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球建筑市场繁荣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达 4.9%,预计 2020 年全球建筑业产值将增至12.7 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出的 14.6%。在我国,建筑业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部门之一,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建筑业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主席新时代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加快推动建筑业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建筑质量和效益。2018 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 235085 亿元,同比增长 9.88%;完成竣工产值 120786 亿元,同比增长 3.42%;房屋施工面积140.89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6.96%;实现利润 8104 亿元,同比增长 8.17%。截至 2018 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 95400 个,同比增长 8.34%;从业人数 5563.30 万人,同比增长 0.48%;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 373187 元/人,同比增长 7.40%[1]。可见,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也为我国就业市场提供众多就业岗位,减轻社会人员安置问题,为社会发展及稳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拓展国外市场为建筑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机遇,也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2]。三年多来,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 500 多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新签合同额 165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1%;企业在“一带一路”的 61 个国家新签合同额 843.9 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 51%。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法律为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推进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并取得更加显著的建筑成果,很多建筑设计非常超前,在世界建筑上占有显著地位,很多重大复杂结构项目,并且蕴含很高的施工工艺创新。在技术层面,住建部印发的《2016—2020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优化了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3]。BIM 技术也将在相关政策指引和行业推广下得到快速发展,并将带来建筑行业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及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无论是从建设规模和体量、建造速度和效率,还是全球口碑和影响力视角,我国的建筑水平均处在世界前列,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建筑大国、建筑强国。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品质”一词的英文为“Quality”,并与“质量”一词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行外文搜索时,本文以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quality、quality performance measurement、building quality evaluation 等英文常用组合为主题词,在 Elsevier、Web of science、Taylor&Francis、Springer 等国际主流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主流中文数据中全面检索“建筑质量”、“品质”“工程质量评价”、“品质评价”等关键词。进而,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关于建筑工程品质和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主要研究集中在对建筑工程品质定义的研究、相关评价方法的研究以及具体的评价内容的研究等三个方面。
1) 建筑工程品质的定义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质量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质量本身,而是包括对产品、绩效及过程的综合过程。国外学者在品质的概念定义中较为重视使用者的满意度情况和建筑对环境的影响。Frontczak 等在 2000 年到 2012 年期间,通过对 351 名住户进行调查,对建筑室内环境和建筑特征对居住者使用满意度的影响[10]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户行为是建筑环境影响的结果,好的建筑设计应该满足质量与功能要求并改善用户使用结果[11]。不同类型的建筑使用者对设计的需求不同,住宅建筑使用者更加关注心理健康[12]、热舒适度[13]、安全与隐私[14]和幸福指数[15]。Gervai 应用标杆管理方法对于不同企业产品的品质差异,得出消费者的品质福利[16]。研究表明,建筑声品质、空气品质、外部环境品质、热舒适度、音响、空气质量、照明和采光[17]、私密性[18]和归属感[19]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同时,国外学者较早对建成环境[20]的相关指标进行客观评价。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研究建成环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对原设计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包括设计前评价、设计后评价及使用后评价三大类。国外学者普遍认同,既要保持建筑业快速的发展,又要维持建筑产品的品质标准较为困难。Pandit 和 Kanade 认为每一栋建筑都像是汽车或者是信息产品的原型,难以进行标准化,这增加了缩短建筑工期而不降低工程质量的难度[21]。
2)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方法
国外对建筑物品质评价的研究比国内建筑质量研究的内容要宽泛一点,研究重点集中在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价,部分研究了空气变化速率、室内气流模式和外部污染物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33]。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研究作为质量管理中一部分,国内外研究都是基于质量理论的基础之上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进行定性以及相关的实践研究。质量管理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二十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由泰勒提出的质量检验管理;二十世纪 40 年代至 50 年代由休哈特提出的统计质量控制管理;二十世纪 60 年代至今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随着全质量管理(TQM)的发展,国外学者提出了标杆管理的概念。Fisher 等指出持续改进是全质量管理(TQM)的基本原则之一,利用“标杆管理”通过函数来衡量持续改进的成功程度[34]。标杆管理在制造业应用较早,被视为一种广义上的竞争力分析,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然而,国际标杆管理情报交换中心(IBC)的研究表明,由于缺乏适当的评测标准,在建筑业中应用标杆管理方法仍需假以时日。
............................
第2章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相关概念和内涵
2.1 品质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2.1.1 品质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大众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质量”二字的概念早已升华,“品质”的概念逐渐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譬如,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全力打造“品质城市”,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学家宗白华认为品质是对城市内涵的形象外化,它以社会生活改善和价值认同的方式,系统完整体现“城市之美”的思想、生产、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内核。在研究领域品质与质量大多数情况概念是通用的,学者普遍在农业工程[64]、食品科学与工程[65]和教育学[66]领域倾向采用品质一词,而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和建筑学[67]则较多采用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实与完善,Quality 的概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Juran[68],他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 Quality 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认为每一种产品都会有许多品质特性,这些品质特性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顾客所需产品特质部分,第二类是免于不足的部分。品质大师Crosby[69]认为品质是符合需求的,由顾客视角来制定一组规格来定义产品,而合乎这些规格之后才能真正符合顾客需求,其最核心的品质理念是:①品质意味着符合要求,而非优美;②衡量绩效的唯一指标就是品质成本,即“不符合”的代价;③唯一的绩效标准就是“零缺陷”;④品质工作的根本要求: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Crosby 虽然是从顾客的角度来制定产品的规格,然后要求百分之百符合这些规格,但他关于品质的定义还是偏重于以产品为导向,这与 Juran 偏重于顾客为导向有所不同。学者 Edwards 较为认可 Juran 的观念,认为品质是商品或服务之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以顾客为导向的品质定义,以 Deming 最为代表性,认为品质是由顾客来衡量的,是要满足顾客需求让顾客满意[70]。学者对品质的定义略有不同,但都认为产品最终使用者的满意程度是衡量产品的重要因素。
..........................
2.2 建筑工程品质的概念和内涵
2.2.1 建筑工程品质的概念
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包括完成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76]。建筑工程的概念已较为成熟,《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建筑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与建设工程的范围相比,建筑工程的范围相对较窄,其专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因此也被称为房屋建筑工程。其中“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其新建、改建或扩建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附属构筑物设施”指与房屋建筑配套的水塔、自行车棚、水池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指与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相配套的电气、给排水、暖通、通信、智能化、电梯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广义的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及建设工程合同中对建设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通常体现在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质量与环境协调等方面。不同学者在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延伸,姚兵认为建筑工程质量除了强制性目标的结构质量和符合性目标的功能质量,还包括感观性目标的魅力质量和最终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质量[6]。应义斌[31]和崔旭[32]认为建筑工程质量应突出节能环保的概念。国萃[28]和秦佑国[29]则认为建筑工程质量需包含对建筑物的审美感知。不同学者均在建筑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延伸,建筑工程质量的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创新而不断发展的概念。
..........................
2.2 建筑工程品质的概念和内涵
2.2.1 建筑工程品质的概念
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包括完成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76]。建筑工程的概念已较为成熟,《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建筑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与建设工程的范围相比,建筑工程的范围相对较窄,其专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因此也被称为房屋建筑工程。其中“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其新建、改建或扩建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附属构筑物设施”指与房屋建筑配套的水塔、自行车棚、水池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指与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相配套的电气、给排水、暖通、通信、智能化、电梯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广义的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及建设工程合同中对建设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通常体现在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质量与环境协调等方面。不同学者在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延伸,姚兵认为建筑工程质量除了强制性目标的结构质量和符合性目标的功能质量,还包括感观性目标的魅力质量和最终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质量[6]。应义斌[31]和崔旭[32]认为建筑工程质量应突出节能环保的概念。国萃[28]和秦佑国[29]则认为建筑工程质量需包含对建筑物的审美感知。不同学者均在建筑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延伸,建筑工程质量的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创新而不断发展的概念。
从 2.1.1 节品质的概念可以看出品质包含了质量和品位两个方面,本研究将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对应到建筑工程品质则包含了建筑物的建筑本身质量以及人对建筑物的感知,而人对建筑物的感知可表现为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对建筑产品的满意程度[24]。品质管理中将顾客满意度作为产品生产的第一需求,在建筑工程品质管理同样应将建筑物使用者满意度作为建筑物生产的第一动力。建筑工程品质突出功能和美学并重的思想,由以往“仅保证实用的基本功能”转向“功能和美学并重”,做到“求质”与“求美”并举[77]。建筑大师秦佑国在其著作《中国建筑呼唤精致性》中提出“质”是具有规律性的工艺经验,是建筑艺术性表达的基础,是创造建筑之美的必要条件。 “品”是具有主观情感的经验判断,是建筑工艺提升的目标,是建筑艺术性表达的动力。学者在建筑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做出不同延伸,有学者[6]认为建筑质量包含强制性的结构质量和符合性的功能质量,还需要将感观性的魅力质量和最终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建筑质量的范畴。
............................
第 3 章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 19
3.1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 19
3.1.1 发达国家和地区现行标准 ........................................ 19
3.1.2 大陆现行评价标准及其不足 ............................... 24
第 4 章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 43
4.1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
4.1.1 基于 SLR 的指标识别 ..................................... 43
4.1.2 基于深度访谈的评价指标识别 ..................................... 44
第 5 章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 .................................. 63
5.1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 63
5.2 国内外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 65
第6章 案例研究
6.1 工程基本概况
ZL 南京公司 XY 项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新园鹏山路以南、知行路东侧,占地面积 33623m2。如图 6-1 所示,从发展之初的距离主城较近的岔路口板块、山水资源优越的将军山板块和百家湖板块、人口密集的东山镇板块,到目前规划提升高档楼盘聚集的九龙湖板块,人文气氛浓厚的科学园板块,项目周边开发趋于成熟,城市配套发展进入提速发展期。

............................
ZL 南京公司 XY 项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新园鹏山路以南、知行路东侧,占地面积 33623m2。如图 6-1 所示,从发展之初的距离主城较近的岔路口板块、山水资源优越的将军山板块和百家湖板块、人口密集的东山镇板块,到目前规划提升高档楼盘聚集的九龙湖板块,人文气氛浓厚的科学园板块,项目周边开发趋于成熟,城市配套发展进入提速发展期。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7.1.1 研究结论
建筑品质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追求息息相关。我国建筑品质的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业发展,本文建筑工程品质为研究对象,建立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模型,定量化评价建筑工程品质。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内容:
1)总结目前国内外与建筑工程品质相关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当前建筑工程品质研究的不足之处。现有研究多着眼于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的质量,评价内容及系统性一定的欠缺,对于工程品质的构成、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等方面仍缺乏具体探索与归纳,且缺乏市场经济角度的质量监管方法。
2)界定了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相关概念及内涵。首先明确品质的概念及内涵,本研究将品质看作是“品位”和“质量”综合,同时拥有高水平质量的实质以及可感知的精神愉悦,是反映人或事物的内在精神实质和能体现人或事物的外在形象统一体。继而,引出建筑工程品质的概念及内涵,明确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概念及内涵,为后文定量化的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及应用的探索奠定基础。
3)构建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通过剖析国内外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从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三个方面初步建立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接着使用领域粗糙集理论筛选和约简指标,得到了 91 个指标的权重,形成了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
4)构建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首先基于文献分析及使用者访谈选取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接着使用问卷调查法,确定了观感质量、适用性能、耐久性能、物业服务性能及环境性能五个维度的评价模型,最后使用 ANP 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
5)构建建筑工程评价体系的应用框架。通过日本、新加坡及我国现有建筑工程品质相关标准应用情况的分析,从评价机构、评价结果、评价应用构建了我国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应用机制,从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完善质量保修制度、激发质量监管机制创新等维度提出了我国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制度补偿的思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