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 言
1. 1论文研究背景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范围已由上世纪末的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重大水利枢纽工程等骨干工程为主逐步扩展到目前的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更加贴近民生的中民生水利工程为主。这些型民生水利工程与作为主流的水利工程相比呈现点多、面广、量大、规模小、非标准等特点;其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这些小型、微型民生水利项目来说,其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基于此,建立适合于这类民生水利工程特点的建设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民生水利工程管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些民生水利工程仍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或缺失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还不健全,中小河流管理比较粗放等。从水利部稽察办统计数据来看,近几年建后管理问题成逐年上升趋势,制度不健全、人员缺位、经费不足等问题频发,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削减了工程使用寿命。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小型民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研究,建立良性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1.2论文研究的目的
木论文主要通过对“民生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的专项研究,深入了解我国民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梳理了小型民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剖析了其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小型民生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构建的总体思路。通过对小型民生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的关键机制与管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关对策。为切实充分发挥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用水需求,确保防洪安全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参考。
1.3论文的特点
从理论研究领域来看,大多数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大型水利工程的建后管护上,对点多、面广、工程规模较小的民生工程运行管理研究还属空白,木论文对民生水利工程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对目前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面临的困难,当前民生水利建后管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部委管理模式,并结合当前民生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现状,从机构设立、人员配备、产权归属、财权分配、水价改革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明晰了各级机构在运行管理中的职责,理顺了管理权限,将对国内大规模民生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发展有着探索性的意义。
2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2. 1民生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
民生水利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环境、生态、水源、水质入手,对薄弱环节进行整治,全面完善各项涉水工程和非工程设置,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造福于民生,保障于民牛.,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切实提高屈民牛.活水平,这些涉及民牛.的水利可称为民生水利。
2.2民生水利工程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民生水利不仅继承了水利“兴利除害、利国利民”的本质,更在此基础上为水利注入了 “改善民生、和谐社会”的精神内含,进一步突出了 “兴利为民”的价值取向,把“为民”作为最直接的目标。当前,国家投入最大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2.2. 1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特点
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的规定水库库容在1000万m3以下,确定为三类坝的水库,属小型病险水库。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即是指对既存的病险水库进行修补、加固,确保水库工程良性、安全运行。
2.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指流量在lm3以下,分布在田间,用提、引、蓄、抽等方式给农田提供灌概的工程,主要有渠道、塘现、水闹、机电井等。其特点是规模小且分散在田间地头,维护和运营比较闲难,俱是其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2.2. 3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特点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是防治水丄流失的一项措施,是应用工程学原理,防治山12、丘陵区、风沙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上资源,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项措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山坡防护工程:包括梯田、水平沟、水平阶、鱼憐坑等;(2)山沟治理工程:包括沟头防护工程、谷坊、栏沙项、齡地坝等;(3)山洪排导工程:包括排导沟等;(4)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包括小型水库、引洪漫地等。
2.2. 4江河综合治理工程特点
江河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与一般意义上的水利工程有所不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仅对河道进行防洪治理,它是对河流遭受人类或者是洪水破坏的情况下对河道进行的一种恢复,是一项工程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一种产物,一般并无直接的效益产出,是一种公益类型的项目,该类工程常常与市政、公路、水景公园相结合一同整治,不断强化人文环境,亲近自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娱乐场所进行改善,凸显了人类与自然相和谐的动人场景,对提升当地环境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是一项具备防洪功能,减灾惠民,功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生工程。
3国内外经验借鉴.......... 12
3.1国外民生水利管理体制分析......... 12
3.2农业部农机总站管理模式......... 16
3.2. 1机构的主要职责分析......... 16
3. 2. 2农机总站的基本功能分析......... 17
3.3从中外管理模式中得到的启示......... 17
4良性民生水利工程运行机制设定......... 19
4. 1 目标和任务......... 19
4.1.1 体制建设方面......... 19
4.1.2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方面......... 19
4.1.3政策环境方面......... 19
4.2良性机制运行管理模式......... 19
5民生工程运行管理对策研究......... 21
5. 1机构设置分析研究......... 21
5.2建立资金缺口补贴方案设定......... 23
5. 2. 1中央财政基本水价直补原则 .........23
5. 2. 2中央指导下的地方财政直补原则......... 24
5.2.3工程维护的补助原则.........25
5.3民生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研究......... 27
5.4民生水利工程产权收益制度研究......... 29
5. 4. 1民生水利工程的所有权......... 29
5.4.2民生水利工程的管理权......... 30
5.5明确各级政府对基层水利服务......... 31
结论
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小型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环境能够得以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对于巩固前阶段改革成果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切实解决当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在参加水利部针对民生水利工程开展的专项稽察中发现,多数工程存在工程管理体制缺乏,工程管理维护经费的来源难以得到保障;养护经费缺口加大,产权不明晰,项目归属不明确,责任难以落实;管理人员缺乏,专职管理人员甚少,许多小型水利工程甚至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实际提出了建设性的一些想法,并针对经费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方案的对比分析。希望通过几方面论点能够给水行政部门主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希望经过水利部门上下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若干年后形成上下统一管理,权责明确,经费充足的民生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为大规模民生水利工程建设过后,大强度的建后管护工作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确保民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顺畅,工程效益发挥年限进一步延长。
参考文献
[1]王克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3 (7): 23-28.
[2]李妍.新时期农村民生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J].决策探索.2011, 2 (3): 47-50.
[3]李伟明.浅谈如何建设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5(2):12-20.
[4]刘艳涛,刘明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10(8):12-20.
[5]赵君东,赵东晓.农村民生水利工程管理现存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8 (12): 36-43.
[6]闫连伟.关于农村民生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1, 15 (5): 44-52。
[7]王学军.论农村民生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 (15):62-64.
[8]刘国霞.我囯农村民生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民营科技发展.2011,2(5): 16-19.
[9]李增刚.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浅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9 (7): 26-27.
[10]徐芳.浅谈水利工程农业供水定价与民生水利[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8 (17):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