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漆器在中国髹漆技艺中历史悠久,天然胎是最早作为漆器胎骨出现并沿用至今,是漆器制作的重要依托。浙江余姚河姆渡地区考古发掘出距今七千多年的朱漆大碗,是当时中国发现最早的天然木胎漆器,胎骨为整块天然木胎镟挖制成,而后在杭州跨湖桥遗址中出土的桑木心漆弓又将中国漆器历史提前了近一千年。在漆艺中关于漆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拥有一定基础,但天然胎体漆器的研究相对较少、理论匮乏,仅有少数期刊论文供查阅。而漆器作为非遗漆艺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髹饰手法和纹样传承上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生活中漆器又是精湛绝美的工艺品,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天然胎漆器的创新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传统漆器胎骨应用中,植物类天然胎作为胎骨的使用所占比例较大,胎体的选择都以天然材料与人工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胎体的制作。现代关于天然胎漆器研究较少,广西桂林王伯杨对天然胎体漆器的制作技艺有所传承。以天然之物作为胎体,天然胎漆器中植物类胎体有柚皮胎、葫芦胎、天然瘤木、天然灵芝、椰壳胎、竹根胎,天然胎漆器中动物类胎体有牛角胎、骨(贝壳)胎、彝族鹰爪胎漆器等胎体结构为自然形态的漆器[1]。由于现代科技发展与工业产品介入,导致传统手工艺制作逐渐被可批量生产的现代工业产品取代,人们对传统手工艺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生态方面保护意识不高。此外,天然胎在漆器中应用的边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漆器制作传承方面,天然胎漆器制作难度大,周期长,大众认知度低,致使从事天然胎漆器制作的工匠人数减少;二是在造型方面,天然胎形态漆器造型中没有发挥出在使用功能上的作用,同时装饰中缺少传统文化因子的融合。中国漆艺的衰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脱离了实用、脱离了生活,不惜工本,盲目堆砌的淫巧滥施,是脱离实用的主要表现,其结果不仅丧失了实用功能,也丧失了审美价值,因为技术上的精工细刻不等于艺术的完美,材料的堆砌不等于价值的高贵[2]。天然胎漆器不仅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胎漆器对中国传统漆艺传承保护与现代漆艺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正因如此,对天然胎漆器的研究与传承创新迫在眉睫。
.........................
1.2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天然胎在传统漆器与现代漆器中应用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做出功能及形态分析、造型及工艺研究,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找出传统漆器形态与功能应用的不足,通过研究现代天然胎形态漆器的设计方法,同时结合现代漆器功能性设计理念,从天然胎造型和天然漆髹饰两方面着手,结合实际操作,设计以天然胎形态为造型元素的实用性漆器产品。
以研究传统胎骨的制胎方法为基础,对天然胎胎骨形态及功能要素进行分析,将天然漆与天然胎的结合、设计,重组,使天然胎漆器转变出独特的造型与功能,装饰及色彩上辅以素髹、莳绘工艺的表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提炼出纹样装饰来创新出天然胎漆器的审美表现。通过以上研究实验,找出天然胎形态漆器在传统漆器与现代漆器设计中的不足,探索天然胎在实用漆器设计中的功能、形态、审美与造型创新,并总结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法,以对之后的相关研究作出借鉴与参考。
.....................
第 2 章 天然胎在传统漆器中的应用
2.1 天然漆与漆器
2.1.1 天然漆概述
天然漆指从漆树割取的树汁,《本草纲目》引《说文》释漆:“木汁可以髹物,漆字象水滴而下之形也”,中国民间称其为“国漆”“大漆”“土漆”“树漆”,日本称其为うるし[13]。”天然漆从漆树上割下时为奶白色,经过氧化后变成红棕色,经过不断的髹涂而接近于黑色。而传统的漆器色彩上通常为外黑内朱,这需要制漆工在调漆时加入碳粉或氧化铁与朱砂制出内蕴深沉的黑和红。天然漆具有很强的粘性,可以与各种材料组合进行表现,漆艺技法中常用蛋壳、螺钿、金属、金箔、金粉、陶瓷等与之相衬托。而髹涂数遍不断叠加可形成坚固厚实的漆膜,漆层数达到一定厚度后,便可在漆膜上进行雕漆工艺。天然漆还具有防潮、防腐蚀、绝缘、抗菌、耐高温等品性,是可以作为饮食具表层涂料的安全涂料。漆作画,即为漆画,漆髹饰器具,即为漆器,作为一种艺术载体,在工艺美术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4]。
2.1.2 漆器的内涵及历史背景
器物的使用是人类生存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环境下的重要发现,最初器物的使用均为天然形态制作的符合当时生活所需的实用器,如木碗、石碗、木制或石制武器等。古人在后期发现天然漆涂于器在器物表面形成漆膜可使漆器拥有不腐败的抗氧化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发现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漆艺文明发展历程的见证。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漆器的国家,如图 2.1 为 1978 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是讲述中国天然胎漆器发展历史的最好证明。漆器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拥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传承价值,艺术参考价值,传统漆器制作技艺是以优质的传统基因,温、俭、恭、良等中华优秀的传统思想均可以从漆艺的师承体制与制作过程中体现,以自身的文雅和精致在我国近千年的文化中得以留存。天然漆的应用促成了天然漆髹饰工艺的丰厚积淀,而工艺的价值则是依托于漆器而存在。漆器作为大漆艺术发展和传播的源头,在生产与生活文明进程中逐渐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互为依托形成独立的品格。

工程硕士论文怎么写
2.2 传统天然胎漆器的发展脉络
石器时代就把取材于自然界的天然胎作胎骨制作漆器,最常见到的天然胎漆器便是木胎和竹胎漆器。由于传统天然胎漆器的胎体取材便利、工艺制作较为简单,现今仍有民间手工艺人制作传承,如作为实用炊具的水瓢就是天然葫芦胎体从侧边对等打开制成,满足人们日常取水的使用功能。而最早出现的天然胎漆器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如图 2.5 所示为 1982 年由湖北江陵马山出土距今 2500 余年的根雕漆器《木辟邪》是由总长 69.5 头高 40.5 尾高 32 厘米的树根雕成,树根形态委蛇虬曲,主根的一端雕成虎头,头上昂,口微张,其另一端雕成蛇尾,蛇尾卷曲,四根竹节上分别镂刻了蜿蜒的蛇、鸣叫的蝉、噬雀的蜥蜴等[15]。除大量常见的木胎外,在天然皮胎上也有做发现。从安阳侯家庄商墓出土的皮甲残迹上,我们也可以寻见后代十分流行的皮胎漆器的早期缩影[16]。
还有一千多年前的彝族人们在制作漆器过程中就地取材,以高寒地区独有的杜鹃树、黄树、白杨树等木质材料作为胎底,而皮质胎底则以牦牛角、黄牛角、水牛角、绵羊角和羚羊角等为主制作的天然胎漆器[17]。
通过对传统漆器发展的研究发现,漆器胎体随着时代变迁,对于木胎漆器的制作和使用成为主流,陶胎和铜胎等其它新型胎体的发明和研究也是如火如荼地进行,尤其是夹纻胎的出现和使用,给漆器工匠们制作出体型大小各异,形态各种各样的漆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近代以来,专门针对于天然胎漆器的称呼已经十分罕见,大家只是把天然胎漆器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例如竹胎、柚皮胎、葫芦胎、贝壳胎、动物角胎漆器等。这些都是在天然胎漆器的范围之内。如图 2.6是漆艺家甘而可设计的红金斑犀皮漆大圆盒,作品是利用漆艺中夹纻胎工艺,利用瓦灰、夏布、天然大漆与矿物原料制成胎体,造型取自于唐代银鎏金高足圆盒,在夹纻胎上运用犀皮漆工艺,使器物结构与表面性质更稳定、不易变形,使漆器增加了防潮防腐与视觉上华丽饱满的附加价值。
............................
第 3 章现代漆器与天然胎产品应用研究.............................17
3.1 现代漆器概述..................................17
3.2 现代漆器的创新发展趋势.......................................18
3.3 现代漆器的功能分类...................................18
第 4 章 以天然胎形态为元素的漆器设计.....................................29
4.1 天然胎漆器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总结..........................29
4.1.1 设计理念.................................29
4.1.2 设计方法...........................................30
第 5 章 天然胎形态茶则漆器设计实践............................37
5.1 设计草图..........................................37
5.2 设计方案.........................................37
5.3 胎体制作.......................................40
第 5 章 天然胎形态茶则漆器设计实践
5.1 设计草图
以天然胎体为造型基调的茶则漆器创新设计研究,根据天然胎体的造型、装饰审美,使用功能等三方面绘制设计草图如下图 5.1 所示:

工程硕士论文参考
..........................
结论
本文研究了天然胎形态在漆器产品中的应用,通过对传统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传承与创新,设计符合以天然胎形态为胎骨的系列漆器,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天然胎与大漆结合能够充分表现漆器胎骨形态的自然美,通过文化基因的融合与漆器功能的介入也为天然胎在现代漆器中的应用提供了方向。
(2)在胎体界定中,通过对不同天然胎形态与材质的选择,使造型单一的茶则拥有了天然形态的造型与大漆髹饰的美感。
(3)在漆器髹饰上,相对于传统漆工艺打撵、镶嵌等繁复的装饰效果,本文采用了莳绘、擦漆等工艺对天然胎自然质感加以表现。
(4)工艺的难点为天然胎的制作,天然胎形态各异,如何选择与切割赋予其功能是第一要素,通过实验,采用多次在单面裱布与刮灰后再单独髹漆与胎面的方法较为合理。
(5)所设计出的漆器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天然胎形态在茶则漆器中的不同表现,使饮茶过程中增加一种乐趣。
(6)介于本次设计的实践有限制,在很多方面还稍有不足,例如天然胎体的数量作者将会继续探索:在天然胎形态的选择上会挖掘出更多可作为漆器胎骨的自然材料,在功能方面找到更多实用形态的漆器进行创新。
最后,通过本次的研究与创新设计,笔者对天然胎在漆器中的形式进行设计研究,从胎体的界定,到文化与漆器功能的选择;从胎体的造型到大漆髹饰的两个方面进行设计,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符合现代人们生活对漆器的需求,在表现上也为之后的天然胎漆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