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平原粮食生产布局变动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555 论文编号:sb2024051614324852408 日期:2024-05-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将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安全”视角出发,通过对1978-2020年间三大平原粮食生产集中度以及区位熵指数的计算,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三大平原粮食生产布局变动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正确认识粮食生产布局变动规律有利于合理规划粮食生产,有利于直观显示出不同区域间的不同作物在生产布局变动过程中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依据及意义
人类从农业生态系统获取食物,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相依相存,只要生态系统保持协调稳定,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就能实现“双安全”。但是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罗海平等[1]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指数进行了测算,得出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盈余,生态赤字”的粮食安全发展格局。因此,为了实现“双安全”的目标,我国在能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粮食安全的生态可持续性。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粮食安全为我国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而三大平原的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平原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且多年来全国粮食生产在进一步向三大平原集聚。2020年我国粮食实现“十七连丰”,达到13390亿斤,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稻谷、小麦自给率超过100%,玉米自给率多年稳定在95%以上,其中三大平原对全国粮食总产的贡献率已增至74.72%。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三大平原粮食生产格局显著改变。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湖南省和江西省,东北平原的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的核心主产区,其中,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增长强劲,面积占全国比例从1980年不到1%提高到2020年的12.9%。小麦的生产逐渐向黄淮海地区聚集,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北省、江苏省是我国小麦的核心主产区,地位突出且仍在强化。2020年五省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73%,五省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比重均在9%以上,其中河南省占比达到24%。国内玉米生产主要向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集聚,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以及山东省是我国玉米的主要核心产区,玉米生产地位重要,尤其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因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其气候、土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国家对东北三省一区的政策支持,2020年东北平原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的40%。整体来看,我国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北移。
...................................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粮食生产布局变动的研究
从整体来看,关于粮食生产布局的研究,我国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时间段给出了相关研究结论。清代,我国粮食的生产重心沿着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至中上游地区,主要的粮食调出地是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到了民国时期,粮食富余区主要是安徽、江西、湖南、广西和东北地区[4]。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粮食生产总量连攀高峰,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北粮南调”代替了“南粮北调”[5]。1949-1978年粮食增产的重心在南方区,1978-1984年南方地区虽然依旧是粮食生产的主力,但粮食生产的地位下降,1984-1993年随着黄淮地区和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增加,粮食增长的中心已经转移[6],出现了“北上”、“西迁”的现象[7]。1993-2003年之间,粮食生产在不同的经济分区中表现为:华北和西北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不断上升、华东和华南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在不断下降、东北和西南地区则是波动中上升、而华中地区的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不大,始终维持在25%-30%之间[8]。2000年之前,粮食生产的重心是沿着东北—西南方向来回波动的,从2001年开始,重心持续向东北方向移动[9、10]。同时,也有很多学者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分析粮食布局变动的影响因素。其中黄爱军[6]和郭庆海[11]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因素。杨春、陆文聪[7]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31个省级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程远亮等[12]通过对粮食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的距离的计算得出不断北移的粮食生产和人口重心的南移使得东部地区需要“北粮南运”、中西部地区则需要“中粮西运”。王凯澄等[13]基于地貌分区定量分析了1985-2015年间的中国粮食生产分异格局的变化,提出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呈现出向平原集中的趋势。
..........................
第二章 三大平原粮食生产布局变动分析
2.1三大平原小麦生产布局变动分析
2.1.1小麦生产布局基本情况
小麦的栽培历史悠久,已有一万年以上。我国的小麦种植历史也在千年以上,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区域种植,从汉代开始小麦逐渐向南方推广,到了明代小麦在我国被广泛种植。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其产业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定后,随着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政策逐渐丰富、支持力度逐渐加大,我国粮食生产积极性和产量有极大的提高。如表2-1所示,1978年小麦生产集中度最高的省份是河南省,其次是山东省,河北省位居第三,三个省的小麦生产占全国小麦生产的比例分别为16.12%、14.92%和11.91%;而辽宁省、吉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的小麦生产集中度指数都很小,小麦生产占全国小麦生产比例都不足1%,其中江西省小麦生产占比最小,仅占0.19%。2020年小麦生产集中度最高的省份仍是河南省,其小麦生产占全国小麦生产比例为27.96%,山东省和安徽省紧随其后,分别占全国小麦生产的18.62%和12.29%,河北省则位居第四,占比10.83%;辽宁省、吉林省和江西省小麦生产占全国小麦生产比例较小,都不足0.1%。1978-2020年间,河南省和安徽省的小麦生产集中度指数一直在波动上升;而湖南省和江西省的小麦生产集中度指数在波动下降;辽宁省和吉林省的小麦生产集中度指数在1990-1999这十年间有一个短暂的上升后迅速下降;黑龙江省的小麦生产水平在1999年之前一直在5%左右,1999年之后就处于下降趋势,2020年黑龙江省小麦生产占全国小麦生产比例为0.37%;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和湖北省的小麦集中度指数波动幅度较小,分别在0.1024、0.0902、0.1752和0.0639左右波动。由此看出,在三大平原这十一个省份的小麦生产中,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和河北省的贡献较大,其中最大的是河南省,贡献了超过全国1/4的小麦生产;而随着时间推移,辽宁省、吉林省和江西省的粮食生产重心有所转移,小麦生产已经不是该省份的重点。

经济论文怎么写
经济论文怎么写

.........................
2.2三大平原玉米生产布局变动分析
2.2.1玉米生产变动基本情况
玉米是一种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及环境适用性较好的一种作物,且单产水平提高的快,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及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1978-2020年三大平原各省的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如表3所示,从各省份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来看,1978年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最大的是黑龙江省,其玉米生产占全国玉米生产的11.12%,其次是山东省,玉米生产占比10.94%,辽宁省和吉林省位于其后,分别占全国玉米生产的10.78%和10.39%,都在10%以上;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最小的是江西省,其玉米生产仅占全国玉米生产的0.02%。2020年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最高的是黑龙江省,其玉米生产占全国玉米生产的13.99%,其次是吉林省,占比11.41%,排名第三的是山东省,占比9.96%;江西省仍然是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最小的,仅为0.0008。1978-2020年间,江苏省、辽宁省以及湖北省的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河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的玉米生产集中度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湖南省和江西省玉米生产集中度比较稳定,一直占比不高;此外,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以及辽宁省的玉米生产占全国玉米生产的比例也都曾达到10%。从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可以得出,三大平原十一个省份中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玉米生产为全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第三章 三大平原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 ............................. 25
3.1 三大平原水资源概况 ....................................... 25
3.2 三大平原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 27
3.3 三大平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33
第四章 三大平原粮食生产布局变动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 36
4.1 模型的构建 ................................. 36
4.2 变量选取 ..................................... 36
4.3 粮食生产布局变动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 37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44
5.1 研究结论 ..................................... 44
5.2 政策建议 ........................................... 45 
第四章 三大平原粮食生产布局变动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4.1模型的构建
采用非观测效应综列数据模型分析粮食生产布局变动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Yit=α0+β1Qit+β2Zit+Tt+β3D1+β4D2+β5SD1+β6SD2 +εit 其中Yit代表省级层面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计算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Qit代表省级层面各年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区位熵指数,Zit代表影响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其他因素,Tt代表时间固定效应,D1、D2为代表三大平原地区的虚拟变量,SD1、SD2为区位熵与虚拟变量的交叉项,εit代表随机扰动项。

经济论文参考
经济论文参考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一:1978-2020年三大平原中,华北平原的小麦集聚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小麦集聚的平均水平,且小麦生产在华北平原上的重心也逐渐强化;吉、辽、冀、黑、鲁、豫六省长期以来在玉米生产方面有着比较显著的优势地位,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玉米生产一直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两大平原的玉米生产占全国玉米生产的比例一直在50%以上,2010年之后东北平原的玉米产量以及玉米集聚水平一直居于主导地位;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生产一直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不管在水稻产量还是水稻集聚水平上,在全国都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水稻生产重心。
研究结论二:农业生产用水是三大平原的用水中占比最高的部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农业生产用水占比更是高达70%以上。三大平原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资源最为丰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低,华北平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甚至有超采地区。从水资源承载力的最终评分值来看,2004-2020年华北平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较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空间和潜力有限;东北平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较好,水资源承载力适中但仍然不乐观;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较好,水资源承载力评分值是三大平原中最高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在三大平原中最好。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