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项目后评估是指投资领域建设项目的后评估,是项目投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评估,是对投资过程形成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提升投资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一项标准化的日常工作。
船舶后评估一般在船舶主机等关键设备运行超过 300 小时并且投入使用半年以上并确实进行过实际作业后进行。后评估主要对前期工作阶段管理决策、技术参数确定、关键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决策的科学性进行评估,对建造质量和技术性能指标是否达到原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对船舶的适用情况及后续船建造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评估。工程船舶是一种建造复杂、投资较大、使用期长的水上作业船舶。通常在船舶建造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总体性能的综合评估。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小港口众多、海岸线长、领海和内水辽阔。为保障可航水域的通航安全,我国航标数量很多,除灯桩、灯塔以外,还有大量的浮动航标。为了保证灯塔、灯桩、灯浮标等航标灯的正常工作,需要航标维护人员经常进行维护,对结构失常浮吊进行起吊更换等维护工作。内河航道测量是内河航道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水文观测、测绘河床地形,给航道维护、航道规划设计、科研、施工及船舶安全航行提供必要资料,是航道建设、航道养护和科研所必需的基础资料调查工作。现有航标作业船舶存在设计作业功能单一,船舶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建设项目后评估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LJ 航标测量船于 2012 年 2月 7 日开工建造,2012 年 11 月 15 日建造完工交船并投入使用。三年来 LJ 航标测量船航行于鸭绿江航道及入海口自由航行区,用于测量、勘察及航标的巡检、更换、管理等工作,累计运行时间 1100 多小时。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船舶价值评估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技术关联性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船舶建造项目评估是新建船舶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具有多指标的特点,其准确性取决于数据源是否可靠和评估模型是否合理。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采集手段,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生产和检验数据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项目建设全过程以及项目建成后的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为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的总结和后评估提供借鉴。
1.2.2 研究意义
船舶建造项目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与关注,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发改投资〔2008〕2959 号)颁布后,需要在建造项目后评估中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投资管控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在投资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汇率、税率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这属于正常现象,它实现了项目投资由不确定到确定的一个演变过程。后评估是项目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其一,作为评判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的直接依据;其二,分析建设项目的技术水平能否达到工程可行性研究预期目标,便于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其三,结合运行效果,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发展维度对项目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对后续同类项目建造提供建议。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后评估理论等理论与方法,在对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概况阐述的基础上,对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决策、准备和实施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估,对该项目的运行情况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评估,对财务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并选取指标,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发对综合效益进行评估,找出差距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建议,对于不断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第2章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概况及实施过程评估
2.1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概况
2.1.1 项目简介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的建设单位为丹东航道管理处,该处为正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市交通局,受辽宁省交通厅及中朝合作委员会的委托,履行《中朝航运合作协定》中承担的中朝界河鸭绿江(辽宁段)航道的中方管理任务,结合《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 年)》(交水发【2002】410号)要求,担负丹东辖区内河及沿海航道维护、管理和建设任务,并行使航道行政执法职责。代表国家行使中朝国境河流鸭绿江航道辽宁段的航道、航标建设、管理维护职能,具体负责中朝界河鸭绿江(辽宁段),通航里程 384 公里,设置和管理的航标约 152 座。航道养护是保障航道畅通,实现界河运输的必要工作。该水域航道疏浚与维护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航标维护及航道测量的任务也相当繁重,而现有的船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界河运输在中朝两国的交通运输网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鸭绿江水运经济的发展,为加强航道养护管理,保障民用船舶的通航安全,基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故需配备先进的航道管理船舶装备。搞好界河航道的开发利用,能够加强中朝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合理利用水运资源发展地区经济,对推动对朝经贸科技合作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根据鸭绿江丹东段水域航道测量、航标维护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急需建造先进的综合测量、航标维护专用船舶,以开展大区域快速实时测量及全航道航标维护。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为国家全额拨款公益性项目,项目建设资金全部来自交通运输部支持系统船舶购置计划专项资金。其主要内容为建造一艘航标巡检兼航道测量的船舶,用于航标测量管理工作。
在对配布航道测量状况、航标作业工况及航标的巡检、维护管理的需要等方面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航道管理、航标的巡检、维护管理作业。实地勘察、测量界河航道的情况,检查航道、航标安全问题,航道整治和维护及航标建设和管理。处理应急航行突发事件,协调航道事务,解决航道纠纷等。且有较合适的吃水,便于在全区域内作业,并兼顾在遮蔽海区内沿海航标的管理和维护作业。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船舶价值评估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技术关联性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船舶建造项目评估是新建船舶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具有多指标的特点,其准确性取决于数据源是否可靠和评估模型是否合理。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采集手段,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生产和检验数据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项目建设全过程以及项目建成后的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为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的总结和后评估提供借鉴。
1.2.2 研究意义
船舶建造项目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与关注,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发改投资〔2008〕2959 号)颁布后,需要在建造项目后评估中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投资管控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在投资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汇率、税率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这属于正常现象,它实现了项目投资由不确定到确定的一个演变过程。后评估是项目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其一,作为评判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的直接依据;其二,分析建设项目的技术水平能否达到工程可行性研究预期目标,便于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其三,结合运行效果,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发展维度对项目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对后续同类项目建造提供建议。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后评估理论等理论与方法,在对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概况阐述的基础上,对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决策、准备和实施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估,对该项目的运行情况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评估,对财务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并选取指标,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发对综合效益进行评估,找出差距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建议,对于不断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第2章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概况及实施过程评估
2.1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概况
2.1.1 项目简介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的建设单位为丹东航道管理处,该处为正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市交通局,受辽宁省交通厅及中朝合作委员会的委托,履行《中朝航运合作协定》中承担的中朝界河鸭绿江(辽宁段)航道的中方管理任务,结合《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 年)》(交水发【2002】410号)要求,担负丹东辖区内河及沿海航道维护、管理和建设任务,并行使航道行政执法职责。代表国家行使中朝国境河流鸭绿江航道辽宁段的航道、航标建设、管理维护职能,具体负责中朝界河鸭绿江(辽宁段),通航里程 384 公里,设置和管理的航标约 152 座。航道养护是保障航道畅通,实现界河运输的必要工作。该水域航道疏浚与维护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航标维护及航道测量的任务也相当繁重,而现有的船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界河运输在中朝两国的交通运输网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鸭绿江水运经济的发展,为加强航道养护管理,保障民用船舶的通航安全,基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故需配备先进的航道管理船舶装备。搞好界河航道的开发利用,能够加强中朝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合理利用水运资源发展地区经济,对推动对朝经贸科技合作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根据鸭绿江丹东段水域航道测量、航标维护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急需建造先进的综合测量、航标维护专用船舶,以开展大区域快速实时测量及全航道航标维护。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为国家全额拨款公益性项目,项目建设资金全部来自交通运输部支持系统船舶购置计划专项资金。其主要内容为建造一艘航标巡检兼航道测量的船舶,用于航标测量管理工作。
在对配布航道测量状况、航标作业工况及航标的巡检、维护管理的需要等方面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航道管理、航标的巡检、维护管理作业。实地勘察、测量界河航道的情况,检查航道、航标安全问题,航道整治和维护及航标建设和管理。处理应急航行突发事件,协调航道事务,解决航道纠纷等。且有较合适的吃水,便于在全区域内作业,并兼顾在遮蔽海区内沿海航标的管理和维护作业。
..............................
2.2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前期决策和准备总结与评估
2.2.1 项目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估
1.前期决策总结
2010 年 2 月,启动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方案论证工作,2010年 9 月,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2010 年 10 月,交通运输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方案设计基于交通运输部对《可研报告》的批复结果,根据《可研报告》审查会评审专家们的建议“补充完善主尺度、航速、续航力、起吊能力等主要技术指标的论证”,将船舶型宽由 8.0 米改为 8.6 米,型深由 2.7m 改为 2.9 米,并采纳了《方案设计》审查会评审专家们的建议“进一步优化了主推进系统设备选型”,将《可研报告》中选取的功率为 447kW 的CAT.C18 型卡特彼勒柴油推进机组变更为功率为 456kW 的国产潍柴生产的X6170ZC620-4 船用发动机,主机功率增加了 9kW 并有效节约成本,便于维护与管理;补充论证了冰区加强的级别;将空调系统热源定为常压热水锅炉。
2.2.1 项目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估
1.前期决策总结
2010 年 2 月,启动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方案论证工作,2010年 9 月,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2010 年 10 月,交通运输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方案设计基于交通运输部对《可研报告》的批复结果,根据《可研报告》审查会评审专家们的建议“补充完善主尺度、航速、续航力、起吊能力等主要技术指标的论证”,将船舶型宽由 8.0 米改为 8.6 米,型深由 2.7m 改为 2.9 米,并采纳了《方案设计》审查会评审专家们的建议“进一步优化了主推进系统设备选型”,将《可研报告》中选取的功率为 447kW 的CAT.C18 型卡特彼勒柴油推进机组变更为功率为 456kW 的国产潍柴生产的X6170ZC620-4 船用发动机,主机功率增加了 9kW 并有效节约成本,便于维护与管理;补充论证了冰区加强的级别;将空调系统热源定为常压热水锅炉。
2.前期决策评估 《可研报告》首先介绍了项目建设单位的概况、建设船舶服务水域的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当时拥有的航道维护船的状况及其面临的问题等,用数据、资料说明项目需求背景。报告中对项目建设的需求现状、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船型论证及主要设备选型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述,基本做到主题突出、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可信。设计中还对多波束测量系统安装进行了调整,《方案设计》中换能器安装在底舱船中位置,舱内设置测量仪井,井内设上下移动装置,航行测量时将换能器降到船体以下,正常航行时将换能器提至船体内。将换能器改为舷侧安装,两舷边设置支架,现用现装,便于停航时期的测量设备保养和维护。实船使用表明效果较好,修改合理。
..............................
..............................
3.1 船舶运行情况评估 ............................ 17
3.1.1 使用情况 ......................... 17
3.1.2 生产能力 ................................ 18
第 4 章 LJ 航标测量船建造项目效益评估 ................................. 29
4.1 财务效益评估 ........................ 29
4.2 社会效益评估 .................. 30
第 5 章 LJ 航标测量船后评估结果及建议 .................................. 37
5.1 后评估结果 .................................. 37
5.2 建议 ................................... 38
第5章 LJ 航标测量船后评估结果及建议
5.1 后评估结果
LJ 航标测量工作事关国防、外交、领土领水主权和航行权益等国家核心利益,界河航道也是促进中朝两国贸易发展的载体。后评估认为项目在大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决策,论证过程充分,推荐的船型方案较为合理,投资较为节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项 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翔实,以中朝界河航道的实际情况为导向,对船型做的初步论证客观合理。通过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完善与深化,提出的船舶设计、建造方案充分满足实际需求。最终,在造船厂与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驻厂监造组以及验船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建造完成LJ 航标测量船。总体而言,项目的论证科学,设计优良,招标过程规范整个实施过程规范合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推进,建造厂经验丰富,质量控制有效,高质量完成船舶建造,各项试验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5.1 后评估结果
LJ 航标测量工作事关国防、外交、领土领水主权和航行权益等国家核心利益,界河航道也是促进中朝两国贸易发展的载体。后评估认为项目在大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决策,论证过程充分,推荐的船型方案较为合理,投资较为节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项 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翔实,以中朝界河航道的实际情况为导向,对船型做的初步论证客观合理。通过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完善与深化,提出的船舶设计、建造方案充分满足实际需求。最终,在造船厂与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驻厂监造组以及验船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建造完成LJ 航标测量船。总体而言,项目的论证科学,设计优良,招标过程规范整个实施过程规范合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推进,建造厂经验丰富,质量控制有效,高质量完成船舶建造,各项试验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LJ 航标测量船建成后主要航行于鸭绿江航道及入海口自由航行区,用于测量、勘察及航标的巡检、更换、管理等工作,后评估认为经过实际运行检验,该船调遣灵活、操纵性好、稳性符合要求;舶舶配备的主辅机及其他辅助设备运转正常,测量设备性能较好、运行精确稳定;航标布设作业安全可靠,能够满足一般性日常工作需求。船型设计考虑到鸭绿江下游和海上遮蔽航区的航道实际情况,抗风浪能力较强,快速性和耐波性兼优,总体达到了国内同类船舶的较先进水平。通过实际使用表明,该船的航行、助航及通讯设备设计、选型合理,工况稳定,使用情况正常,航标维护和测量设备基本满足该船在配布航区内作业需要。满足相关法规和规范的配备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实际使用效果良好,是一艘性能较好、设备先进的多功能船舶。
................................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