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江苏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省质监局、省环保厅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快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小锅炉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源点布局不断优化,集中供热覆盖区域逐步扩大,热电联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认识、技术、经济、监管等多方面原因,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小锅炉仍然大量存在,这些锅炉能耗高,管理水平低,环保设施简陋,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直接影响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更制约着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加快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小锅炉,既是确保我省顺利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重要举措,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江苏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省质监局、省环保厅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快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小锅炉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源点布局不断优化,集中供热覆盖区域逐步扩大,热电联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认识、技术、经济、监管等多方面原因,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小锅炉仍然大量存在,这些锅炉能耗高,管理水平低,环保设施简陋,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直接影响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更制约着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加快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小锅炉,既是确保我省顺利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重要举措,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在这一形式下,苏州科技城,作为苏州市高新技术发展区的核心区域,积极响应省政府的指示,集中力量淘汰区域中的小锅炉,优化供热规划,采用集中热源长输供给的方式对本区域进行供热。与北方城市主要供热方式不同,位于长江中下游的苏州一直以来以蒸汽作为城市供热的首选介质。因此在苏州科技城蒸汽供热管网建设项目中对蒸汽供热管道工程的质量管理为项目核心内容。
1.1.2 选题意义
目前国内供热领域对于北方热水供热方面的总体研究较多,而对于南方蒸汽供热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围绕通用性规范性的质量标准或技术规范,也偏向于运行期间的管理,对于蒸汽管网建设工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同时也缺乏针对施工现场不同状况而采用不同管理措施的研究。一方面由于城市民用供热主要存在于北方,其属于市政管网,而南方蒸汽供热多用于工业及商业,民用较少,且未归入市政管网范围,导致对于蒸汽管道工程的研究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目前各项供热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基本基于全国供热行业,其通用性较强,但实际针对性较弱。
...............................
1.1.2 选题意义
目前国内供热领域对于北方热水供热方面的总体研究较多,而对于南方蒸汽供热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围绕通用性规范性的质量标准或技术规范,也偏向于运行期间的管理,对于蒸汽管网建设工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同时也缺乏针对施工现场不同状况而采用不同管理措施的研究。一方面由于城市民用供热主要存在于北方,其属于市政管网,而南方蒸汽供热多用于工业及商业,民用较少,且未归入市政管网范围,导致对于蒸汽管道工程的研究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目前各项供热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基本基于全国供热行业,其通用性较强,但实际针对性较弱。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与进展
1.2.1 国外关于质量管理的研究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国外有较多研究。
Philip.B.Crosby 在上世纪 60 年代提出“零缺陷”理论,该理论着重强调质量预防及过程控制,其核心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通过提高全员对质量控制工作的责任感来保证业务质量[1]。Bill Smith 于 1986 年提出六西格玛理论,强调“制定极高的目标、收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通过这些来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缺陷”,其原理为只要在项目中检测出缺陷,就能系统地找出方案以减少缺陷,从而提高整体质量[2]。W.Edwards.Deming 提出的质量管理十四法是本世纪质量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他通过十四条简单法则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3]。Walter A. Shewhart 在 1942 年提出“预防缺陷”理论,认为质量控制不但需要事后控制,也需要事前及事中的预防,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减少工程或项目中的浪费,节约时间及成本[4]。F.W.Taylor 的“科学管理理论”从工人管理模式出发,认为需要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代替传统的经验模式,并将管理工作从生产工作中抽离出来,使管理工作更专业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产品或业务的质量[5]。
1.2.2 国内关于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1 工程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价的研究
工程质量的风险管理是让整个工程处于可控状态的基础,因此如何进行质量风险识别和评价也成为控制工程质量的前置工作。鲜涛[6]等学者采用组合赋权属性识别模型对油气管道施工进行项目风险识别和管理,其能够有效地反映评估者的主观意愿,而又避免了主观因素过多所产生的随意性,可以使工程质量风险评估能够更客观、更有效。
孙伟、李卉[7]用熵权法对装配式建筑风险进行识别,并对决策、设计、构件生产和运输、施工以及运营五个阶段中所分析出的风险隐患进行研究并制定对应措施。
...............................
第二章 蒸汽管网工程质量风险识别
2.1 项目质量风险概念
项目质量风险,是指某一个工程项目中在质量方面存在发生消极或不幸事件的概率,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投资方的利益甚至是参建者的人生安全。工程中,质量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即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
本文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采用历史记录统计法和鱼骨图分析法。
历史记录统计法是对类似案例针对所要研究的关键点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得出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来作为项目研究的参考依据。首先对近 5 年内苏州高新区范围内类似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其次从设计、施工和竣工三阶段出发,分别梳理出各阶段常见的隐患类别。

..............................
1.2.1 国外关于质量管理的研究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国外有较多研究。
Philip.B.Crosby 在上世纪 60 年代提出“零缺陷”理论,该理论着重强调质量预防及过程控制,其核心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通过提高全员对质量控制工作的责任感来保证业务质量[1]。Bill Smith 于 1986 年提出六西格玛理论,强调“制定极高的目标、收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通过这些来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缺陷”,其原理为只要在项目中检测出缺陷,就能系统地找出方案以减少缺陷,从而提高整体质量[2]。W.Edwards.Deming 提出的质量管理十四法是本世纪质量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他通过十四条简单法则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3]。Walter A. Shewhart 在 1942 年提出“预防缺陷”理论,认为质量控制不但需要事后控制,也需要事前及事中的预防,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减少工程或项目中的浪费,节约时间及成本[4]。F.W.Taylor 的“科学管理理论”从工人管理模式出发,认为需要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代替传统的经验模式,并将管理工作从生产工作中抽离出来,使管理工作更专业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产品或业务的质量[5]。
1.2.2 国内关于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1 工程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价的研究
工程质量的风险管理是让整个工程处于可控状态的基础,因此如何进行质量风险识别和评价也成为控制工程质量的前置工作。鲜涛[6]等学者采用组合赋权属性识别模型对油气管道施工进行项目风险识别和管理,其能够有效地反映评估者的主观意愿,而又避免了主观因素过多所产生的随意性,可以使工程质量风险评估能够更客观、更有效。
孙伟、李卉[7]用熵权法对装配式建筑风险进行识别,并对决策、设计、构件生产和运输、施工以及运营五个阶段中所分析出的风险隐患进行研究并制定对应措施。
...............................
第二章 蒸汽管网工程质量风险识别
2.1 项目质量风险概念
项目质量风险,是指某一个工程项目中在质量方面存在发生消极或不幸事件的概率,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投资方的利益甚至是参建者的人生安全。工程中,质量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即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
本文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采用历史记录统计法和鱼骨图分析法。
历史记录统计法是对类似案例针对所要研究的关键点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得出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来作为项目研究的参考依据。首先对近 5 年内苏州高新区范围内类似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其次从设计、施工和竣工三阶段出发,分别梳理出各阶段常见的隐患类别。
鱼骨图分析法又名曰石川图、因果图,是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用于寻找所研究问题的根本原因。该方法通过对各一级研究点进行细化,得出与一级研究点所相关的二级研究点。本文中使用鱼骨图法,结合苏州科技城区域特点,对已找出的各阶段风险类别进行细化分析,最终得出具有针对性的质量风险点。

..............................
2.2 风险识别
2.2.1 风险源的识别
首先通过调档筛选出近五年来(即 2014 年至 2018 年)苏州市高新区片区热力管网建设工程。经过分类筛选,2014 至 2018 年间苏州高新区热力工程建设项目共 55 项。
然后采用历史记录统计法对各工程过程中所涉及的质量风险特征点进行整理,并按工程各阶段分别归类,再依次按照出现频数以及整改迫切度进行梳理,最终得出各项风险源。
2.2.1 风险源的识别
首先通过调档筛选出近五年来(即 2014 年至 2018 年)苏州市高新区片区热力管网建设工程。经过分类筛选,2014 至 2018 年间苏州高新区热力工程建设项目共 55 项。
然后采用历史记录统计法对各工程过程中所涉及的质量风险特征点进行整理,并按工程各阶段分别归类,再依次按照出现频数以及整改迫切度进行梳理,最终得出各项风险源。
2.2.1.1 频数统计
先对各工程中在 2014 年和 2018 年内出现的弊端或问题的特征点先进行整理并分别归类,然后进行频数统计。频数统计按 5 年内累计出现 2 次及以上的标准进行筛选,得出弊端或问题特征点频数表,详见表 2-2-1

..........................
先对各工程中在 2014 年和 2018 年内出现的弊端或问题的特征点先进行整理并分别归类,然后进行频数统计。频数统计按 5 年内累计出现 2 次及以上的标准进行筛选,得出弊端或问题特征点频数表,详见表 2-2-1

..........................
第三章 蒸汽管网工程质量风险评价....................................... 22
3.1 风险评价方法与模型...................................... 22
3.2 风险评价.............................. 23
3.3 小结......................................27
第四章 蒸汽管网工程风险控制措施......................................... 28
4.1 设计阶段风险控制......................................... 28
4.1.1 设计风险概述............................................ 28
4.1.2 设计风险应对措施.............................. 28
第五章 蒸汽管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49
5.1 各阶段风险所反映的管理问题.............................................. 49
5.1.1 设计工作............................. 49
5.1.2 施工管理............................................... 49
第五章 蒸汽管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5.1 各阶段风险所反映的管理问题
5.1.1 设计工作
由上一章可知,设计阶段的质量风险主要包括工艺设计不准确、设计服务不到位、前期勘察不准确以及沟通对接不协调等,而其对应的管理问题如下:
(1) 设计资料缺乏建设单位的审批和最终确认
设计资料包括前期勘察、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竣工图绘制等。其中前期勘察、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等出现设计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设计要点未经过建设单位的认可,包括前期热负荷、路由、管线敷设方式、管径等。设计资料不经建设单位核准将容易导致项目最终无法满足建设方的实际需求。
(2) 建设单位对设计人员无考核无管理
设计单位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设计服务,包括设计交底服务、设计咨询服务以及现场工代服务等。建设单位有时为了减少工作量,将精力过于集中于施工方,缺乏未对设计单位的管理,造成设计方容易出现工作上的松懈和怠慢,使设计服务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3) 设计单位的确定未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则
设计单位的本身水平,是影响项目设计工作的最根本因素。不通过细致的选择而随意确定的设计单位其水平低下的概率较高,容易出现日后设计方内部管理混乱、专业协调性差、人员技术水平欠缺、沟通协调能力有限等问题,最终能影响到设计工作的实际效果。
(3) 设计单位的确定未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则
设计单位的本身水平,是影响项目设计工作的最根本因素。不通过细致的选择而随意确定的设计单位其水平低下的概率较高,容易出现日后设计方内部管理混乱、专业协调性差、人员技术水平欠缺、沟通协调能力有限等问题,最终能影响到设计工作的实际效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采用历史记录统计法、鱼骨图分析法、LEC 评价法对蒸汽供热管道建设项目常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次制定对应措施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进而对项目进行风险预控,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风险普遍存在于工程的三个阶段,即设计、施工和竣工。随着供热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业内的各种质量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牢牢抓住蒸汽供热管道建设项目的质量风险特征,通过预先制定对应措施、预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能以点概面地保证工程质量处于可控范围内。
蒸汽管道工程和其他工程一样,在管理过程中也需要质量预控的手段,而如何获取预控关键点、如何制定对策、如何建立预控体系是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蒸汽管道建设阶段也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开展管理工作。苏州科技城蒸汽管道建设项目是高新区重点项目,也是苏州市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体现。所以,只有将工程的质量工作狠抓实干,才能确保项目最终投产时的安全、高效。
6.1 结论
本文采用历史记录统计法、鱼骨图分析法、LEC 评价法对蒸汽供热管道建设项目常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次制定对应措施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进而对项目进行风险预控,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风险普遍存在于工程的三个阶段,即设计、施工和竣工。随着供热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业内的各种质量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牢牢抓住蒸汽供热管道建设项目的质量风险特征,通过预先制定对应措施、预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能以点概面地保证工程质量处于可控范围内。
蒸汽管道工程和其他工程一样,在管理过程中也需要质量预控的手段,而如何获取预控关键点、如何制定对策、如何建立预控体系是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蒸汽管道建设阶段也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开展管理工作。苏州科技城蒸汽管道建设项目是高新区重点项目,也是苏州市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体现。所以,只有将工程的质量工作狠抓实干,才能确保项目最终投产时的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