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学谱系中的曹乃谦——以温家窑系列为中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566 论文编号:sb2021012622165334434 日期:2021-02-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笔者认为在山西文坛的脉络中,寻找曹乃谦的位置。从“山药蛋派”的辉煌,到山西文坛的凋敝,再到晋军的异军突起,在一代代人的引领中,曹乃谦作为“后晋军”队伍中的重要作家,也在其中吸收了足够多的精华和营养,他的一系列作品都践行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他延续着山西文学精神的走向,像传递火炬一样,将山西文学的精神递接下去。同样,他也以自己的创作开启了独特的文学道路,这不会和山西任何一位作家产生重复,他在传统中传承、变异,成就着一部部优秀作品,用一部部作品实践着他的理念。

第一章 曹乃谦:“山药蛋派”的传承和变异

1.1“山药蛋派”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山药蛋派”时期是山西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提起山西作家的创作会下意识的追溯其创作来源。在文学发展的潮流中,文学大家们留下的文学创作精神和创作传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山药蛋派”正是这样的存在。这一流派的形成可以从新中国建立以前说起,在解放区时期这一流派一直配合着战时文艺政策,在特殊的环境下,扎根山西这片热土,深入农村,关注农民作为一种印记刻在了作家心里,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现实主义的不朽之作。新中国成立后,“山药蛋派”依旧发光发热,不断结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硕果。他们在创作中始终坚持现实化指向,这种创作精神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反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住了考验,在山西文学格局中扮演着灯塔的角色。
最能代表“山药蛋派”成就的是赵树理和“文坛五老”,他们在创作上类似。赵树理作为师范专业出身的学生,虽然接受过新式教育却无用武之地。经历数十年漂泊生活的他直到加入了革命队伍,人生才慢慢转变。他的创作由“野小”为笔名的古体诗起步,诗中描述的“憔悴游人”最终走向了小说创作的坦途。1943 年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获得了文艺上和政治上的成功,他小说中所蕴涵的文学精神和指向迅速成为一种引领和方向。在其文学旗帜的引导之下,稍晚一些的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也归入其中。这批作家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反映最真实的生活。韦勒克在关于现实主义如何界定时曾提到“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时代性的概念,是一个不断调整的概念,是一种理想的典型。”①可见,现实主义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在历史、政治、社会的总体发展中不断演变。它可以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也可以做为一种创作方法,而这里的现实主义指代一种文学倾向。在山西文学发展的脉络中,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倾向成为一种常态,在真实基础上客观的展现当代社会的现实成为作家们的统一诉求。
..........................

1.2 曹乃谦小说创作对山西文学传统的继承
80 年代迎来文学发展的高潮,到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文坛面临作家流失的局面。但此时山西文坛始终发扬着提携后辈的精神,努力帮助一批青年作家,形成了作家的第四梯队,也被叫做“后晋军”作家群体,曹乃谦可以归类于此群体之中,他是这批作家队伍中年龄最长的,却以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得到了诺奖评委马悦然的欣赏。他的创作一直坚守现实主义的优良品格,践行着山西文学的精神。他的作品完全符合韦勒克对现实主义内涵的理解“现实主义坚定不移地抛弃了浪漫主义对自我的推崇,对想象的强调,对象征手法的重视,对神话的关注以及浪漫主义的有生命的大自然的观念。”③在他的创作谈中,他提到自己偏爱写实类的作品,特别是对语言和情节较为朴实的小说感兴趣。
他从创作第一篇小说开始就以自己身边人作为主角,直至后来发表的小说都无一不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从警生涯中所碰到的案件更以真实的文字记录下来。在《老汉》中他真实记录了自己抓犯人的事例,因为母亲的叮嘱所以他只要抓到犯人就会对他们进行关照,“我把钱给了内勤,打发他到饭店买馅饼儿”④,这种关心犯人的细节被如实记录在小说中。犯罪的人形形色色,“老汉”因无意的过失而锒铛入狱,家中的孩子也尚且年幼,在这场案件中曹乃谦看似站在犯罪的对立面,实则通过对整个事件详细真实的记录而流露同情悲悯之心。《老汪东北蒙难记》是“老汪”在东北的窘况以及公安系统对“老汪”事件处理的真实备案,虽然这一处理流程已经被老汪接受但同为警察的曹乃谦却对此事件心有不平。
.........................

第二章 曹乃谦与山西文学谱系中其他作家的个案比较

2.1 曹乃谦与赵树理的比较
赵树理是山西文学上的一座高峰,无论后来的文学如何发展,总要和赵树理进行联系。在乡土书写这一方面,赵树理找到了山西文学的命脉和活水源流。他出身在一个贫农家庭,在农民艰难困苦的生活氛围中成长。在与农民的关系中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参与者,或者说他就是农村发展的当事人。他对农民的思想,心理和喜好都十分了解,在与农民的血肉联系中,一个个经典之作诞生了。中国近现代革命是农民革命,为了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将描写农民作为新时期文学的表现对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赵树理正是在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书写农民,团结农民,按照“文艺必须从属于政治”的思路,一直指导了他很多年的创作。赵树理的祖父办了乡村私塾,使得他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读书写字,后来又一度读了高小,进入了山西省第四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曾经受到了五四文化的侵染,然而当他试图用“五四”式的笔法打入乡村世界时,并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一次次的碰壁使得他改变了当初的文学志向,开始寻找占领乡村文学世界的有效途径。
他的笔触涉及到乡村的每一处,特别是描述时代风云下农村的变化以及农村基层遇到的问题。农民和作家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撕裂状态,一方面他生长在农村,了解农村的一切,另一方面汲取了新文化知识的他代表的是启蒙者的力量。这样的撕裂状态使得他在写作中获得了张力。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是他听说了农村青年岳冬至和他心爱的姑娘智英祥的故事之后写就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的真实事件,在小说中为了使这一次的恋爱悲剧不再发生,不再有更多的青年因为封建思想的阻挠被迫分开,而打造了小二黑和小芹恋爱的理想化状态,他们“符合人们心目中的才子佳人的爱情理想”,①并且凡是阻拦他们在一起的封建因素都被消灭,恶势力都得到应有的惩罚。
..........................

2.2 曹乃谦与李锐的比较
2.2.1 回避历史的日常书写
李锐和曹乃谦都是诺奖评委马悦然欣赏的山西作家,一个是马悦然心中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之一,一个是马悦然心中的大陆杰出作家。在这个意义上说曹乃谦的才华在大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李锐和曹乃谦因为马悦然而交往亲密,曹乃谦在《你变成狐子我变成狼》中不止一次的提及李锐在很多方面给他的帮助。机缘之下,马悦然也曾到过山西,在和曹乃谦,李锐的聚会中宣布了自己和妻子陈文芬的喜讯,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在喜悦的瞬间因为有了曹乃谦和李锐的参与而被赋予更多的意义。现在马悦然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文学的无国界却宣誓了高山流水知音相见的惺惺相惜。在李锐和曹乃谦的部分作品中,他们的书写方式呈现出一定的趋同性,这恐怕也算他们能够认识彼此,在人生的短暂几十年结下深厚缘分的原因之一。李锐的《厚土》系列,部分书写了他在吕梁山插队期间的经历,六年的时间让李锐更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六年的时间让他的认知产生了变化。《温家窑风景》系列书写了曹乃谦在文革结束前一年给知青带队时的经历。一样的在农村的体验,一样的写就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作品系列。当时的人生境遇看似坎坷,却在今后的岁月里成就了他们。一段特殊的光阴,两本特殊的乡村记录,他们在山西文学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足迹。他们在创作中流露出回避历史的书写取向,他们把写作的重点进行了转移,把目光放在普普通通的人和事上。
曹乃谦在回应创作《温家窑风景》系列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时,提出了他本人的使命意识,怀揣着一种给后人留下实录的理想,写出当时温家窑人们面临的问题。在贫瘠面前他们无力应对却得坚强活着,活得压抑,活得卑微。他们羡慕自然的生灵,他们痛恨自己的境遇,他们每天为一日三餐忧虑,他们有着最朴素,最原始的渴望。食物是人类每天最基本的需求,后辈似乎很难想象当一个人的食欲得不到满足时的困窘。其实填饱肚子正如每天需要呼吸空气一般重要,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谈到“爱情,好吃,那是欲望,是自觉的”。①正是这样一种自觉的欲望,在温家窑却成为一种奢望。
.......................

第三章 曹乃谦小说创作对山西文学谱系发展的意义.........................28
3.1 非职业作家的成功........................28
3.2“精品”意识的坚守.........................29
3.3 创作艺术的范例......................30

第三章 曹乃谦小说创作对山西文学谱系发展的意义

3.1 非职业作家的成功
在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中,曹乃谦走上了文学之路。他一出现就变成了文学界的一匹黑马,给当代文坛带来了能量巨大的冲击波。母亲虽一直保留对他的垂怜,但是当她鼓起勇气将他从隔壁抱来时,一定无法预知将来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从小缺乏母乳的喂养,四岁才学会走路,这或许已经埋下了他大器晚成的伏笔。他从小生活在姥姥村,童年的记忆一直刻在他的心里。他在《你变成狐子我变成狼》中深切的提到“姥姥村有个叫疤存金的放羊倌,他会唱很多很多的山曲儿。”①他在九岁时便跟着这个羊倌一同放羊,那个一直想见天日的羊倌就是以疤存金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当他由农村进入城市读书后,仍然多次返回姥姥村。算命的说,曹乃谦喜欢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的天性和本质属于自然和乡野。这样解密式的预测恐怕在某种程度上也暗合了曹乃谦本人的人生观。无疑,曹乃谦出生在乡野之中,他在文坛上的成就并不得益于传统文学大家庭的滋养,他是自由自在的文学探索者。
高中毕业之后,曹乃谦进入了煤矿,成为井下的基层工人,随后进入了文工系统,作为一名乐器演奏者,直到他调入公安系统,成为一名警察时,他依旧是一个没有进行过规范训练的作家。他虽然爱好阅读,家里摆满了中外的经典名著,但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文学之路。朋友的一次赌局,促使他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当他把自己的处女作寄给《云岗》杂志时,竟真的得以发表。当他参加作家的笔会时,当他和专业作家处于同一位置时,他是惶恐的。以一种尴尬的方式进入文坛,并没有阻碍他创作的热情。纵观文学史,扬名中外的文学大家几乎都是专业的写作者,他们辛勤耕耘在文学园地中,他们的创作或受到专门的教导或受到家庭的熏陶。而曹乃谦是一位野蛮生长的警察作家,除去日常的工作外,他还要进行创作,在剥离繁琐的生活之后,兼职进行精神向度的探索。祝大同提到“尽管乃谦在 1992 年至1994 年脱产做了三年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文学院的合同制作家,他始终也不是一个职业作家,文学创作还是处于业余状态”②。一个一直处于业余状态的作家,当他的作品进入文学市场以后,曾一度产生热潮,受到了文学市场的追捧。他用一种近乎强力的冲击方式打乱了固有的文学格局,文学评论家纷纷对他进行关注。
.........................

结语
在山西文坛的脉络中,寻找曹乃谦的位置。从“山药蛋派”的辉煌,到山西文坛的凋敝,再到晋军的异军突起,在一代代人的引领中,曹乃谦作为“后晋军”队伍中的重要作家,也在其中吸收了足够多的精华和营养,他的一系列作品都践行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他延续着山西文学精神的走向,像传递火炬一样,将山西文学的精神递接下去。同样,他也以自己的创作开启了独特的文学道路,这不会和山西任何一位作家产生重复,他在传统中传承、变异,成就着一部部优秀作品,用一部部作品实践着他的理念。
通过与山西文学谱系中赵树理,李锐,王保忠的比较,也彰显出曹乃谦的写作风向,在欲望式表达中,在日常生活的写作中,在雁北地域文化的熏陶中,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不可取代的存在。在前辈的影响下,在后辈的成长中,作为被诺奖评委马悦然欣赏的山西作家,曹乃谦也成为一个山西文学发展的因子。非职业作家的写作身份,“精品”意识的坚守,以及苦难叙事中的寓言化和悲情化等方面,都对山西文坛的继续向前提供了积极借鉴。
曹乃谦的创作速度很慢,不能与文坛上多产的作家相比,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影响力,但是他的创作实效应该得到相应的肯定。山西地处内陆,是一个典型的地域性文学方阵,自“晋军”以后,山西作家走向全国的例子屈指可数。但是曹乃谦却以他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走进了马悦然的视野中。当他的作品横空出世时,总是带有自己的特点。或朴素自然,或平和宜人。它们风格明显,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曹乃谦操持着两副面孔,这也在一定范畴中表明他对文学语言的游刃有余。90 年代以来文学失去了以往的轰动效应,但是文学的任务和使命一直在召唤着作家不断创作和前进。曹乃谦在喧嚣的世界中,始终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真诚,始终保持真我,他一直会是山西文坛上独特存在的“另一个”。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