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其对牧民联户机制的响应探讨——以碌曲县和天祝县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5255 论文编号:sb2024060319315852498 日期:2024-06-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基于实测数据与遥感数据从牧户草原这样的小尺度入手构建了草地生态质量评价体系,相对来讲比较符合研究区现状,下一步可以考虑毒杂草滋生、外来物种挤占生存空间等问题,进一步细化各指标与生态质量间的关系,使生态质量评价更好地落到实地。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草原作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Havstad et al.,2007;Ren et al.,2018;Peciña et al.,2019),承载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使命(仇焕广等,2020),甘肃省全省拥有草原面积2.68×107hm2,位居全国第六,拥有宝贵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和生命线的重要屏障(王汝富等,2019;李霞等,2022)。然而,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人类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原因(刘纪远等,2008),国内草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草原总体呈退化趋势,生态资产发生流失,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产力下降(旭日干等,2016),根据甘肃省第二次草原普查数据显示,甘肃草原退化草原面积1.79×107hm2,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69.65%,其中重度退化面积占退化总面积的28.92%(李霞等,2022),草原退化问题严重,生态系统健康问题表现突出。
为遏制草原退化,我国一方面在牧区积极进行政策干预,从草畜分包到推行“三权分置”,在保留所有权的同时,将经营权和使用权交到牧民手中,划拨资金进行生态奖补,同时帮助牧民布设围栏,积极推进草地流转,推动联户及合作社的筹办,牧民经营草场的方式也因此发生改变,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牧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提高了牧民对于牧区生态的保护意识,推动了牧区发展。另一方面,为了尽快恢复退化草原生态环境,采取人为修复手段,包括免耕补播、围封、人工草地建植、施肥等生态治理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局部植被盖度和生产力,恢复了土壤肥力(刘延斌等,2016;古琛等,2022)。
...........................
1.2研究现状
1.2.1草地生态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是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蒙荣等,2000),为了确保草原高效长期稳定发展,研究外界环境的变动,如政策及制度的变革、惠民工程的实施等对于草原的影响以及衡量草原生态系统本身的变动程度,诸多学者使用“草原生态质量”这一概念来表征草地生产及生态状况,由于概念的抽象性、研究目的不一致、研究区域差异等因素,目前国内外对此尚没有界定一个明晰的概念,但可以肯定的是,草地生态质量应当反映着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间、生态因子与环境间是否协调发展、生态功能是否正常运转等草地生态特性,表征着某一时间段内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动情况(俞文政等,2007)。
以“草地生态质量”、“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草地质量评价”为关键词在国内外文献网站搜索相关文献,共检索到以一百余篇相关文献,查阅文献可知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使用“草地生态质量”这一概念,从草地生态视角出发,关注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用以衡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张妹婷等,2017;高艺宁等,2019)。早期研究侧重于草地植被资源的优劣,根据草群质量及产草量高低为标准将草地分化等级(北方草场资源调查办公室,1986),张大勇等于1990年使用植被盖度和适口性的加权求和值定义了草场质量指数(Index of Grassland Quality,IGQ),用以量化草场质量优劣状况(张大勇等,1990)。之后多位学者将这一指数延伸拓展,应用到实际的研究观测中,如仁青吉等(2004)应用这一质量指数分析施肥刈割对草地的影响;杜国祯等(1995)基于这一指数分析了人工草地的演替,并肯定了这一指标在实际研究中的客观性和可行性。这一指标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草地质量定量评价的空缺,也为后续研究拓宽了思路。任继周提出的草业界面理论认为草业系统中存在三个主要界面,其中(A)草丛-地境界面是系统中最基本的界面,反映着草地发生学机理,可以用来评判草地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任继周等,2000)。
.....................
第二章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碌曲县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1.1碌曲县自然概况
碌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总面积达5.298×105hm²,其中天然草地3.76×105hm²。地理坐标为N33°58′21″~34°48′48″,E101°35′36″~102°58′15″,该地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高原山地,东部地处洮河流域,平均海拔3100 m(何艳茹,2020),在ArcG IS中绘制碌曲县高程图得到图2-1。碌曲县属青藏高原气候带高寒湿润气候区,冬季漫长、无明显夏季,春秋两季短促,年均温约2.3℃,年降水量633mm~782mm(康宇坤等,2019),年总日照时数2357.8 h,灾害天气频繁(王延等,2021)。碌曲县共辖五镇二乡二场,本文涉及到的研究区域主要是尕海乡的加仓村及尕秀村。
尕海乡926.18km2,占全县面积的17.48%,是甘南州畜牧业主要发展基地,位于县境西南部,地理位置为N34°08′~34°31′,E102°15′~102°27′,距县城52km,西距玛曲县52km,东南距郎木寺40余km,南北与青海省河南县毗邻,国道213贯穿全境,全乡地势较高,滩地平均海拔3479.7m,周围山脉一般在3800m左右,山石坡度小,地表起伏不大。尕秀村位于县城南部,尕海乡西北部,距县城23km,全村草场总面积为3.55万hm²。加仓村位于县城西南部,尕海乡东部,距县城58km,东南接郎木寺镇,西北接拉仁关乡,国道213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
2.2天祝县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2.1天祝县自然概况
天祝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总面积达7.15×105hm²,地理坐标为N36°31′~37°55′,E102.07′~103°46′,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2040-4874米之间,在ArcG IS中绘制天祝县高程图,即图2-2。该地地貌以山地为主,位于县境中部的乌鞘岭横亘东西。该县气候以乌鞘岭为分界线,岭南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岭北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方兴伟等,2015)。天祝县下辖14镇5乡,本文研究区域为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该地平均海拔2700~3100m,年均降水量416mm,主要集中在7、8、9月,年蒸发量1592mm,无绝对无霜期(董云龙等,2014),年均温-0.1℃,海拔高且寒冷缺氧,无明显春秋季节,一般可按冷暖两季看待(冬春季和夏秋季)(李帅等,2022)。
2.2.2天祝县社会经济状况
南泥沟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受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限制,牧草品种较为单一、优质牧草品种少且难以度过漫长冬季,人均饲草料地不足,牧草产量不足以满足畜养牛羊的正常需求,因此需要从农区收购大量干草、燕麦、青稞等优质牧草,但牧草需求量高价贵,来往运输成本高(罗亮,2019),就本次调研到的15户牧民来看,每年户均购买草料花费约75000元,长此以往不利于该区域长久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高海拔地区与经济环境限制,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难以成熟,这也限制了南泥沟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
第三章 牧民经营下的草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 24
3.1 研究区草地生态变化特征 ................................ 24
3.1.1 碌曲县草地变化状况 ....................... 24
3.1.2 天祝县草地变化状况 ................................. 29
第四章 联户机制对牧户草地生态质量的影响 .................................... 46
4.1 不同经营方式下草地生态质量指标的差异性 ............................ 46
4.1.1 生态质量指标统计对比 ................................ 46
4.1.2 生态质量指标差异性分析 ............................... 47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58
5.1 结论 ..................................... 58
5.2 政策建议与展望 ............................. 59
第四章联户机制对牧户草地生态质量的影响
4.1不同经营方式下草地生态质量指标的差异性
4.1.1生态质量指标统计对比
根据经营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样本分为两组进行基本的描述性统计(表4-1),不同经营方式下各指标分布有所差异(图4-1),就EVI这一指标而言,联户经营下的草场状态(0.52)低于单户经营;对于植被盖度这一指标,联户经营的草场植被盖度相对聚集,其平均值比单户经营高出6.0%;单户经营下的草场地上生物量(24.16g)优于联户经营下的草场(20.16g),植被生产力较高;对于土壤有机碳,联户经营下的平均值(81.95g/kg)比单户经营(60.88g/kg)高出34.61%;对于土壤容重,联户经营下的表现(123.64cg/cm3)优于单户经营(126.82cg/cm3);对于土壤全氮含量,联户经营的草场平均值(2546.46cg/kg)高于单户经营(2508.55cg/kg)。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本文以甘肃草原站选定的项目试验区碌曲县尕秀村和加仓村、天祝县南泥沟村为研究区,筛选指标构建草地生态质量指数评价体系,并研究了联户机制对于草地生态质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基于三期LUCC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发现碌曲县草地生态状况呈好转趋势,高覆盖度草地和中覆盖度草地所对应的面积均稳定上升,且在2015-2020年间动态度正向变化明显,说明草原站退化草原修复效果显著。天祝县高、中、低三类草原对应面积小幅度持续下降,十年间变动幅度不大,鉴于草原站在2021年才将天祝县纳入重点试验点,退化修复情况有待下一步验证。对比十年间牧户对应的草场覆盖度,13.64%的牧民草场覆盖度向更高一级的覆盖度转变,86.36%的牧民草场覆盖度维持不变。
(2)从植被-土壤两个层面初步选定9个指标作为草地质量评价指标,并进一步分析结合的方法筛选确定EVI、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土壤容重、土壤全氮6个指标最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尕秀、加仓、南泥沟三个村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发现,EVI和植被盖度并不因为区域不同而表现差异,其余四个指标在不同区域上表现不一各有优劣。采用熵值法对6个指标赋值,然后选择综合评价法线性加权得到44户牧民对应的草场质量指数,联户经营的草场质量指数相比单户经营更为稳定,总体上看高于单户。
(3)对比联户经营与单户经营的草场各指标发现,联户和单户的草场在EVI、土壤全氮、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这四个指标上表现出一致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机碳这两个指标上,联户经营显著优于单户经营。草场质量指数在不同经营方式间表现出显著差异,联户经营下的草场质量指数相较单户经营高出19.73%,在25%和75%的分位数上也高于单户经营。计量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联户经营对于草地生态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人口与家庭中是否存在高中及以上教育成员也显著地影响着草地生态,载畜量影响并不显著,具体情况有待下一步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