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复苏疲弱,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剧。美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2012 年二季度 GDP 环比折成年增长率为 1.5%,创2011 年 7 月以来的新低,特别是占美国 GDP 四分之三的私人消费支出的增速,由上季度的 2.4%降至 1.5%,美国经济前景预期堪忧。于此同时,欧债风险事件不断,使欧洲经济仍然陷在衰退的泥潭中,7 月欧元区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创下 37 个月最低水平,仅为 44.0%。从这些公布的数据来看,全球经济的复苏疲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2012年7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0.1%,环比下降 0.1 个百分点,成为近八个月以来新低。二季度 GDP 增速为 7.6%,创三年来最低水平(以上数据摘自国家统计局《2012 年 7 月世界经济形势观点综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现状不容乐观,加之以及欧债危机持续,将会抑制下阶段整体经济的增长。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外部因素,加上国内虚拟经济泡沫的内部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为应对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当前的经济形势,防止产业空心化,中央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国务院制定相应的政策着重扶持和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牢牢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促进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平衡,实现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 。所谓实体经济就是以物质生产与流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包括农业、工业、商贸业等物质生产、服务部门,也包括科教文卫等精神产品的生产、服务部门等 2 。而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工业兴则实体稳”。而工业统计制度作为了解工业企业全面生产销售和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制度,在全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时期更是不可或缺的。如何使工业统计报表制度更快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的需求,这其中就涉及到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即乡镇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内外工业统计现状
目前国际通用的工业统计的调查方式根据抽样单位的不同,分为——企业调查、住户企业混合调查。当然对于调查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各国的统计制度及统计办公可用的资源,像中国、日本、美国等是采取企业调查,而菲律宾和印度等国则采用住户企业混合调查。美国工业统计的总体单位一般是基层单位(establishment)——指从事生产活动的单一工厂或工场。一个企业可以拥有几个基层单位,在不同的场所从事生产活动,应作为几个统计对象单位进行填报。在一个场所拥有生产活动性质截然不同的几条生产线,如果原始记录能够分开,也要分别填报。工业单位规模按美国普查规定,从业人员在 250 人以上的为大型基层单位,而人数在 250 人以下的则为小型基层单位。此外,还有一种称为“辅助单位”的,例如企业总管理处、研究实验室、汽车库等。只为一个基层单位服务的辅助单位,通常作为基层单位的一部分,不独立填报。但是若此辅助单位在两个以上的基层单位服务,则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基层单位填报 5 。在调查方式上,美国的工业普查相关规定,多于10 人的基层单位采用全面调查,一般采用邮寄方式来填报详细的表格;少于 10人的基层单位则根据财政、社会保险等的相关资料进行估算,或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其指标也较少,例如从业人数、工资报酬、产品销售收入等。
……………
第二章 相关统计理论与技术分析
2.1 抽样调查方法的介绍
统计调查是指通过明确的概念、过程和方法,根据专门设计的统计调查方案指导的方式,从总体或总体的部分中有效地搜集对调查者有用的数据指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数据的一系列活动。统计调查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不同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而非全面调查是对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系统作为政府统计的一种工具,所以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下政府统计的基本概念。政府统计是指国家机关(行政部门)依据统计法律法规,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以及用统计数据为国家及社会提供统计咨询,实施统计监督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我国政府统计目前采取的调查方式主要是普查和抽样调查。普查是调查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现象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还有即将开展的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等。 抽样调查作为一种非全面的调查,是统计调查的一种常见模式,是从根据部分调查的数据信息来推断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样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根据调查来搜集样本的各项指标数据,用所得的样本指标量来推算总体,从而获得对总体目标量的一种了解。抽样调查的作用主要是节约调查费用,时效性强,可以承担全面普查无法胜任的工作,并且有助于提高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普查和抽样调查作为政府统计的两种主要方法,两者间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1、普查能为抽样调查提供基本信息资料库;2、抽样调查是作为普查的必要补充;3、用抽样调查能对普查资料进行修正、评估;4、运用抽样调查能对调查对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5、抽样调查能提前对调查总体信息的进行总量估计。
…………
2.2 软件技术分析
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在现在的软件市场上较为多见,是指将系统分为两部分,即客户机部分和服务器部分,两者一般相距较远。客户机接受用户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端,服务器再把请求进行处理,将结果反馈给客户端,客户端在以用户能够理解的方式显现给用户。在 C/S 模式下,能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的优势,系统将用户的请求进行合理分配,共同完成用户发送的任务。但在多个客户机发送请求时,此时服务器具备选择的功能,来解决处理的顺序。这时,就需要添加中间层的方式来完成该功能。在上世纪 80 年代,计算机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也有了进步,学者们提出了 C/S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该模式提出前,数据处理方式采用的是文件服务器,C/S 模式的应用则改变了这一方式,同时,它能开发出操作简便、界面美观的用户界面,处理能力和速度都得到提高,在性能上和功能上都是以往无法比拟的。该模式下,由于充分利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硬件,所以对硬件的要求较高。客户机为服务器承担部分任务,通过合理分配完成客户请求。数据库系统一般采用SQL Server和Oracle等,它们可以存放大量的数据,且性能和数据处理方面都有较强优势。因此,C/S 模式系统具有运算快、效率高的特点。
……………
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 14
3.1 系统概述 .... 14
3.2 抽样调查方法的确定 ........ 14
3.2.1 企业采用目录抽样方法 ...... 14
3.2.2 个体工业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 14
3.3 抽样调查统计方案选择要求 ........ 15
3.4 系统功能需求 ........ 19
3.4.1 系统总体功能 .... 19
3.4.2 抽样设计调查项目 ........ 20
3.5 用例模型分析 ........ 26
3.6 本章小结 .... 29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30
4.1 系统设计原则 ........ 30
4.2 系统软件设计架构 ...... 30
4.3 系统各模块介绍及之间关系 ........ 32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5
4.5 系统其他设计 ........ 45
4.6 本章小结 .... 46
第五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7
5.1 抽样设计功能模块的实现 ...... 47
5.2 基层表录入功能模块的实现 ........ 50
5.3 总体数据推算模块的实现 ...... 52
5.4 本章小结 .... 54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测试方法
系统测试包括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由于目前用户量不大,系统正在完善,在后续版本中再增加性能测试,此处暂不进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也称为黑盒测试,是在测试时,从用户角度将系统想象成是黑盒子,不管其在构造与特性,依据测试用例的要求发出命令,系统产生相应的输出内容。该测试方法是根据用户的规格说明,依据测试系统接收数据输入和产生预期输出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设计测试用例。系统的功能测试,它是基于需求说明书,从用户的角度去检验最后的测试系统功能能否达到用户预期。本抽样调查系统采用黑盒的测试方法进行功能测试,受篇幅所限,本节主要对抽样设计具体用例进行详述。
………………
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乡镇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统计方案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主要贡献如下:
1、提出了乡镇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统计的实现方案,并开发了此系统。
2、让某一县域内的乡镇统计部门都能同时使用此程序为区域内的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3、设计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抽样设计模块,从抽样设计、基层表录入到汇总推算,完成了整个调查过程。该方案中,企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录入分层条件后,自动计算出分层点、样本量和样本分配,抽取样本,并提供了企业调查数据录入、审核以及推算功能,在抽样误差范围内调查出区域内的规模以工业企业的经济总量。
4、设计了工业个体单位的抽样设计模块,从抽样设计、基层表录入到汇总推算,完成了整个调查过程。该方案中,工业个体采用整群抽样的抽样方法,将个体以村居为单位,调查村居内所有个体单位。再用户录入分层条件后,系统能自动计算出分层点、样本量和样本分配,抽取样本,并提供了个体单位调查数据录入、审核以及推算功能,在抽样误差范围内调查出区域内的个体工业的经济总量。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