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就职演讲中评价资源之顺应性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nbingkun 点击次数:164
论文字数:22132 论文编号:sb201308121319307512 日期:2013-08-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引言
 
(一)政治演讲研究回顾
政治演讲是政治斗争的一种重要武器,其内涵丰富,适应面广,实用性强,宣传力大,它作为典型的语料引起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对政治演讲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获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据统计,目前对政治演讲的研究主要包括文体学、修辞学、语用学、功能主义语言学等方面。
1.国内政治演讲的研究概况
政治演讲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语篇。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演讲进行了深入而广泛地研究。
(1)文体学角度
国内学者对政治演讲语篇进行了文体学研究。文体学主要研究语篇的文体和语言风格,从语言方法着手分析文学文体。国内学者主要从文化模式和词汇特点等方面对政治演讲语篇进行了研究。彭康洲(2005)以小布什的政治演讲为语料,从语言和文化等方面分析了语篇的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管淑红(2005)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对政治演讲语篇进行了分析,并且总结了在政治演讲中语言使用的特点及其体现的意义。蓝小燕(2008)分析了在政治演讲语篇中演讲者使用象似性原则的正面意义。刘斌(2009)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了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从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揭示了其演讲的文体特征。董杰华(2010)对中美国家领导的政治演讲的体裁进行了对比分析。
(2)修辞学角度
修辞角度的研究主要是从词语运用层面分析政治演讲语篇。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学者们研究的主要方面是政治演讲中的各种修辞手段及其在演讲中的作用。蔡骐,常燕荣(2002)通过分析总统竞选公开辩论语篇,总结了在政治演讲中出现的各种说服手段,并且分析了各种说服手段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杨家勤(2010)分析了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符号修辞模式。张程锦,张世忠(2010)从词语运用层面分析了奥巴马获胜演讲中的修辞手段的功能和作用,他们提出政治演讲的特点是演讲者以选民为中心恰当地选择各种修辞手法来提出政治观点以达到自己政治演讲的目的。陈建君(2011)分析了antithesis(对仗)辞格在奥巴马政治演讲中的运用。从修辞的角度研究政治演讲语篇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修辞分析局限在文体方面,未将语篇与说话者的身份、意识形态及其权力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
(3)语用学角度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政治演讲语篇的研究主要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主。尤泽顺和陈建平(2008)通过分析提出了定义政治话语的方法,并且总结了政治话语的研究特点是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主,指明了将来分析政治话语的方向。严世清和赵霞(2009)总结了政治演讲中五种情态类型的分布特点,并且通过情态分布的差异揭示了在竞选政治演讲的情态资源中隐藏的宣传性和操纵性的目的。以上研究都是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对政治演讲语篇进行的分析。从批评话语角度对政治演讲语篇的研究过度地强调了政治演讲语篇的目的性而忽视了其积极作用。此外,金燕飞(2011)对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政治演讲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4)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
国内学者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政治演讲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钟莉莉(2005)在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介入子系统和情感子系统在政治语篇中作用的分析,清楚地看出演讲者在传达信息时对词汇所做的精心选择。王红阳和程春松(2007)以英语政治演讲和学术演讲为语料,从量值和情态意态两方面对比分析了演讲中的情态资源,总结了两种演讲目的的区别特征。姜雪、刘薇(2009)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奥巴马2008 年大选获胜演讲,得出了政治演讲语篇的模式特征,揭示了三种元功能在政治演讲中的体现。杨婷婷、尹铁超(2009)运用评价理论,以美国总统和政治家的七篇竞选演讲为主要语料,对竞选演讲语篇中的态度资源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总结出了总统大选演讲的四个积极作用,说明了积极话语分析可以弥补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内容的不足。何咏梅(2010)通过自建语料库分析了情态副词在英汉政治演讲中的语义分布情况,并且阐释了其人际功能的差异。柴清丽(2010)从评价理论出发,对美国总统访华演讲进行分析解读,进而揭示了评价理论对该类语篇进行话语分析的重要作用。苗丽(2011)从韩礼徳的系统功能语法出发,用人际功能分析了希拉里·克林顿在 2008 年美国竞选时的巡回演讲词,揭示了人际表达手段的选择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希拉里·克林顿是如何把握形势,鼓舞人心,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此外,语言学界还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对政治演讲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说,政治演讲语篇的国内研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一 总统就职演讲中态度资源的顺应性研究....................10
(一)态度资源的数据统计................10
(二)情感资源的顺应性分析..............11
(三)判断资源的顺应性分析..............15
(四)鉴赏资源的顺应性分析..............21
二 总统就职演讲中介入资源的顺应性研究............26
(一)对话紧缩资源的顺应性分析.....................26
(二)对话扩展资源的顺应性分析.....................29
三 总统就职演讲中级差资源的顺应性研究..................32
(一)语势资源的顺应性分析................33
(二)聚焦资源的顺应性分析................35
四 总统就职演讲中评价资源顺应性研究的启示...................36
(一)总统就职演讲中评价资源的顺应性选择的作用..................36
(二)总统就职演讲中评价资源的顺应性研究的意义.................38
 
结语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评价理论为人际意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词汇语法框架。该理论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在学术界经常被用作话语分析工具。语言顺应论中有几个关键的概念,做出选择,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以及顺应的三个世界理论。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政治演讲语篇进行了研究。随着当今信息社会对政治的关注和兴趣的不断增加,各个学科对政治演讲语篇的研究不断深化。我们将评价理论和语言顺应论相结合,建立一个评价——顺应模式对两篇总统就职演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我们通过对两篇总统就职演讲语篇的对比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演讲者在政治演讲中选择了大量的态度资源、介入资源和级差资源顺应演讲者自身的心理动机、听众的接受心理、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最终达到说服听众接受演讲者的立场、信仰和政策,获得听众支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哄,常燕荣.政治传播与修辞说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
2.柴清丽.评价理论在外交演讲话语分析中的应用[J].重庆与世界,2010(11).
3.常晨光.评价意义的韵律性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陈丽萍.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探讨——以丘吉尔的“就希特勒入侵苏联演讲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9).
5.陈淑芳.评价系统与词汇产出[J].山东外语教学,2002(6).
6.陈喜华.试论翻译中的语境顺应[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7.陈熠.评价理论在政治演讲中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
8.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6).
9.付晓丽,付天军.英语文学语篇的级差系统分析———以《呼啸山庄》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3).
10.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外语学刊,2002(3).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