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3633 论文编号:sb2024030416543851920 日期:2024-03-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为在数字乡村时代改善中国农村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提供了具体的指导。目前,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满足农村居民的互联网使用需求,虽然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完成了“村村通工程”建设,但是农村地区还存在网络成本高、网速慢等问题。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新时期我国农村地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膳食营养水平得到改善。但农村居民的膳食摄入结构仍存在不合理、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等问题,与膳食摄入相关的慢性疾病对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重大战略,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将“合理膳食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工业化、城镇化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会给健康带来新的挑战,要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国办发〔2022〕11号)中提出要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倡导居民要树立平衡膳食意识,强化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营养干预,改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生活方式和膳食模式,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上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是膳食摄入质量的差距[1]。一方面,受限于道路、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农村地区食物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虽然能直接为农村居民提供基础活动所需的食物和能量,但受到地理位置和季节的限制,其获得食物的种类较为单一,膳食摄入的多样性与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必要的膳食营养知识和合理膳食意识,导致农村居民的饮食目标也仅仅是“吃得饱”,并没有意识到要“吃得营养健康”,过去通过宣传教育、消费引导以及特殊群体的营养干预等方式来改善农村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但取得的效果有限。

经济论文怎么写
经济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互联网和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膳食营养水平的影响,提出改善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建议。本研究从农村膳食营养状况视角出发,基于食物消费理论以及膳食平衡理论,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评价其食物消费结构特征与膳食营养状况,结合“互联网+农村”的数字乡村发展趋势,分析在数字乡村背景下互联网对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以及检验社会资本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出相关结论,提出改善农村居民膳食营养摄入水平的建议,为在数字乡村背景下如何改善农村居民的膳食摄入状况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让广大农村居民得以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科技和信息红利。
1.2.2研究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吃饭问题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进行转变,平衡膳食营养是我国农村居民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保障粮食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高度关注我国农村居民的膳食营养问题。本研究从互联网和社会资本视角出发,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析方法,构建互联网、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影响机制的理论体系。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和设计互联网、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影响的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膳食摄入影响的作用机理。
.............................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互联网
第三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由无数个相连的计算机组成,能够让人们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交流、学习、工作和购物等。它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互联网上,它不但能够帮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在线社交工具也可以帮助人们扩大社交圈并建立有价值的联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互联网正在不断演化和改变,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一般来说,互联网使用就是公民通过互联网(各类终端)享受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功能,达到自身需求目的的一种行为,可以轻松获取资讯、学习知识、交流沟通、进行在线购物等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娱乐。本文认为:“互联网使用”是指农村居民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设备使用互联网而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
2.1.2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及其理论近年来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目前学界对社会资本的定义还没有形成共识,但这并不妨碍社会资本的广泛运用与研究。Mitchell(1969)首次提出了“社会网络”的概念,认为社会网络是一组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联系,并利用这一特殊的社交联系,将人们紧紧地联合在一起[88]。Bourdieu(1980)在《社会资本随笔》一文中基于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认为社会资本依靠社会关系这一关系网建立起的熟识和认可而形成的社会资源,个人作为一个社会团体的一员,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其分配和使用资源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个人之间所享有的社会资本在量与质上存在着差别[89]。Coleman(1988)认为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它们都拥有提升个人素质、增加个人经济收益的属性,并且在获得信息和获得收益的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90]。Putnam(1994)对社会资本做了更全面的定义,认为社会资本由网络、信任和规范三方面构成[91]。Lin(2017)提出社会资本是行为人在行动时获取和使用的资源,包括财富、权力、地位和关系等。
............................
2.2理论基础
2.2.1食物消费理论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首次创立了“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认为,食物消费和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呈正比趋势,即当家庭总收入提高时,在总支出中食物支出所占的比重会随收入的提高而降低。恩格尔定律则也显示出贫穷与富裕的差别,在贫困地区,大部分收入都用于购买基本食物和日常用品,而在富裕地区,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可以购买更多高级、奢侈和非必需品,并减少在食物上的支出比例。因此,恩格尔系数作为官方学术和研究交流中,一直用来当成参考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状态是否高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根据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状态,将其划分为五等份,分别是:恩格尔系数在低于30%的处于最富裕状态,30%-40%的处于富裕状态,40%-50%的处于小康状态,50%-59%的处于温饱状态,59%以上的则处于贫困状态。恩格尔定律还认为,当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时,人们不再只注重满足温饱问题,也会追求更多种类、更高品质的食物和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变。所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要求不断落实,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会得到改善。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21
3.1 互联网对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 .................................... 21
3.1.1 互联网与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食物获取角度 ................. 21
3.1.2 互联网与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食物安全和膳食均衡知识角度 ............................. 21
4 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特征与营养状况评价 ......................... 27
4.1 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 ............................... 27
4.1.1 数据来源 ..................................... 27
4.1.2 问卷设计 ..................................... 27
5 互联网对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的影响分析 ................... 39
5.1 模型构建和变量设置 .......................... 39
5.1.1 模型构建 ................................. 39
5.1.2 变量设置 ............................... 39
6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的影响分析
6.2互联网、社会资本和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关系验证
6.2.1中介效应模型
通过上文构建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社会资本是否在互联网使用提高农村居民膳食质量过程中起到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6-1、6-2、6-3、6-4所示。其中在各表中第(1)列使用模型(6.1)被解释变量为膳食营养指标的各项指标,第(2)列使用模型(6.2)被解释变量为社会资本,其中在各表中第(3)列使用模型(6.3)被解释变量为膳食营养指标的各项指标。各表中第(1)列的回归结果与前文研究结果一致,继续进行下一步检验。各表中第(2)列测度的是互联网使用与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的关系,根据回归结果表示,互联网使用与农村居民社会资本在1%的统计水平下存在显著正相关,系数为0.089。说明互联网的使用的确能够促进农村居民社会资本8.9%的积累增加。

经济论文参考
经济论文参考

...............................
7研究结论与建议
7.1研究结论
本文在综合考虑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互联网、社会资本以及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放在同一研究框架下,基于2022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实地调研的相关数据,建立互联网、社会资本与农村居民膳食质量,食物多样性、蛋白质供能比、脂肪供能比的关系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1)本研究从理论上将互联网、社会资本与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相联系。虽然对互联网的使用和传统农村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开展了丰富的研究工作,但针对互联网、社会资本农村居民膳食营养质量三者放在统一框架进行分析的研究几乎没有,所以本研究发现互联网可以从增加食物获取的方式和增加获取膳食知识的平台等渠道直接影响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社会资本则可以通过食物交换或者接受食物以及示范效应等方式直接影响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当然互联网和社会资本还可以通过增加收入的方式间接对农村居民膳食营养产生影响。
(2)黑龙江省农村居民膳食营养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情况。从农村居民食物摄入情况看,黑龙江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量超过膳食指南推荐量的食物种类是谷物类食物,摄入不足的有食物种类有:奶类、水果、大豆和坚果类和水产品,并且黑龙江省各地区摄入超量和摄入不足的情况都存在且食物种类各不相同。从农村居民膳食平衡指数看,牡丹江市、双鸭山市、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四个地区农村居民膳食都存在较高程度摄入不均衡情况并且膳食摄入不均衡情况差距不大,齐齐哈尔市农村居民膳食摄入过量情况最严重,牡丹江市农村居民膳食摄入不足情况最严重。从农村居民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看,1997-2022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碳水化合物人均每天摄入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建议值,蛋白质人均每天摄入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2022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蛋白质供能比还未达到《纲要》建议值,脂肪人均每天摄入量同样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2022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脂肪供能比已经略高于《纲要》建议范围,向不断超量的方向不断发展。以上数据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营养情况有所改善,但是还没达到合理营养结构的要求,继续优化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增加蛋白质摄入,控制脂肪摄入。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