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探讨——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333 论文编号:sb2024051914024652435 日期:2024-05-3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运用ols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响应模型三种方式分析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并运用滞后效应以及控制个体时间效应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考虑到地理位置的划分,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前章节提出的影响机制假设进行了检验。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0.3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92万亿元,GDP在世界上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九位跃升为2021年的第二位。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中国既是世界上的能源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的污染排放大国,据《2020年环境绩效指数(EPI)》发布,在包含国家生态系统活力和环境健康的11类问题上,对世界范围内180个国家的32项指标进行了排名,中国排名120位。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付出了非常沉重的环境代价,这与国家提出的坚持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目标是相违背的。绿色经济和环境共赢发展是协调经济、文化、资源、环境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关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绿色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够为绿色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产业配套环境不断完善,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数字化转型渗透成为现实,中国在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政策文件中多次使用“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化发展”等表述,表明数字化转型正式上升为国家明确的政策方向,且正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
那么,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大背景下,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其中是否始终发挥正向促进效用?是否存在调节效应关系?在不同省域间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否存在差异?这是本文将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切入,以中国30个省际层面的维度研究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将就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度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异质性检验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进一步细化到各省域地理位置差异上,有利于探究不同省域间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态势,从而发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效应。
.........................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界定
据权威研究机构测算,当前数字化的业务规模预估占到普通企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且仍处于快速增长中。起初,私营企业主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使用关于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理论进行发展。例如,Matt等(2015)认为,数字化转型战略是企业发展宏图,它帮助企业因数字化技术整合所带来的变化及转型发展后的运营提供支撑。Tobias等(2020)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一个基于数字技术的过程,该过程将为公司运营、业务流程和价值创造带来独特的变化。安筱鹏(2022)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最大程度地将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交叉融合,从而解决繁琐未知的难题,建立新型的企业竞争优势。在学术界,不同学者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理解也是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的概念逐渐扩展到了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Agarwal等(2020)认为,数字化转型通过使用数字技术使得社会和行业发生深刻变革,并认识到数字感知能力有助于企业应对营销工作中存在的三大挑战--目标偏好、测量准确性和改进交付流程。作为一个变革过程,数字化转型强调通过信息、计算、通讯和连接性技术的组合来构建新的价值,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数字化转型可被描述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组织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其价值创造来应对环境中发生的变化。Verhoef(2019)指出,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的不同之处在于,数字化仅涉及将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而数字化转型则涉及组织架构与全新商业经营模式的升级。学术界普遍认为,数字化转型必须包括两个显著特征: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深刻的组织变革。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化转型旨在寻求组织在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商业经营模式和战略,甚至组织架构上的根本性变革。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传统产业带来存量增加,即凭借信息技术引发的效率和产出的增加;二是为传统产业带来增量拓展,即在数字化背景下由新商业模式产生的业务拓展引发的产出增加。
综上,本文将产业数字化转型概念界定为围绕业务流程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生产业务相结合,打通不同层级与行业间的数据壁垒,使产业实现更高效的业务流程、更广阔的的价值创造,改变产业原有的商业模式、组织架构等,最终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达到产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与升级。
.........................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及影响机制研究
第一节相关理论基础
一、库兹涅兹周期理论
库兹涅兹周期理论,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又称作“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倒U曲线(inverted U curve)),是一种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中揭示经济周期的总结概况。该曲线表明: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分配状况逐渐严峻,在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位上涨到中等水平阶段表现显著,随着经济稳步发展而逐渐改良,最后达到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整个阶段呈现出倒置的“U型”。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一书中提出“经济中存在长度为15年至25年不等的长期波动”的观点。该理论认为,现代经济体系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且具有持续且不可逆转的特征,即“长期运动”。他以美国、英国、比利时等多国自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六十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以及三十五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剔除了这一时期的中短期变化,着重分析了相应数列的长期消长过程,提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存在持续时间为15年至20年不等且平均持续时间长度为20年的“长波”或“长期消长”的论点。
二、绿色经济发展理论
该理论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被首次提出,经济学者DavidPearce(1989)首先界定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即绿色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发展目标,在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忽略环境问题,并将污染治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2007年的工作报告中指出,绿色经济实则是一种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提升人民幸福感的经济活动。首先采取减少排放污染的形式来改善环境质量,其次通过资源回报率的提高以及增加就业的方式来提高人民的收入,从而提升幸福感。该时期的绿色经济发展已明确了经济发展绿色化,即通过对环境治理的投资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增长。研究人员于2010年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大会上,相继提出绿色经济在诸多方面都极具潜力,诸如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富分配不均的现状,大会对绿色经济的概念作出说明,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活动必须以给人类带来幸福生活和美好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当前绿色经济着力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理论是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理论,具体包括环境学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可持续发展理论致力于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达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该理论意蕴丰富,注重减少环境污染和发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此外,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通过平衡社会、环境和经济的需求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系统与经济增长的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
第二节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机制研究
《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实践》(2020)一书中曾提出基于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现状的指导政策,数字化转型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还可能通过发挥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目标要求等途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直接推动作用,同时还可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产生创新效应、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等途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间接推动作用。本研究基于现有的文献,认为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也有间接推动作用。
一、通过发挥创新能力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面对疫情的影响,数字化转型正充当着经济复苏的助推剂,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创新技术可以达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的,随着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进程推进,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协同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关键所在。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下功夫、出实招,着力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依托在线平台,实现用户的广泛连接和智能交互,同时实现与生态合作伙伴的业务协同和能力共享。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新价值创造和获取,通过发挥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产业数字化转型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并进一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第三章 产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现状研究 ........ 22
第一节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分析 ....................... 22
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概况 ............................ 22
二、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测度 ............................ 24
第四章 产业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42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 42
一、模型构建 ....................................... 42
二、变量设定 .................................... 42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4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54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55
第四章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二、变量设定
(一)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GTFP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ML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体的投入产出指标见第三章。
(二)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DT),借鉴路玮孝(2021)的做法,选取“使用计算机的企业比重”“有网站企业的比重”“采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比重”“通过互联网开展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比重”“通过互联网对本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的企业比重”“有电子商务的企业比重”“有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比重”“有电子商务采购的企业比重”8个二级指标,采用熵值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最终的综合指数用于表征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具体测算过程在第三章已经做出说明。
(三)控制变量
为了控制其他变量可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产生的影响,以验证产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控制变量,以使最终的实证结果更具备可信度和说服力。
(1)政府干预度(GOV)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政府不仅在经济的基础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促进着各省域之间的科技资源分配和技术创新。本研究以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政府的干预程度。
(2)外商直接投资(FDI)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外商投资可通过知识外溢、产业转型、先进技术引进等效应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本研究以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进行衡量。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主要结论
本研究梳理以往既有文献,聚焦当下社会绿色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至2021年省际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将其拆分成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两个部分。在测算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本文运用ols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响应模型三种方式分析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并运用滞后效应以及控制个体时间效应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考虑到地理位置的划分,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前章节提出的影响机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如下:
(1)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多层次的。从整体层面上看,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说明库兹涅兹周期理论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且政府干预度对于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具有调节效应。东北地区、华南地区的绿色全要生产率受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影响要大于其他区域。
(2)通过计算发现全国省域整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波动性较大,且其变动存在分阶段特征,本研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的变动趋势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2014年至2017年,整体的平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2018年,整体的平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跌;2018年至2021年,整体的平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上述可知,我国省域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有上升的势头,并且存在较大的波动性。我国绿色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就是深刻意识到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经济,强调要将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经济增长的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3)在三条路径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下,本文证明出产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效应、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则并不明朗。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