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地域经济发展非经济问题统计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69
论文字数:36120 论文编号:sb201404281244219643 日期:2014-04-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1.导论


1.1现实背景与意义
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经济领域中长盛不衰的经典论题之一。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层出不穷,灿若繁星,产生了一些较有影响力的流派如结构主义学派发展理论、新古典主义学派发展理论、激进主义学派发展理论等等。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发展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许多新的理论与模型相继出现,主要有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主义、寻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与此前的经济发展理论相比,这一时期开始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包括与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等学科融合,从多个角度去解释经济学问题。从非经济因素研究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多重于理论部分,实证分析较少。在地区经济研究中引进统计方法进行探索,以求用统计理论和方法来量化分析和解释纷繁复杂的地区经济发展现象,是对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与完善。统计学与地区经济学的紧密结合可以使地区经济学从定性向定量转变、从传统向现代迈进。如何通过统计测度和计量方法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价、深度剖析经济发展背后的影响机理,用于描述、判断和指导地区经济发展,既是重要的现实经济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统计测度和计量方法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三农”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桂梏,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十二五”规划强调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四川省作为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在其编制的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相应提出务必做好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城乡一体化进程势在必行,但任重道远。而乡镇作为农村的最基层单位,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根据地和立足点。
……………


1.2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文首先讨论进行研究的背景、分析视角以及研究成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经济发展理论、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乡镇经济发展机理、发展路径及相关的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其次,以四川省4483个乡镇为例,通过综合评价对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测度。遵循系统性和导向性原则,构建评价乡镇经济发展的理论指标体系,并依据可操作性原则,结合现有的四川省乡镇信息系统年报,从理论指标中筛选出核心指标。使用改进后的功效系数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权重的选择上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修正相结合,主观上运用专家意见法,客观上利用综合得分与政府财政收入这一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制度渐进假设下位序变动的稳定性来科学判断权重方案的合理性。再次,依据近两,年四川省乡镇信息系统年报数据对四川省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总体和分层次的评价与分析。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可量化及可获得的反映非经济因素的指标,利用bglt模型对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进行推断分析。最后,归纳前述分析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提出二维视角下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建议,同时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2.经济发展与非经济因素:理论分析


2.1经济发展的内涵
张培刚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梳理时,着重探讨了从政府政策,历史、文化、制度、技术进步、地理环境等非经济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限制和发动作用。本文沿用张培刚的非经济因素分析框架,结合目前学者对于地区经济发展中非经济因素的理论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功能可以从它的形成和定义中看出: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具体地,制度的经济功能可以从促进交易、创造经济发展的激励和外部效益内部化三个视角来解释。有效的制度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效率低下的制度可以阻碍它旳发展,甚至使它倒退。?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几十年的发展,刚好见证了制度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资源配置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错位以及约束激励机制的缺失,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而改革开放后,我国从基本经济制度层面到产权制度、分配制度、财政制度、行政制度、价格制度等各个领域都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经济发展释放出了勃勃生机。某些传统观念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如物我所用的生产观念、多生早生的生育观念、有福同享的消费观念和落后的教育观念等。这些由旧的社会形态、文化传统沉淀下来的,支配着劳动者行为的旧的传统观念造成了现实上贫困地区群众观念上的落伍。比如说黑龙江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缓慢,就是因为黑龙江丰富的农业资源条件,培养了东北人比较严重的“小富即安”的观念,从而制约了经济发展。而欲求更好更快的经济发展,则需从观念改变开始。
……………


2. 2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
于本文的研究而言,对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概念的界定与判断是十分重要的。长久以来,学者们对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研究的宽泛造成了界定的困难,大多数研究中往往从研究的角度出发,概念限于描述性质的。为了研究的深入,本文应对相关概念作出基本的界定。一般来说,对于“经济”或“经济因素”的解释都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定义的,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做出相应的解释。《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中的解释经济因素为影响或决定战争的经济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式、经济能力、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等。非经济因素是相对经济因素提出的,一般将除经济因素以外的决定事物发展或成败的原因或条件统称为非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简单来说是指经济领域以外的现象和其他各种因素,包括政治、文化、地理、宗教、气候、法律、伦理、教育、文化等。经济因素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主导性的作用,而非经济因素又以不同程度、不同广度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共同作用于经济系统。
……………


3.地区经济发展测度的综合评价..........16
3.1指标选择.......... 16
3. 1.1现有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16
3. 1. 2指标设计原则.......... 20
3. 1. 3理论指标体系与核心指标体系构建 ..........20
3. 2方法选择.......... 24
3. 3结果分析.......... 26
3.3.1乡镇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分析.......... 26
3.3.2不同类型乡镇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32
4.非经济因素的衡量 ..........34
4. 1指标设计原则.......... 34
4. 2模型指标选择..........35
4. 3探索性分析.......... 36
5.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乡镇为例.......... 39
5.1模型选择.......... 39
5. 2非经济因素对典型乡镇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41
5. 3非经济因素对不同类型乡镇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43
5. 3.1对乡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43
5. 3. 2对城关镇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46
5. 3. 3对非城关镇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48
5. 3. 4对街道办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51
5. 4归纳与总结.......... 53


5.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乡镇为例


5.1模型选择
非经济因素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但目前的研究大都侧重于理论分析,系统的定量分析较少,研究层面较为单一。部分学者从影响经济发展的某一非经济因素入手进行量化分析,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中,王燕(2007)为了考察社会资本对农户可能带来的收入效应,选择包括家庭特征和家庭父辈特征的变量作为回归变量,具体选取了户主年龄、民族、政治面貌、受教育年限、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家庭劳动人口占比、家庭社会资本总量、家庭是否有务工者、父辈中的最高受教育年限以及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等十个指标作为回归变量,对农户2005年的“家庭毛收入”作为因变量采取log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扈晓颖(2010)利用我国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的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就人力资本投入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费威(2007)通过多元统计中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有关技术创新能力的11个指标变量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因子得分排名及总得分排名,分析了前两位排名的原因。江田华(2009) 对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对社会资本的测度问题上,以信任为核心,选取对政府的信任度、对主要公司的信任度、对个人的信任度三个指标;在金融发展方面,选择经济货币化率、金融相关系数、非货币化金融资产发行系数三个指标。结合数据的特点,釆用偏最小二乘(岭回归、PLS)这种计量方法。
………………


结论


影响乡镇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主要集中在文化、地理、科技和卫生等方面,即图书馆文化站数、乡镇政府与县政府距离、农技推广服务从业人员和医院卫生院数,说明图书馆文化站数、农技推广服务从业人员和医院卫生院数越多,乡镇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可能性越大;乡镇政府与县政府距离越远,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差的可能性越大。而不同类型乡镇中,图书馆文化站数对乡和城关镇的影响较大,对非城关镇基本无影响;乡镇政府与县政府距离对非城关镇和乡的影响较大,对非城关镇次之;农技推广服务从业人员对非城关镇的影响较大,城关镇次之,乡最小;医院卫生院数对于非城关镇的影响很大,其次是乡和城关镇。从对典型乡的分析来看,医院卫生院数、图书馆文化站数、小学校总数和乡镇政府到县政府对于经济发展好坏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从对典型城关镇的分析来看,乡镇政府到县政府距离、农技推广服务从业人员、小学校总数和医院卫生院数对于经济发展好坏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从对典型非城关镇分析来看,小学校总数、农技推广服务从业人员、医院卫生院数和乡镇政府到县政府距离对于经济发展好坏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概言之,非经济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从非经济因素视角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价值所在。
……………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