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精选十篇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7485 论文编号:sb2018070221285121871 日期:2018-07-0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程硕士论文,工程硕士论文主要是对作者撰写的工程论文推荐发表,论文专业范围包含土木,电力,电气,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林业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工工程, 控制工程,工业工程, 系统工程, 水利工程,工程师职称,公路工程, 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工程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一


第 1 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受到了重视,建设与运营的步伐越来越快。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受到建设条件限制,小半径曲线多,导致钢轨的异常磨耗。钢轨磨耗的危害十分大,不仅是曲线地段钢轨更换的决定因素,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地铁的运营安全和舒适。根据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状况,出现的钢轨磨耗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磨耗、轨头侧面磨耗和波浪形磨耗。钢轨磨耗会引起非常大的危害,例如当车辆在曲线运行或通过道岔时,钢轨异常磨耗会使车轮爬上钢轨,从而导致车辆脱轨,危及行车安全,更严重的是会对乘客造成财产损失,威胁人身安全。为防范于未然,必须对钢轨磨耗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避免出现任何安全隐患。引起钢轨磨耗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由于钢轨状态的不可更改性,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引起钢轨磨耗。随着近些年研究的深入,发现轨道交通车辆通过曲线时,轮轨间的两点接触和相互作用是产生侧磨的根源,这为减缓钢轨磨耗提供了依据,使缓和钢轨磨耗成为了可能。从车辆、轨道、轮轨关系入手研究是减缓钢轨磨耗的根本。此外,改善钢轨材料、摩擦条件等都可不同程度降低磨耗。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是近些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要比国有铁路的发展历史要短很多。城市轨道交通与大铁路相比较同属于轨道交通的两大部分,地铁轨道与大铁路的轨道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而,我们可从历史较长的大铁路轨道来看减缓轨道磨损的历史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铁路使用时间较长,发展历史较长,其对钢轨磨耗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在这些研究中,比较突出的是钢轨润滑技术和打磨技术。钢轨润滑技术,多采用精密的润滑器,配合使用性能良好的润滑剂,对轮缘与轨距角的限定部位进行润滑。经过润滑后的钢轨,其磨损率比未润滑的钢轨磨损率低 6~8 倍,大大降低了磨耗状况。目前,美、德、法、澳、加、日本、瑞士都大力发展该项技术。此外,在钢轨润滑的基础上,钢轨打磨技术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重视。70 年代,澳大利亚采用外形打磨,从而控制轮轨作用和接触力。80 年代,全自动打磨车在北美研发成功。事实证明,打磨钢轨可降低钢轨不平顺对车辆产生的动作用力,减少运行阻力,增加经济效益。虽然国际上钢轨打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缺乏现代化的打磨设备,如全自动高速打磨车,钢轨打磨的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虽然有以上技术来减少地铁轮轨磨耗,但是,研究影响磨耗的机理才是降低钢轨磨耗的根源所在。19 世纪末,W.G.Kirkaldy 提出了钢轨磨耗属于疲劳的范畴[1]。此后,机械、力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学者们对该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已期降低轨道磨耗,提高运行安全性。铁木辛柯[2]在 20 世纪 40 年代,应用单自由度总参模型对轨道的正弦载荷对轨道的响应进行了分析。日本学者佐藤吉彦[3]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在铁木辛柯基础上又研究了连续弹性梁对轨道的响应问题。美国的 Ahlbeck[4]在这基础上又对轨道增加了基础参振质量。英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后,为防止钢轨接头区病害对车辆运行的影响,对轮轨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理论与试验研究。1972 年,Lyon 和 Jenkins 等人[5]建立了低接头轨道动力分析模型。在该模型中轨道模型采用欧拉梁模型,建立了具有一系悬挂的车辆轮对模型,以及采用赫兹非线性接触弹簧模型描述轮轨接触。Derby 采用弹性支承连续梁模拟轨道。目前在对轨道磨耗机理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事 R.A.Clack[6]建立的弹性点支承欧拉梁模型。
……….

第 2 章地铁线路轮轨测试试验研究

2.1 钢轨磨耗
钢轨磨耗时车轮和钢轨相互摩擦,轨头逐渐被磨损的现象。根据相关文献,有关钢轨的垂直磨耗,可谨慎的采用以下平均值:当标准钢轨钢材强度为 700N/mm2,线路通过运量为 30Mt 时,钢轨磨耗为 1mm;当钢轨钢材强度为 900N/mm2,线路通过运量为 50Mt,钢轨磨耗为 1mm。下列平均值可以作为估计钢轨侧面磨耗的出发点:标准钢材强度为 700N/mm2,线路运量为 5Mt 时,钢轨侧面磨耗为 1mm;钢轨钢材强度为 900N/mm2,线路通过运量为 6~10Mt 时,侧面磨耗为 1mm。以上两个数据只适用于曲线半径小于 500m 的线路。如将钢轨的垂直磨耗和侧面磨耗合并考虑,其加权平均值介乎两种磨耗之间。这种加权平均值是由直线线路或曲线半径大于 500m 的线路和曲线半径小于 500m 的线路两者的比值得来的。按照轨头磨耗和侧面磨耗在联邦德国铁路规定为:钢轨垂直磨耗在钢轨断面的中心轴测量;钢轨的侧面磨耗在通过轨头断面侧肩中心轴的 45°角处测量。钢轨断面的磨耗,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有:钢轨头部形状与车轮轮缘几何形状的相互作用;钢材的抗磨特性;线路的曲线半径以及通过的运量等。造成曲线钢轨磨耗的原因有很多,这主要包括机车、车辆轴重加大和运量增加[28]。此外,内燃和电力机车的使用也会加大轮轨横向力,造成钢轨曲线磨耗。
………

2.2 不同磨耗阶段的钢轨磨耗几何型面测试
为了获得不同磨耗阶段的钢轨磨耗几何型面,研究不同磨耗阶段实际的轮轨相互作用特征,选取 2013 年 5 月开通运营的北京地铁 14 号线西局站-大井站岔前曲线进行跟踪测试。不同磨耗阶段钢轨磨耗状况如图 2-1 所示,测试图片如图 2-2 所示。运用轮轨型面测试仪 MiniProf,现场测取了曲线段不同磨耗程度的典型钢轨型面,如图 2-2 所示。MiniprofTM状态监测设备是丹麦格林伍德工程公司生产的。它被许多铁路公司采用来对轮轨型面进行监控。钢轨型面测量仪由一个手提电脑和一套测量单元组成,他们互相连接,其中测量单元通过磁力吸住钢轨的工作表面,同时它的一根标准杆垂直的搁置在另一根轨面上。手持电脑和测量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是通过外设的一个小的专用仪器盒来完成,该仪器盒和电脑的秉性打印接口相连接。传感原件是一个直径为 12mm 的磁性轮,连接两个铰接延伸支架的末端,确保磁性轮在测量时与钢轨表面接触。通过手工移动磁性轮,使支架发生旋转。测量系统使用极坐标系并具有两个自由度。通过光栅编码器,测出两个角度,精确到微米级,如图 2-3 和 2-4 所示:
…………

第 3 章轨道-车辆模型的建立......... 19
3.1 轮轨磨耗和行车安全性的评价指标....... 19
3.1.1 轮轨磨耗的评价指标 ..... 19
3.1.2 行车安全性评价方法 ..... 21
3.1.3 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 ..... 22
3.2 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 ...... 23
3.3 本章小结 ....... 31
第 4 章 不同参数对钢轨磨耗的影响规律....... 32
4.1 曲线半径大小对钢轨磨耗的影响..... 32
4.2 轨底坡对钢轨磨耗的影响 .... 35
4.3 轨道支撑刚度对钢轨磨耗的影响..... 42
4.4 列车运行速度对钢轨磨耗的影响..... 48
4.5 转向架一系刚度对钢轨磨耗的影响....... 52
4.6 车辆轴重对钢轨磨耗的影响 ...... 57
4.7 轮轨间摩擦系数对钢轨磨耗的影响....... 63
4.8 本章小结 ....... 66
第 5 章磨耗状态下的轮轨接触分析 .... 68
5.1 轮轨接触模型的描述与建立 ...... 68
5.2 曲线段磨耗状态下轮轨接触力分析....... 68
5.3 本章小结 ....... 73

第 5 章磨耗状态下的轮轨接触分析

5.1 轮轨接触模型的描述与建立
采用文献[32]中的分析方法,根据第二章实测的磨耗钢轨型面,通过将型面的离散点数据进行 B 样条曲线拟合,可得到钢轨型面二维模型。本章将拟合出的钢轨型面与车轮型面进行匹配,建立了轮轨型面的三维接触有限元弹塑性计算模型。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根据钢轨的实际情况,设置轨底坡为 1:40。由于实际钢轨轨下胶垫对钢轨的冲击起到了很大的缓冲作用,因此考虑轨下胶垫对钢轨的弹性作用。由于轨枕和道床离轮轨接触区域较远,根据以往研究可知,在静态分析中,这对轮轨接触区域的力学计算结果影响较小,因此在计算模型中没有建立道床和轨枕模型。由于车轮和钢轨之间的作用力可看作弹性体-弹性体的接触范畴,因此有限元模型中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接触关系采用 CONTA174 和 TARGE170 的面-面接触单元来建立。接触表面作用模式设置为法向单边接触,接触算法根据理论分析[34]采用扩展的拉格朗日算法,此外,采用库伦摩擦模型确定轮轨接触区之间的摩擦和运动状态,根据上一章节分析,摩擦系数取中间值 0.3。实际运用过程中,轮轨接触区尺寸远小于车轮和钢轨尺寸,为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和提高计算效率,需要控制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图 4 显示了轮轨接触区域的网格划分情况。根据图示可见,接触区域附近的单元网格划分的更细密,远离接触区域的单元划分的更稀疏。本章模型中,采用 8 节点六面体单元 SOLID45 定义车轮、车轴和钢轨,采用弹簧阻尼单元 CONBIN14 来模拟轨下胶垫。
……….

结 论

本文通过调查、实验、动力学仿真及有限元计算方法的有效结合,使用了 SIMPACK和 ANSYS 两种软件,获得了北京地铁钢轨磨耗的现状的调研,完成轮轨非正常磨耗钢轨几何型面的测试,轮轨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分析、轮轨力的测试、曲线段磨耗状态下的轮轨接触分析、磨耗影响因子的分析等工作。通过将测试轮轨力的数据处理与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证明了动力学仿真结论的正确性。通过以上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1)对北京地铁钢轨磨耗现象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测试。通过现场调查、比较分析、仪器测试等手段,获得了北京地钢轨非正常磨耗的现状、分布规律、以及典型磨耗区段的线路特征。通过仪器 MINIPROF 对 14 号线西局段-大井站岔前曲线进行了跟踪测试,得到了新轨、磨耗 2.75mm 和磨耗 7.5mm 三个磨耗阶段的典型型面,为后续数值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获得小半径曲线轮轨动力相互作用力,在 450m 半径曲线段布置测点断面,测量了钢轨横向力和垂向力,既作为后期有限元分析时所输入的轮轨力,也为后续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验证。
(2)建立了整车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 SIMPACK,按照相关参数,建立了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钢轨与轨枕之间的横向、垂向支撑和阻尼,并利用测量的轮轨力对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分析了曲线半径、轨底坡、轨道支撑刚度、列车轴距、轴重、转向架悬挂参数、轴向定位刚度、摩擦系数等车辆和轨道参数对磨耗指数、轮轨横向力、轮轨垂向力、冲角、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等影响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为降低磨耗,给出上述各因素值的合理范围。
............
参考文献(略)

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二

第1章概述

1.1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的水产品需求量不断上升,我国水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不仅成功解决了国内水产品供给的问题,而且成为水产品出口大国,水产品产量连续20年居于世界首位⑴。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榜,我国水产品自然捕榜量已经接近生态极限,并且在近年来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同时,捕榜产品小型化、底栖化、低值化趋势明显。因此,水产养殖业在水产品供应上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渔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以养为主、养捕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发展方针指导下,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2011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834.95千公顷,水产养殖总:产量达4023.26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1.80%。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是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榜产量的国家。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551.33万吨,占海水产品产量的53.35%,淡水养殖产量2471.93万吨,占淡水产量的91.72%。[2]有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水产养殖总面积7834.95千公顷,其中海水2106.38千公顷,淡水5728.57千公顷。从养殖品种来看,海水养殖产量以贝类为主,2008年数据显示,海水养殖水产中贝类产量最高,占海水养殖产量75.22%;而鱼类产量仅占5.58%;目前,中国海水养殖已经形成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品种,鱼类有梭鱼、鲍鱼、尼罗罗非鱼、真綱、黑鲷、石斑鱼、牙鲆、河脉鱼等;邮类有中国对奸、斑节对坏、长毛对奸、墨吉对邮和日本对奸等;蟹类有锯缘青蟹、梭子蟹等;贝类有始贝、扇贝、牡顿、甜、溢睡、文給、杂色蛤仔和鲍鱼等;藻类有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江蓠和麒麟菜等。淡水养殖则以鱼类为主,鱼类产量占淡水养殖产量88.64%;其中,四大家查仍然是养殖的主要品种。四大家鱼产量占鱼类产量64.79%。草鱼产量占到鱼类产量的20.19% ,位居第一。但同时罗非鱼、河蟹、青虫下、罗氏沼虫下等经济品种的养殖产量也在快速增长,近年来还增加了虹鳟、白娜、银鲑、珍珠贝、中华誠螯蟹等一系列名优品种[3-4]。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水产养殖方式从传统的低密度、粗放型的养殖方式向高密度、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化工厂化养殖发展,优质养殖新品种不断涌现,养殖技术开发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此基础上,我国水产品供应日益充足,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仅4.3公斤,1995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人均占有量为36.3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均10多公斤[5]。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群众“吃鱼难”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缓解了渔业捕榜压力,为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

1.2水产养殖污水概况

1.2.1水产养殖污水来源
水产养殖污水是指在水产养殖活动中产生的污水。现代水产养殖中通常采用高密度放养,而原有养殖水体中的营养和辟料有限,难以满足高密度养殖所带来的巨大消耗,因此就需要投加大量外源性辑料和渔业肥料来.满足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需要,而现有养殖条件下,这些外源营养物难以被养殖对象完全有效利用,只有少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其他大部分则以类便的形式排出,Gowen等[6]对网箱养殖大马哈鱼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辟料中76%的C和76%的N将以颗粒态和溶解态进入海水环境中。美国网箱虹缚养殖中,辑料中仅有24.7%的N和30%的P被吸收利用,而75%的N和70%的P则被排入水环境中[7]。真網养殖中,按蛋白质含量计算,投傅量的20%作为残辟被直接排放到水环境,鱼类摄食占80%,其中的20%用鱼自身生长,其佘60%作为粪便排出[8]。杨逸平等[9]报道人工投诉中N占邮池总输入N的90%左右,其中仅有19%转化为虫下体内的N,即使高质量的词料利用率也只能达到25%左右。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的不同会产生差异,但一般情况下投嚷飼料中有约10%-20%未被取食,摄入飼料中约有20%-25%的氮和25%-40%的楼用于养殖对象生长,75%-80%的氮和60%-75%的碟以类便和代谢物形式又排入周边水体。未被摄食的残佘饼料、养殖对象粪便等是养殖水体主要污染物来源。

第2章水产养殖业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2.1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技术来源
2.1.1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原则
对于水产养殖污水来讲,其污染物含量较低,水量大并且可生化性良好,处理难度不大。所选水产养殖污水处理工艺在满足处理效果要求基础上,应具备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等优点,以适应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的需要。目前,A/0法、SBR法、CASS工艺、氧化沟工艺、以及生物滤池工艺在研究和应用上都已十分成熟,在水产养殖污水处理应用上都有一定的应用,一般都可达到理想的效果,缺点是产生的运行管理费用较高,对于较小规模、经济能力有限的地区不太适用。人工湿地和多介质土壤层技术在污水处理应用上也有多年的历史,技术十分成熟,并且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等优点,适应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的要求。根据前文常用污水处理技术功能及特点分析,结合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原则综合考虑,并且结合项目小组以往在污水处理中的实践经验,初步选择人工湿地技术作为淡水水产养殖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釆用技术。海水水产养殖方15面,由于海水盐度效应,海水水产养殖污水较之淡水水产养殖污水污染物种类多,且污染物结构复杂,而以往针对海水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的工程化研究与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决定先期进行室外小试试验以确定工程采用技术比选。室外小试试验选定了在陆源污水处理中釆用较多的人工湿地技术和MSL技术。其中,人工湿地系统设置声苹、香蒲、大米草三种耐盐植物和对照处理试验,MSL系统设置水力负荷400L/m2.d和600L/m2.d试验。

第3章水产养殖业污水处理系统......... 24
3.1淡水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 24
3.1.1系统运行效果......... 24
3.1.2系统运行说明......... 24
3.1.3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24
3.1.4系统运行成本分析......... 27
3.1.5示范工程效益分析......... 27
3.2海水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运行......... 28
3.2.1系统运行效果......... 28
3.2.2系统运行说明.........  28
3.2.3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28
3.2.4系统运行成本分析......... 31
3.2.5示范工程效益分析......... 32
第4章系统维护......... 34
第5章结论与展望 .........36
5.1研究结论......... 36
5.2 展望......... 36
5.3建议与展望......... 36

结论

(1 )经工艺比选和小试验证,示范工程采用人工湿地工艺和MSL技术分别对淡水、海水水产养殖污水进行处理可以达到水循环利用、污染物削减的目的。
(2)投资与效益分析表明,人工湿地与MSL技术在水产养殖污水治理上可工程化,并具有良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3)总结整理示范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参数和施工管理经验,编辑水产养殖行业污水治理的技术指南,为水产养殖行业污水处理提供技术指导。
(4)本研究对于水产养殖业污水治理工程示范的研究,在我国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事业的背景下,必将在我国水环境生态的改善,尤其是水产养殖业污水的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岳冬冬,王鲁民.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长特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370-372
[2]2011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J].渔业致富指南.2012(8) :4-6
[3]小远.2008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形势综述[J].渔业致富指南,2009(15):4-5
[4]赵安芳,刘瑞芳.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与污染控制对策[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3,12(4) :15-17
[5]王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渔业致富指南,2009(7):12-17
[6]赵安芳,刘瑞芳.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与污染控制对策[J].2003,12(4):15-17
[7]李振,陈玉林.水产养殖中水体污染的营养控制措施[J].广东饲料,2004,13(2):41-43
[8]胡梦红.水产养殖造成的水体氮磷污染[J].齐鲁渔业,2006, 23(11):22-24
[9]崔毅,陈碧鹃,陈聚法.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5 ,16 (1) :180-185
[10]王建平,陈吉刚,斯烈钢,等.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的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 (2):192-197

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三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国民运输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民用运输机研制需求越来越迫切。现代商用运输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较高,作为一款可以投入航线运营的民用运输机须通过相关民航局的层层严格审定。定位于中国国内运营的现代商用运输机必须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而预计打入国际市场的商用运输机则必须取得航线运营所在国的适航证,如只有取得 FAA 和 EASA 颁发的适航证的飞机才可在美国和欧洲运营。飞控系统是现代飞机核心系统之一,关乎飞机安全性,是适航当局重点审查的对象。飞控系统的设备研制须严格遵守并符合中国民航局颁发的 CCAR 25 部,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 FAR 25 部和欧洲航空安全局新颁发的 CS25 部 之规定,并演示其流程的规范性、需求符合性和测试完整性。作为飞控系统的子系统,飞控作动系统的整个研制开发流程、各个环节和具体设备研制测试交付都需要按照适航规范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如何做到以上所述,是需要深入分析和细致研究的。

1.2 民用运输机飞控作动系统的研制现状
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主要集中在军用领域,所形成的工程研制流程、系统研发思路、器件设计要求等均基于满足军事需求的目的,具有鲜明的军事特点,如周期短,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低等。而在高完整性和高可用性的民用航空器整体研发领域基本没有涉足,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薄弱,对于需取得符合中国民航规章25 部或美国联邦 航空规章 25 部适航证的航空器研发更是空白,相关设备和主机研究所/院在当前中国军用体系下设计交付的产品并不能满足现代高安全性和经济性需求的民用飞机适航要求,中国民用航空技术研发水平与国际先进民用航空业水平相去甚远。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以某型民用飞机项目为背景,在研究了民机飞控系统研发过程后,首次系统得提出了以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 25 部/美国联邦航空局 25 部适航证为目的的当代商务运输机主飞控作动系统较为完整的设计考虑和规范要求,对需要取得现代适航证的民机作动系统子系统设计流程的规范化、设计要求的精细化,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和快速工程评估的推广具有实用价值。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规范开发流程要求,分析飞控作动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各关键方面和设计要素,建立作动系统工程仿真评估方法,最终完成并实现某型民用运输机飞控作动系统某作动器的工程设计。

第二章 民用运输机作动系统概述

2.1 民机作动系统定义与构成
当代民机飞行控制系统的作动系统,是对用于控制飞机各个气动控制面所对应的作动系统的总称。该系统执行来自飞行员或控制器的指令,用于驱动飞机气动控制面(舵面)的偏转,从而实现飞行控制系统对飞机进行控制的目的[5,6]。

2.1.2 民机作动系统的发展与构成
早期飞机的操纵系统是简单的机械操纵系统,由钢索的软式操纵, 发展为拉杆的硬式操纵。驾驶杆及脚蹬的运动经过钢索或拉杆的传递直接拖动舵面运动。驾驶员在操纵过程中必须克服舵面上所承受的气动力,并依据这种感觉来操纵飞机。只要对传动的磨擦,间隙和传动系统的弹性变形加以限制,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性能。随着飞机尺寸、重量及飞行速度的不断提高,由于舵面铰链力矩的增大,驾驶员难于直接通过钢索或拉杆拉动舵面。从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飞机向高空高速方向发展,飞行包线不断扩大,飞机的气动外形很难既满足低空低速的要求又满足高空高速的要求,为了提高飞机的稳定性和改善飞机的阻尼特性,第一次将人工操纵系与自动控制结合起来,将增稳系统引入到人工操纵系统中,形成了具有稳动功能的全助力操纵系统[7]。如图 2-1 所示为 B757-200 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8]。机械式操纵系统通常由驾驶舱杆盘/手柄、钢索、滑轮、滑轮架、拉杆、弹簧和液压助力器等部件构成。70 年代初成功地研制和开发了“电传操纵(Fly-by-wire, FBW)系统”,较好地克服了机械操纵系统所存在的一系列缺点。所谓电传操纵系统就是将控制增稳系统中的机械操纵部分完全取消,驾驶员的操纵指令完全通过电信号,利用控制增稳系统实现对飞机操纵[7]。如图 2-2 所示为空客公司与 20 世纪 80 年代推出的电传飞控民用飞机 A320 的副翼操纵系统示意图[9]。电传操纵系统通常由驾驶舱传感器、电缆、伺服控制电子、伺服作动器和舵面传感器等部件构成。

2.2 机械式操纵系统与电传系统的对比
电传作动系统技术目前已相当成熟,电液伺服作动系统在民机上的使用历史从20 世纪 60 年代已有约 40 年的历史,其输出功率大、响应快,直至现在的大多数飞机作动系统仍然采用电液伺服系统的形式。70 年代后期,随着高磁能积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大功率半导体驱动器件的出现,使得驱动电机具有输出功率大、转动惯量小、效率高的特点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功率电传”PBW(Power-By-Wire)作动系统的发展[11]。功率电传是指由飞机次级能源系统至作动系统各执行机构之间的功率传输是通过电缆及电能量传输的方式完成的。功率电传作动系统在飞控技术中将是一个主要的技术突破口。采用功率电传作动器的电力作动系统,使飞机第二能源系统至作动系统各执行机构之间的功率传输通过电缆以电能量的形式传输,从而取消飞机上既有电源又有液压源双二次能源的结构[12,13]。到目前为止,美国空军研究所(USAF) 、Boeing、GE 、Moog 、Parker 公司和 Dryden 研究所,英国 LucasAerospace 、Sheffield 大学、瑞典 Link Oping 大学、德国 Hamburg-Harburg 技术大学,以及加拿大、日本、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多个企业、大学、研究所,都在进行一体化作动器的研究开发.

第三章 民用运输机作动系统顶层设计输入.......... 25-40 
    3.1 顶层设计输入概述.........25 
    3.2 民用运输机作动系统顶层文件......... 25-28 
    3.3 主飞控作动系统研发流程.........28-39 
        3.3.1 适航关注的重点工作......... 28 
        3.3.2 系统研发流程概述......... 28-30 
        3.3.3 需求管理 .........30-33 
        3.3.4 需求确认与验证......... 33-38 
        3.3.5 构型管理 .........38-39 
    3.4 本章小结......... 39-40 
第四章 民用运输机作动系统权衡......... 40-58 
    4.1 系统权衡研究概述......... 40 
    4.2 飞机级的权衡......... 40-48 
        4.2.1 作动系统液压压力选用......... 40-46 
        4.2.2 功率电传作动器选用权衡......... 46-48 
    4.3 系统级的权衡 .........48-54 
    4.4 部件级的权......... 54-57 
        4.4.1 作动器机械形式权衡分析......... 54-57 
    4.5 本章小结......... 57-58 
第五章 民用运输机作动系统某型作动器......... 58-76 
    5.1 作动器设计要求概述......... 58 
    5.2 民机方向舵作动器设计需求构成.........58-59 
5.3 民机方向舵通道安全性、可靠性.........59-76

结论

主飞控作动系统作为飞控系统的关键构成部分之一,其研制体系和流程长期以来在国内民用航空界没有得到过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设计分析流程上存在一定的空白。本文根据一些型号的经验,并以某型民机方向舵作动器作为典型案例,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当代民用飞机主飞控作动系统研制流程和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
a) 当代民机作动系统前瞻性技术研究; 
b) 民机作动系统顶层设计输入梳理; 
c) 当代民机作动系统研发流程分析与建立; 
d) 民机作动系统在全机、系统和部件三个层级上所应进行的一些重要的权衡分析讨论; 
e) 当代民机电传飞控作动系统典型设计需求梳理、归纳与分析; 
f) 典型民机电传飞控作动器组成部件与工作原理探讨; 
g) 典型民机电传飞控作动器工程指标技术分析与快速初步仿真模型的建立与运用。 
本文对民机作动系统发展研究而言是一次有价值的探索。某些型号的液压作动器参照了此设计流程和分析研究的方法,并且其实物已经在一些型号上得以成功使用。实际的情况证明,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流程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的工程价值,对国内民用航空业电传飞控作动系统的研发具有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民用航空局  . CCAR‐China Civil Aviation Regulations  中国民航规章[S].  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 2012.36‐126 
[2] SAE International Group. ARP 4754A Guidelines for Development of Civil Aircraft and Systems [S] U.S.A : SAE, 2010: 30‐75
[3]  王占林.  近代电气液压伺服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 127‐169. 
[4]  李霏霞. AMESim 与  Matlab 联合仿真在舵机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J].  北京: 2008 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502‐505 
[5] 宋翔贵,张新国.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173
[6] 沈燕良. 飞机系统原理[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190
[7] 高金源,焦宗夏,张平. 飞机电传操纵系统与主动控制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5
[8] Boeing Company. B757 AIRCRAFT MAINTENANCE MANUAL[M]. Boeing: Seattle. 2004.Jan28/02. chapter 27.Page 12
[9] Airbus Company. A319/320 AIRCRAFT MAINTENANCE MANUAL[M].Airbus:Toulouse.2006.08.Chapter 27 Page 3/ 4
[10] 严雅琳. 民用飞机电传飞控系统浅析[J].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0(2):35

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四


前 言

中国每年有数以千万的心肌梗塞病人,他们之中有几十万人因严重心力衰竭需要心脏移植。同时,我国每年约有十多万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他们之中许多是严重畸形先心病患者,挽救这些终末期心脏疾病及严重心脏畸形的患者生命,唯一途径就是心脏器官移植。 然而目前心脏器官的来源极度匮乏,面临没有心脏器官可供移植的尴尬局面。人工生物心脏是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获得左心功能的一种新的治疗假设。目前,以原代心肌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心脏已获得突破,国外学者将原代鼠心肌细胞种植到脱细胞心脏支架,联合生物反应器循环灌流和血管化技术,在体外构建出跳动的人工心脏,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 medicine,这是人工生物心脏发展的里程碑[1]。然而,这种以原代心肌细胞构建的人工心脏存在细胞取材不便和难以应用于临床的问题,因为其种子细胞是原代心肌细胞,来源有限而且增殖能力差。寻找一种合适的种子细胞替代原代心肌细胞显得尤为迫切!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被广泛用于心肌再生方面的研究。
ESC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出各种组织细胞,其中包括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 CM)。分化出的 CM 能够表达心脏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且拥有如同心脏控制其起搏功能的离子通道。已有研究证实,胚胎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并作为组织工程心肌的种子细胞来源,在基质材料上种植这些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可以形成心肌样的结构。然而,胚胎干细胞固有的伦理和免疫问题,限制了其在组织工程心肌中的进一步应用。iPS 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 )是近年来通过成体细胞重编程获得的类似于 ESC 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与 ESC 不同,iPSC 可以由病人的皮肤组织重编程获取,经过一系列诱导分化,有可能建立大批量同源心肌细胞而无伦理争议和免疫排斥,极具临床应用价值。iPSC 可在体内外分化为功能性的心肌细胞,但它们自发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效率很低,且分化的细胞存在着很大的异质性。这种低下的诱导效率难以满足细胞替代治疗以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肌的需求,并导致分化细胞中混杂有多种类型细胞,甚至含有尚未分化的 iPSC。在体移植后,这种细胞异质性将带来致心律失常、致瘤性等一系列隐患。因此,探索一种高效的诱导策略和探明其心肌分化机制,诱导 ESC、iPSC 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以提高分化细胞的同质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尽管 ESC 的心肌分化取得了激动人心的成果,但长期分化中关于这种 ESC 源性心肌细胞的成熟和功能维持仍然缺乏进一步研究。目前 iPSC 的心肌分化研究是基于 ESC 进行的;然而,已有研究表明iPSC 与 ESC 之间存在一定的表达差异性。相对比 ESC 而言,iPSC 的心肌分化效率更低。
一直以来,种子细胞的难以大量获取,制约着组织工程的发展。尽管已有文献报道直接从成纤维细胞通过基因改变获得心肌细胞,然而这样获取的心肌细胞仍然无法满足组织工程心肌中要求大批量心肌细胞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干细胞分化调控的途径,体外扩增出大量心肌细胞,是目前心脏组织工程的首要任务。从干细胞到新生的中胚层再到心脏的原始细胞最终到终末分化的心肌细胞,涉及一系列细胞生长、生物发育的复杂调控过程。纵观以往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人们往往只关注如何找到有效的诱导剂,而忽略了细胞只是组织的一部分,细胞-细胞(cell-cell)、细胞-基质(cell-matrix)的相互作用才是高效诱导分化的关键,其对于细胞分化的成熟和功能维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探讨细胞-细胞的相互作用最直观的方法是共培养。共培养细胞可以形成有利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微环境,可以通过细胞分泌的相互作用或化学信号来调控干细胞的分化命运。基于这一推测,本课题拟通过联合维生素 C 诱导和细胞共培养建立 ESC 的心肌分化模型。利用建立的 ESC 心肌分化模型观察其对 iPSC 心肌分化的影响,探索共培养促进 iPSC 心肌分化的机制和高效诱导分化的方法;基于组织工程技术探讨有效的心脏脱细胞的方法和ESC/iPSC 在组织工程心肌构建中的价值。本课题拟分为三个部分:1)共培养心肌分化模型的建立;2)共培养诱导 iPSC 向心肌细胞分化及其机制探讨;3)脱细胞基质制备及组织工程心肌的初步构建。本研究旨在探索 iPSC 在组织工程心肌构建中的应用价值,为基于干细胞的人工心脏构建奠定重要基础。

文献回顾

1、 组织工程心肌再生的困境
未找到合适的种子细胞来源制约了组织工程心肌的发展:组织工程技术是一门通过细胞、支架及可溶性介质联合种植来修复或再生损害的组织及器官的技术,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在心肌修复与再生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得到了迅猛发展。组织工程心肌的两大要素是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组织工程技术常用生物材料支架及技术有(1)表面修饰材料[2];(2)天然生物材料[3, 4]和去细胞组织支架[5];(3) 生物合成的 3D 生物材料[6];(4)纳米材料[7];(5)微细加工材料[8]。支架材料的研究相对成熟,而种子细胞的来源却是一直困扰的问题。目前,以原代心肌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心脏已获得突破,Taylor 等将新生鼠原代心肌细胞和一些支持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联合种植于 SDS 洗涤法制备的心脏支架中,并利用生物反应器及组织化培养方法在体外重新构建出跳动的心脏[1]。然而,Taylor等构建人工心脏采用的种子细胞来源于活体的心肌细胞,来源有限且增殖能力差,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一直以来,种子细胞难以大量获得,制约着心脏组织工程的发展。进一步研究干细胞分化调控的途径,体外扩增出大量 CM,是心肌组织工程的前提条件[9]。以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来源,进行心肌再生是科学家们一直追寻的梦想。目前,基于骨髓干细胞或胚胎干细胞获得分化的心肌细胞,进行心肌再生已有一些研究,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面临着分化能力欠缺的问题[10];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无限增殖潜能的干细胞,其分化潜能具有全能性,在体外培养过程中 ESC 可聚集形成类似胚胎样的小体,称为拟胚体(embryoid body , EB) ,具有早期胚胎的许多特性。EB 含有三个胚层及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其中包括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 CM)[11, 12],甚至可形成血管系统结构。ESC 在心脏修复和心脏再生方面的研究无疑是干细胞研究的重头戏。

实验二 共培养诱导iPSC向心肌细胞分化及其机制.......... 46-66 
    1 材料.......... 46-47 
    2 方法.......... 47-56 
    3 结果.......... 56-63 
    4 讨论 ..........63-66 
实验三 脱细胞基质制备及组织工程心肌.......... 66-74 
    1 材料.......... 66-67 
    2 方法 ..........67-70 
    3 结果.......... 70-72 
4 讨论 ..........72-74

结论

本研究通过联合维生素 C 诱导和细胞共培养建立 ESC 的心肌分化模型,并观察其对 iPSC 心肌分化的影响,探索共培养促进分化的机制和高效诱导分化的方法,基于组织工程技术探讨有效的心脏脱细胞方法和 ESC/iPSC 在组织工程心肌构建中的价值。得出以下结论:
1、维生素 C 联合 MEF 或 NCM 共培养可以有效地促进 ESC/iPSC 向心肌细胞分化,相对于 MEF 共培养,NCM 促进 ESC/iPSC 心肌分化的作用更明显;
2、MEF 或 NCM 共培养这种促心肌分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分化的后期,其机制可能与共培养维持了 integrin 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 ESC/iPSC的后期分化;
3、酶消之后添加 NaOH 可以完全去除心脏组织中的细胞成分,而保留基本完整胞外基质,可供细胞重新长入;
4、通过维生素 C 加共培养建立的高效心肌分化模型由 iPSC 获得心肌细胞,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理想心肌细胞。
本研究揭示了细胞-细胞相互作用促使干细胞心肌分化的相关机制,初步探讨了组织再生的可行性。为我们后期利用脱细胞基质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肌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Ott HC, Matthiesen TS, Goh SK, et al. Perfusion-Decellularized Matrix:Using Nature's Platform to Engineer a Bioartificial Heart [J]. Nat Med.2008, 14(2):213-221.
[2] Shin H, Jo S, Mikos AG. Biomimetic Materia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J].Biomaterials. 2003, 24(24):4353-4364.
[3] Battista S, Guarnieri D, Borselli C, et al. The Effect of MatrixComposition of 3d Constructs on Embryonic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J].Biomaterials. 2005, 26(31):6194-6207.
[4] Ventura C, Maioli M, Asara Y, et al. Butyric and Retinoic Mixed Ester ofHyaluronan. A Novel Differentiating Glycoconjugate Affording a HighThroughput of Cardiogenesis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J]. J Biol Chem.2004, 279(22):23574-23579.
[5] Cebotari S, Mertsching H, Kallenbach K, et al. Construction ofAutologous Human Heart Valves Based on an Acellular Allograft Matrix[J]. Circulation. 2002, 106(12 Suppl 1):I63-I68.
[6] Levenberg S, Huang NF, Lavik E,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Embryonic Stem Cells on Three-Dimensional Polymer Scaffolds [J]. ProcNatl Acad Sci U S A. 2003, 100(22):12741-12746.
[7] Rajagopal K, Schneider JP. Self-Assembling Peptides and Proteins forNan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J]. Curr Opin Struct Biol. 2004,14(4):480-486.
[8] Khademhosseini A, Langer R, Borenstein J, et al. MicroscaleTechnologie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nd Biology [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6, 103(8):2480-2487.
[9] Koike M, Sakaki S, Amano 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Embryoid Bodies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Formed under Various CultureConditions and Estim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Status of Such Bodies [J]. JBiosci Bioeng. 2007, 104(4):294-299.
[10] Mannello F, Tonti GA. Concise Review: No Breakthroughs for HumanMesenchymal and Embryonic Stem Cell Culture: Conditioned Medium,Feeder Layer, or Feeder-Free; Medium with Fetal Calf Serum, HumanSerum, or Enriched Plasma; Serum-Free, Serum ReplacementNonconditioned Medium, or Ad Hoc Formula?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Gold! [J]. Stem Cells. 2007, 25(7):1603-1609.

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五


前 言

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的特点:研究的范围更宽(可以辐射到油田开发的各阶段及各领域),考虑的因素更多,需要的数据量更大。其核心技能在于:模型假设条件与局限性的理解、传统油藏工程方法的结合、输入数据的识别与处理、参数调整的合理性论证、模拟结果的解释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作为油气藏预测工具,具有比其它技术方法更多的数据量需求,其预测精度受到数据质量及数量的制约,同时也存在多解性和风险性。因此,对于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精度要求,要立足于资料的完备性及准确性评价,对于模拟预测的结果,要尽可能地辅助其它的油藏工程计算方法综合论证。油藏数值模拟与油藏工程方法之间关系理论研究: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是油藏工程研究技术方法之一,理论基础与其它的油藏工程动态预测数学计算方法一致。随着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技术正规化与综合性的发展进步,其本身的内涵与功能逐步扩大,与传统油藏工程的含义逐步融合交叉,成为“现代油藏工程”的核心,但仍不能取代物质平衡方法、解析方法、递减曲线分析方法的传统油藏工程方法。综上所述,该课题的研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2. 目前研究现状
大约在半个世纪以前,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在过去二十年中,目睹了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从一种神秘的方法转变成一个具有巨大重要性的实用工具箱。通过使用该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才有机会更好地认识日益复杂的油藏中流体流动机理的复杂性,井筒中流体流动机理的特征,射孔孔眼附近区域的流体流动状态,垂直井、斜井、水平井和多分支井与油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储层特征的复杂性[1]。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油藏数值模似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模块的功能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模块的功能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集成了地震、油藏工程、测井、经济评价、工艺等一体的软件[3]。
迄今为止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在功能的集成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对于各种类型的油气藏几乎都可以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来处理,同时对于各种不同方式的开采也可以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来处理。对于求解油藏中的非线性多组分流动的数学模型问题,可以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研究油藏中渗流机理的过程,为油田开发及油气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其油田开发更具科学合理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中来,使该方法有了新的突破: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借助于计算机高速计算的功能,同时利用已出现的向量算法使得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在设计上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对于共轭梯度法的处理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在处理困难、复杂的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方面效果更为突出。在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处理网格化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只局限于静态、动态的部分网格加密技术,对于处理在边界、断层插值计算以及面与面垂直正交的新型油藏数值模拟计算方面采用了新出现的不规则网格法,其效果更佳,收敛的速度更快。随着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对于完善多重网格法和混合有限元法及流线法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利用并行处理技术解决大中型油田数值模拟工作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是应用计算机研究油、气藏中多相流体渗流规律的新型数值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从 50 年代问世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难以求解的极为复杂的渗流及油藏工程问题得以解决[2]。特别是近十余年,随着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和快速、大型计算机的飞跃发展,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日趋成熟,在油、气田开发方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成为提高油、气田开发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技术。本文通过常见的非线性黑油模型研究油藏数值模拟与油藏工程方法关系理论研究,得出流体流动偏微分流动方程的简化问题解析解。

第一章 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1.1 油藏数值模拟
油藏数值模拟是根据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实际情况,通过建立描述油气藏中流体渗流规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得数值解来研究其运动变化规律。其实质就是利用数学、地质、物理、计算机等理论方法技术对实际油藏的复制。其基础理论是基于达西渗流定律。油藏数值模拟就是利用建立起的数学模型来展现真实油藏动态,同时采用流体力学来模拟实际的油田开采的一个过程。基本原理是把生产或注人动态作为确定值,通过调整模型的不确定因素使计算的确定值(生产动态)与实际吻合。其数学模型,是通过一组方程组,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描述油藏真实的物理过程。充分考虑了油藏构造形态、断层位置、油砂体分布、油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流体PVT性质的变化等因素。这组流动方程组由运动方程、状态方程和连续方程所组成。油藏数值模拟是以应用数学模型为基础的用来再现油田实际生产动态的过程。具体是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油藏工程、测井等方法,通过渗流力学,借助大型计算机为介质条件建立三维底层模型参数场中,对数学方程求解重现油田生产历史,解决实际问题。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从 50 年代的提出到 90 年代间历经 40 年的发展,日益成熟。现在进入另外一个发展周期。近十年油藏数值模拟为油田开发研究和解决实际决策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油田开发好坏的衡量、投资预测及油田开发方案的优选、评价采收指标等应用非常广泛。油藏数值模拟功能包括两大部分:①复杂渗流力学研究,②实际油气藏开发过程整体模拟研究,且可重复、周期短、费用低。

1.1.2 油藏数值模拟的类型
油藏数值模拟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多种,划分时最常用的标准是油藏类型、需要模拟的油藏流体类型和目标油藏中发生的开采过程,也可以根据油气藏特性及开发时需要处理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而设定,油气藏特性和油气性质不同,选择的模型也不同,还可以根据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所使用的坐标系、空间维数和相态数来划分。以油藏和流体类型来划分,其模型有:气体模型、黑油模型和组分模型;以开采过程来划分,其模型包括:常规油藏、化学驱、热采和混合驱模型。以油藏和流体描述为基础的油藏模型分为两类:黑油模型和组分模型。
(1)黑油模型,是常规油田开发应用的油藏数值模型,用于开采过程中,对油藏流体组分变化不敏感的情况,是最完善、最成熟的。黑油模型假设质量转移完全取决于压力变化,适应于油质比较重的油藏类型,在这些模型中,流体性质oB 、gB 、sR 决定 PVT的变化,如普通稠油及中质油的油气藏。
(2)组分模型,应用于开采过程中对组分变化敏感的情况。这些情况包括:挥发性油藏和凝析气藏的一次衰竭采油阶段,以及压力保持阶段。同时,多次接触混相过程通常也采用组分模型进行模拟。在组分模型中,适用于油质比较轻、气体组分比较高的油气藏,使用三次状态方程表示PVT变化,如轻质油或凝析气藏。
(3)根据一些特殊开采方式的需要而形成的其他类型的数值模型,如热采模型、注聚合物驱油模型、化学驱油模型、裂缝模型等。其中:热采模型使用了物质平衡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也用到了组分模型的方法;化学驱油模型与黑油模型有所不同,其附加的守恒方程是用来表示驱油工程中的某种化学用剂的变化。这些模型都是以黑油模型或组分模型为基础演变而来的,采用了最灵活的假设条件和计算方法,只不过在编程过程中加入了一些与特殊开采相应的方程。

第三章 油藏数值模拟与解析方法关系........... 24-30 
    3.1 解析方法 .........24-29 
        3.1.1 瞬变压力分析中的解析方法......... 24-25 
        3.1.2 动态分析中的 Buckley-leverett 方法......... 25-29 
    3.2 油藏数值模拟与解析方法理论关系 .........29 
    3.3 本章小结.........29-30 
第四章 油藏数值模拟与递减曲线分析方法......... 30-41 
    4.1 递减曲线分析方法......... 30-39 
        4.1.1 Arps 递减曲线......... 30-38 
        4.1.2 生产类型曲线......... 38-39 
    4.2 油藏数值模拟与递减曲线分析......... 39-40 
4.3 本章小结 .........40-41

结论

通过数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是最常用的方法。用经典的数学解析方法来求出数学模型的解析解,也就是所追求的精确解。由于可以直接求出各种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所以易于得到比较明确的物理概念,这是解析方法的一个很大的优点。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弊端,就是这种解析方法只能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渗流问题,而对于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的渗流问题,比如油层复杂的非均质变化及多维多相多组分等的渗流问题,就无法解决。对于油田开发方面越来越多地使用的各种提高采收率新方法就更无法用解析方法求得各种复杂过程的精确解了。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来求解的数学方程式是一种近似的方法。而用解析方法求得的解是用公式表达的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由此可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求得的解不是一个数学函数关系,而是分布在足够多的点上的一系列具体数值,通过这些数值来近似地解答问题。虽然这只是一种近似的方法,但是只要所求解的点数足够多,就可以以足够的精度逼近解析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成为可能,进而能够在满足工程问题所需精度的情况下,解决用传统的解析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大型快速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为油藏数值模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使其成为现代油藏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
通过有限差分离散化,原先表示连续的光滑函数的偏微分方程被一整套对每个离散点、与该点近似解有关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所取代。为求取最终的结果,就要采取一定的数值计算方法解析。Eclipse 软件(斯仑贝谢公司的Eclipse 2006a 油气藏数值模拟软件)提供有多种计算方法可供选择,例如:显式、半隐式、全隐式等。全隐式方法具有运算量大、精度高、稳定性好及波动小等特点,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发展方向。现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已可用于解决大量的复杂油藏工程问题。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不仅在理论上用于探讨各种复杂渗流问题的规律和机理,而且普遍用于开发设计、动态预测、油层参数识别、工程技术问题的优化设计以及重大开发技术政策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郝上京,陈明强,翟亮亮,曹宝格.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现状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136-137.
[2]周贤文,汤达帧,张春书.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特种油气藏,2008,15(4):1-6.
[3]朱家欢,赵朝霞,孙玉国,熊敏.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3):260-261.
[4]刘国旗,尹朝伟.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及应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4):9-10.
[5]康兴妹,赵华,陈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油藏实际开发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5):36-37.
[6]朱焱,谢进庄,杨为华,侯连华.提高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精度的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2):225-229.
[7]杨耀忠.油藏数值模拟应用研究方法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1):32-34.
[8]李梅,康志江.深度调剖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3):77-80.
[9]尹定.全隐式三维三相裂缝黑油模型[J].石油学报,1992,13(1):61-67.
[10]于广斌,李宗民.一种实用的油藏数值模拟前处理系统方案[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19(7):1860-1862.

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汽车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中国汽车销售量 2012 年 19306435 辆,2013 年为21984100 辆,从这两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汽车销售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进入这一行业,企图分得一杯羹。然而,市场是有限的,当企业数量达到一定数值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之残酷程度,可想而知。企业要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残酷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在保证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成本。然而,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整车的基本元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车的质量。无疑,汽车行业降低成本,归根结底是如何在汽车零部件采购上降低成本。那么,降低汽车零部件的成本又该从哪方面着手呢?我们知道,对于汽车行业,采购这一环节承担着与上游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的重任。也有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重点着眼于物品采购环节。采购的成本高低、质量优劣和敏捷性的好坏、交货期的长短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整车的质量的优劣和成本的高低。理论与实践都证明,采购环节,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说良好的采购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购管理固然重要,然而,当前仍有很多的企业在采购管理这一方面还是以传统过时的管理思想作为理论指导。这种采购管理理论过多的关心价格因素,忽视质量、交货期、迅捷性等这些采购的核心内容。在这种传统的采购思想指导下,企业在采购活动时的通常做法是:企业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询价、报价、还价等多轮谈判,或者直接采取公开招标、议标等形式。结果,企业会选择报价最低的供应商,与之签订正式商业采购合同。然而,这一思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后,企业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商品的质量问题、合作伙伴的短期性等。长期来看,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对企业的采购成本和企业的长期成长造成无法挽回的不良影响。
.......

1.2 研究目的
如前所述,采购管理是汽车制造整个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采购这一环节在汽车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管理思想的采购管理不言而喻,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定位于国内一家整车企业,我们称之为 A 公司。本文重点研究 A 公司的采购管理。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采购管理思想和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思想的比较与分析,找出传统采购管理思想的弊端,以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优越性。并能够为企业采购效率的提高,和采购成本的降低提出卓有成效的方法与思路,最终达到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希望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提供一定思路。通过查阅权威年鉴,阅读大量文献、期刊和已经发表于权威期刊的论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笔者尝试着探讨解析供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采购流程策略优化。以下是笔者论文的研究思路。在文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汽车行业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目标和范围。在文章第二章,阐述分析了采购和采购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采购管理的概念、作用、重要性及目标、原则、采购管理的内容、职能和目标。在文章第三章,针对 A公司汽车零部件采购现状,从组织结构、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采购策略这四个方面,分析了 A 公司在汽车零部件采购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文章第四章,针对第三章分析出的 A 公司汽车零部件采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改善零部件采购管理的建议,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组织结构、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采购策略。本文笔者希望对我国汽车制造业进行零部件采购管理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

第二章 采购管理相关理论

采购管理相关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步意识到采购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采购管理的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采购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的质量,采购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进入到 21 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进,供应链理论也逐渐兴起,采购作为行业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基于供应链思想的采购管理,重视点不仅仅是低价格,更加关注商品的迅捷性、交货期等采购的其他核心内容,这不仅保证了商品的低廉价格,更使商品的质量得以保证,对于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
首先,要明确采购与采购管理的概念是不同的。具体而言,采购是一项具体明确的业务活动,是一项重要作业活动,何一个企业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首先都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采购,采购活动是连接制造业与供应商的桥梁[2];而相对于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而言,采购管理则是企业管理这一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子系统,采购管理保证了企业的物资供应,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2.2 采购管理的方法
库存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ABC 管理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以及经济订货法(EOQ)、JIT 库存管理方法等[11]。ABC 管理法又叫 ABC 分析法,就是以某类库存物资品种数占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数和该类物资金额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百分数大小为标准,将库存物资分为 A、B、C三类,进行分级管理。ABC 管理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库存(物料、在制品、产成品)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一般 A 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 1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 70%左右;B 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 2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 20%左右;C 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 7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 10%左右[12]。ABC 分类库存管理方法:①A 类库存物资的管理:(1)进货要勤。(2)发料要勤。(3)与用户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用户需求的动向。(4)恰当选择安全系统,使安全库存量尽可能减少。(5)与供应商密切联系。②C 类库存物资:对于 C 类物料一般采用比较粗放的定量控制方式,可以采用较大的订货批量或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③B 类库存物资:介于 A 类和 C 类物料之间,可采用定量订货方式为主,定期订货方式为辅的方式,并按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
.......

第三章 A 公司汽车零部件的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17
3.1 A 公司汽车零部件采购概况.......17
3.2 A 公司存在的采购管理问题.......18
3.3 本章小结....27
第四章 A 公司汽车零部件采购流程设计方案 ........28
4.1 采购部门组织结构的设计 ..........28
4.1.1 采购部职能设计 .....28
4.1.2 采购权责设计..........29
4.2 采购流程的设计......30
4.3 供应商管理的设计.........32
4.3.1 供应商的选择..........32
4.3.2 供应商指标评价体系的设计 ......34
4.3.3 供应商管理办法设计 ....36
4.4 采购策略的设计......40
4.5 本章小结....42
第五章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43
5.1 组织保障....43
5.2 制度保障....43
5.3 机制保障....44
5.4 资金保障....44
5.5 本章小结....44

第五章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本文第三章,从采购组织、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采购策略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 A 公司采购流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在第四章,针对 A 公司汽车零部件采购流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然而,原有的采购流程管理已经在组织成员中根深蒂固,策略优化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来保障策略优化的实施。本章就以上章节提出的策略优化,以下从组织、制度、资金、激励四个角度制定配套的保障措施,保障优化策略的顺利实施。

5.1 组织保障
原有的采购管理模式已经在组织成员中根深蒂固,要想改变组织员工乃至领导原来的工作习惯,而接受对他们来说一种全新的采购模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有必要临时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优化工作的监督小组,这个小组成员由其他部门管理人员抽调,和采购部门管理人员组成。优化管理监督小组对优化工作全程实施监督管理,实时将优化工作实时情况报告上级领导,以确保优化工作有效的展开[49]。组织成员是实施优化策略的核心成员,所以保障策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还有组织成员的执行力,提升组织成员的执行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建立核心的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对组织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进取的态度。②加强优秀采购人才的引入。优秀的外来采购人才应当具备专业的采购知识和丰富的采购经验,优秀的外来采购人员可以给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优质的采购技术和丰富的资源,并且新旧同事一起共事,可以碰撞出更激烈的火花,这无疑对于采购管理优化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结论

在汽车行业中,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零部件采购管理对一个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零部件是组成企业最终产品的基本要素,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来说是零部件采购的竞争,传统的采购管理思想只是关注零部件的价格,企业依靠简单的定性管理方法选择零部件供应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这种传统管理思想已经不能应对日渐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发展,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这种管理思想不仅重视零部件供应商的价格,还考虑到采购的其他因素,例如质量、组织柔性、对外界的相应能力、交货期等等。这种管理思想克服了传统管理思想的弊端,使得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关系,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 A 公司的个案研究,从采购组织、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采购策略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 A 公司汽车零部件采购部门存在的问题,并运用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思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套采购优化建议。为保障这些优化建议的顺利实施,本文最后还从组织、制度、机制、资金四个角度给出保障措施,以保障优化建议的顺利实施。
............
参考文献(略)

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七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自1995年磁阻磁头发明以来,各种新型磁头技术不断翻陈出新,从巨磁磁阻(GMR)到垂直记录技术(PMR),机械硬盘的存储量经历了摩尔定律般的指数式爆炸增长。根据各大硬盘制造商产品容量和价格发布记录,我们可以大致看到每英寸字节的容量密度由约不到1Gb(吉字节)膨胀到如今900Gb。而其价格由超过800美元每吉字节下降到目前约6.33美分每吉字节。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磁头技术将会突破瓶颈进入热辅助磁纪录时代,因此存储容量会大大提高,而每单位吉字节价格会进一步下跌。这同时也会促进云存储发展,但反过来也可能限制机械硬盘行业继续发展,从而保持均衡状态。在如此高速发展的磁头技术前,行业发展和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和残酷。在技术发展道路上稍有差错停滞,又或者没能及时推出新技术,又或者产能没能及时提升,再在经历全球经济发展跌宕起伏中,硬盘制造商数量从起初的超过200家,经历破产倒闭、转行发展、吞并重组,到如今就只有希捷、西部数据和日立三足鼎立。同时在这吞并重组的过程中,硬盘制造商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他们也开始收购一些不处于顶尖行列的圆晶和磁头制造商从而培养企业内部自己的圆晶和磁头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建立内部专门的磁头制造部门。至此机械硬盘行业寡头局面形成,行业内上下游竞争的天平渐渐地向买方市场倾斜。
.........

1.2 六西格玛管理在国外内发展状况
西格玛(σ)在统计学上表示标准差,用于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六西格玛即 6 倍西格玛,六西格玛水平意味着百万出错机会(DPMO)中不超过 3.4 个缺陷(何桢,1999)。六西格玛的含义已远远超出其统计含义,成为一种客户驱动下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六西格玛目标,,是一个控制值不断趋于期望值并减少波动,追求过程和输出的完美(唐晓芬等,2003)。其次,六西格玛方法。它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Mikel Harry, 2000),其工具和方法包括现代质量管理技术、应用统计技术、工业工程和现代信息技术。它强调吸收集成所有有力的方法及结合企业实践的创新。最后,六西格玛文化和战略(Forrest,2001)。将六西格玛价值观和改进方法融入企业文化,列为企业的战略,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力,促进完成使命和愿景。自从六西格玛管理在摩托罗拉实施获得极大成功后,六西格玛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广泛的发展和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通用电气的再度发展和巨大成功。然而六西格玛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而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于工业发达国家的全面质量管理及一系列广泛深入的质量控制改善理论上发展深化而成。这些伟大的质量管理理论包括流程管理思想、休哈特统计过程管理、戴明PDCA持续改善环、朱兰质量改进三部曲、克劳斯比零缺陷管理原理以及在日本的深入应用发展如田口方法等。这些理论方法熔融会通,使得六西格玛对全面质量管理传承和创新,最终不再是单纯的质量改善工具而成为可以令企业持续改进、减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和客户满意度和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系统管理理念和方法。六西格玛不仅被普遍运用于产品质量改善,特别是制造业,以减少坏品、保持稳定质量为主,但也可以作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工具为企业提供流程再造、高效管理、精益生产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六西格玛这些系统性和实用性,国外内涌现了一大批通过实施六西格玛而获得成功的企业,其实施行业涵括制造业和服务业[1-4],如跨国集团有三星电子、LG、德尔福汽车配件,而国内本土优秀企业有联想、宝钢[5]、东航、中国一航精益六西格玛[6]、中兴、美的和中航等。
.....

第二章 写头宽度控制改善项目定义和测量阶段

2.1 写头宽度控制改善项目定义
2.1.1 项目成立的意义
如上一章所述,在机械硬盘行业残酷竞争的背景下,保持高质量、低成本、高优率和短生产周期是对抗其他竞争对手的唯一生存途径。同时给客户提供质优廉价的磁头,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主要手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关键因素在于写头宽度控制的改善,即写头宽度标准差改善。这既是公司内部管理层的要求,也是公司的发展的内生性需要。对于客户而言,比他们内部磁头更为低成本而优质的外部磁头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S公司不能将成熟量产项目的磁头优率提高、价格降低,他们将不会考虑大规模采购。这正是客户之声。

2.1.2 项目的成立
随着内外部环境发展,S公司高层早已意识到这些已经改变了我们和我们顾客的经营方法,需要更高的品质、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生产和更快的反应速度。但这对于一个经已是磁头制造业内巨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外部环境恶化、竞争加剧、市场下降,内部不同部门间的保护主义和山头主义依然存在。要实现这些目标,推动跨部门问题改善与解决,都需要一个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成熟系统。六西格玛正是现时适合推广的理论方法和系统。在这次基于六西格玛的写头宽度控制改善行动中,公司高层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关注和支持,在公司副总裁的倡议和推动下,人事培训部门聘请外部顾问咨询公司,由各个技术支持部门、事业部门和生产部门的总监和高级经理联合发动一轮针对包括写头宽度标准差改善项目在内的关键因素改进项目。对于W客户的X项目,本文作者作为事业部门X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将会直接负责其写头宽度标准差改善项目。
......

2.2 写头宽度测量系统验证
磁头动态测试系统是在磁头在磁碟上飞行时模拟硬盘类似的测试,采集相应的参数信号,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特殊的信号分析仪再得到所要参数的数据。测试系统的硬件基本与硬盘相类似,关键在于测试模块和算法优化。现阶段的写头宽度的测试模块和算法大致上与硬盘的类似,其主要步骤如下示意图:(1)在轨道中间0的位置,写低频信号;(2)在轨道+/-L的位置,用交流作擦除(AC Erase);(3)在信号的峰值位测量信号大小;(4)在轨道L位置之外重复步骤(1)到(3);根据每个位置的测量信号峰值,可以得到以下的写头宽度拟合线计算图。一般定义20%到80%范围内的点连线与横轴的交点为写头宽度的一半,其中为了保证测量的正确性,这根20%到80%范围内的点连线是有线性度要求的。

.......

第三章 写头宽度控制改善项目分析和改善阶段........43
3.1 第二次 FMEA....... 43
3.2 第二轮快速改善.......... 45
3.3 关键因素筛选....... 52
3.4 关键因素的实验设计(DOE)....... 53
3.5 DOE 实验设计及其输出 .... 54
3.6 因子回归分析和主因效应........ 55
3.7 响应曲面回归....... 58
3.8 残差分析........ 59
3.9 优化设置........ 60
3.10 本章小结...... 64
第四章 写头宽度控制改善项目控制阶段......65
4.1 写头宽度标准差最终改善效果....... 65
4.2 动态测试优率改善效果..... 65
4.3 财务收益........ 66
4.4 控制计划........ 66
4.5 关键因素监控....... 68
4.6 标准化文件.... 70
4.7 可视化设置及防错...... 70
4.8 本章小结 ........ 72
第五章 六西格改善项目总结.....73
5.1 基于六西格玛的写头宽度控制改善项目总结.... 73
5.2 六西格玛在 S 公司的推广........ 75
5.3 六西格玛给 S 公司带来的收益....... 76
5.4 六西格玛项目推广的困难和挑战.......... 77
5.5 六西格玛实际应用需要注意之处.......... 78
5.6 本章小结........ 79

第五章 六西格改善项目总结

5.1 基于六西格玛的写头宽度控制改善项目总结
对于现阶段的 W 客户的 X 项目而言,保持高质量、低成本、高优率和短生产周期是对抗其他竞争对手的唯一生存途径。同时给客户提供质优廉价的磁头,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主要手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关键因素在于写头宽度标准差的改善。这既是公司内部管理层的要求,也是公司的发展的内生性需要。在这次基于六西格玛的写头宽度标准差改善行动中,公司高层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关注和支持,在公司副总裁的倡议和推动下,人事培训部门聘请外部顾问咨询公司,由各个技术支持部门、事业部门和生产部门的总监和高级经理联合发动一轮针对包括写头宽度标准差改善项目在内的关键因素改进项目。在推动初始,所有相关人员对改善行动背后的意义都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得到了各个部门的积极合作和富有成效的执行,这是六西格玛改善在短期内得以成功的基石。可是写头宽度标准差涉及从前到后非常长的工序,从圆晶制造工序、到磁头制造工序、再到最终动态测试,从圆晶写头结构控制、再到研磨工序不同的补偿方法、到磁性写头测试,从第一次预测试、到第二次顶层磁条的预测试、再到第二次次层磁条的预测试、最后到其他层所有磁条的研磨和测试。如此漫长和复杂的工序带来了非常多的影响因素,要从中把所有的因素进行梳理、筛选、研究到改善,没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系统体系和恰当的工具是没办法做到的。而六西格玛改善方法提供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和强大实用的工具去实现这个目标。同时也正因为这个严密逻辑的系统使得不同部门不同工程人员的对技术不同看法和争执有了判断的依据,一切都是基于事实和数据来判断。同时,公司的整体工程分析基本上都是基于数据,因此对于六西格玛的各种工具的使用都非常适应,这也是六西格玛改善容易在本公司环境容易融入和使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对于六西格玛改善应用,具备有数据分析和使用基础的公司更加容易适应六西格玛工具应用,更容易在六西格玛改善中取得成功。
......

结 论

本文基于六西格玛的 W 客户的 X 项目的写头宽度控制改善项目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写头宽度标准差改善,根据六西格玛理论并依据具体情况特点制定了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严格遵循六西格玛的逻辑心法 DMAIC,结合工序的具体情况,对一干重要因素进行了两轮快速改善,最后找出了关键因素,并应用 DOE 实验设计进行优化。最终达到了项目目标。具体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具体实践了六西格玛的精髓逻辑思路 DMAC,经过层层筛选,找出对于写头宽度标准差的重要因素,并进行了快速改善。之后再筛选出关键因素,并通过 DOE 实验设计进行优化,最终达到目标。最后通过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统对成果进行固化。
(2)本次基于六西格玛的写头宽度标准差改善从 6.5nm 基本达到预定目标 4.5nm,为公司和部门带来实在的收益。更深层和更广泛的潜在收益就是将这些改善行动应用同一代磁头技术的项目上,这样将会为公司带来更多更快的回报。事实上,研磨工序部门已经开始针对其他项目开始进行类似的改善,而且初步的结果令人满意。
(3)在此基于六西格玛的改善项目及其他一批的类似项目在 S 公司的实施收获了宝贵的推广六西格玛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结合了 S 公司的实际情况。事实上,应该也为国内制造业公司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全球竞争激烈但经济回暖一波三折的情况下,六西格玛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本文旨在通过在 S 公司进行基于六西格玛的写头宽度标准差改善项目的实际应用过程和得到的经验进行描述,以期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参考文献(略)

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八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近几年来对计量检测发展十分重视,不但制定出计量发展规划,还逐步完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因为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我国的民生问题。计量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要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量发展和管理制度,不断增强实用性、新型、科学性的计量检测技术研究水平,使我国的计量测量能力居于世界前列。另外,计量检测体系管理也是发展的目标之一,有效制定检定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作计量器具应有的准确度。所谓检定系统就是计量器具的量值传递溯源框架图,依据这个框架图才能保证检测质量的有效性和准确度。我国近几年来对计量检测发展十分重视,不但制定出计量发展规划,还逐步完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并且对于计量行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个方面:1)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新兴产业不断出现(如光伏产业、智能电网、生物科技等),计量检测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涌现,市场容量持续扩大。2) 产品周期缩短,企业研发、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分工,出现企业计量管理与产品检测等质量管控外包的趋势,导致研发、制造企业大量内部计量检测业务向市场释放,将进一步扩大计量检测的市场容量。3) 计量检测行业市场化变革加快。以民营检测机构深圳华测上市为标志以及大批国外机构进入中国,中国计量检测行业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可逆转,国有计量检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将越来越快。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我国现有的检测水平是通过对玻璃制品自身特点的不断了解,并且根据不同环境特点通过不断地试验制定出来的,从而定制出一套符合国家标准的检定规程,根据不同玻璃制品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检定规程和规范。这样,不仅规范了计量检测的要求,也同时保证了质量管理的要求。在整个检定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优化检定流程,从检定需要的介质和标准器,到检定结果的处理,再到出具具有法定效用的证书,这些一环扣一环的步骤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优化和改进,从而达到质量管理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检测系统中检测介质的管理和检测流程优化方面的问题:首先,对玻璃量器检测系统的介质管理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和研究,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对管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确立完整的管理模式。其次,对介质存储设备进行优化管理,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和改进措施,提高其在制造行业中的应用性。再次,对提出的优化方案安排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进行实施的同时考虑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并制定出解决办法,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最终目的。最后,利用数学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综合分析后对方案进行有效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方案效果。
.....

第2章 玻璃量器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2.1 我国计量检测行业现状
目前计量检测行业法制尚不健全,国家对计量检测市场正在进行整顿和规范。入世后由于计量检测行业开放,大量的法律法规需要重新修订,但由于牵涉面太广,新的法律法规迟迟未能出台,因此存在较多的灰色地带和混乱。近几年,国家加强对计量检测行业进行整顿和规范,主要体现在:一是机构认证认可更加严格,门槛明显提高;二是加大了对机构的监督检查,对违规机构施以停业整顿的严厉处罚;三是各地出台规范计量检测市场的行政法规。我国计量检测行业机构众多,管理体制落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重复建设严重。目前,我国计量检测行业主要存在以质监、商检等政府性质的计量检测机构、以及国家各部委下设的计量检测机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计量检测机构、外资计量检测机构、民营计量检测机构等 5 种类型。前 3 类国有性质的机构大都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管理分散、条块(职能、地域)分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重复建设严重。目前计量检测行业正处在由原计划体制向国际接轨的变革阶段,国有、外资、民营等不同体制和机制的机构共存,市场处于多元混战的无序竞争状态,具有很大的市场机遇与风险。
..........

2.2 玻璃量器检测质量体系的建立
玻璃量器检测体系是计量检测体系中的一种,计量检测体系的定义为:“为了确保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规范的计量要求而必须包括的一组相关的或相互作用的法制、技术和管理的要素。”郭亚飞,丁友超[1]等人就质量风险管理在检测行业中存在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同时也说明其管理方式在检测实验室中的应用。按照 JJF 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一个有效的计量检测体系就是要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尽可能地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经营管理的预期用途。不断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各企业单位计量工作的明确方针和要求。计量检测体系的目标就是为了确保组织具有相应的计量检测能力,并且运用此能力来管理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产生的,其作用是规避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的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叶春锋,朱震康[2]借鉴质量管理中的“人、机、料、法、测、环”(5M1E)因果分析管理方法,在分析实验室运行过程中诸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提出了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实际运行中通过重点关注“5M1E”各因素并加以有效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2003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世界各国先进计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际标准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我国及时将其转换为新的国家标准 GB/T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为了按照 GB/T 19022—2003 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的水平,规范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工作,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又制定了 JJF 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作为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的依据。为了保证我国工业计量工作的连续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 JJF 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中还围绕《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的贯彻,考虑到一些有关计量的术语在我国的习惯使用,将“测量管理体系”这一术语改为“计量检测体系”。
.......

第 3 章 玻璃量器检测系统介质管理的问题分析 .....30
3.1 玻璃量器检测实验室工作项目和发展前景 ....30
3.2 介质管理在玻璃量器检测系统中的问题表现 ........31
3.2.1 介质——水源对于检测玻璃量器的重要性 .....31
3.2.2 有效管理水源对检测系统的作用 .....32
3.2.3 水源管理对于检测效率的影响分析 .........33
3.3 介质管理对检测系统的影响分析 ....35
3.4 根据影响分析提出改进优化方向 ....39
第 4 章 检测玻璃量器的介质管理与优化方案 .........41
4.1 介质温控设备与存储设备的优化方案 ....41
4.2 介质循环利用的优化方案 ........47
4.3 介质管理辅助因素的优化方案 ........49
4.4 检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与解决办法 ........58
第 5 章 介质管理与优化的效果分析 .........60
5.1 基于实验室检测数据的效果分析 ....60
5.2 基于不确定度评定法的效果分析 ....67

第 5 章 介质管理与优化的效果分析

5.1 基于实验室检测数据的效果分析
有效管理检测介质主要表现在管理介质存储设备,利用存储设备对介质进行温度调节和控制,使介质温度尽可能地接近实验室恒温温度,并且使储存设备中介质的温度长时间的保持不变,这样才能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检测质量。在原有控温情况下介质温度随外界条件变化时,温差比较大,并且与实验室恒温温度相差较大。而现有控温情况下介质温度起伏变化不大,并与实验室恒温温度相差较小。在同等时间内,根据这两种情况下对检测量进行对比,客观地反应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根据实验结果(表 5-1),原有的控温情况只能将介质温度尽量控制在±0.5℃之间,计算时的修正系数在 1.00276~1.00294 之间变动,变化幅度比较大,在 1 小时内检测单标线容量瓶的数量为 80 个。而现有的控温情况能将介质温度控制在±0.1℃之间,计算时的修正系数在 1.00283~1.00287 之间,变化幅度比较小,所以在 1 小时内检测量提高到了 115 个,充分说明了现有的控温设备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

结论

本文主要对玻璃量器检测系统中介质管理问题做了研究,从对计量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到玻璃量器检测体系的研究现状,再到计量检测所运用的数据模型、评定方法和数据分析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玻璃量器的检测作为检测系统的一个分支,其系统的管理和流程优化研究很值得去探讨和摸索。从检测系统介质管理的问题表现、介质温控设备和存储设备的改进优化方案、介质的循环利用优化方案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且运用实验检测数据和不确定度评定法来验证改进优化的效果,除去旧的、不适用的管理方法,提出新的管理要求和实施措施,使检测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进一步提升计量行业的检测水平。本次研究的主要意义和优点在于将玻璃量器检测过程中介质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落实到位,在保证正常检测工作的同时,其检测条件应尽可能地符合国家标准,使检测数据具有可信度。在介质存储设备进行改进和优化后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完善测量数据处理,避免在数据中产生人为误差,提高工作效率,为满足日益增多的检测需求做好准备。在今后的实验室认证和改造方面,可以借鉴其优化方案,将改造成功的案例运用到全国各地已有的玻璃量器检测实验室中去,为提高整个玻璃量器检测行业的检测质量提供科学保障。另外,对于将要建立该行业实验室的检测公司或研究院,可以提供技术参照,给予检测内容和方法的指导,以提高该行业在全国检测技术方面的地位。
............
参考文献(略)


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九


1绪论

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事业单位、政府及教学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箱家为适应时代需求,出合了多种政策支持信息化社会的建设。信息化建设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缩小与市场间的差距,还能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也在发生改变,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的慢性病的发病率增加,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还耗费了高昂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了负担。健康管理及医疗机构作为面询大众的、为徤康服务的机构,也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需求,成为信息化的一种趋势⑴。健康是人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对健康的关心程度和对自身的健康管理的程度对疾病发生的模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一定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为用户提供便捷、实惠的健康指导方案,成为迫切需求。收集用户的健康信息是健康管理系统的首要步骤,如何准确、快速、完整地收集用户相关的健康信息,是健康管理系统对问卷提出的基本要求[2]。问卷调查是对理论发展的研究,是通过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出分析结果,从整体角度来看待现象,其目的是为了解释并预测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或问题。问卷调查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但是很多科研和教学仍然采用纸质形式的调查何卷,这样就对数据的处理和资料的保存、查看等带来了困难,一方面是不同网络设备资源的普及,另一方面出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4],以至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网上实现问卷调查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网上调查问卷、论坛、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都能获得有用的用户反馈信息。无论是产品调查,还是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都可以通过网络在线问卷形式,获得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不仅缩短了调查周期,而且使收集的信息更具时效性。网络调查问卷收集和处理的数据能长久保存在电子存储设备中,便于后期数据的访问和调用。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任何形式的调查问卷,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包括问卷的管理者、问卷设计者,问卷发布者,问卷被调查者,问卷分析者。问卷调査目的在于釆集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满足用户需求。问卷调查是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由问卷设计者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并将问卷发布,然后被调查者对问卷进行作答的一种调查方式,应用范围比较广。比如:教学评估系统引用问卷调查,首先将问卷页面发布到评估对象的网站服务器上,被调査者填写问卷,然后收集被调查者对评估对象的结果。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基于网络形式的调查问卷在选举投票、市场调查、企业内部、科研机构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DanHurwitz和Jesse Liberty展示了如何使用.NET技术和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来创建下一代网络应用程序,这不仅使得编码简洁,系统更加健壮,而且还能扩展系统的功能。而且西方国家的网络调查问卷系统保密性、人性化等方面更加健全、安全,用户登录到问卷系统后,不必担心信息的泄密等。此外还可以利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不会上网及操作电脑的用户,只需要通过电脑触摸屏等硬件设备,就能实现问卷系统的填写,使得网络问卷系统的使用更简单、操作性更强。西方发达国家对调查问卷各方面研究的文章很多,相关的研究和分析技术也比较成熟。调查问卷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结果的处理分析方面。比如Straub对管理信息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作了介绍。AlainPinsonneault等从问卷设计、问卷数据采集和问卷抽样过程等方面介绍调查问卷的研究情况。
……..

2系统总体设计

2.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措的是在幵发一个新系豫时,对系统百的、使用功能等工作的一种描述,解决系统必须做什么的问题铺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表面看很徤康,实际上身体正在处于疾病初期。所以及时收集用户健康方面的信息,跟用户进行交流,然后为其制定合理的徤康方案迫在眉睫。调查何卷是获取信息的常用途径,详细收集被调查者的相关健康信息,能帮助被调查者进行健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传统怖狗卷一般采用纸质、采访等形式,而且收集m信息需要人工处理’调查周期长,费用较高,实时性不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通过互联两进行问卷调查己成为一种趋势,而且网络调查冥有高效性、便捷性、成本低等犹点。而且网络调查问卷釆集的数据能长久保存,以便后期数据的访问和调用。然而现有的调查问卷移植性较差,数据保密性及安全性无法保证,难m满足灵活增加同卷、釆集同卷、提取同卷信息等需求。而且健康问卷采集的信息要与健康管理系统结合,还需要对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分析,直接便用现有的问卷系统很难满足荽求。本系统主要针对健康管理对用户健康状况需求,对健康闻卷系统进行开发的。本论文作为健康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研究目的就是及时收集用户的相关徤康信息,并对其徤康状况进行分析指导,然后给出评量意见,最后对用户的健康进行时时监控,预肪疾病的发生。本文根据项目和用户需求,开发了一套以网络为依托,问卷设计、发布和结果分析于一体的健康问卷系统。
……….

2. 2总体架构设计
在计算机网络体系中,有两种常见的结构:C/S结构和B/S结构[25]。C/S结构,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前台交由客户端处理,后台由服务器处理数据,该模式的体系结构服务器负荷小,数据处理快,系统的开销小。然而客户端负担过重,系统维护和升级困难,兼容性较差,一般用于小规模、用户数量少且具有安全保障的局域网环境中。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结构是三层体系结构,可通过不同两络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系统伸缩性较好m。三层体系结构是把客户端的绝大部分工作交给服务器来处理,减轻了客户机的压力,但是服务器端工作量比较重,这就对服务器提出了更髙的性能要求。经过两种结构对比可知,B/S结构,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对系统进行各种操作,客户端负荷比较小,易于系统开发。而C/S结构客户端载荷重,不利于系统开发。因此该健康调查问卷系统釆用基于网络的B/S体系架构。被调查者通过浏览器登陆到问卷系统,进行问卷填写,提交问卷;服务器将处理的闻卷分析结果返回给被调查者。本文采用ASP.NET的三层架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

3问卷设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14
3.1问卷设计模块的功能........ 14
3.2问卷设计思路及规范........ 14
3.3问卷的模板化设计与实现........ 15
3.4数据库的设计........ 28
3.5问卷设计模块数据的处理和显示........33
4问卷发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35
4.1问卷发布模块的功能........35
4.2问卷发布模块的实现 ........35
4.2.1问卷发布模块实现流程........36
4.2.2问卷发布模块具体实现........36
4.3 Web页面的局部刷新技术........39
4.4本章小结........39
5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模块........40
5.1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模块的功能........ 40
5.2问卷统计分析模块的设计思路........40
5.3问卷统计和分析模块的实现........40

5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模块

5.1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模块的功能问卷统计分析是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处理,集分析统计、图形绘制、数据管理于一体。对于比较开放性这类的问题,问卷的结果可作为定性分析的部分参考。对封闭式类的问题,要将被调查者给出的问题答案换算成具体数值,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给出问卷的定量分析。问卷的统计分析是基于网络的健康调查问卷系统设计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问卷的分析结果和合理化的健康评量意见。该模块实现的功能:(1)被调查者做答完问卷提交后,系统会根据问卷因子进行问卷分值的计算,并给出合理化的健康意见。(2)该模块对问卷采用两种统计分析方法:评量因子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分析法。该模块的设计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用户健康倾向程度及影响因素的重度与轻度,通过图形的可视化显示,使得问卷结果更直观。该模块包括两部分的设计:一部分是问卷结果和评量建议的显示;另一部分是统计部分,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统计分析的比例。第一部分,问卷结果和评量建议是动态显示的,因此不需要在前台创建任何控件,都是后台动态添加表格控件,并在该控件中使用for循环添加表格行和表格单元,最后通过控件的绑定技术,实现健康评量意见的动态显示。第二部分为了让用户更好的查看问卷统计分析比例,所以采用MSChart组件来绘制柱比例图及给出综合分析结果。
……….

结 论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健康管理系统逐渐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趋势。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对用户进行健康数据的收集,并结合科学的健康保健知识,根据用户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健康指导方案。健康调查问卷系统是健康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该系统集问卷设计、问卷发布、问卷采集、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现等功能于一体,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运用数据库、ASP.NET、Ajax、数据的可视化等多种技术,完成了该网络健康问卷系统的开发。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结合系统的功能需求,综合运用.NET、数据库、ADO.NET、Ajax、MSChart等多种技术和工具,设计了该健康问卷系统的总体方案,搭建了基于B/S模式的三层体系架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采用ASP.NET组件技术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实现了数据与显示相分离;采用ADCXNET技术和存储过程的调用,实现动态网页与数据库的访问;釆用Ajax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异步刷新。问卷设计模块是调查问卷系统关键部分,直接影响问卷的质量及后续功能的实现。首先对问卷设计模块的功能和设计规范做了简单概述,根据功能将该模块分成问卷主题、问卷因子、问卷选项、问卷项目四个子模块,然后对子功能模块进行界面设计和功能实现。通过采用Web控件及控件的绑定技术、Session传值等技术,最终实现了该模块的功能,最后对数据库表及数据表间的关系模型进行设计。
…………
参考文献(略)

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十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1年,我国印刷业己具有10万多家印刷企业,344多万从业人员,印刷业实现总产值9510.13亿元,总体规模己接近全球第二位,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⑴。印刷业的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是介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行业,在产业的上游与化学、机电、造纸、纺织、皮革等行业有关,在产业下游,印刷品因其传播和储存信息的功能又被用到基本上所有行业中,因此印刷业发展的好坏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同发达国家一样,我国印刷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在全国十万余家印刷企业中,中小印刷企业占到90%以上,中小印刷企业填补了市场空缺,满足了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但中小型印刷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都很落后,缺少高水平的生产技术人员,再加上粗放式的管理,所以生产效率低、浪费严重,投资收益率远远低于规模化的大型印刷企业。而且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又面临着原材料、劳动力、租金、设备维修、能源消耗等成本上升的威胁。因此,中小型印刷企业迫切需要进行生产管理方式改革以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压力。精益生产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状况,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正是中小企业在不断恶化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竞争的有效解决办法。在大批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转变的市场环境下,精益生产方式产生于汽车生产企业并在汽车制造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精益理论和方法也在实践中被扩展、完善和再推广,并应用到其他生产制造行业和服务业中。目前,我国大型印刷企业都在走精益生产的路线,小型印刷企业引入精益生产的还比较少。运用价值流图析技术,对原材料向成品转化的整个流程进行分析,可以显示出生产流程中物料流和信息流的传递,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非增值又非必要的活动,通过价值流分析寻找改进方向,继而运用精益生产技术和工业工程方法对阻碍价值流流动的环节进行改善,是经受实践检验的一条精益改善路径,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Z印刷厂是一家中小型国有印刷企业,在管理人员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企业目前主要存在生产能力不足、生产浪费严重、生产计划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印刷厂的进一步发展。书刊类产品是Z印刷厂的主要加工产品,其订单资金超过Z印刷厂总营业额的一半以上,本文主要以书刊的加工为对象介绍Z印刷厂的生产和价值流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益改善方案设计。
…………

1.2研究现状
精益思想的核心是消除浪费,根据丰田汽车公司的定义:“凡是超过生产产品所绝对必要的设备、材料、零件和工作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 [3]。也就是说,只有在原材料到产成品转化的过程中用最低的成本对物料做出改变的活动才不是浪费。精益思想把工厂中常见的浪费分为七种,分别是残次品的浪费、过分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库存的浪费、过早与过量加工的浪费和等待的浪费[4]。精益思想的演进经历了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精益思想三个阶段[5]。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于汽车工业的发展,1950年,为了减少汽车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并提高生产效率,曰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大野耐一创造了准时化(Just in Time, JIT)的生产管理方式,JIT在丰田公司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益。8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计划”(International Motor Vehicle Program, IMVP)对丰田生产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提出了精益生产的概念。90年代,IMVP又出版了《精益思想》一书,将精益生产方式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上来,发展完善了精益生产的管理体系[6]。随着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对精益生产研究的深入,以及精益生产方式在各大公司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很多用于精益生产的新方法。精益生产开始从汽车制造行业向外拓展,应用到电子制造、航空航天、服装、食品等行业中,后来又发展到建筑业、运输业,并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发展。
……….

2相关方法介绍

2. 1价值流图析
价值流图分析技术是实施精益生产的基本工具,价值流图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物料和信息的流动,发现生产过程中不增值活动价值流图析的实施过程可概括为跟踪产品的生产路径,用一定的图形标志画出物料和信息流传递的每一过程,通过基于精益价值流思想的关键问题提问,绘制所希望的价值流的未来状态图。如图2.1所示:
(1)确定产品族:产品族是指生产步骤相同且在下道工序使用同样设备的产品系列。一次价值流分析只针对一个产品族。
(2)绘制价值流现状图:价值流所关注的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价值流图绘制中需要了解整个价值流的状况。在对产品族价值流的流动和顺序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使用铅笔、纸和秒表,从最后一道工序幵始向前工序追溯,记录现时现刻的状态信息。用价值流符号表示数据信息,并绘制出价值流现状图。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顾客需求(需求量、种类、要求)、工位信息(工序时间、操作人数、设备使用率、废品率、换型时间等)、原材料和在制品的库存状况、原材料采购情况、成品交付状况、原材料采购与顾客订货渠道、生产计划传递流程等信息。结合数据,计算出每个工序的节拍时间、顾客节拍、单件产品的增值时间以及总的生产周期,揭示出生产中的瓶颈环节和非增值工序。
(3)绘制价值流未来图:按照精益价值流的改进准则,分析现有生产过程中可以进行改进的地方,并绘制出经过改进设计的价值流未来图。
………

2.2 5S管理
5S 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是这5个词罗马拼音的缩写[2\整理(SEIRI)是指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对非必需品进行处理,以达到增加作业空间、防止物品误用的目的[28]。必需品是指生产运作中会经常使用,缺少必需品会影响正常生产;非必需品指使用的间隔期比较长或者是对目前的生产操作无作用的物品。按照使用频率划分,通常将使用周期在一周以内的划分为必需品,使用周期超过1个月的划分为非必需品。保证生产区域内没有非必需品,非必需品可以是废弃物、没有使用价值或者不使用旳、销售不出去的、多余的、阻碍生产和物流的物品等。整顿(SEITON)就是对整理后的现场必需品的管理,即采用合理的放置和布局方法,并使用任何人都能清楚的方法进行标识,做到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到所需的物品。所以整顿的实施中要明确“场所、方法、标识”,实施中要用到定置管理,在确定的地点放置确定数量的确定物品,并进行标识,即“定位、定名、定量” [28]。整顿的目的是使生产现场的情况一目了然,井然有序,消除寻找物品所用的时间。清扫(SEISO)指实现生产场所无垃圾、设备无灰尘,给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力求达到机器设备的零故障[28]。清扫活动的推进,需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设备常识教育,需要清扫制度和清扫标准的支撑。清扫有日常清扫和定期清扫之分,日常清扫主要是对正常作业场所的清扫,一般发生在上下班的时间;定期清扫主要指对不易打扫的区域的清扫和机器设备的保养。
………

3 Z印刷厂生产现状分析及精益改善规划........ 13
3.1企业生产管理概况........ 13
3.1.1 企业和产品介绍........ 13
3.1.2生产管理现状........ 14
3.2价值流现状图绘制........ 16
3.3价值流问题分析........ 19
3.4精益价值流改进规划........ 21
3.5本章小结........23
4精益改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4
4.1 5S活动实施方案........ 24
4.2印后加工车间精益改善方案........ 29
.3拉动式生产系统建立方案........ 37
4.4精益改善的保障措施........ 41
4.5 本章小结........ 42

4精益改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4.1 5S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上一章中对印刷厂生产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其工作环境混乱,工序拖延严重等现象,该厂急切需要通过5S现场管理方法的实施来根治这一低效率。开展5S活动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员工作业素质,实现生产现场的基础改善,是进行精益改善的基础,也是对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持续进行的有效保证。结合有关企业成功实施5S的经验和PDCA(plan,do, check, action)的思想,印刷厂的5S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查评比阶段、内部审核与持续改进阶段。成立5S实施小组:由厂长出任5S实施小组的组长,小组组员由各部门领导组成。组长对5S活动的实施效果承担责任,主要负责批准活动方案和政策,评价活动效果。各组员负责部门内部活动的具体开展,定期向组长汇报活动进展。5S活动前,公司要对小组成员进行5S管理的专业培训,例如组织小组成员到示范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

结 论

本文主要通过现场调研,在对Z印刷厂生产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其进行精益改善的初步方案。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选取印刷厂中书刊印刷过程作为价值流图分析的对象,现场观测得到书刊印刷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利用收集得到的数据绘制出价值流现状图,通过对价值流现状的分析,识别出现有生产管理和操作流程中存在的影响价值流的问题,得出印刷厂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系统可靠性低、浪费严重、生产计划控制差等,从“人机料法环”的角度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基于现有生产问题,提出未来价值流的改善规划,并绘制出未来价值流图。基于价值流改善规划,提出在印刷厂开展5S活动、优化印后加工车间作业、建立拉动式生产系统。制定印刷厂开展5S活动的方案。将5S活动的导入划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查评比阶段以及内部审核与持续改进四个阶段,并结合印刷厂的具体情况,制定每个阶段的具体活动方式。通过5S活动的实施,建立起标准和制度体系,解决生产系统不可靠的问题。根据设备优化布置的原则对印后加工车间的生产设备进行了重新布局,并对其生产流程进行ECRS改进,减少了因不必要的搬运和操作而产生的浪费。对书刊检查工序进行联合作业分析,优化其生产安排,提高了胶装线装订单元的生产平衡率。在印刷厂建立拉动式看板管理系统,解决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堆积、生产计划传递效果差等问题。针对Z印刷厂实际,对拉动系统的运行以及看板的传递进行设计。价值流图分析技术的应用和精益改善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的保证。本文强调了运用价值流图析的注意事项,并着重从企业软环境的角度提出精益改善的保障措施。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