁,北京:中华}弓局1983年版。
5.(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6.张元济等辑:《四部丛刊》,上海:上海}弓店印行1985年版。
7.(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弓局1984年版。
8.(宋)罗愿:《尔雅翼》,合肥:黄山}弓社1991年版。
9.沈云龙卞编:《大清律例会通新纂》,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版。
10.(明)张岱:《陶庵梦忆》,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2年版。
11.张双棣,张万彬等:《昌氏春秋译注》,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1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弓局1981年版。
13.(汉)应肋撰,土利器注:《风俗通义校注》,北京:中华}弓局1981年版。
14.(清)纪吻:《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0年版。
15.徐列:《清稗类钞》,北京:中华}弓局1986年版。
16.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长沙:乐麓}弓社2006年版。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7
前言 8-15
(一)选题意义及价值 8-9
(二)研究综述 9-13
(三)学术要点 13
(四)对研究现状的看法及展望 13-15
一、古代山东地区的祈雨对象 15-26
(一)天神地祇 15-20
(二)山川 20-21
(三)人物 21-26
二、古代山东地区的祈雨方式 26-63
(一) 祭祀祈雨 26-38
(二) 巫术祈雨 38-63
三、古代山东地区祈雨风俗品评 63-79
(一)古代山东祈雨风俗存在的原因 63-66
(二)古代山东祈雨风俗的特点 66-69
(三)民众信仰价值观念对祈雨风俗的影响 69-72
(四)对山东祈雨风俗的反思 72-79
参考文献 79-8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87-88
致谢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