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研究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探索了中心路径以及边缘路径中,专家角色是如何影响受众采纳程度的因素。经过问卷调查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对内容可信度以及信源可信度的中介作用,以及信息共识性、信源透明度以及信源接近性的调节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
二、文献综述
(一)信源:新闻故事的构建
信源的使用是记者对于新闻报道包括客观、真实、透明在内的一般工作准则的回应。客观性是新闻生产过程的普遍指导准则(Schudson,1978),也是一种无形的框架(Schiller,1981),他要求记者在写作时避免带入主观情绪,而且使记者对所见所闻产生质疑,不将眼见为实作为一种绝对的理念(Tuchman,1978)。新闻报道中,信源使用的增多与记者自身话语的减少使事实和信源成为构成新闻真实性的关键要素(Tuchman,1978),这也导致了记者对于真实性的保证只需停留在验证话语是否被正确归属的层面上(Ericson,1998)。与此同时,为了赋予受众监督、检查、批评甚至干预新闻过程的机会(Deuze,2005),并回应社会各个领域对公共问责制的需求(McBride&Rosenstiel,2013),新闻生产中的透明性被学者及业界强调,认为其拥有提升新闻客观与真实的潜力(Allen,2008)。透明性的实践包括添加信息来源的链接、编辑决定合理性的说明以显示新闻是如何生产的“披露透明性”(Disclosure Transparency),以及通过电子邮件、用户论坛或社交媒体让受众参与新闻制作的“参与透明性”(Participatory Transparency)(Karlsson,2010)。透明性也被认为是比客观性更可行的新闻生产规范(Vos&Craft,2017)。因此,记者通过将事实与信源的紧密结合来构建故事,它不仅能够提供信息,而且也能作为证据供作者在新闻中使用(Carlson,2009)。广泛的信息来源不仅增强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而且通过引入不同观点,激发形成公共舆论(Son&Weaver,2006)。
信源的使用可以使记者免受指责并提升新闻生产速度。第一,使用信源可以使记者免受撰稿存在偏见指控,同时让新闻报道囊括批判性言论或观点(Carlson,2009)。由于消息来源不受客观中立要求的限制,新闻故事中的信源可以开展评价或批评,也可以描述自己的主观体验、抑或是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Nylund,2003)。一旦当信息受到质疑时,由于引语内容是由信源提供,记者可以将责任从自身转移到信源,通过透明性弱化外界对于记者实践的批评(Tuchman,1972)。媒体强调信源的透明是一种向受众强调自己在说实话的策略,记者可以借此建立信任,从而建立自身的权威性(Karlsson,2011)。职业记者利用透明性建立专业壁垒以对抗其他内容制作者,并通过透明的优越性将自己与业余新闻制作者区分开来(Allen,2008),形成自己的权威,向受众展示自己专业性的优势(Van DerWurff&Schönbach,2011)。实名使用信源是保护记者自身的方式(李希光,2012)。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
(二)专家信源;公共卫生危机期间的新闻说服
新闻媒体在公共卫生危机期间青睐专家信源。信源的使用使新闻记者更容易报道特定主题的新闻故事,并通过降低制作该主题新闻的成本,从而打造出让新闻机构及信源双赢的局面。在不同主题的报道中,媒体对信源使用的偏好不尽相同。例如,在政治报道中,记者更喜欢将政治精英或一些行业机构作为信息来源,因为它们比普通公民和其他公共信源的声音更可靠、更权威。尤其在选举期间,政治精英的讲话要点通常会引起新闻关注,他们在构建相对于公众的新闻方面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Hopmann&Shehata,2011;Gans,1979;Turcotte,2017;Entman,2004)。涉及经济、金融或是商业的报道也存在类似特征,记者更倾向于精英或商业机构作为信源,而非普通公民或民间组织(Strauß,2019;Knowles et al.,2017)。体育新闻生产过程中,大型赛事对于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着严格的控制,而体育俱乐部通常也通过公关部门向媒体进行信息补贴(Suggs,2016;Sherwood et al.,2017),作为体育新闻中的主要消息源。当新闻涉及科学或是公共卫生等话题时,官方机构与专家则成为新闻媒体信源的主要渠道(Yang&Beatty,2016;Niu et al.,2020)。学者在健康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抽象出信息补贴这一概念来描述专家信源在新闻中的使用(Gandy.1980),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补贴主体的构成也在发生着变化,专家的角色在其中变得更为显著,尤其在公共卫生危机中专家信源进一步受到媒体青睐。
在涉及公共卫生问题时,选择可靠的信源对于有义务向受众提供平衡、翔实和公正信息的媒体机构来说非常重要。专家在新闻媒体中获得突出地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当记者对一起事件进行解释时,他们需要避免出现偏见,因此可以使用专家信源公正的事实,来对新闻进行补偿性的合法化(Albæk,2011),从而赋予新闻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普通公民在他们的社交圈子中遇到专家的可能性有限,因此新闻媒体帮助专家将这些科学的事实性信息传递给普通公众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Lewandowsky et al.,2013)。当专家根据各自学科内的普遍共识向新闻媒体传递信息时,从新闻生产规范的角度,记者引用专家的说辞是可取的,因为将这些重要的科学共识告知公民,能够帮助他们在特定问题上形成各自的观点时将科学信息作为依据(Merkley,2020)。
...........................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将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为理论基础,探究新闻中的公共卫生专家信源在中心路径和边缘路径下对受众采纳效果的影响。
新闻中所呈现的公共卫生专家身份存在变化。前期研究发现,新闻中囊括专业知识可能会提高传播的可信度,从而增强传播者的说服能力,但观点输出则会更可能使说服效果受阻,从而影响信息传播者的可信度(Laursen&Trapp,2021)。一方面,在专业主义的指引下,记者使用专家信源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多科学知识(Boyce,2006),赋予了专家科普者的身份;另一方面,专家可能在新闻中成为个人、团体的代言人,目的是说服目标受众接受个人、组织的思想或观点(Edgett,2002)。新闻赋予了他们倡导者的身份。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假设:RQ1: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公共卫生专家角色不同时,受众采纳程度是否存在差异?
H1a: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专家角色越符合科普者特征,受众采纳程度越高
H1b: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专家角色越符合倡导者特征,受众采纳程度越低RQ2: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公共卫生专家角色不同时,可信度是否存在差异?
H2a:在中心路径中,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专家角色越符合科普者特征,受众对内容的可信度越高
H2b:在中心路径中,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专家角色越符合倡导者特征,受众对内容的可信度越低
H2c:在边缘路径中,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专家角色越符合科普者特征,受众对信源的可信度越高
H2d:在边缘路径中,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专家角色越符合倡导者特征,受众对信源的可信度越低
.............................
(二)研究方法及变量测量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收集大规模受众对于新闻中专家信源使用的观点、看法和意见,通过数据来量化受众观点和反馈,有助于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同时,问卷调查可以覆盖多个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以研究不同特征受众关于媒体对专家呈现方式的思考,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本研究的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自变量,即专家角色。受调查者需在这一部分判断他们曾经在新闻中所接触到的公共卫生专家总体而言更偏向科普者的角色还是倡导者的角色。自变量的设计为二分变量。
问卷的第二部分为因变量、中介变量及调节变量的测量。因变量为采纳程度,根据前期文献(Taylor,&Todd,1995;赖胜强&唐雪梅,2017)对于采纳程度的设计,分为四个维度对其进行测量,分别是“我认为阅读新闻中的专家信源是不错的选择”“我喜欢新闻中呈现的专家信源”“我愿意听从专家提供的建议”“我愿意将专家提供的建议告诉其他人”。根据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中心路径与边缘路径,本文中的内容可信度与信源可信度分别是两个路径里的中介变量。内容可信度的测量分为五个层面(Geiger,2022),“新闻呈现的专家内容是客观的”“新闻呈现的专家内容是全面的”“新闻呈现的专家内容是准确的”“新闻呈现的专家内容是不带偏见的”“新闻呈现的专家内容是经得起事后检验的”。信源可信度的测量分为4个层面(Geiger,2022):“新闻中的专家是可靠的”“新闻中的专家是诚实的”“新闻中的专家是真诚的”“新闻中的专家是可依赖的”。
...............................
三、研究设计......................................8
(一)研究假设.........................8
(二)研究方法及变量测量.........................10
四、新闻中的公共卫生专家角色对受众行为的影响...................18
(一)受众对不同角色专家的采纳程度存在差异................................18
(二)科普者相较倡导者的角色更易被受众采纳.............................18
五、新闻中的公共卫生专家角色对受众认知的影响...............................20
(一)中心路径中,受众更青睐作为科普者的专家所述的内容..................20
(二)边缘路径中,科普者形象有利于专家树立自身的可信度..................21
六、新闻受众的认知对其行为的影响
(一)中心路径中,内容可信度直接影响受众的采纳程度
在中心路径中,新闻呈现的公共卫生专家所述内容的可信度越高,受众对信息采纳程度越高。在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中心路径中,公众对于信息的判断更趋向于理性思考,依赖科学依据以及实施内容来指导他们的决策。公共卫生危机期间尤为如此。这也要求了新闻记者对于专家的呈现需要提供更客观全面的事实性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需要能够在事后得以检验。根据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本文研究了中心路径中,内容可信度对受众的采纳程度的影响。在这个模型中,R方为0.494,说明内容可信度可以解释采纳程度变化的49.4%。调整后的R方也为0.493,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SE=3.005)。回归模型在解释采纳程度的变异方面是非常显著的(F(1,310)=302.915,p<0.001)。这表明内容可信度对受众的采纳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来说,内容可信度的标准化系数B为0.703,t=17.404,p<0.001,这意味着内容可信度对采纳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内容可信度的增加伴随着受众采纳程度的提高(B=0.676)。95%的置信区间为0.600至0.752,排除了零假设值。综合上述分析,根据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内容可信度对受众的采纳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意味着提高内容可信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受众的采纳程度。这一结果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实证支持。因此,假设H3被证实。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
七、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旨在通过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探索专家信源在公共卫生危机期间于新闻生产中的应用与效果。本研究从中心路径及边缘路径分别探讨专家角色对受众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依托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分析,剖析公共卫生危机期间专家信源的说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本文研究了专家在新闻报道中的不同角色对受众采纳意愿的影响,以及信源可信度和内容可信度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专家的角色以及身份及内容的可信度在公共卫生危机期间新闻生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影响了受众对信息的采纳程度。
首先,本文研究发现,在行为层面上,科普者的专家角色对受众的采纳程度具有更强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在公共卫生危机期间,受众更愿意接受专家的科学知识传播,而不是其倡导性观点。这可能与受众在危机时期更加关注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有关,而新闻报道中专家作为科普者形象更符合这一需求。另一方面,当新闻呈现的专家为倡导者的形象时,受众对其话语的接纳程度会下降。这表明,在危机期间,受众可能更加警惕专家的利益倾向,并对传播特定观点保持谨慎的态度,而青睐于选择那些更注重客观事实和科学依据的专家作为可信的信息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行为层面上的举动。
其次,本文研究发现,在认知层面上,受众对不同专家角色所述内容可信度的感知以及专家个人可信度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心路径中,信息接受者更倾向于深入思考和分析信息(Petty&Cacioppo,1986)。科普者以客观、事实导向的方式呈现信息,强调事实依据及其真实性,依赖严格的逻辑推理和科学数据的表达,与受众在中心路径处理信息的方式一致。因此,专家角色能够影响受众对内容的可信度。在边缘路径中,信息接受者更侧重于表面层次的信息特征(Petty&Cacioppo,1986)。新闻信源的个人形象或受众自身的感性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危机期间,新闻记者可能由于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时间限制,更倾向于选择专家作为他们的信源,以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Albaek,2011)。在新闻报道积年累月的影响下,受众对专家的个人可信度可能受其经验和先入为主印象的影响。如果一位专家以科普者形象被媒体长期展现,受众可能会在心理上形成对其较高的个人可信度,反之亦然。这一印象可能不受单一报道或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而是在受众的心智模式中积累形成的。因此,专家角色能够影响受众对专家个人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受众认知对行为的影响也被验证。一方面,中心路径中,内容可信度直接影响受众的采纳程度;另一方面,边缘路径中,内容可信度直接影响受众的采纳程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