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 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迫切需要具有高学历并能够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高级护理实践人才。在更高的起点上培养专业化的高级护理实践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际护理专业化的大趋势,已经成为护理行业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也是提升国家护理综合实力的关键。20 世纪下半叶,护理事业高度发展的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开始招收研究生用以培养高级护理实践者,他们的特点是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临床判断的能力、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
我国自 1992 年开展护理硕士教育至今已 20 年,但是过去多年培养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多为学术型学位(又称科研型),相对来说,考虑更多的是对学生研究能力和研究深度的要求,着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对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视力度不够。面对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专业化越来越强,临床分科越来越细,对护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急需一批能够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在某一专科领域具有较高的护理水平和专长,能独立解决该专科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并可指导其他护士工作的护理人员,这已经成为困扰日益发展的高等护理教育的问题之一[1]。2009 年 3 月,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陈希副部长在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步压缩学术型人才培养比例”的要求。随后,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 号)文件,决定从 2009 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范围。2010 年 1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27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在内的 19 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教育部在《关于做好 2011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将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由此可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已成为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较于国外高级护理实践者的培养,我国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其课程设置还处在探索阶段。我国各院校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自成体系,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既影响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我国护理与国际护理接轨的实现。因而,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其职业竞争力,已是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
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为完善我国护理教育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1.3 研究意义
在不断发展的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中探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研究结果可为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就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为构建护理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2 文献回顾
2.1 相关概念
2.1.1 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一般指有专门职业要求的研究生教育学位。针对一定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学位[2002]1 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专业型学位与学术型学位两者在学位上属于同一层次,只是在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位授予标准与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2]。
我国专业学位设置政策的正式出台,始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9 次会议(1990年 10 月 5 日)通过的《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但其起源可追溯到 1984 年工程类型硕士进行试点时所颁布的相关政策[3]。医学领域的专业学位教育始于 1998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15 次会议通过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首先开设了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之后设立了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和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目的是提高临床医师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4]。截至 2006 年,我国共批准设立了 16 种专业学位,具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院校达到 402 所,累计招生 61 万人。自 2007 年,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宏观设计、总体规划、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方针指导下,我国专业学位教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0 年,新增 19 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1431 个。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重亦呈现逐渐递增趋势,2009 年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 7 万余人,约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收总数的 16%,2010 年占到 25%,2011年达到 30%以上,2015 年计划提高到 50%以上,累计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超过100 万人[5]。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研究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我国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和期待。专业学位教育已成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6]。
2.1.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是相对于护理硕士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又称临床型护理研究生。其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7]。近 20 年来,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为高等院校培养了一批护理教育者和研究者。但以前的护理硕士一般是按照医学学术学位的规格培养,颁发医学硕士学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表明,不仅需要科研能力强的护理研究者、教育者,更需要能够直接服务于临床、社区各领域的高层次实践性护理人员。因此国内护理硕士教育也需开展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理论基础雄厚、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8]。单伟颖等[9]研究认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应以科研型(即护理硕士学术学位)和临床型(即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并存,并强调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既符合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又符合教育潮流。李峰[8]等研究认为,护理研究生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是必然趋势。曹轶[10]认为,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应由培养护理教师、护理管理者为主转向培养临床专科护士为主,培养立足临床实践的护理专家,使中国护理逐步走向专科化发展的道路。
2.2 相关依据
2.2.1理论依据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 CBE)是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力本位教育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通过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养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能力本位教育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之后逐渐推广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在 20 世纪60 年代掀起一股世界范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潮。经加拿大的引介,90 年代初能力本位职教思潮在中国登陆。由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优越性,它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上流行的职教改革思潮[14]。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它是以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并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15]。能力本位教学的实施就是一个能力的界定、教学和评价的过程[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源于世界职教领域的课程改革以及与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能力本位思想从单一的职教领域进入了整个教育领域。这里的“能力”不再仅仅局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更多的是指顺利完成学习和其他活动任务的本领,是个体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17]。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师、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律师和会计师的培养中[18]。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近年来在国内也逐渐被引进到护理教育领域中,如高职护理综合化课程体系的研究[19]、专科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20]、护理本科教育中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21]等。
2.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现状
2.3.1 国外现状
国外护理学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类型有两类,一是以护理科研为重点培养的MS(Master of Science),二是以专科护理为重点的 MN(Master of Nursing)[27]。早在1954 年,美国就率先开展了高级执业护士的硕士教育,高级执业护士包括临床护理专家(CNS)和开业护士(NP);随后,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高级执业护士的培养[28],其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各专科临床护理实践专长的高级实践护士及护士指导者,毕业后可成为护理专家、保证和监督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措施、担任护理学教师的高层次护理人才[29]。其培养目标和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思路基本一致。
2 文献回顾
2.1 相关概念 ....................................................................11
2.2 相关依据 .................................................................... 13
2.3 ............................置研究现状 ...................................... 17
3 研究目的及方法
3.1 研究目的 ....................................................................24
........................
3.4 正式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 ................................................29
4 结果
4.1 专家相关资料分析 ........................................................... 34
4.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 37
4.3 护........................程设置第二轮函询结果 ............................... 46
5 讨论
5.1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 52
5.2 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 58
6 结论 ......................................................................... 61
6.1 研究结论 ................................................................... 61
6.2 研究的创新点 ................................................................. 62
.................
6结论
试用实力本位教学理论构思护理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布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提高其培养质量,促进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充分借鉴了国内外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结合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有的核心能力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综合运用了文献回顾、学生专题小组讨论、专家个人访谈、Delphi 法,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研讨。
6.1 研究结论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课集中上课时间安排为第一学期,理论课总学时为 401-600 学时,临床实习的总时间为 24-30 个月,其中专业方向轮转科室轮转时间 10-12 个月。
[1] 英配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弊端及改革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2):83-85.
[2] 刘会胜,岳志伟,余伯阳.专业学位发展根源与动因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5):127-129.
[3]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台湾, 中华科技大学,2006.
[4]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4-6.
[5] 马德秀.研究生教育要更重适应需求、引领发展[N]中国青年报, 2012-03-14 (T03 ).
[6] Linstone HA.Turoff M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Reading,Mass.:Addison Wesley,1975.
[7] Hasson F, Keney S, McKenna H.http://sblunwen.com/yjsjyResearch guidelines for the Delphi survey technique.J AdvNurs, 2000, 32:1008-1015.
[8] Murphy M K, Black N, Lamping DL, eta1. Consensus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their use inclinical guideline development.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1998:2(3).
[9] Reid N. The Delphi technique: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Quality As surance in the Carin-g Professions(EllisR. ed.).London.Chap. man& Hal1.1998.
[10] Long T, Johnsou M. Research in nurse education today: do we meet our ai-ms and scope? NursEduc Today, 2002,22(1):85-93.
试用实力本位教学理论构思护理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布置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anran
点击次数:65
Tag:
相关研究生论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