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水仙弓种试验与水仙耐热性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vicky 点击次数:170
论文字数:37588 论文编号:sb2014102912295910832 日期:2014-10-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前言

 

中国水仙属于多花水仙,多数研究者认为它是法国水仙的一个变种,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浙江等地。因其花香浓郁,姿态优美,备受亲睐,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欧洲水仙又被称为洋水仙或荷兰水仙。欧洲水仙有着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花型各异等优点,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盆栽以及作为鲜切花使用。目前,我国对欧洲水仙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欧洲水仙的引进有助于对中国水仙品种的更新以及品质改良。本文探讨了欧洲水仙在福州地区的栽培、品种间亲缘关系以及部分品种耐热性比较,并与中国水仙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荷兰水仙在福州地区实现本土化生产提供实用的技术支持。

 

1水仙概论

1.1栽培历史

在所有的球根类花舟植物中,水仙的栽培历史最早,据研究资料表明,大约在公元前800多年的古希腊,那里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水仙花制成花圈作为祭祀用,还有人将其作为装饰品应用于寺庙内,并且,在赫麦罗斯的希望的诗歌散文中就已经提到了水仙。欧洲文艺复兴之前,水仙多为野生,很少有人栽培,公元1548年,欧洲出版的Tumer—书中记载的水仙有24种。而到了公元1576年,水仙品种不断增多,Clusius的书中就记载了78种,那时,研究者们已经开始了对水仙品种的分类研究工作。到17世纪初,根据J.Pakinson的书中记载,当时的水仙品种已有100个左右。而到了19世纪初,多个国家开始关注水仙属植物,尤其是当时的英国、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他们不仅开始对水仙进行分类工作,而且还通过品种改良,培育出不少新的水仙品种目前,水仙属植物在世界各国都有大范围的种植和应用。

根据史料推测,中国水仙的引入时间大约在1300多年前,即六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1年)。到了今天,浙江的舟山群岛和温州诸岛、以及福建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大片的逸生种。我国关于水仙的最早记载出自唐朝段成式所撰的《酉阳杂组》一书,有人据此推测,水仙可能从当时的意大利引进。但程杰认为,段氏的记载有可能是得之耳闻或根据外国传教士提供的书面材料写成,不能因此认定当时的水仙已经传入我国。今天科技工作者推测《酉阳杂俎》所描述的水仙,有可能是红口水仙。自六朝人发现水仙后,经历的一段漫长的岁月,到了宋代,水仙花已然成为当时王公贵胄的珍玩之物,咏水仙的诗文也随之增多。但中国水仙真正意义上的栽培历史应追溯到南唐保大年间(公元943年)前后,而盛于北宋末期至南宋时期。

 

2水仙属植物的分类

2.1形态学分类

水仙属植物的形态学分类则主要是依据花朵性状的差异如花香,花被片和副冠的颜色、性状等。各国的分类系统各不相同,目前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水仙形态学分类主要有两种:一是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分类系统,二是德国的分类系统。

1998年7月,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正式将水仙属植物分为13个品种类群,即喇机水仙、大杯水仙、小杯水仙、重瓣水仙、三蓝水仙、仙客来水仙、丁香水仙、多花水仙、红口水仙、围裙水仙、裂冠水仙、其他品种和仅能通过植物学名区分的种类。

德国Wehrhahn的分类系统则将水仙属植物分为6大类群,即喇机水仙类、明星水仙类、红口水仙类、多花水仙类、长寿花类、其他类包括三蓉水仙、双花水仙、美丽水仙、圆建水仙、香水仙、秋花水仙、绿化水仙等。

古典形态学分类只是单纯地依据形态特征差异来分类,不能十分准确地描述水仙种间界限,因此要结合其他分类方法加以补充才能更好地对水仙属植物进行系统地分类。

2.2孢粉学分类

随着植物长期的进化过程,其中,花粉的形态特征也不断地演化、发展。花粉中含有许多有关植物系统演化的信息。它是受基因控制的,遗传稳定性较强,而外界环境条件对其形态形成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所以在植物分类学上,花粉是一个较理想的研究对象。花粉粒的性状、大小、外壁纹饰等特征因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而且,这些差异在不同植物中表现稳定目前,孢粉学分类研究在许多植物中已有成功应用的例子,其中,在花丼分类方面的应用较多,如腊梅、苟药、牡丹、桂花百合在果树方面的应用如相拮在蔬菜方面的应用如節子而水仙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相关研究较少,赵莺鸾°通过对15个欧洲水仙品种的花粉观察分析,认为花粉可以作为水仙分类学研究中的一个分类依据。

水仙的种在植物学上的亲缘关系很不清楚,因为在原产地它们彼此靠近,经过长期的自然杂交,形成了庞大的杂种群,要弄清楚它们的种间界限和亲缘关系十分困难。因此,根据水仙花粉形态差异的研究,从而进行水仙属分类研究的补充,在水仙亲缘关系研究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欧洲水仙的适应性观察

 

我国水仙的栽培历史虽然悠久,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主栽品种种类有限,花色和花型相对单一等问题。近几年来,为丰富国内水仙栽培品种,多地已陆陆续续引进几十个欧洲水仙品种,但每个品种也只是少量引种,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对于欧洲水仙的生长习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试验以20个水仙品种为材料,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在福州地区进行露地栽培,观察各品种的物候期、观赏性状等情况。研究欧洲水仙在福州地区的适应性以及与中国水仙的差异性。以期为引进欧洲水仙,实现欧洲水仙种球本土化生产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丰富城市春季景观有重要意义。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试验供试材料是18个欧洲水仙品种和2个中国水仙品种。欧洲水仙代号分别是: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D-16、D-17、D-18。中国水仙是平潭水仙和漳州水仙,代号分别为D-19、D-20。

1.2试验地情况

试验场地为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的田间实验田。福州地区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整年温暖湿润,冬季短,夏季长,四季常青。学校内年平均气温是19°C,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700-1980h;,年太阳总辐射量是4379.4MJ-m2;年平均降水量在900-2100mm之间,年平均无霜期达到326d。一般每年7-9月份易受台风的影响。

1.3试验方法

1.3.1种植

实验地深翻耕30cm左右,种植前在园土中混入一定比例的輕石、珍珠岩、泥炭土等,混合均匀,施足有机肥。根据地形开沟作畦,畦宽约1.4m,沟深约30cm。种球用0.1%的多菌灵浸泡30min,自然瞭干。于2012年10月底种植。一般种植深度约为15cm左右,上方覆土约5cm,每株间隔约15cm,每行间隔约20cm。种植完成后一定要做好田间标记,并画出定植图。种植后保持50%-60%的土壤湿度,发芽前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展叶期、初花期各施氮隣钾复合肥1次。次年6月,待地上部分枯姜后开始起球。收获的种球一般先用多菌灵消毒,然后再瞭晒2-3天,直到瞭干后需存温度不宜太高,以25°C的环境较为合适。

 

2结果与分析

2.1水仙露地栽培物候期观测

本试验中的20份水仙材料均于2012年10月28日种于田间,气候条件和管理条件一致。观察结果见表2.1;可得出以下结果:

不同品种的出苗日期相差不大,但抽葶开花时间和花期长短差异较大。欧洲水仙早花品种:D-16、D-6、D-13、D-18等在种植后出苗,翌年2月中旬开花,2月下旬至3月进入盛花期;而晚花品种:D-5、D-9、D-4等则于翌年3月下旬至5月才开花。欧洲水仙部分品种如D-11、D-14、D-15等虽然出苗较早,但开花较迟。其中,最早开花的D-16比最晚开花的D-5开花时间相差53d。欧洲水仙整体生长较中国水仙缓慢,中国水仙D-19、D-20大约在种植后10d内出苗,萌芽后一个月左右开始抽苔。

 

第三章花粉形态学分类研究........26

1试验材料与方法........26

1.1试验材料..........26

1.2试验方法........27

1.2.1光学显微镜观察......28

第四章欧洲水仙的耐热性初步研究........34

1试验材料与方法.......34

1.1试验材料......34

11.2测定指标与方法........34

第五章总结......46

 

第四章欧洲水仙的耐热性初步研究

 

全球变暖的趋势逐年加剧,农业生产受高温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所以,对植物耐热性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对于观赏植物而言,高温胁迫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观赏价值。对于水仙而言,虽然冬春季节高温天气较少,不会影响中国水仙的植株生长,但温度太高,对水仙开花会有一定影响。如果能够培育出适应高温生长的品种,将水仙的花期调至夏季,为水仙的周年供应提供可能性。另外,对于欧洲水仙的引种过程而言,温度常常是引种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水仙耐热性的研究,蹄选出能快速反应耐热性差异的指标,为水仙属植物的引种栽培,耐热育种以及耐热材料的蹄选有重要意义。关于水仙属植物耐热性的研究,目前还未见相关报道。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供试材料:一个中国水仙,D-20:9个适应性较好的欧洲水仙:D-1、D-2、D-6、D-7、D-8、D-10、D-12、D-13、D-16。培养基以园土:腐殖质:沙土按5:3:2的比例配置后用高猛酸钾溶液消毒。挑选大小较一致的饱满球莲,浸种消毒后,种于花盆(直径约22cm)中,每盆一球。所有实验材料均于2013年11月3日种植。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1总结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将本研究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根据20个水仙品种露地栽培和性状观察,以及对其物候期的观察。中国水仙较欧洲水仙生长快,种植后10d左右出苗,40-50d左右开花,即12月中旬左右。欧洲水仙各品种间出苗日期和开花日期差异较大,早花品种D-16、D-6、D-13、D-18等在种植后20-25d出苗,翌年2月中旬开花,2月下旬至3月进入盛花期;而晚花品种:D-5、D-9、D-4等则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才开花。其余品种介于这两者之间。

第二,跟据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分类系统将本试验20份材料分成8类:第一类,喇叭状副冠型:D-8、D-15;第二类,大杯状副冠型:D-9、D-12;第三类,小杯状副冠型:D-10;第四类,重瓣型:D-1、D-3、D-5、D-6、D-11、D-14;第五类,仙客来水仙D-2;第六类,多花水仙型:D-7、D-19、D-20;第七类,红口水仙型D-16;第八类,裂冠水仙型:D-4、D-13、D-17、D-18。

第三,结合各品种的花期,花朵大小、形状、颜色等性状可推测:花单生类水仙与花序类水仙材料之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而同是单生类水仙或同是花序类水仙之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第四,水仙的花粉基本形态为:主要为椭圆形、长椭圆形;花粉外壁具网状纹饰;网孔近圆形,大小不一。

第五,根据水仙花粉形态、大小将份材料分为五类:第一类有D-7、D-12、D-13、D-1、D-4、D-15这六个品种的花粉体积较大,孔频中等,孔径较大,脊宽较小;第二类有D-8、D-20、D-19这三个品种花粉体积较大,孔频中等,孔径较小,脊宽中等宽度;第三类有D-2、D-3、D-16三个品种花粉体积中等,孔频中等,孔径较小网脊较宽;第四类有D-9—个品种,花粉体积较大,孔频最高,孔径较小,脊宽也较小;第五类有D-10、D-18,这两个品种花粉体积最小,孔频较小,孔径最大,脊宽较小。

 

2展望

本文对欧洲水仙在福州地区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并根据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分类法对20个水仙品种进行形态学分类;根据花粉外部形态,对其中15份水仙材料进行孢粉学分类;同时对水仙耐热性指标进行初步研究。

由于受到时间、品种数量、研究经费的限制,对于欧洲水仙的抗病性、花期调控、耐热性相关的其他指标等方面未进行研究。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扩大欧洲水仙品种,尽量收集各种类型的水仙品种,结合分子标记分类法进行补充完善。并不断幵发水仙属植物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更好地为人类所用。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