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报》初创时期新闻评论的话语探讨(1935.9-1937.1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526 论文编号:sb2024032514300052072 日期:2024-04-0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选取了《立报》新闻评论共104篇作品,近四万字,话题主要以政治、社会为主,主要是围绕当前发生的事件如重大政治事件、影响较大的社会现象及突发事件等发表看法,表达强烈的政治倾向、鲜明的立场和指导性的观点。
第1章绪论
1.1选题缘起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新闻学也是如此,方汉奇先生认为“新闻史研究,和一般历史研究类似,可以以史为鉴,给我们以智慧和启迪,帮助我们继承和发扬新闻事业的好的传统,更好地借鉴和参考历史上各种类型媒体的丰富的工作经验,更好地总结过去,说明现在,探索规律,启示未来。”①这就说明对于历史的研究,其以有序把握和对工作的方向性指导为宗旨。
上海是我国近代化起步较早的城市,租界使上海拥有相对自由的环境并和国际社会产生联系,为上海报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政治环境与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上海报业在这一阶段全面发展。1936年上海仅日报数量就达到57家,大报小报充斥其中,但无论大小报纸都存在极大问题。如大报注重新闻报道,但或多或少都与党派或财团相勾连。而小报活泼的版面、低廉的价格使其拥有一定数量的受众,但其内容偏向低俗化和娱乐化,不问时政。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舍我先生1935年所创的《立报》成为小型报刊中的优秀代表,它一经创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上海报业的革命,其重视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作为一份小报,其版式小、篇幅短,同时,编排灵活、语言简洁、报价不高,不注重文娱、不逢迎低级趣味,“成为一张介于大报和小报之间、既庄重又活泼的‘第三类’报纸。”
《立报》在学界和业界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其作为一份优秀的小报历史地位有目共睹,但由于其在中国新闻史上存在时间不长,且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对《立报》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然而,由于其出色的办报经验和办报宗旨等,在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有启迪意义,对当今媒体办报仍留下了许多可供学习的经验。
..............................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外对话语分析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哈里斯在《话语分析》一文中首次提出“话语分析”这一术语,提出了“连贯的言说的分析方法”,哈里斯的话语分析一改以往语言学将句子作为最大研究对象的传统,进入了句子与句子结合的“超句”单位进行研究,并且关注到一些非语言的因素,认为话语的结构模式与不同个体、风格、话题的文本类型有着密切关系②,这可以看做是话语分析的开端。
国外话语分析具有较大影响的专著有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主要讲述了语言学的来源、性质,以及学习语言的方法;布朗和尤尔的《话语分析》认为话语分析是对使用中的语言的分析,不仅探索语言的形式特征,而且研究语言的使用功能;还有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与社会变迁》发展出了一套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三维分析框架,并认为任何话语“事件”(即话语实例)都可以被同时看作是一个文本,一个话语实践的实例及一个社会实践的实例等。除此之外,论文集有约翰·甘柏兹的《言语共同体》,作者认为:在分析那些发生于明确限定的社会范围内的语言现象时,研究对象则是语言的运用,因为语言运用反映了更一般的行为规范,这种明确限定的社会范围就是言语共同体;还有梵·迪克的《话语分析手册》,主要论述了话语研究的内容及话语分析与社会文化、现实语境和意识形态等之间的关系等。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梵·迪克、布朗等的论著被翻译引入中国,中国学者开始研究话语分析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与专著。其中,学者们从理论角度进行研究,影响较大的专著如戴庆厦的《语言与民族》,程雨民的《英语语体学》,田海龙的《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丁建新的《叙事的批评话语分析社会符号学模式》,张德禄的《功能文体学》,秦秀白的《文体学概论》等。论文集有朱永生主编的《言语·语篇·语境》,主要对语言的系统、语言的三大功能说、语篇的衔接和词汇语法使用进行了研究等。
..............................
第2章《立报》新闻评论话语的文本分析
2.1《立报》新闻评论话语的词汇分析
从《立报》1935.9-1937.11时间段内抽出的新闻评论文本共104篇,语料库规模为39275字,对文本进行校正加工后建立分词数据库,利用python的jieba库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按照研究所需内容,对文本内容进行相关统计,得到相关统计结果,并输出词频统计表。经分词和词频的统计后得到了原始的词表,共有词条4037条,总词次为8907词。根据五级频度法,采取了相对标准,把词汇大体分为以下五个级别,具体分类见下表: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频词和次高频词的词数仅为25个,占总词数的0.6%,但占总词次的10.3%,这从侧面可证明通过词频统计得到的高频词具有代表性。
.................................
2.2《立报》新闻评论话语的句型和修辞分析
语法的主要单位是分句,分句和分句连接构成复杂句,而文本就是简单句与复杂句的组合。因此,本节从句子的层次,主要是句型和修辞两方面来对《立报》新闻评论话语做分析。
2.2.1句型丰富,增强表达效果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能够传递完整的意思,表达写作者的想法。句子位于词汇和语篇过渡的中间位置,对句子的分析首先要考虑句式因素,本节主要从句式结构的角度整体分析《立报》存在的四种常见句式。
按照句子结构的复杂程度分为单句和复句,在《立报》的新闻评论话语中,单句和复句交替出现,从数量上看,复合句频率要高于简单句。这是因为《立报》的评论文章一般在200-500字不等,篇幅相对较长,表达的内容也是就某个事件或问题做深入阐述,复合句可以较准确的表达比较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在此按作用划分,可分为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首先是陈述句,陈述句分为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该句型通常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表达说话者的看法或观点。在消息或简讯中,陈述句多用来表明事实。在《立报》新闻评论话语中,陈述句篇幅占比较大,因其特殊的文种,评论文本中除陈述事实外也用来表明作者的态度、观点。如下面这则评论《盼一切公开》:
中国已向日本提议,召开南京会议,也调义中日关系了。这个消息的公开,是我们很乐于知道的。
中日间的问题,最近几年来,中国从不愿与日本直接交涉,当局对这件事,大半也视为畏途,怕因为这个,引起国民对自己的攻击。其实公开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老是躲避,自然只有纠纷越来越多。
现当局能向日本提议公开宣告要正式开会,这态度,我们认为很对,不过这个交涉进行时,也希望能事事公开叫人民知道,那就更可得到民众的同情了。
.....................................
第3章 《立报》新闻评论的话语实践分析 ............... 30
3.1 《立报》新闻评论的话语生产 ................................ 30
3.1.1 话语生产主体:聚焦“多面手”恽逸群 ...................... 30
3.1.2 话语生产策略:互文性特点体现明显 ...................... 32
第4章 《立报》新闻评论的社会实践分析 .................... 40
4.1 建构社会现实 ............................... 40
4.2 建构“自我”的社会身份 ............................... 42
4.3 建构知识和信仰体系 .............................. 45
第5章 《立报》新闻评论话语的启示与结语 ........................ 49
5.1 《立报》新闻评论话语的启示 ....................... 49
5.1.1 贴近受众,办大众化报纸 ........................ 49
5.1.2 以质取胜,做权威性作品 .................................... 50
第4章《立报》新闻评论的社会实践分析
4.1建构社会现实
徐宝璜先生在其著作《新闻学》中提到:“社论须以当日或昨日本报所登之新闻为材料而讨论之。”①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新闻评论所重视和关心的就是当前社会现实,且直接为现实服务。即使评论所论述的事情或问题不是新近发生的,但其内容和观点总与当前的大形势联系密切,因此评论有建构现实的社会功能。
“抗日”作为一个在中华民族长河中都占有绝对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人、不同政治倾向的人、不同机构的报人等都在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共同建构这个新闻事件。在“抗日”主题的话语叙述中,《立报》新闻评论围绕民族危亡、抗日救国的叙述核心,建构出了“在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入侵,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全国上下需团结一致抗日才能救国”的社会现实。
经分析,《立报》新闻评论话语主要是对日本侵华后国内由此发生的种种社会现象发表评论;及面对国内危急形势,《立报》话语对政府当局、军队官兵民众等人物采取的相关行为进行评论两方面,呈现出“国难当头、抗日救亡”的社会现实,下面将从这两方面来论述《立报》新闻评论如何通过话语进行构建社会现实。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
第5章《立报》新闻评论话语的启示与结语
5.1《立报》新闻评论话语的启示
回看《立报》的历史,会发现其在当时特定时期办报采用的一些做法、策略等在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因此,在本节将立足历史视角,分析《立报》新闻评论话语对当今媒体办报、媒体应如何进行新闻评论写作的启示。
5.1.1贴近受众,办大众化报纸
成舍我在创刊词《我们的宣言》中写道:“我们认为不仅立己立人不能分开,即立国也实已包括在立己的范围以内。我们要想树立一个良好的国家,我们就必先使每一个国民,都知道本身对于国家的关系。”①报纸为人民而创办,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贴近受众,走群众路线。《立报》发表的评论不局限于对重大历史事件发表言论,也区别于一些低俗猎奇、哗众取宠的低俗小报,其多从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评论,为民众生产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这使得该报纸更加贴近民众,也使自己与社会大众联系的更加紧密,在广大民众中深受欢迎。
费尔克拉夫在《话语与社会变迁》中提到,在我看来,话语的“民主化”意思是消除话语权利和语言权利、义务和人类群体声望方面的不平等和不对称。②在《立报》新闻评论中,各种社会现实呈现,媒体话语与百姓话语互相融合多种职业社会群体都能拥有话语表达的空间和权利,这与《立报》的大众化和读者意识息息相关。
这对于现代媒体的启示之一就是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更加迅猛,媒体为使信息到达受众后更有效地被吸收,就要使自己下沉到民众当中去,走进百姓生活、倾听百姓声音、记录百姓生活并用心用情体悟,才可以使文字更加口语化、大众化,更贴合大众的文字阅读水平及理解能力,还要切忌使用生僻字词、超长句,同时也需使文字更加准确,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只有站在读者角度生产新闻才能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生产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